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43章

作者:殆火

子受扬手将一杯酒洒在地上,至于祭祀用的瓜果、牲畜是没有的,大军出征,哪会带这些东西。

商容倒是提议过找附近百姓征调一些祭品,以往祭祀历代商王,祭祀轻简一些也就算了,黄帝可是人族共祖三皇五帝之一,既然要祭拜,仪式还是隆重些好。

子受严词拒绝,真要搞个什么隆重祭祀,即使自己下令祭完之后全都还回去,所消耗的东西绝对不少,又是何必呢?

至于会不会有人喷自己不敬先祖,子受压根不在乎,喷就喷呗,谢谢啊!

不过虽然祭品不够,臣子们也有各自的想法。

商容哇得一声,便悲号出来,带头大哭起来。

殷破败等人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个个扯着嗓子大放悲声,哭的格外伤心。

祭品不够没关系,十八万大军齐齐悲号,诚意十足!

敖烈因为不是人,反应比所有人都慢了许多,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被三军将士的齐声大哭淹没在里面。

子受被这场面给镇住了,随机应变能力还挺强!

黄帝距今都过了一千多年,即使依然对黄帝保有敬畏,可扪心自问一句,谁会真的哭出来?

哭号着的商容暗自佩服自己的机智,只有自己这种通晓祭祀三朝为官的老油条,才能做出这么圆滑的安排。

也只有自己这种与贵族曾有姻亲的人,才知道祭祀最看重什么,只要场面功夫做足,便是贵族也难以挑出毛病。

看看,这才叫为君分忧啊!

十八万大军约莫哭了一分多钟,再久就装的不像了,虽然是自己骗自己,但也不能露馅啊!

商容也停止哭号,开始念祭文。

也就是些“追念先祖,不胜惶恐,徒增哀思”之类的内容,毕竟黄帝的具体所作所为,还真说不太清楚,空白的六百年摆在那儿,有太多记载不明的东西。

十八万大军没想到祭祀这么繁琐,基本上个个面无表情,眼神仿佛死掉了一样,硬撑着,只觉得十分无趣。

这倒不是他们不敬黄帝,而是因为这些人大多都是奴隶成军,别说祭祀了,放在几年前是要被当做祭品的,比寻常人更加不喜祭祀,甚至可能他们就有亲朋,是被主家以“祭祀黄帝”为由,给杀掉当做人牲、人祀的。

不少人想到这里,不由得将手中兵刃握得更紧了,如果不是纣王,在一场如此浩大的祭祀中,他们恐怕就不是站着祭祀先祖了,而是躺着被当做先祖的祭品。

子受见下头的人昏昏欲睡,也没什么人注意到自己,右手往皇袍的袖子里一缩,一个小瓶入了掌心。

行军得吃饭,我是老大,吃点好的,涮羊肉不过分吧?

既然要吃涮羊肉,随身带点调味料,也不过分吧?

子受的食指在小瓶上轻轻一点,瓶内的花椒粉便随风飘扬。

离子受最近的商容鼻子一痒,忍不住打起喷嚏,祭文也停了。

谁知这一个喷嚏出来,接二连三的又是一阵喷嚏,将士们喷嚏不断。

子受佯怒,叱喝道:“好大的胆子,竟然在祭拜轩辕黄帝的时候咳嗽,惊扰先祖安息,破坏祭礼!”

商容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一个两个咳嗽就算了,一大片士兵全在咳嗽,这是大不敬啊!

可他也发现,这事情有些诡异,怎么将士们全都不约而同的咳嗽起来了?

这不合理啊!

难道是黄帝对这场祭祀不满意?

商容瞪大了眼睛,传闻黄帝乘龙升天,也就是说,黄帝还没死,是不是黄帝接受祭祀时,发现没有牲畜,没有酒肉,而发怒了呢?

甚至……以往是有人牲、人祀的,现在却没有,会不会是轩辕黄帝要将这打喷嚏冒犯祭祀的人,都拿去当做祭品?

