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286章

作者:殆火

黄帝笑了笑:“天机混乱,谁人能料得中未来如何,凡事盛极则衰,衰极则盛,大劫之下朝代更替,我人族又陷入气运之争,为应劫棋子,又有谁能想到在这种局势下,气运却会一涨再涨,更是塑了龙脉?”

“殷商气运衰减,未尝不能再度壮大,至于最后是衰是盛,就看人为了。”

人族向来都是人为的。

伏羲也坚定道:“事在人为,从未有注定之事,若是人力不足,朝代更替便也罢了,更好的君主方才能让人族更好发展,但若是有外物因气运或是他事谋划,强行干涉,少不得要说道说道。”

以前底气不足,现在硬气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出了火云宫,也不意外。

“是极。”

神农与黄帝赞许道,顺手又往下界扔了些东西,龙脉成,气运涨,有些东西已经可以用了。

……

收了卦摊的玄都将手中宝图一展,送去了八景宫,随即继续悟道。

焚书坑时万年的一席话让他顿悟,今次他全程观摩了大禹塑龙脉化仙为凡,又有顿悟,觉得瓶颈有些松动。

他是因为父母之事才特意入朝歌寻个念头通达,现在想来,父母的事情似乎并不是所想的那样。

玉虚宫宫门紧闭,北冥海水翻腾……

西岐姬发代父祭祖,不少诸侯以其为尊,言姬发承天命而降,乃天命君王,传得沸沸扬扬。

天神仿佛也在赞美其圣明,涌现金光。

梁州中南部,有一人名为杜宇,领船队自岷江而出。

……

这么多事,其实和子受没什么关系。

第368章 决定减产

“诸卿散去吧,叛乱已定,还有许多事要诸卿操心,遣人将宫里的尸体处理掉,后宫妃子见不得血。”

子受撂下一句话,便带着苏全忠入了寿仙宫,只留下半懵的朝臣。

他们看着直顶苍穹的铁棒,纷纷出神,方才那个大汉,就是大禹吧?

今天一天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又是叛乱,又是妖物,还有个不知所谓的龙脉,就连仙人也死了一个。

好在群臣里还有赵公明等人,稍稍解释一番,也就明白了。

无数人思绪飘飞,只怕明日朝中,不,恐怕是整个天下,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子受入了寿仙宫,他有些奇怪,全朝歌大概都知道妲己是狐狸精了,为什么苏全忠还护着妲己?

看苏全忠刚才的模样,分明打算和普贤几人拼命。

胡喜媚和柳琵琶还在一边发抖,普贤那根长虹索祭出的时候,她们险些以为自己要完蛋了。

子受抚摸着妲己一双柔荑,轻声道:“没事了,没事。”

妲己的大尾巴仍是垂在地上,面色红润了许多。

“臣妾……臣妾想看看孩子。”

孩子啊……子受转眼看向杨妃,小透明手上正抱着个孩子。

任外头发生了多少事,这孩子也不哭不闹,安然酣睡着。

杨妃有些羡慕,自己明明在南征时独占纣王宠幸,肚子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妲己撑着头看了看,神情溺爱之极,软声道:“陛下与臣妾的孩子,应该叫什么?”

看着妲己那两弯似蹙非蹙的柳眉,子受想了想,石更不错,但是十更太多了,还是五更合适,便脱口而出道:“武庚。”

“武庚?”妲己朱唇微张,这名字有些奇怪,和殷郊、殷洪不同,和子启、子衍也不同,倒是与历代先王的祭号有些相似,好比盘庚、武丁之类。

随即她展颜一笑,也不纠结:“若是陛下乐意,武庚就武庚是了。”

“好,朕新得一子,爱妃今晚和朕一起吃火锅。”

子受心中欣喜,长子殷郊次子殷洪,义子黄天祥、高明、高觉,姓氏都不一样,再多个武庚也没问题。

这个混杂了封神与历史的世界中,姓氏本来就有些乱,管那么多干嘛,子受觉得等一百零一子超过姬昌之后,自己能一个人把百家姓给填满。

至于不守祖制不按规矩办事也没什么,循规蹈矩根本就不是他的行事风格。

子受将剩下的时间留给了苏全忠,昏君归昏君,人情味还是有的,苏全忠和妲己多年未见,一见就是遭逢大劫,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而且他也很在乎苏家和妲己的故事,从刚才的景象就可以知道,苏全忠早就知道妲己是狐狸精。

“妹子……”

两个字之后就冷场了。

妲己噗嗤一笑,兄长还是这个德行,她自顾自接过话来,顺便和子受说了些自己和苏家的缘分。

早前就曾提过,苏家仅二代为侯,从苏护的父亲那一代才被封为冀州侯。

当时正处武乙年间,无数人对囊血射天不满,苏护老爹是少数几个支持武乙的人。

其后武乙被围身死,苏护老爹救援不及,郁郁而终,苏护也因此缺少管教,养成了个一点就燃的暴脾气。

而苏护老爹在位期间,做了件为人诟病的事,那便是号召领地百姓分辨妖邪善恶,不能一概而论,甚至还试图开辟一处城镇,专供无害之妖居住,并进行贸易往来。

其实这只是苏护老爹为那个逆天的武乙分担舆论压力的方式,最后也因为群情激愤,屡遭责骂,而没有成功。

当年女娇嫁与大禹,就曾努力让人族与妖族共处,请动应龙协助大禹治水,就是努力的成果之一,然而最后还是没能成功,九尾狐也被归为了噩兆。

妲己从苏护老爹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便以一条尾巴化作人身入了苏府,即使不能达到先祖所期望的人妖和谐,但至少能看看是否有人会以善恶来分别妖类,多少存些念想。

