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贼眉鼠眼
“景教最近寻你的晦气,景初不必在意,”李治冷笑两声,道:“快了,再过些时日,朕会收拾他们,尤其是那个杨树恩。”
“谁给朕的新粮种设障碍,找麻烦,谁就是朕不共戴天的死敌!”
李钦载感激地道:“臣多谢陛下。”
“嘴上说句多谢就完了?越来越不懂礼数,朕进屋这么久,啥都没表示,快去弄十个八个猪蹄,朕热热身,再弄几斤牛肉,你看着办。”
……
夜晚,吃撑了的李治照例留在别院睡下。
甘井庄都快成李治的第二个家了,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
原来的历史上,这段时期的李治对长安城没了兴趣,频频巡幸洛阳,如今洛阳去得少,倒是甘井庄隔三岔五就来了。
寂静的村庄,偶尔听到呼呼的风声,和庄户人家几声犬吠。
不知名的野鸟在山林里发出凄婉的鸣叫,万物复苏的季节,虫儿也不甘示弱地躲在草丛里,发出求偶的嘶鸣。
深夜子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村口传来,然后在村口消失。
李治来到甘井庄,警戒工作向来森严,从村口开始,一直到村庄的各个角落,都被禁卫封得死死的,任何陌生人都无法进入。
来自村外的马蹄声在村口便被拦下,片刻之后,一名禁卫将领匆匆朝别院飞驰而去。
别院大门紧闭,将领也不管许多,抡起拳头哐哐砸门。
宋管事披衣开门,一脸不满地瞪着将领。
将领满脸焦急,犹自大吼道:“请马上禀报天子和李县侯,村口有人携新粮种至矣!”
很快,李家别院各个厢房的烛火点亮,许多人闻声而醒。
李钦载披着单衣,刚推开房门,便见眼前一道白影嗖的一声窜了过去。
李钦载惊愕眨眼,见鬼了?
扭头一看,却见李治仅着里衣,赤着双足,拼命地朝大门方向狂奔。
李钦载愣了一会儿,紧接着也飞奔而去。
甘井庄村口,一群禁卫支着火把,将寥寥数人围在中间。
李治竟赤着双足跑到村口,浑然不顾地上硌人的石子。
李钦载紧跟其后,二人赶到村口,赫然发现紫奴和几名随从被禁卫围在中间,她和随从们皆伤痕累累,紫奴的手中却捧着一只铁盆,盆里装满了泥土。
李治见到那只铁盆,表情愈发疯狂,呼吸都粗重起来。
禁卫却不识相地拦在李治面前:“陛下,此人不知来历,小心……”
“让开!让开!滚!”李治一脚将禁卫踹到一旁,蹲在紫奴面前,炽热的双眼死死盯着她手上的铁盆,抖索着嘴唇颤声道:“它,它……就是新粮种?”
李钦载站在李治身后,他的目光没在那只铁盆上,而是心疼地看着伤痕累累的紫奴。
柳暗花明,李钦载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紫奴一声不吭离开,竟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惊喜。
当初紫奴离开后,李钦载可完全没做过她的任何指望,断定了她此行必然一无所得。
他的重点攻陷方向,是伊铎。
没想到伊铎还没开口,紫奴已将新粮种带了回来。
李治接过紫奴手中的铁盆,表情疯狂地盯着盆内平平无奇的泥土,脸颊不时狠狠抽搐几下,像一头飞驰百里的驴,粗重地喘息着。
李钦载却走到紫奴面前,双手将她扶起,为她拍了拍肩上的风尘,心疼地道:“伤在哪里了?还疼吗?”
神情疲惫的紫奴眼眶一红,突然扑进他的怀里大哭起来。
第六百八十二章 试种
凛冽寒夜,落魄归人。
紫奴的随从仅只剩下了三五人,包括她在内,每个人身上都受了伤,而李钦载以前见过的熟悉身影,此刻却在人群中缺失,包括那个似乎对他有着若有若无敌意的尉托。
李钦载知道,缺失的那些人,永远缺失了。
“都过去了,以后我保护你。”李钦载轻拍着紫奴的后背柔声道。
紫奴仍在他怀里痛哭,眼泪浸湿了他的前襟,冰凉透肤。
李治却在一旁捧着铁盆,颤声道:“里面,便是那新粮种?”
李钦载拍了拍紫奴的肩,道:“天子问话,你说一说。”
听到旁边的人竟是大唐天子,紫奴惊了一下,哭声立止,眼神复杂地看了李治一眼,然后单膝跪地,行了一个异族礼节。
“亡国之人,拜见唐国天可汗陛下。”
李治一愣,这才仔细看了看她,但此刻他最关注的不是紫奴的来历,而是他手里的铁盆。
“里面是新粮种么?”李治再次问道。
紫奴哽咽道:“是。”
李治小心翼翼地道:“能否将它从土里取出来,朕看看模样。”
李钦载笑道:“若臣所料不差,里面应是一种名叫‘番薯’的新粮食,番薯没那么金贵,陛下想看,小心拂开土面便是。”
李治心跳加速,亲自用双手将泥土拂开,一直挖到中层,赫然发现几颗暗红色的小果实。
李治仔细端详它们的模样,喃喃道:“它们……便是新粮种?是埋在地里结果的?”
李钦载也看到了它们的模样,愈发确定它们其实就是番薯,心中亦不由一阵激动。
不夸张的说,华夏的文明因为它,而狠狠往前迈了一步。
几颗小果实静静地躺在铁盆里,上面冒了几株萌芽,李治双手捧着它们微微发颤,仿佛捧着大唐的整座江山社稷,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一阵不合时宜的气流会伤害它们。
李钦载却没那么谨慎,伸手接过那几颗小果实,拈在手心仔细看了看,凑近闻了闻味道。
李治眼巴巴地看着,表情很紧张,就像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落在他手里一样。
直到李钦载用手指甲在果实上划开一条小口,打算看看里面的肉色时,李治大惊失色:“孽畜住手!”
