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80章

作者:玩蛇怪

  赵骏又说道:“这个夏竦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历史上阻拦庆历新政,最近又怂恿刘元瑜搞事,这厮要是听话还好,不听话给我流放岭南去。”

  赵祯扶额道:“大孙的戾气还是太大了,夏竦虽然历史上可能品行不太好,但他在地方上也多有政绩,且并未干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又何必计较呢。”

  赵骏摆摆手:“那是因为大宋不限制官员经商,这厮我查过了,他派仆人在边境进行贸易买卖。也就是这事在大宋不违法,不然就凭刘元瑜那件事,我高低给他撸了。”

  吕夷简和王曾等人就尴尬了,他们就是官员家属和仆人经商的代表,他们自己不经商,可家财万贯,不就是家属和仆人经商来的吗?

  要是赵骏以后下令官员家属和仆人不能经商的话,那他们估计就得吃瘪,这还真是难受啊。

  “好了好了。”

  赵祯连忙转移话题道:“那新的部门又该如何规划?”

  “改变以前差遣制度吧。”

  赵骏想了想道:“元丰改制之后,差遣就有了品级。官员职责就以本官品级为主,更容易确定官场上下级。以后寄禄官还是有,但以本官为主。比如政制院知院是差遣,正一品,大家觉得不过分吧。”

  众人互相对视,好家伙。

  谁敢觉得过分啊?

  不过其实还真不算过分。

  因为宋朝的宰相一般也是从一品或者正二品。

  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正一品宰相。

  如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蔡京,拜相的时候为太尉,后来又是太师,妥妥的正一品。

  所以作为政制院知院,比宰相还要高的位置,正一品绝对不过分。

  “寄禄官和本官品级一致吗?”

  赵祯问道。

  “是的。”

  赵骏点点头:“比如老吕,以后他的差遣是从一品政制院同知,本官(寄禄官)是从一品尚书右仆射,职贴为集贤殿大学士,爵位为申国公。当然,本官也可以破格授予,比如给老吕个太师司徒之类的头衔,但基本是荣誉性质。”

  “知院是正一品,同知是从一品,那咱们这个候补知院,怎么样也该正二品吧。”

  晏殊笑着看了眼范仲淹说道。

  范仲淹不说话。

  他一般只在关键的时候插一句嘴。

  “对。”

  赵骏笑道:“老晏以后就是正二品政制院候补同知,不过我建议候补同知还是可以兼职一个部门,毕竟按理来说,候补同知还是没有直接参政的权力,只有建议,不能施政。”

  赵祯就说道:“晏同叔还是兼户部尚书吧,以后户部是否就要改成民政部了?”

  “也没必要直接改名。”

  赵骏说道:“因为户部本来就有这个职能,沿用以前的名字方便大家理解。只有新出来的部门才有改名字,户部以前也掌财政,但撤了三司,财政又不归户部,那就是新出来的财政部。”

  “如此也可以。”

  赵祯觉得没什么问题,沿用以前的名字确实更方便一些,不然百姓会觉得这些新出来的部门有什么用。

  “另外我在想要不要建立公安部属性的部门。”

  赵骏沉吟着道:“公安部就是县尉的上级领导,在后世县尉就是公安局局长,然后市有市公安局,省有公安厅,国家有公安部,负责的就是全国刑事民事乃至交通违法的审查、缉捕、处罚权,这个部门对于维护治安还是很重要。”

  “既然这个部门很重要,又为什么要考虑建不建呢?”

  众人纳闷。

  赵骏说道:“因为这个部门的职权非常重要,我在想要不要直接归于政制院。”

  范仲淹罕见地提出意见道:“既然这个职权非常重要,本身就说明需要专业的人士参与。政制院要做的是把握国家大方向,何不建立这个部门,以后有什么章程由政制院审核就是。”

  “唔……”

  赵骏思考了一下,点点头道:“确实有道理,公安局在古代就是衙门。但在古代刑部却不等于公安部,那就这样,建立一个类似于公安部的机构,以后县有县公安局,州府设州府级公安厅,各路设路级公安司,汴梁设公安部。”

  吕夷简提议道:“大宋本身就是提点邢狱司,不如直接把邢狱司做成公安部吧。”

  “提点刑狱司的职务其实跟都察院和大理寺类似,还跟御史台挂点勾,能监察路一级各级官员的职责,这也不太行。官员的监督应该另设一个新部门,刑狱司要被路和州一级都察院和大理寺分权。”

  赵骏想了想道:“那就这样,御史台类似于后世纪律监察会,在路、州、县一级,各设御史台分部。公安部职权的话,设警察部吧。因为公安本身就有一定武力缉捕权,县里设县警察局,州府设警察厅,军路设警察署,直属于警察部领导。”

  这样对应的就是县公安局、市公安局、省公安厅以及最高公安部。

  之所以不直接设立公安部,是因为公安的来源是公共安全委员,是个现代词汇,宋代人不一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可警察他们却知道。

