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汤豆苗
众将皆知,在渡过贝苕江前的那场军议上,谢林便已经明言接下来的战事许胜不许败,虽说没有人能做到战无不胜,但是这开头一战便如此焦灼,最后更是主动退兵避开越战越勇的梁军,孙千秋自然需要承担责任。
谢林淡淡道:“对方这万余兵马是否长弓大营的主力?”
他的神情还算平和,眼中并无怒色,孙千秋不由得稍稍心安,沉声道:“禀大将军,末将一直在观察敌军先锋的实力,他们肯定是长弓军保留下来的老卒,绝非这半年来招募的新兵。”
余者纷纷颔首。
虽然孙千秋这一战明面上是输了,但他终究是谢林最看重的步军万夫长。两年前的北线决战,最后落败时也是孙千秋领军断后,不仅成功掩护主力撤退,自身也没有全军覆没,可谓功劳极大。
谢林沉默片刻,缓缓道:“长弓军共计四万兵力,其中有将近四成新兵,这些人只能用来守御,主动出击必然会自乱阵脚。本将命你领先锋军提前出击,不过是想看一看对方的实力。既然敌军主帅一开始就让长弓老卒出来迎战,双方兵力相差仿佛的情况下,胜败并不重要,因此本将不会责罚你。”
孙千秋单膝跪地,感激涕零地道:“谢大将军宽宥!”
“起来吧。”
谢林平静地摆摆手,走到简易沙盘边,看着长弓大营的标识说道:“敌人的心思并不难猜,之所以要动用主力打这一仗,无非是想坚定军心提振士气,接下来坚守军城罢了。再者,如果对方有把握吃掉你这支先锋大军,绝无可能只让万余老卒出战,肯定会全力以赴。”
骑兵万夫长左效附和道:“大将军所言极是。梁军看似赢了一场,却也暴露他们外强中干的底细。接下来我军大举压上,同时让骑兵侧翼出击直逼梁国境内,先吃掉对方有限的援军,然后便可以合力拿下长弓大营。”
谢林微微颔首,沉吟道:“左效。”
“末将在!”
“你领麾下兵马,从长弓大营南面秘密东出,与萧乾山部遥相呼应,一旦梁军派援兵北上,尔等便掐断对方的后路,合而击之。”
“末将领命!”
谢林心中思忖,从目前的战场态势来看,梁军唯一的仰仗便是坚固的长弓军城,除此之外整个北线局势已经非常清晰。
梁国长弓大营没有援兵而且自身有近半新兵,这已经成为实质上的孤岛。
他再三考虑之后,终于下定决心道:“等左效领军抵达预定位置,大军前出进攻长弓军城!”
众将齐声道:“遵令!”
第1185章 一点浩然气(十)
云汉山南麓,西吴骑兵万人队的临时营地。
此处往西南不到四十里便是昂然屹立的长弓军城,往北则抵临荒原地界,往东有云汉山的遮挡,往南便是灵州东庆府的北部界线。
两座长弓大营的辅城挡在吴军的南下之路上。
对于西吴骑兵而言,如果不拔掉南面的那两颗钉子,难免会有后顾之忧。但是当时间来到大梁文明元年,随着冠绝西军的长弓军实力大为削弱,最关键的是至今尚未补上足额骑兵,以往的隐患逐渐变得不再重要。
更何况这支骑兵万人队的任务并非深入灵州腹心之地,而是及时绞杀可能出现的梁国援军。
“将军,斥候已经全部放了出去。根据这两日收到的回报来看,南面那两座辅城里的梁军龟缩不出,甚至不敢派出游骑与我军斥候较量。”一名千夫长来到萧乾山身边禀报。
萧乾山身材高大魁梧,闻言点头道:“让他们机灵一些,随时注意南方是否有援军到来。”
千夫长应下,又道:“大将军传令,主力将会在数日后发起对长弓军城的强攻。与此同时,左将军已率麾下部属往南方移动,只待敌军援兵出现。”
萧乾山微笑道:“只要吃掉梁军的援兵,那么在一个月之内,梁国西军便无可以动用的有生力量,拔掉长弓军城这颗钉子只是时间问题。到那个时候,我倒想看看号称可止周国幼儿夜啼的谷阎王究竟有什么能耐扭转乾坤。”
千夫长堆起笑脸道:“将军神武,区区谷梁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萧乾山摆摆手道:“倒也不能这么说,我朝尽起大军东进,他就算再有能力也没有军力支撑。等拿下长弓军城,奠定北线胜局,本将势必要生擒谷梁,不如此不足以洗刷两年前的耻辱!”
