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248章

作者:殆火

赶尽杀绝还是放虎归山,答案很简单。

杀一个两个是昏,杀十个百个就成暴了。

何况杀了他们谁来骂自己昏君?

而且文武百官会错了意,显然不能继续下去,不然再怎么杀,落在百官眼里,也是英明神武的纣王特意背负骂名斩草除根。

群臣面面相觑,纣王傻了吧?

都已经彻底和诸侯撕破脸,不直接趁机一锅端?

哪怕纣王那莫名其妙的仁慈之心突然又冒出来了,不忍痛下杀手,也得让他们和姬昌做个伴啊!

没了老大的诸侯之地自顾不暇,说不准还会出现争权夺利的情况,朝歌有了喘息之机,可以趁机进兵楚地,扩充地盘,鄂城周围富得流油,一大堆矿,还能与三山关互为犄角。

可纣王偏偏大手一挥,放人。

见玄鸟卫和近卫都没动作,子受斥声道:“都退下,让诸卿回家。”

刚才那一出并非全无好处,至少增加了自己在百官之中的威信,如果是寻常时候发出这种憨比诏令,必然惹来一堆人劝阻。

“退下!”

殷破败这才不情愿的率人退去。

围着诸侯的近卫散去,诸侯却没有动作。

无数人想着,这之中会不会有阴谋?

子受皱眉,沉声道:“莫非是要朕送你们一程?”

跑路也磨磨蹭蹭的,算了,再让你们安心一点。

“方才诸卿发过誓,既然如此,朕也发个誓,列祖列宗在上,传朕旨意,朝歌四门撤去守军,三天三夜不关城门!”

群臣哗然。

此话一出,纣王无疑真的打算放诸侯走。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子受压根不管他们,直接摆驾回宫。

看到纣王远去,诸侯这才定下心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纣王放了他们一条生路,出了朝歌,天高任鸟飞。

群臣只能眼睁睁看着诸侯离开,闻仲倒是想以太师的威严强行留下诸侯,却被崇侯虎喊住。

“太师。”崇侯虎拉着闻仲,轻轻摇头。

“嗯?陛下此举莫非有深意?”闻仲轻疑,别人拉不住他,但崇侯虎可以。

崇侯虎点头,轻轻指了指人群中的吴王以及越王,解释道:“陛下封了吴王、越王,而今越侯身死……”

原来如此!

闻仲恍然大悟,刚才他举出成汤网开三面,以此说明明君过于仁慈而酿成的诸侯之患,但网开三面不可取,雷霆手段一个不留,却也不行。

大商没有与全天下为敌的实力,而且也并非每一个诸侯都要与大商为敌。

折中一些,网开一面。

仔细想想,放了诸侯的后患也并非特别大。

即使诸侯回到了领地,也不可能立即起兵反商,在此之前还得筹集粮草,誓师动员。

大商则不用,平灵王谋反时调集的粮草都囤在仓里,贵族商队运了些去北地,剩下的也足够大军一月用度。

无论是杀还是囚,贵族都必然会反,只是时间早晚。

可其中难免有一些诸侯摇摆不定,或许不多,也就一两个,势力不大,可如果他们出了事,继承人必然反叛,这一进一出,差距可就大了。

而最关键的,则是吴王与越王。

万万没想到,纣王竟然能在不经意间使出如此妙计。

无论是儿子还是义子又或是越侯本人,都死了。

越侯一脉无人继承,而越侯是仅次于四方诸侯的大诸侯,手中资源可想而知。

数年前崇黑虎造反失踪,曹州侯悬空,曹州贵族成功上位,是因为曹州附近的诸侯太多,谁都不敢出手打破诸侯间的平衡,成为众矢之的。

而现在越地附近却有着吴王以及越王,有着王号的诸侯,能名正言顺侵吞掉越地。

他们的领地地理位置绝佳,处于南疆,附近诸侯少,哪怕成为众矢之的,也不太担心有人来攻。

纣王这一手,是驱吴吞越之计!

“封王乱国啊……”崇侯虎摇着头,如果不是当时封王时他脑子里闪过这么一个念头,恐怕今天也不能识破此计。

毕竟今天最大的事是焚书坑巫以及鄂崇禹之死,除了利益相关的吴王、越王,几乎没有人在意越侯之死。

崇侯虎背着手,走回府邸,从一方诸侯成为大商舔狗,他没有一丝后悔。

因为申公豹刚才说崇应彪已经被仙人救走。

为纣王而死的崇应彪即使死了,也有人救,与纣王为敌的鄂崇禹、越侯等人,却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有些事情真的很容易懂。

第315章 打开新大门

闻仲受诏,住进了宫里。

老大爷有个习惯,喜欢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宫里的院子他不能随便进,于是就找了处偏殿,盘腿坐在石阶上,又烫了壶酒,拿着酒爵小口喝着。

子受找到了闻仲,没有说什么,坐到了一边。

闻仲一礼,言语间有些揶揄:“陛下今日不玩那羊车望幸了?莫非蝴蝶蜜蜂都飞到臣这里了?”