听完这段往事,子受不知道妲己看没看见希望,反正他是看见了。

妲己虽然和原著败坏国家的人设不太相符,但狐狸精,就是最好的身份,这三四年来,竟是忽视了这份宝藏。

子受已有初步想法,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处理叛乱的后事,叛乱虽然能带来昏庸值,但老这么叛乱就有些危险了,而且莫名其妙爆种的奴隶军和那群大着胆子去武库拿兵刃甲胄的女子,也有些棘手。

仿佛又被刺了几刀,有点疼。

……

其实当务之急是别人的当务之急,春困秋乏夏打盹,昏君的当务之急还是睡饱,吃好,以及陪伴刚生产的妃子。

再上朝的时候已经是叛乱过去的第三天,这天是午朝。

商容奏道:“启奏陛下,今次反贼诈称禹王后人之名发起叛乱,幸赖陛下之威,平叛成功,理当发诏书告知天下,以示陛下圣明。”

子受听见陛下圣明几个字就抽抽,虽说亲眼见识到了龙脉与人族气运,但他还是想当昏君。

大禹牛逼吧,龙脉都是他造的,最后呢?死了,当面化作星光。

而且人族气运是归于君王的,按照商灭周兴的大势来看,自己再有二十多年就挂了,就算是气运也保不住,死还是一样死。

划不来。

当然,子受也不是没考虑过直接当个明君,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能耐,还是算了吧,人贵有自知之明。

“那反贼就是禹王后人,手中之物便是禹王传承之宝,诏告天下自是应有之意,但要如实,那句‘夏虽三户,亡商必夏’莫要忘了,便由丞相起草一份诏书,先呈给朕,再明发天下。”

子受现在打算从言论入手,他想了很久,昏庸值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骂声,骂得越凶赚的越多。

此前自己太魔怔了,不管做什么,好事也好坏事也好,结果如何不去理会,直接控制舆论让人骂起来不就行了?!

将此事带过,户部侍郎萧升、曹宝出列道:“启奏陛下,眼下秋收已过,尚有田赋与商税需陛下亲自察看。”

子受嗯了一声,秋收是这个结算期内昏庸值的大头,应该能挽回不少,人们没有种植水稻与麦子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必然减产。

“卿莫要遮掩,尽管如实道来,这朝歌之中还有不少余粮,抄了那些参与叛乱贵族的家后,也能补贴一二,百姓们要骂,便骂朕吧,若不是朕一意孤行种植新作物,也不会如此……”

子受一声叹息,脸上带着三分惭色。

萧升、曹宝云里雾里,期期艾艾地答道:“陛下,陈塘关田赋……三山关田赋……绳池……黎郡……平灵郡……除受萧贼所影响的临潼关外,其余各地均比往年多出一成,便是欠收,也是因为气候与战乱所致……”

子受没有一点点防备。

第369章 真的吗,我不信

“此言当真?”

明明换了新作物,去年陈塘关减产也得到了证实,怎么到今年就增产了?

不应该啊!一年的时间怎么可能掌握水稻、麦子的种植方法?

哪怕下头没有贯彻落实改种新作物,也不应该增产。

见纣王问的急,萧升、曹宝连连道:“臣不敢欺君。”

子受再问:“为何会增产?”

“自然是……”刚开口,萧升、曹宝就发现了不对劲,群臣沉默无比,便是李靖也昂首看天,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臣不知!”

险些铸成大错啊!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是粪肥导致了增产?

虽然有许多土地因为水稻、麦子的种植经验不足而欠收,但凡是成功收获并使用了粪肥的田地,必然丰收。

亩产增加了,虽然有部分田地欠收,但产粮总量和往常相差不多,甚至有一成增长。

这件事不能公开,因为普及粪肥的方法,有些难以启齿,属于偷盗行为,一旦公开,在严明法度的现在,可是件株连无数的大事。

因而,即使殿中文武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只能心照不宣憋在心里,不然第一个为难的就是纣王。

其实殿中最不明白的就是子受自己,久居深宫睡大觉,没机会走访民间,群臣又隐瞒不报,咱啥都不知道。

问了半天问不明白,子受反而觉得是个好现象,劣币驱逐良币计划成功,朝臣开始划水了!

张大不愧为国家栋梁!

子受沉吟半晌后,道:“既然如此,奏章先呈上,秋收一事来日再议。”

等到萧升、曹宝退下后,上任兵部尚书的鲁雄出列奏道:“此次平乱,一应将士的封赏,臣等已经整理出来。”

“呈上来。”

这倒是没什么麻烦的,李靖的新法里头有一套军功升级制度,只要按着套路来就行。

子受看了半天,封赏太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