  因为警察这个词就出现在宋代。

  史料记载,金国和南宋都设立过警察这个职位,金国是正六品,南宋则叫警察巡尉,指县尉。

  按照当时说法,先事戒备谓之“警”,见微知著谓之“察”,警察二字连用含有侦查、缉拿之意。

  所以虽然职位是金国和南宋才出现,但由于早已经有了这词,因此警察是干什么的,宋人清楚。

  “嗯。”

  赵祯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就点点头道:“那好。”

  “以后各级规划的话,国家级就设政制院,下面是部,部和路同级,部的直属下级部门是司,司的下级是案,案的下级是局。不过在地方上可以变通,如局下面是处,县下面是局,州下面是厅,路下面是署。”

  赵骏继续道:“而原来的三司户部有左右二曹,变成左右二司,下辖十四案,三十四局,这样对应的差不多也是我们后世的高官、市厅级、县处级以及镇科级。”

  宋朝行政区域是路——州府——县——乡镇,跟后世省——市——县——乡镇差不多,所以在职权上也可以贴近类似。

  “候补同知是正二品,那各部级长官就应该是正三品,恰好这个时候的各路级转运使按照寄禄官来说,也是正三品,就形成了完美的过渡,根本不需要重新对各级官员大范围订制品级。”

  赵骏继续道:“至于从二品官员可能会缺失的问题也简单,那就是调高部的级别,比如财政部、兵部(国防部)、工部、礼部、户部、吏部、教育部等这样比较重要的部门,为了提高权重,就增加其长官品级,比普通部门高半品,也有优先进入政制院的资格。”

  “那干脆就给这些部门长官以政制院观察候补同知头衔即可,有这个头衔的便是从二品。”

  赵祯说道。

  “嗯。”

  赵骏点点头:“以后御史台在路一级,建御史署,州府设御史厅,县里设御史局,形同后世纪律监察会,而且御史不受地方管辖,直属于上级御史领导,地位超然,监察地方百官,一个地方御史局,只要上级下达指令,有直接抓县令的权力。”

  “这职权是不是太大了?”

  众人惊愕,吕夷简更是说道:“那地方县令、知州的权力,岂不是要被钳制得死死地?”

  “那不是你们希望的吗?”

  赵骏耸耸肩道:“宋朝本身在各州设什么通判、司法参军就是为了钳制知州权力,弄得官员职权不明,互相争权夺利,反倒拖累了施政。现在把职权划分干净,又能钳制地方官员权力,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附议!”

  “臣也附议!”

  “就应该如此。”

  众人互相对视之后,纷纷赞同。

  宋朝对于牵制地方官员的权力向来都不遗余力。

  虽然他们也是从地方官员出身,可反正他们都坐到了这个位置,地方官员跟他们又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在其位谋其政,既然都已经是中央最高级别的官员,又何必管地方权力呢?

  “那好。”

  赵骏最后总结发言道:“那就正式建立一院多部制,各级官员品级也都定好,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你们再看看,如果没什么意见的话,我们十一月底,正式开始景祐改制!”

  大家便围在了电脑前,开始观看赵骏定下的品级规划。

  宋朝是二十九品阶制度,赵骏参考宋神宗元丰改制,恢复了九品十八阶。

  各品级从中央到地方,大抵与正常历史王朝当中相似,如一二品宰相级,三四品是部路级,五到七品是州府级,七品以下县级。

  众人研究了许久,除了一些细微之处以外,基本上已经可以。

  “老夫没什么问题了。”

  “我也是。”

  “那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了,就可以准备了吧。”

  赵骏最后发话。

  这次官场改制将严格细分各部门权力,明确各官员职务责任,将是一次重大的改革。

第154章 卷不死他们!

  确定了景祐改制内容,时间也差不多到了晚上七点多钟。

  众人该各回各家。

  按照以往惯例,赵祯都会送赵骏回去。

  祖孙二人边走边聊,聊的内容一般不会是朝堂政务,而是生活的事情。

  赵祯有的时候会问赵骏来了大宋习不习惯,是不是应该早点找个妻子,或者后世的生活到底有多便利之类。

  嘘寒问暖,交流感情。

  这也算是双方增加友谊的契机。

  但今天范仲淹却死皮赖脸跟着,亦步亦趋。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范仲淹家也在西城,在西外城的大观巷,跟赵骏还算顺路,都在西边。

  可往常时候范仲淹都会先走,并且也不是走西华门,而是向东从临华门出后苑,再往北出拱宸门,随后再从西面的梁门里大街直接往梁门方向去。

  如果他走西华门的话,还得先走南面到宫门,出了西华门后往西北方向的梁门去,从路程的远近来说,要绕不少路。

  所以今天的举动显然很反常。

  赵祯算是看出来这家伙应该是有话对赵骏说,走到延福宫就对赵骏说道:“大孙,今日朕就送你到这吧。”

  “好。”

  赵骏点点头,然后嘱咐道:“这段日子老哥还是多陪陪皇后,哪怕再不喜欢,那也是正宫帝后,未来还可能会诞下太子,应该好好对待才是。”

  这段时间他们的感情也比较到位,两个人之间平等对待,而且历史上吕夷简、包拯他们规劝赵祯的时候,说话更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