他遥望着南方的天幕,眼中杀气盈盈。
……
长弓大营以南,即东庆府的西面有连绵群山阻隔,道路极其难行。
对于西吴骑兵来说,此地根本无法提速,很多时候不得不下马步行,如此才能穿过一条条羊肠小道。
万夫长左效在出发之前便预估到此行的艰难,但是为了完成谢林的战略构想,他与士卒们同甘共苦,足足用了四天才穿过群山地带,抵达灵州东庆府西面疆界。
一名幕僚不解地问道:“将军,为何我们不从北面走,与萧将军率领的骑兵一起行动,非要从这个方向过去?”
左效平静地道:“梁军不是蠢货,更不可能在明知道我军两万骑兵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冒险支援长弓军城。眼下暴露在他们视野内的只有萧乾山率领的一万骑兵,而且北面还有他们的军寨作为阻隔。如此一来,当长弓军城陷入危机的时候,谷梁才会将仅有的后备力量投入北线战场。”
幕僚似懂非懂地道:“如果用骑兵震慑对方的援军,大军强攻长弓军城也可以。”
左效摇摇头,不仅是在提点此人,也是在向身边的其余武将解惑:“为将之道攻心为上,更不消说大将军此番是一石多鸟之计。消灭梁军的援兵,不仅可以让敌人的防线更加吃紧,还能进一步瓦解长弓军的军心。强攻纵然能够拿下也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反之只要敌方守军士气跌落谷底,我们便能轻松地攻占长弓军城。”
他微微一顿,面带微笑地道:“大将军的眼界不会局限一城一地,而是着眼于整个战局。你们想想,解决灵州三卫厢军之后,中线和南线战局便不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援兵,自然能全力以赴地进攻。更不消说我们拿下长弓军城,梁军北线便是门户大开。”
众将无不拜服。
左效掸了掸袖子上的尘土,凛然道:“回禀大将军,我部已经抵达既定位置,同时派出斥候监视东南方向。”
“遵令!”
……
大梁文明元年,二月初六。
西吴三路大军全线进攻,南线战场白草寨和勇毅寨相继陷落,定西军在主帅齐新的指挥下稳健后撤,全军协助固守大营西面的龙安寨。双方反复争夺,战事极为惨烈,但是定西军维持着极强的韧性,始终没有出现军心溃散的状况。
齐新在与张青柏的较量中不落下风,这让整个灵州上下松了口气。
中线战场,西吴主力围困虎城,同时继续分兵进逼卢龙和鸡鸣等军寨,大股骑兵肃清高阳平原,金水大营面临极大的威胁。
好在金水大营主帅赵贤乃是沙场老将,与虎城主帅齐云侯尹伟两地遥望,数次解决中间地带几座军寨的危机,迄今依旧牢牢守着中线的防御体系。
战事已经进行二十余天,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北方,那里的战果极有可能决定这场国战的最终走向。
西吴北路军在镇东大将军谢林的指挥下,分出一万骑兵在云汉山南麓,对长弓大营的侧后方虎视眈眈。
二月初八,谢林亲领五万步卒进攻长弓大营,骑兵于后方掠阵。
长弓大营告急!
