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42章

作者:殆火

第440章 脑后反骨

子受望着面前的高大男子,这人生的魁梧不凡,铁甲生光艳,皁服衬龙文,面如重枣,目若朗星,满面络腮胡显出老练气息。

一看就是个大将。

更关键的是,这人是单枪匹马闯进中军大帐的。

十八万兵马,拦不住。

晁田相阻,十回合就被扫落马下。

殷破败相阻,三十回合就败了。

最后还是李烈出手,才堪堪战个平手。

要是朝歌吃瓜群众在此,肯定会大喊一声“此乃超一流武将”!

子受出面,大汉才一刀格开李烈的长枪,上前拜道:“在下魏贲,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嘶……

子受不由得倒退几步,好狠毒的人,一见面就诅咒自己。

“你强闯大营,所为何事?”

魏贲大喊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贲特意来投!”

他挥动着长刀,刀刃深入地面半尺,随着他的挥动,地上出现了几个图案。

魏贲指着关卡模样的图案道:“此乃岐关,贲替陛下破之!”

说着,便一刀顿地,将图案抹去。

他又指着城池模样的图案道:“此乃西岐,贲替陛下攻之!”

说着,又抹去了图案。

他再指着几个人形图案,道:“此乃西岐大将南宫适,姬昌之子姬发、姬旦……贲替陛下除之!”

说着,这几个人形图案中的“大”被抹去了,只余下了○。

魏贲将身上的盔甲拍的作响:“贲本欲往朝歌招贤馆相投,无奈听闻招贤馆已关,正巧又听闻陛下西行,便打马赶上,特来献武艺!”

随驾的商容感叹不已,纣王贤名远传,即使关了招贤馆,也依然有大将来投。

看这魏贲,以一人之力强闯军营,哪怕不通战阵不会领军,上了战场也是员虎将,恐怕也只有姜文焕能够稳压,便是李烈也比之不及,这就是纣王的人格魅力!

子受咂咂嘴,麻烦了。

关了招贤馆,是没有文王渭水聘子牙、刘备三顾访孔明的故事,但突然蹦出来了一个魏贲拦驾献武艺。

这也是一段佳话啊!赵匡胤也是在西边郊游,路上遇到个穷苦书生拦驾献策,后来那个穷苦书生出将入相,美名远扬。

而且子受记得魏贲这个人,原著里也是拦驾向姬发献武艺,后来成了西岐四大先锋之一。

这地位高到什么地步了呢?

原本西岐的四大先行官是黄天化、武吉、南宫适、哪吒。

其中武吉是姜子牙的亲信,南宫适是西岐元老,黄天化法力比较高,又是黄飞虎的长子,哪吒天生就是先锋的料,刚出生就知道自己是灭商伐纣小先锋。

而西岐营中,金吒、木吒、韦护、雷震子、土行孙、杨戬……法力、资历、后台超过魏贲的,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偏偏是平民出身不会法术没有后台的魏贲成了先锋。

也许其中还有些别的原因,却也足以说明魏贲的能力不俗。

子受暗自心惊,这魏贲越猛,就代表他日后的知名度越高,如果今天拦驾献艺成功了,日后肯定是君臣相宜,纣王慧眼识英才这之类的故事传扬啊!

这怎么行??!

子受眼中精光一闪,突然暴喝道:“刀斧手何在,将魏贲拿下,斩之!”

商容一愣,连忙问道:“陛下,这是何故?”

子受道:“朕观魏贲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脑……脑后有反骨?

魏贲摸不着头脑,下意识往后脑勺一摸。

哎?好像还真是后脑勺枕骨突起。

随即,魏贲怒火中烧,枕骨突起就枕骨突起,反骨是什么意思?

还久后必反以绝祸根?没这样的说法啊!

魏贲越想越气,凭啥啊!我武艺高强,特意来投靠你,为你上阵杀敌,你不要不说,还要把我拉下去砍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魏贲当即提刀,头也不回的就走。

敖烈稍作犹豫便挺枪阻拦,纣王都说出此人脑后反骨了,不管是不是确有其事,总不能放着他走。

“你这杂碎,也能拦我?”

魏贲一声虎吼,却发现死活拿不住长刀。

只见子受两指将长刀刀刃捏紧,任由魏贲如何使力,都不见刀刃偏移分毫。

子受也大为惊奇,自己这股子力气越来越大了,小药丸没白吃!

兴许哪一天还能以力证道!

他稍稍松手,道:“来人,将此人压下去。”

魏贲涨红了脸,他闯入了十八万大军,干挺了三员大将,没想到在纣王这里翻了车。

商容见此,却是恍然大悟,立即出言道:“魏贲,你武艺高强,陛下已知晓,但你可知,你冒犯君威?”

“强闯大营,对军中大将出手,狂妄自大,丝毫不顾及陛下威严,你可知错?!”

“这……”魏贲一阵恍惚,他只想着展露自己的惊世武艺,在这一点上,确实没考虑太多。

要是纣王就这么任用了他,君威何在?将士的颜面何存?

