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29章

作者:殆火

“不!”晁田突然灵光一现,拍案阻止了鲁雄,将计就计,就是将计就计!

“嗯?”

“鲁尚书,我忽然发现,有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

晁田静了好久,才缓缓道:“鲁尚书可知道,马耕为何不如牛耕?”

鲁雄摇头:“不太清楚,不过刚才你也说过,马不如牛容易驯养,而且还没有适配的曲辕犁。”

“不止如此。”晁田将手中的纸张摊开,指着上面的记录,一一道来:“马耕还有更多问题,喂养马匹所需的饲料比牛更精细,马蹄也比牛蹄更脆弱,经不起地里的小石头折腾。”

“按照马场中驽马的花费来粗略估算,养马的成本是养牛成本的三、四倍,若是牛死了,还能宰杀卖肉,而马肉却是不太好卖,只能卖皮。”

鲁雄又拍起桌案:“马耕竟然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姬昌用心险恶,定要上谏陛下杀了那老儿!”

鲁雄已是怒极,没想到姬昌都被关起来了,还敢忽悠陛下,暗地里搞事情,难道当他们这些大臣是摆设吗?

“鲁尚书且慢。”晁田将鲁雄拉住,继续道:“既然有许多坏处,那鲁尚书可还知道,也有益处?”

鲁雄不动了,瞪着晁田,等他将话说完,你小子怎么老是说话只说半截?

第422章 三位一体

日夜守着马场的晁田,一说到自己的专业,便侃侃而谈起来:“相较于那些劣势,马的优势也很突出,马匹在速度上,远超于牛。”

鲁雄狐疑道:“依你的意思,莫非是推广马耕后,农人们在农闲之余,还能体验下策马奔腾的感觉?”

“哈哈哈!”晁田被鲁雄给逗笑了:“这也不是不行,兴许农闲时还能参与马场的赛马,争个名次!”

他顿了顿,正色道:“速度是马匹的特长,马一天干的活,是牛的三倍甚至四倍,对于农人而言,快速犁完地,自然是好事。”

“六畜为马、牛、羊、猪、狗、鸡,马居于首位,西园之中有牛房、羊房、豕房、狗房、禽房,唯独没有马房。”

“而代替马房的,则是占地比整个西园都大的马场,这是为何?”

“只因为马匹最为重要,用途广泛,驼、骑、拉,皆可。”

鲁雄狐疑道:“这倒是没错,不过用途广泛,便能代替老牛来犁地耕田吗?”

晁田点头:“自然,但不是单一的马耕,而是要结合多方面来看。”

“结合多方面来看?”

“除了推行马耕外,陛下还要强制农人服兵役。”

“是啊,我之前就在为兵役而苦恼,怎么,兵役还和马耕有关系?”

“这是自然,陛下已经做出了提示,陛下最初是想要在农忙时强令农人服兵役,只是被我等劝阻了。”

“农忙时怎能服兵役,那只会让本就难以处理的民怨变得更棘手。”

“不,鲁尚书可还记得反贼萧银提出来的军屯?”

“记得。”

“有军屯自然有民屯,陛下属意的,就是这民屯,以朝廷的统率力与威信为核心,调动百姓,让百姓有组织的进行屯田耕种,这样一来,喂养马匹的成本也会降低,既然喂养一匹马的成本是牛的三、四倍,而马的耕种速度又是牛的三、四倍,如果三、四户农人共用一匹马,成本不就降了下来,速度也与牛耕一样?”

鲁雄在晁田的分析下瞠目结舌,一户农人养马,成本自然大大提高,可多户农人共养,成本就低了下来,而马的速度比牛更快,并不影响犁地效率。

鲁雄完全消化这番话后,不断点头才道:“果然,这才是陛下的意思,在农忙时让百姓服役,通过兵役让百姓以朝廷为中心接受管理,使用马耕,这么一来,成本大降,一旦研究出有关马耕的新技术,也能迅速统一推广,半农半兵,提升耕种效率的同时,甚至在服役的农人,都会有成为骑兵的可能!”

“甚至,这朝歌百姓就是最适合的马耕与兵役对象,有着马场与赌马,他们正是最了解马匹的人啊!”

晁田的话实在太有道理了,一直以来,纣王给人的印象都是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怎么可能栽倒在区区姬昌手中。

姬昌想以马耕来算计纣王?不存在的。

“等等……”鲁雄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莫要欺我,马耕比牛耕更快的论断,放在不同的地方,效果不一样,曲辕犁需要人与牲畜相互配合,从速度上看,马匹确实比牛更快,只是,耕地时,马的步伐快慢需要与农人的步伐协调一致,若马拉的步伐太快,扶着曲辕犁的农人无法适应,最终也不能保证耕地的效率。”

“而且老牛的速度也不会太慢,因为犁地速度的控制权,始终掌握在农人的手中,此外,还有各种因素会影响到耕地的速度,如土地平整度,在平地上犁地比在坡地上犁地更快,农人犁地的技术水平、曲辕犁的质量,也会影响到犁地速度,并不是说马比牛快,犁地速度就会更快。”

说完这番话,鲁雄竟感到十分诧异。

这还是那个只知道行军布阵打打杀杀的自己吗?怎么连犁地都懂得这么多?

再一想,他便明白了纣王的良苦用心,这还不是公卿下乡所带来的吗?

