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你别怂 第53章

作者:贼眉鼠眼

打发了王续后,李钦载坐在偏厅里久久不言不动。

既然当了这个少监,有些责任是无法推卸的,官油子的做法李钦载当然也懂,凡事一推二五六,谁也不能拿他怎样。

可李钦载终究不是官油子,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军器监的官员无辜被牵连,毕竟都是自己的下级。

沉思许久后,李钦载叫来了吴通。

“最近有啥节日吗?”李钦载问道。

吴通愕然,接着马上道:“五少郎,眼看要过中秋了。”

“中秋?好,好节日。”

随即李钦载又道:“给我准备一张名帖,府里备上礼物,长安城的熟人长辈都送一份,不必太贵重,心意到了就好。”

“是。此事府里已有安排。”

李钦载又道:“另外单独准备一张名帖,名帖上我的头衔只备注‘军器监少监’,同样送一份礼,给少府少监武元爽。”

吴通愣了:“您跟少府少监也有交情?倒是老朽失算了,这就去准备。”

李钦载也不解释,只是叮嘱道:“记住名帖上的头衔,这个很重要。”

吴通不解为何五少郎刻意强调名帖上的头衔,但也不敢多问,立马退下照办。

……

武元爽当上少府少监不到一年的时间,算是新官。

在这之前,武元爽不过是安州的司户参军,“司户参军”是个什么官儿呢?通俗的说,就是管户籍和看仓库的,从七品的芝麻官。

同父异母的妹妹武氏突然有一天当上了皇后,然后从长安来了人,恭敬地把他请到长安,给了他少府少监的官职。

一个无人问津的七品小官,骤然来到京城权力中枢,手中掌管着偌大的权力,还有那些挡都挡不掉的滚滚财源……

武元爽知道这一切改变都因为他那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来长安上任后,武元爽进宫觐见过武皇后。

她比以前更美,也更具成熟风韵了,然而她只是端坐在殿内,与他相隔数十步,远远地只能看到她的面部轮廓,以及清冷高傲的语气。

武元爽知道,这个曾经被他欺负得够惨的妹妹,如今已是高不可攀了,当年的恩怨也不知她有没有彻底放下。

像个忠心的臣子一样问安,说了几句仿佛预先排练好的家中琐事,武元爽战战兢兢离开太极宫。

走马上任,风光无限,当名与利堆砌在面前,很少有人能抵挡住诱惑。

于是武元爽渐渐有些变化了,他不再战战兢兢,他开始伸出了手,要名,也要利。

他以天家外戚自居,处处受人追捧尊敬,处处享受如同皇室宗亲般的超凡待遇。

然而,当英国公之孙李钦载的名帖和中秋节礼物送到府里时,武元爽还是微微吃惊了一下。

英国公,几乎已是朝中第一人的存在。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死后,无论朝堂还是军中,英国公的地位绝对是超凡脱俗,深受天子宠信,圣眷之隆,当世无人可比。

再看到名帖上只字未提“英国公之孙”之类的名衔,反而写上“军器监少监”的官职名。

武元爽刚开始不解,首先不解的是,英国公之孙李钦载与他素无来往,甚至彼此都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好端端为何给他送中秋礼物?

其次是,为何名帖上特意写上官职名,这年头大户人家之间互送礼物很正常,但名帖却很有讲究的。

要么写上出身家世,比如“英国公府”,要么什么都不写,无论有没有交情,都加上一句“朋挚拜谒”之类的,也是拉近关系的一种方式。

写官职的倒是颇为罕见,除非是大过节的有公事商谈。

武元爽在安州时终究也算混过官场,对官场勉强有些阅历。

仔细琢磨之后,他突然想到半月前少府拨给军器监的两万斤生铁,然后再看了看名帖上的军器监官职名。

武元爽忽然间仿佛明白了什么,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

不愧是国公府的子弟,以前只听说是个臭名昭著的混账,没想到做事如此高明。

客客气气的送礼,一句重话都没说,反而像多年的挚交好友,以英国公之孙的重量级身份,主动向他这个刚来长安任职的少府少监投帖。

这代表了什么?

面子里子给足了,台阶也留给你了,既未伤和气,更不存在得罪人。

但是,名帖上的官职名你懂啥意思不?

两万斤生铁的事,你最好有个交代,不要给脸不要脸,大家都是能直接进宫面君的人,撕破脸都不好看。

这就是李钦载那张名帖上的潜台词。

武元爽读懂了。

高明,确实高明。

武元爽背后有武皇后,但李钦载背后也有英国公,若大家真的撕破脸,事情闹大了,武皇后或许会暗中偏袒他,但天子呢?

世上有个东西叫“王法”,武元爽这叫贪墨,是在挖大唐帝国主义的墙角,事情若闹到天子面前,吃亏的绝对是武元爽。

李钦载面子给足了,做事也足够隐晦含蓄,但武元爽还是打从心底里感到愤怒,此刻的他不应该叫武元爽,该叫武不爽。

面子给了,可武元爽的利益被人动了。

两万斤生铁里面,至少有一半的矿石,也就是说,武元爽原本该赚一万斤生铁的,李钦载投上门的这张名帖瞬间将他的利益一口气吹飞了。

怎能不气愤?