这倒不是商容推崇人牲、人祀,毕竟他的眼光还没有脱离时代的局限性,人牲、人祀这种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东西,即使一时废除,也很难彻底从他的脑子里离开,也因此,是子受最稳定的昏庸值来源之一。

下头打喷嚏的士兵也惶恐起来,万一真被杀了当作祭品怎么办?不被杀也不行,不被杀还可能是活祭啊!

商容想了一会儿,想出言让纣王息怒,这些将士可以稍作惩罚,却不能真杀,祭祀方面,还是征调附近的百姓家用,再隆重办一次,扰民也就扰了吧,祭祀先祖的事更大。

子受则左右看了看,没找着趁手的桌案,只得跺了跺脚,道:“朕思来想去,诸位将士一同咳嗽,绝非常事,朕对风水之术略知一二,倒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将士们一听,纣王不是治罪,咳嗽好像是另有其他原因,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纷纷屏息凝神战战兢兢地听着,是啊是啊,大家同时咳嗽也太诡异了,咱们绝对不是故意不敬黄帝的啊!

子受见此,则开始忽悠。

看风水?这个世界还真有风水一说,修仙的都懂,不过自己肯定不懂。

好在这次随军的人里也没有懂风水的,随便忽悠!

“朕看过这里每一座山脉,甚至每一棵树木的形状,风水之术,大抵不出于形势、方位,印台山与桥山对立,因山势隆起,故名印台。”

“而那隆起的印台,却正对黄帝陵之口,以至于陵墓晦暗阴沉,视野极窄。”

“前些日子还好,朕还未发现异常,今日朕登上这祭祖台,视野宽阔,一目望去,此前巍然耸立的印台山,那山巅印台处,竟上歪下扭,上半截看着极为别扭,下半截又参差不齐,整个山体虽说不是千疮百孔,却也歪七竖八。”

“这与桥山相对的印台山,表面上风风光光,实则是一座凶山,坏了整座桥山、整个黄帝陵的风水!”

商容有点哑口无言的感觉,虽然陛下说的头头是道,但怎么总觉得有点不靠谱呢?

也没听说纣王研究过风水啊!

不过下头的将士却是信了,他们本来就没啥文化,也没接触过懂风水的人,看纣王说得言辞凿凿,怎能不信。

而且刚才打喷嚏的是他们,他们自知犯了错,心虚,纣王这一番凶山的解释为他们开脱,再好不过。

子受很是满意,既然是凶山,该怎么办?

迁陵啊!

他大声道:“刚才必然是轩辕黄帝所授,陵墓正对凶山,压制了风水,为今之计,只有迁陵,诸位将士须挖开地宫,将黄帝陵寝迁至云梦山!”

等到风水一说被戳破,事态爆发,昏庸值就来了。

黄帝陵你纣王也敢挖?!后头是不是还得挖伏羲陵、神农陵?

子受确实是这么打算的,把先祖的陵墓迁到一起保护起来,多好啊!

不过前提是土行孙给点力,能找到位置,除了黄帝陵,其他陵墓便是妲己、申公豹等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挖黄帝陵自然不需要十八万人,地宫里估计也容纳不了那么多,所以子受先下令封山,寻常人不得上桥山。

子受不知道挖陵迁坟要多久,由于姬发正带着大军打羌人,出于安全考虑,他又下令在山上做了层层警戒。

万一姬发在回师途中探到大商十八万大军包括纣王全在桥山,直接兵围桥山或是点把火,可就凉透了。

在多重布置下,整座桥山宛如一座军事要塞,五步一哨,十步一岗,一些险要隐蔽处更是布满了暗哨,隐隐可见草木间寒光闪烁,显然有强弓硬弩潜藏其中。

这是奴隶们成军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也算得上不错的训练,子受觉得,这样的防卫,西岐兵马若是想强行攻山,只怕很难。