这一切都是他亲自下到乡野,在地里一下一下,刨出来的经验。

晁田笑笑,道:“我与鲁尚书一样,都下到过田间协助农人耕种,又怎么会不懂这些道理?这土地的问题,就涉及到陛下所提出的最后一个政令——将贵族的私田收为公田。”

“这私田一旦成了公田,便可由朝廷随意处置,是服兵役的农人来耕种,还是贵族来耕种,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而贵族的私田大多为沃土,均是平整无比,正是最适合马耕的土地。”

“只是……”鲁雄眉头微皱:“改私田为公田至今还未有定论,难保贵族不会心生不满为叛乱……”

晁田翻了翻手中的奏疏递给鲁雄,道:“不不不,贵族手中的田地可比服兵役的农人更多,而且此法只是一步步慢慢推行,而且陛下还有言在先,贵族们可自行开拓荒地,拓荒后的土地皆为私田,这都能缓解贵族的怨言。”

“更关键的是,那些在贵族土地耕种的农人,可不是单纯的耕种,他们还是正在服兵役的士兵,这对贵族而言,不也是一种威慑吗?”

“嘶……”鲁雄倒吸一口凉气,直直愣在原地。

这么说,纣王匆匆颁布的三条政策,经形成了一个闭环?

层层相扣,相互呼应……

即成全了马耕,又得到了兵源,还将私田收为了公田。

“可为什么陛下不在殿上明说呢?”

鲁雄心中不禁又多出了一个疑问,要是都是纣王的计划,为什么不直接明说,反而要这样遮遮掩掩,如果不是晁田突然与自己沟通一番,自己还真想不到这三个政令之中的联系。

不过刚有这个疑问,鲁雄就自己给出了答案。

在想通这一切之前,他是怎样的想法?

姬昌利用纣王的性格缺点,妇人之仁,算计了纣王。

纣王中计了,这就是纣王想要给天下人看到的表象啊!

示敌以弱,麻痹敌人,将自己不算弱点的弱点暴露在他人眼下!

这还是纣王对麾下臣子的锻炼,毕竟不能凡事都让君王出面,等到日后东征西讨,正式与诸侯对立的时候,难道还要事事都指望纣王亲自出手吗?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啊!

而且,这也是纣王对臣子的一种信任。

鲁雄感慨良久,方才道:“好,这兵役由我负责,马耕由你负责,至于改私田为公田,则由刑部负责,刑部的人都在休沐,等到他们休沐结束,我们就可以一同开始,此事暂时不要传开,陛下示敌以弱,这都是算计。”

晁田赞同道:“是啊,这才是陛下的将计就计,不是为了杀掉姬昌而放弃既得利益的将计就计,而是利益不损,反而示敌以弱再施一计的将计就计!”

“恐怕陛下已经开始针对西岐以及各路诸侯布局,为人臣子,我等不能有半分懈怠!”

第423章 留香皮令

赵公明作为户部尚书的有力人选,却并不喜欢呆在户部大殿。

他习惯呆在钱庄里,甚至他都不是很想进入户部大殿。

户部要管的事情太多,他只喜欢管钱,而且出出进进的,老是被莫名其妙的金子、玉器绊到。

陈九公、姚少司两人自然唯赵公明马首是瞻,在他们看来,钱庄才是国家重心,甚至应该从户部中分离出来。

今天,钱庄里迎来了一个新入职的户部官吏,度支令皮脩。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大商官员都懂得开小号。

这皮脩,就是貔貅所开的小号。

貔貅被称为招财神兽,因协助黄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狴犴、獬豸这种都来了朝歌,它要是不来朝歌,就说不过去了。

赵公明一闻就闻出了其跟脚,貔貅因为只进不出只吃不拉,全身只排泄异香。

寒暄一阵,老赵便问起来由。

貔貅轻轻叹了口气:“本来我觉得入朝仕官就行了,但是……”

“实不相瞒,陛下遣我收拢各地贵族捐赠于祖庙的钱物,负责祖庙一应事务……”

貔貅三言两语,就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说白了就是一个问题,贵族的捐赠三七分,三成修庙,七成私吞。

传说貔貅只进不出,纣王比它这只正牌貔貅也没差多少啊!

“赵道长,我知道你仕官的时间长,而且久在钱庄管理财政,还请为在下解惑,陛下到底是在算计什么?”

赵公明思考一番,问道:“那七成,陛下可有说过准备怎么办?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显然,这件事一旦曝出去,别说天底下的贵族都会觉得被纣王蒙骗,就连寻常百姓也不会说什么好话。

连这种钱都吞,纣王不敬先贤啊!

貔貅沉吟片刻,仔细回忆道:“似乎是打算修陵寝,我听陛下嘀咕过什么七十二疑冢、兵马俑、地宫飞燕、龙岭迷窟……”

赵公明没想到纣王正值壮年就想着给自己修陵寝,一时间不由得愣住了。

貔貅继续道:“好像还有什么粽子和黑驴蹄子。”

赵公明缓过神来:“这应该没什么关系,驴……陛下应是在考虑替代牛耕的牲畜。”

貔貅道:“不过那七成应该就是用来修陵寝的。”

赵公明点点头,道:“但是,并没有那么简单,你仔细想想,陛下正值壮年,为何要修陵寝呢?”

“是因为知道商灭周兴,成汤基业只剩二十三、四年气运吗?”

“当然不是!”

“先不说陛下知不知道,即使陛下知道了,也不会相信这些,必然选择以人力改命,与天命对抗!”

“陛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信命!而不是知道必死无疑,提前为自己修建陵寝!”

貔貅双眼瞪得老大,幡然明悟。

“原来如此!这意思是说,陛下此举必有深意?”

赵公明肯定道:“这是自然,其实我之前就有所察觉,人族的陵寝风水与气运有关。”

“禹王出定鼎九州,铸龙脉塑人道气运永昌,可用什么来镇压气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