气愤归气愤,但理智终究占了上风。

李钦载仅仅一张名帖,便让武元爽彻底陷入被动,他很清楚应该要给李钦载一个交代了,否则事情难以收场。

当初若早知陛下会任这货为军器监少监,武元爽无论如何也不会打这两万斤生铁的主意,就算要打,至少也会把李钦载先拖下水。

人算不如天算,事情办完了,钱都快进口袋了,李钦载却从天而降成了少监。

沉思许久,武元爽终于做了决定。

“来人,传少府司库,半月前给军器监的两万斤生铁不足量,再给军器监补一万斤。”

“让管家给军器监少监李钦载送去我的名帖,回一份厚礼。”

第七十一章 出发渭南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能不动手,尽量哔哔。

化解矛盾的方法不是带一批人拳打脚踢,这不是处理矛盾的最佳办法,实在激化到无法化解了才会用,一旦动手便落了下乘。

李钦载是要过日子的人,没兴趣结一个来头不小的仇家,用含蓄的方法解决矛盾,避免冲突,这才是成年人该用的法子。

归来仍是少年,他的心早已不是少年。

不过李钦载清楚,他化解的矛盾只针对眼前的这件事。

武元爽这个人,终究已经结了怨。

不是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但毕竟动了人家的利益,以武元爽的外戚身份和他不顾吃相的做法,想必没那么宽宏大量一笑泯过。

算是仇家,但仇不大。这就是目前李钦载与武元爽的关系。

第二天一早,军器监监丞王续又来了。

这次王续一脸喜意,见面便不停行礼,外加滔滔不绝的彩虹屁。

尽管用辞仍然夸张,但李钦载还是从彩虹屁里听出了几分真诚的味道。

这次王续确实是来真心道谢的。

李钦载一张名帖,一份薄礼,给军器监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昨夜,少府给军器监送去了一万斤生铁,说是补齐半月前那批生铁的量,此事不走公账,算是分批到货。

也就是说,两万斤生铁的事圆满解决,军器监只需稍费功夫将半月前那批生铁剔除矿石,提炼出来便足够了。

在此之前,军器监里许多官员都已经对妻儿安排好了后事,随时准备被拿问下狱了,监署内的气氛可见多么惶然。

没想到英国公之孙甫任少监,随便出手便把这个大麻烦解决了,李钦载无意间给监署内的同僚们展露了一手能力。

今日的王续这才对李钦载发自内心的折服。

所以李钦载今日才能听出王续彩虹屁里的真诚。

听够了彩虹屁后,李钦载把王续打发走了,王续拍得口干舌燥,李家连饭都没管。

王续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告辞,李钦载丝毫没有挽留吃饭的意思。

马屁这东西听听还是可以的,能让人心情愉悦,但不要沉浸式体验,容易迷失自我。

……

天气越来越凉爽,算算日子,已是秋收,终于到了全家出动的时候了。

大唐官员居然有专门的秋收假期,假期长达半月。天气乍凉开始,尚书省便下了公文,朝中各级官员可允离京离署,主持各家农庄秋收事宜。

这次李家从上到下全都离开了长安城,不仅是李家,但凡关中有农庄良田的权贵们都离京了。

对农耕国家来说,秋收是大事,比天都大的事,一年的收成全看这几日了。

每年秋收之时,可谓全民皆动。

权贵朝臣们各自离京主持事宜之外,就连天子皇后也不能闲着,在宫里的农坛安排祭祀,天子皇后领着后宫和官员们诚心祷告,恳求老天爷给个面子,让今年粮食丰收,天下富庶。

每至丰年,天下总是安定的,对统治者来说,这便是最好的消息。

今年算是风调雨顺之年,很难得,朝中君臣和民间百姓都对今年的收成有着不小的期待,也导致权贵朝臣们对待秋收事宜愈发隆重。

天没亮李钦载就被李崔氏叫醒,然后风风火火命丫鬟给李钦载和荞儿穿戴衣裳,父子俩穿戴过后,揉着惺忪的睡眼,坐在桌案旁打呵欠。

府里下人们早已忙碌一团,李钦载和荞儿仍慢条斯理地吃早餐。

待二人吃过早餐,李钦载和荞儿父子俩被李崔氏踹上了马车。

车夫一记漂亮的鞭花甩响,马车徐徐离开李府,朝城外行去。

马车后面,李府大门外,好几辆马车静静地停在空地上,李家的部曲们脚步匆忙,各自列成几个小队,护侍在各辆马车两旁。

李钦载回头张望,见李勣,李思文,李崔氏等人皆上了不同的马车,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出城。

直到此刻,李钦载才突然想起什么,掀起马车的车帘,淡定地问道:“车夫,咱们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