李钦载一愣,好熟悉的称呼,他从哪儿学到的?
李治将几颗果实抢了过来,不满地瞪着他:“没轻没重的,全天下就这么几颗粮种,若被你伤了根,杀千刀都不解恨!”
“陛下,它没那么脆弱……”李钦载苦笑解释。
“那也不行!亩产五千斤,它就是朕的宝贝,大唐的镇国之宝!朕都恨不得将它供在太庙,配享世代香火。”
爱怜地轻抚着手中的番薯,李钦载的目光柔情似水,仿佛对待大龄熟妇情人般温柔,表情特别瘆人。
“景初,它真有那么高的亩产吗?你确定?”李治仍然忐忑地问道。
“臣确定,而且只高不低。”李钦载肯定地道。
李治长长呼出一口气,道:“若真如此,景初为社稷立下的功劳……朕都无法估算,千秋万代之幸,皆是景初所赐。”
“景初,你积下大功德了,朕……都不知如何赏赐你了。”李治眼眶不知为何红了,语气都带了几分颤抖。
“有此一物,朕无愧于大唐子民,无愧于先帝打下的江山,朕自登基以来,朝臣世人皆拿朕与先帝比较,他们的口中,朕处处不如先帝,说朕是平庸懦弱之君,不肖乃父,先帝将江山托于朕,实不知吉凶……”
“这些年朕励精图治,从不敢丝毫懈怠,从不做一件昏聩之事,为的就是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可登基十余年来,天下非议仍不休,朕常做噩梦,寝食难安。”
重重地拍了拍李钦载的肩膀,李治感动地道:“幸好有你,景初,幸好有你。”
“你为朕造出的那些东西,军用的神臂弓,马蹄铁,火药,三眼铳,民用的滑轮组,水压机等等,王师东征百济,你顺手把倭国灭了,任你出使西北,你把吐谷浑给朕收了……”
“今日,你又给朕带来了亩产五千斤的新粮种,大唐百姓从此再无饥饿之忧,再遇到灾年亦能从容度过,我李唐的江山国祚至少延续数百年。”
李治越说越激动:“不说不觉得,细数景初的功劳,竟已如此之多,三言两语数不尽……景初啊,你是上天赐与朕的祥瑞,幸好有你,幸好有你!”
李钦载汗颜道:“陛下谬赞了,臣不过是尽本分而已,很多事情只是顺手而为,没有陛下说的那么伟大。”
李治摇头:“景初莫自谦,朕非谬赞,你确实有本事……”
“发现新粮种之功,功比天高,焉能不赏?朕决定了,封你为郡公……”
话没说完,李钦载眼皮一跳,急忙道:“陛下且慢,万万不可!”
“为何?”
“陛下晋臣县侯之爵,这才不过月余,立马又晋郡公,莫说天下人非议,臣也无法接受被千夫所指,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治不悦道:“功劳是你实实在在立下的,朝臣若反对,叫他们也给朕立下这些功劳看看,赏功罚过,朕何错之有?”
李钦载苦笑道:“陛下,新粮种虽然到手了,但咱们还没看到实际的收成,不如先将它种下去,等秋后实际的收成出来了,陛下再封赏如何?”
李治一愣,接着苦笑道:“不错,是朕着急了,景初说亩产五千斤,朕毫不怀疑,以为那五千斤已经埋在地里了,哈哈。”
“好,就把它种下去,等秋后的收成出来后,朕再封赏。景初觉得将此新粮种种在何处为妥?”
李钦载沉吟一会儿,道:“不如就种在甘井庄吧,臣日夜照看它,不至于有失,当然,新粮种的消息瞒不住人,咱们也要提防贼人觊觎,甘井庄周围还是加强警戒为妥。”
李治点头道:“景初所言有理,便依尔所言,你在庄子里寻一处良田种下去,如今正好开春,赶上季节了,朕再从金吾卫调兵三千来庄子外驻守,将那块良田团团围住,管教一只鸟都飞不进去。”
第六百八十三章 赏功赐地
新粮种到手,李治的表现很激动。
英明的天子不会为所欲为,相反,他承受的压力,受到的委屈,甚至比普通人更多。
千古以来,大唐都被后人誉为“包容,开明”。
包容开明是由上而下的,统治者心胸开阔,面对新事物能够欣然接受,面对非议指责也能莞尔一笑,不以为意。
统治者有了这样的心胸,才会让朝野上行下效,将如此良好的风气带到民间。
可是有谁面对非议指责时真能做到毫不在意?无非是强作欢颜忍住了而已。
李世民在世时,朝中有名的铮臣魏徵处处对他挑刺劝谏,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喋喋不休地念叨。
李治登基后,朝中也有诸如刘仁轨之类的谏臣对他多有挑剔,更让他感到压力的是,无论朝堂还是民间,都沉浸在李世民这位天可汗给大唐带来的荣耀里不可自拔。
再对比李治登基后的表现,对外征战虽然仍是百战百胜,可频率却少了许多,没有了胜利者的光环加持,没有扩土的功绩,李治在别人的口中几乎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处处不如先帝。
刚刚李治说的话没夸张,幸好有了李钦载,给大唐江山增添了许多亮色,近两年来,朝野间对李治的评价已渐渐有了一些好转,人们不再非议他处处不如先帝。
而李治,在收拾了长孙无忌之后,这些年时刻紧绷着神经,如今也终于可以稍稍松口气了。
确定了新粮种确实是番薯后,李钦载久悬的心也放下了。
上一篇:神诡世界:我靠挂机苟长生!
下一篇:日月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