……
东庆府高山县,百姓们惴惴不安,官府只能尽力安抚。
此地位于东庆府北部,西北二百余里外便是长弓大营,北面则有两座辅城遮蔽。然而如今整个北线岌岌可危,很多人并不相信那两座辅城里的数千将士能做到万无一失。
作为高阳平原的东段,这里地形平坦非常适合骑兵纵横驰骋,因此愈发加深了大梁百姓的担忧。
日落之后,夜色逐渐掩盖苍穹,天地之间一片宁静。
通往北面的必经之路上,忽有大批身影出现。
领队的年轻人有一张极其英俊的面庞,那双桃花眼足以令都中青楼里的花魁们芳心暗许。经历过种种曲折风波之后,如今这双桃花眼的主人愈发显得气度沉凝,平添了几分稳重气质。
“你们小心一些,这玩意可不简单,不要没炸死西吴那些人,反倒伤到了我们自己。”
谷范神色郑重,小心叮嘱着。
不远处的王勇说道:“四少爷放心,这些都是祥云号的老伙计,他们办事一贯可靠。少爷这次连林老先生都派了过来,更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谷范淡淡一笑,目光转向人群中的那个中年男人。
其人名叫林谦,原本就是广平侯府暗中收留的匠人,后来带着一帮徒子徒孙转到京都北郊的绿柳庄,在那里潜心研究两年有余,不知藏了多少好东西。
林谦亦认识谷范,近前恭敬地道:“四少爷,草民奉国公爷之命前来,一定不会出现纰漏。”
谷范拍拍他的肩膀,颔首道:“这一仗打赢了,家父和卫国公都不会亏待你们。”
月色溶溶,林谦的脸上不禁堆满笑容。
谷范望着夜色中忙碌不断的千余人手,暗暗握紧了腰畔长剑。
第1186章 一点浩然气(完)
长弓大营,守城第四日。
西吴北路军围三阙一,集结优势兵力围困西、北、南三面,仅仅留下东面不予理会。
这一次西吴朝廷做了充足的准备,北路军之所以行军速度不快,一方面是要肃清贝苕江西面的广袤平原,防止重蹈两年前裴越藏兵于野的覆辙。另一方面便是北路军携带着大量的攻城器械以及充足的辎重,拿下北线战事胜果的决心显露无遗。
长弓大营新任主帅为合阳伯霍思齐,原为金水大营毕城卫指挥使,后调任长弓大营副帅。在原主帅南安侯苏武升任京军西营主帅之后,霍思齐顺理成章地接任。
此人乃是地地道道的西军嫡系,从二十余年前的定西大营一名小卒做起,先后辗转西军各营,对于西境边关的情况了如指掌,兼之勇毅敢当屡立战功,因而崛起速度很快。像他这样从一介寒门子弟做到主帅级别的武将,在大梁百万军中并不多,前一位更加知名的应该是长兴侯曲江,只不过后者因为追随王平章谋反已被抄家灭族。
这四天内吴军攻势起伏不定,第一天和今日的攻势极为猛烈,险些便攻破长弓军城的北面防线。霍思齐只能动用作为后备力量的长弓老卒,击退了气势高昂的西吴步卒。
日薄西山,晚霞似火。
余晖洒满大地,初春的朔风依旧带着几分寒意。
霍思齐在一众亲随的护卫中走上西面城墙,首先映入他眼帘的便是下方尸横遍野的惨状,远处则是延绵如林的吴军营地。
守城的将士们见到主帅出现,纷纷起身行礼。
霍思齐神色凝重地道:“传令下去,将士们抓紧时间歇息,不必因为本帅大动干戈。”
数名亲兵领命而去,很快城墙上便恢复先前的宁静。
霍思齐又道:“让民夫去将我军阵亡将士的遗体收回来,然后辨别身份之后火葬,将骨殖妥当收好。”
一名文书连忙垂首道:“是,大帅。”
霍思齐心情依旧有些沉重,虽然裴越在去年年末便力排众议让灵州左卫和拥有大量新兵的阳曲卫对换,用曾经从西军边营精简下来的老卒充实长弓大营的实力,但是西吴北路军凭借攻城器械和骑兵弓手的强力压制,依旧让守军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如果是两年前的长弓军,霍思齐完全有信心主动出击,在西吴北路军横渡贝苕江时半路击之,但是现在他不得不坚守待援,因为营中并无骑兵。
城墙上的将士们大多很年轻,甚至有一些人的面庞还透着稚嫩。
虽然谢林没有预料到灵州左卫的存在,但长弓军的实际情况与他的推断相差无几。如今军中约有一万长弓老卒,这是霍思齐压箱底的保障,在关键时刻可以保住防线不会被吴军突破。另有灵州左卫一万二千余人,其中有八成左右是西军老卒,余者是这两年在灵州当地招募的新兵。
灵州左卫的战力肯定要比阳曲卫强,这也是裴越提前发出调令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这支军队是由两年前精简西军时退下来的步卒组成。换而言之,两年前鼎盛时期的西军四营与虎城,最强的精锐依旧留在各部,次一等的被调往南军,更次一等的进入灵州厢军。
灵州左卫能够击溃西吴北路军的先锋,这已经让霍思齐有了意外之喜。
除去这两万余人之外,长弓军剩下一万七千人皆是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新兵。
想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职责,霍思齐很难轻松起来。
纵然心中思绪翻涌,他面上依然维持着平静,望着身前几名肃立的年轻将士,对其中一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朗声答道:“回大帅,小人名叫徐世吉!”
“多大了?”
“小人今年十九岁。”
“灵州人氏?”
“是,小人乃是灵州天水府墨槐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