住在宫里才知道,羊车望幸、招蜂引蝶、风流箭的小报传闻都是真的,他险些当场掏出鞭子。

可终究还是放下了手中的鞭子,这些行为虽然为人诟病,但哪个人不好色呢?

纣王是人,不是神不是仙,人无完人,后宫之事,不影响国家社稷的话,也就算了。

子受有些尴尬,支支吾吾一阵,想问点事,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闻仲神情不耐:“老臣是来喝酒的,今日不谈政事,仅此一天,陛下要是有心事,可以说来听听。”

虽是一副嫌弃的模样,言语间却透露着无比关心。

纣王多半遇上了什么难事,但无人吐露。

后宫妃子们贤淑良德,终究是女眷,纣王不忍让她们过多担心。

然而先王、王后离世,比干、子启造反,箕子去了孤竹国以南,剩下的梅伯虽然也是王叔,但并不算特别亲,王室亲族只剩下声色犬马的子衍一个。

子衍的性子,不是个能说话的人,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

因而纣王遇上了事,根本找不道能敞开心扉的人。

闻仲倒了酒,咕咚一口,晃了晃酒壶:“陛下就算躲在这里说些软弱的话,老臣在喝完酒之前,也不会走的。”

子受沉吟片刻,道:“老太师,人死之后会去哪儿?”

他就想问问封神榜的事,但又不能明说,只能旁敲侧击,如果现在将士战死了能上榜,才能肆无忌惮的打败仗。

咕咚又是一口酒灌下,闻仲没急着说话。

纣王是个仁君,时不时会心慈手软,前些日子巫祝杀得多了,还全是坑杀,就埋在皇宫门口,任哪个凡人,都会心有忌惮。

阎王好惹,小鬼难缠,纣王将他召入宫,不就是为了寻求心理慰藉。

大能讲因果,小鬼连因果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真的不管不顾来寻仇,纣王身具国运,后宫的秀女、寺人殃及鱼池,也是件麻烦事。

不过现在在大劫之中,根本不用担心,但他也不能明说。

喝了两三口,闻仲才悠悠道:“陛下多虑了。”

回答太敷衍了,子受急道:“老太师,前些日子战死了不少玄鸟卫,这些战死的将士,死后会如何?”

闻仲一愣,原来纣王问的不是巫祝,而是那些战死的泼皮闲汉。

说的也是,即使是泼皮闲汉,他们也是大商的玄鸟卫,是与敌人战斗而死的忠贞之士。

一个不敬天神又坑杀巫祝的君王,一身正气,怎么会惧怕小鬼报复呢?

“这样啊……”闻仲顿了顿:“不知陛下听过天兵天将吗?”

“天兵天将……”

“战死的将士都是忠义烈士,无关立场,十几二十年后,就会上天庭。”

子受面露喜色,成了!

“朕先走了!”

闻仲看着远去的背影,呢喃道:“身为一国之君,还顾虑这么多,真是麻烦啊……”

旋即又是一笑,人君自然得有这样的人性。

……

有了闻仲兜底,子受稍稍休息了一下,便拿了张舆图,充满斗志地开始研究战略。

争取今天就把大局战略研究出来,明天给群臣看看,到时候御驾亲征。

不会打仗没问题,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三十六计耳熟能详,里头随便掰一点出来也够唬人的了,忽悠群臣不成问题。

反正说是一套做是另一套,拿战略忽悠了群臣亲征之后,战场上到底该怎么打,就由不得别人做主了。

子受对着舆图翻了半天,决定抄一抄柏举之战。

吴王阖闾率领3万吴国军队深入奇袭楚国,在柏举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其参与者有孙武、伍子胥两个大佬,是场极其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

鄂崇禹的地盘覆盖小半个湖北,刚好就在后来楚国的地方,拿来套到现在,八九不离十。

吴王阖闾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孙武舍舟登陆,由向西改为向南,直入楚国腹地,理由便是兵贵神速,应当走敌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

很正确的思维,不过说是这么说,真的御驾亲征离开朝廷所及之处,咱们肯定得反着来,别舍舟登陆兵贵神速了,舍陆登舟,通通上船走水路,水师提督那个谁来着,过几天就调回朝歌,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怎么慢怎么来,奇袭优势难以发挥,而敌方必然乘机加强防备,大军陷入陷境。

阖闾、孙武能一战攻下楚国,我子受一战落个大败不成问题。

商军士兵战死了怎么办?

那是战死么?那叫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