商容拿出丞相的威严呵斥后,又变了副面孔,好生相劝道:“陛下虽有此言,但陛下容人之量,世人皆知,太颠为姬昌旧友,却是朝中要员,雷开曾率军叛乱,却依旧掌管朝歌兵马。”

“陛下知你武艺高强,又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怎会放任弃用呢?”

“陛下不过是为了打磨你的性子,你年轻气盛,过于血气方刚,初次见到陛下就敢顶撞,在陛下面前动刀兵,若是今日纵容了你,日后定要生出事端!”

“反骨之言,以绝祸根,是陛下为了绝你自己的祸根,防止你因此冒犯之举留人口舌,反受其害,大商律法严明,可不是说说而已。”

魏贲听完,一阵感动,他对新法的严厉也有耳闻。

何况自己这身武艺,哪个君主会不重用?纣王刚才的行为显然说不通,老丞相这么一解释,却是全都明白了。

他当即扔下了刀,虎目含泪,拜道:“贲愿领罪!”

子受:“……”

他望着商容沉默了半天,不该把这老头带出来的,太老好人了。

换做杨任在这里,看到魏贲这么狂妄自大,肯定先喷一顿再说,哪还有这么多脑补。

不过子受也有了主意,道:“今日先饶你性命,你可尽忠报国,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朕亲取你首级。”

“谢陛下,臣……”

魏贲刚要拜谢,便被子受拦下:“慢着。”

他缓缓道:“朝歌已设科举,分文举与武举,你若有心报国,便去考取武举,若成了状元,朕必当以大将军相待,今日之事也可揭过。”

“武举?状元?”魏贲有些云里雾里,状元、榜眼什么的,不是朝歌马场赌马的名次吗?

子受也懒得解释,抬完棺回来就举行武举,反正状元早有内定,和魏贲没啥关系,平白多了份科举不公的骂名,昏君怎么会选贤任能呢?!

第441章 一路向西

十八万大军西行,一路上旌旗招展,士气昂扬,战马嘶鸣。

子受打了一路瞌睡,估摸着差不多到了桥山附近,才打起精神,令随侍左右的寺人盯着,看啥时候到地方。

不一会儿,有寺人来报:

“陛下,前方见一石碑,上书‘古轩辕黄帝桥陵’几个字。”

子受装作惊讶不已,召来商容,问道:“朕闻黄帝乘龙升天,为何此处会有陵墓?”

商容连忙答道:“轩辕黄帝采铜首山,铸鼎荆山,鼎成后,乘龙升天,臣子不舍,便捉住龙须,扯得黄帝几片衣角,黄帝升天后,臣子们就将扯下的黄帝衣冠埋葬在这里,这桥山黄帝陵,便是轩辕黄帝的衣冠冢,只是地处偏僻,山中又有松柏遮天蔽日,鲜少有人知晓,臣也是在写游记时,听辛大夫提及,才得知。”

子受听罢,仰天长叹:“轩辕黄帝乃上古三皇五帝,朕心甚慕之,今日来了这黄帝陵,怎能就此路过?”

说罢,他大手一挥:“传朕诏令,三军在此驻军五日,祭拜轩辕黄帝!”

商容点头,祭拜先祖,是件好事。

虽然随行的都是奴隶,没有礼部官员,但商容在升至丞相之前,是司掌礼乐的大臣,将祭拜的手续摸得门清,倒也不会有冒犯先祖之嫌。

大军停下后,子受再命令士兵解下衣甲,用战袍掬一袍土,十八万人齐卸甲,一夜之间,便在桥山巅,黄帝陵的对面,修起了一座九转祭祖台。

这约二十四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还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商纣祖台”。

次日,旭日东升,子受下令十八万大军,列队桥山、马家山、印台山。

宫乐四起,“曰商是常”的歌声回荡,将士们个个俯首肃立。

子受则卸下身上的盔甲,挂在一棵柏树上。

这棵柏树据说是嫘祖死之年,黄帝亲手所植,今已亭亭如盖。

柏树旁边有块石头,青石面上镌刻着黄帝的大脚印子,据传向黄帝脚印投铜钱能测运气,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则为最好,大吉大利。

子受趁着人多,偷偷扔了枚铜钱,正中小拇指,暗道晦气,这东西不可信,找寺人又要了几枚铜钱,反复试到扔中大拇指后,才独步走向祭祖台。

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四围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表,登临其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

余下将士则一一绕到祭台前面。

此时军中将领已在祭台前恭候多时,默默不语只是垂手肃立。

商容则捧香合到香案,开始唱祭词。

至于三跪九叩啥的是不存在的,这些繁琐的东西早被子受在前几年改人牲、人祀轻简祭祀的时候顺便取消了,蚊子再小也是肉,昏庸值都是这么攒出来的,多年的贫穷下,子受早就学会了勤俭持家。

“天授与祉祺之瑞,圣贤礼乐,启蒙于黄帝之昌,欲揭尘封,底蕴积于青史,守望故土,圣泽昭于苍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