至于传闻西岐军中的哪吒、韦护等人,倒也不用太过担心,封神未起,向劫掠西岐的羌人复仇可以,但他们还真不一定敢对大商的兵马随意出手。

商周因果,也不是一两个阐教三代弟子能左右的。

子受带着近卫与部分御林军通过甬道,来到黄帝陵前方的空地。

陵墓气势恢宏,肃穆庄严,还有一些熊、罴、貔、貅、貙、虎等兽类雕像,毕竟黄帝是个很专业的驯兽师。

而在这地底下,便是陵寝地宫。

子受很好奇,史上第一次记载祭拜桥山黄帝陵的记录,是汉武帝,而按照后人考古,桥山黄帝陵最早也是成于秦代,商朝根本不可能有。

可事实就是,在封神世界观的商朝里,黄帝是存在的,黄帝陵也是存在的,那个死活扔不中大拇指的脚印子,也绝对黄帝本人留下的。

那这地宫里,到底有啥?

晁田在外头负责布防,李烈打头进入地宫,殷破败则在子受身边护卫左右。

沿着甬道一级一级往下走,迁坟大军渐渐适应了黑暗的环境。

大禹定鼎九州塑龙脉后,人族就不一样了,不仅有看报就能识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古人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夜盲症也没了。

甬道两侧都是石壁,脚步声回荡在石壁上激起一阵一阵的回音。

子受与迁陵大军一路走到了甬道尽头,眼入眼帘的是一道狭窄的走廊,再沿着走廊走一阵,便是一道巨型石门。

石门一眼望不到边,左右两边的石壁凹凸不平,有明显的人工凿刻痕迹,门后就是陵寝所在。

左找右找找不到什么机关,反倒是一个小兵无意间轻轻推了一把,将巨型石门给推开了。

子受无言,越发觉得给黄帝迁陵是个明智的决定。

黄帝时期的人们太朴实了,一路上连半个机关都没有,最后一道关卡,看着极为唬人的石门却连暴力拆卸都不需要,随便就能推开。

现在是知道黄帝陵的人少,盗墓也不算盛行,以后呢?

只要盗墓贼进来后看见的不是乘龙升天的黄帝本人在笑嘻嘻的招手,不管里头有啥,都得被搬空,翻出尸骨扔在地上也是常事。

第442章 大凶之兆

黄帝陵下头有两道门,一扇是石头门,另一扇是青铜门。

所以石头门背后,还是门。

子受估摸着双重门大概就是黄帝时期最强大的防盗措施了,奈何青铜门和石头门一样,一推就开。

青铜门之后,则是终极秘密。

最前头的几个小兵见到青铜门之后的光景,心中充满了震撼。

他们似乎正身处于一座宫殿里头,四周装点着夜明珠,宫顶是一片纯黑墨玉,顶上镶嵌着各种珠宝,墨玉为穹,珠宝为星,让人眼花缭乱。

殿内画栋雕梁,镭金为柱、白玉作栏,四处雕绘兽纹云影,既有陵寝的庄严肃穆,又有一股君临天下的霸气。

毕竟寻常人还真没钱修铸这种陵墓。

子受连连咂舌,这还只是黄帝的衣冠冢,真要是黄帝本人的陵寝,又该是什么规格?

子受下令,金银珠宝勿取半分,目的是找到衣冠,抬走。

商容被这些亮闪闪的装饰晃瞎眼,这时才想起正事。

是啊,这里宝物这么多,防御又这么薄弱,今日幸好来的是纣王,若换做他人,宫殿焉存?黄帝陵墓焉存?

确实该迁走,加些机关也比两道破门要好。

迁陵小分队四下搜索,他们所在的这处宫殿似乎格外大,一眼往不着边,还分了好几个偏殿。

偏殿之中,则堆放着锦帛,锦帛上,记载着各种物品的制作方法。

“这是制鼓方法!”

“这是舟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