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211章

作者:殆火

“慢慢说。”子受背着手,示意崇应彪缓缓道来。

崇应彪上气不接下气:“鲁将军把武库的官员都扔水里了!”

子受眼前一亮:“噢??”

这是闹矛盾了啊!

武库的官员都是张大选任的新官,说不定还有些诸侯贵族的卧底,但他们的俸禄却比鲁雄还高,闹起来实属正常。

一切尽在计划之中!

子受问道:“鲁将军为何如此?”

崇应彪期期艾艾道:“因为有了纸,鲁将军防患于未然,想彻查武库的兵刃,于是查探数目,可谁曾想,这一查,查出了事……”

子受皱眉:“鲁雄没有在休沐?”

“呃……”崇应彪一时没跟上节奏,纣王的思维太跳脱,隔了一会儿才道:“鲁将军昨日就结束休沐了。”

“这样啊……”子受有些遗憾,道:“让玄鸟卫盯紧朝臣,休沐的官员决不能入朝理政,凡有犯者一律加休沐日十天。”

“是。”

“继续说,查出了什么。”

崇应彪心情颇为沉重:“鲁将军一查之下,发现刀枪甲胄十不存一,鲁将军便直接将管理武库的官员拿到淇河,扔了进去。”

子受一脸惊诧,这群新官玩得可以啊,竟敢直接贪墨甲胄。

不过做得太过,完全往反贼的方向发展了。

混子型官员应该是武库兵刃年久失修才对,这直接十不存一了,也不怪鲁雄暴怒。

子受暗自思量,地方各关有武库,有武器储备,还有界牌关这个后勤关卡,囤积了大量粮草与武器,朝歌的武库规模不大。

子受道:“彻查吧。”

崇应彪心头一震,平平淡淡三个字,却显得纣王此时怒极。

子受又想了想,官员贪墨,似乎在哪个朝代都有,而且屡禁不止。

这些东西,不查哪里都是太平无事,一查,牵连甚多统统完蛋。

这样的话……

子受道:“杀全家吧。”

“会不会……有些过了?”崇应彪试探着问道,虽然这些人有大过,但直接杀全家牵连太广。

那些武库官员都是从招贤馆提拔的新官,一般来说肯定没这个胆子贪墨武库,背后必然有人指使。

如果直接将后头的人牵扯出来,再一个杀全家……

子受再次道:“杀全家。”

这次没有加吧,语气肯定。

“陛下……这恐怕会生乱啊!”

崇应彪很认真的在劝谏,正逢乱世,又有许多大臣正在外敌休沐,整这么一出,很容易出乱子,到时候可就难收拾了。

可子受是个昏君,在这方面,很不讲究。

乱?

乱了好。

子受道:“玄鸟卫办事,不问缘由,朕怎么说,就怎么办,你不用多问。”

崇应彪冷汗直冒,恐怕这件事纣王自有打算,自己冒然劝谏,却是有错:“臣遵旨。”

子受叮嘱道:“记得动刑。”

“……”

子受笑吟吟道:“兵刃甲胄的去处,暂且不急,能牵涉这件事的,绝不是简单人物,恐怕有贵族或是诸侯,不动刑,他们恐怕不会说。”

“……是。”

崇应彪的回答很无力,找不着失踪的兵刃甲胄,就没有铁证,背后牵连的人和之前的医闹主使不一样,非富即贵,贸然拷打,传出去,名声不好听。

可他也没办法,纣王铁了心不要名声也要彻查到底,和上次一样。

……

朝歌之中暗流涌动,朝歌之外,无数贵族商队赶着四轮马车,在各地奔走,蔚为壮观。

倒是颇有几分繁荣的商业气氛,大商的商业,终于走上了正轨。

在西北方,有一座满是石涅的山,被黄飞虎命名为涅山。

涅山山脚下,已经形成了一个村镇,有无数北方部族的牧人,定居在此。

像这样的村镇,在各个矿山附近还有许多。

西北别的不多,就是矿多。

北方大大小小几十个部族彻底臣服了,首领都在朝歌蹲着,牧人全都定居下来。

黄飞虎就如同之前承诺的一样,对他们进行了完美的安置。

上山挖矿,山上到处都是财富,大量的富矿遍布在山脉之间,这片区域因为之前不属于大商统属,所以压根没有开采过,露天的矿石到处都是,哪怕是女性,都能随地捡不少。

不只如此,在朝歌的商队来此之后,还有建设起了冶炼作坊。

原生矿石利益太小,贵族商人们想最大化每车商品的价值,就得进行一番加工。

加工的话,自然是将作坊设在矿产旁边最省运输费用。

刚好,贵族们别的不多,这方面的工匠有不少,毕竟有许多青铜器,都是他们自己铸的。

男性牧民挖矿,女性牧民洗衣做饭,或是带孩子,杳无人烟的山地,渐渐多了些生气。

自然,他们也不会忘记老本行,虽然因为草场问题,没能养上以前那么多的牛羊,但一般人家,也能养上几头。

没有人愿意回到北方草原过着四处游牧的生活,以前游牧是因为没有其他出路,现在居有定所,周有邻朋,谁还冒着风雪讨生活。

稳定的定居,不必再四处游牧,靠着挖矿的工钱,以及卖出去的牛羊,便可吃饱喝足,还有朝歌贵族商队源源不断送来的粮草与各种稀罕事物,甚至是从未体验过的青梅等调料,牧人们对此甚是满足。

乐不思草原啊!

稳定和富庶的生活,是每个人所期待的。

黄明负责涅山附近的矿区,也是他,将第一批石涅带到了朝歌。

他在朝歌时和辛甲聊过天,知道一些矿石的特征,现在发掘了一些新的矿石,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价值。

“黄大人,黄大人!”

第271章 最多也就是小惩

来的是一个朝歌御史。

这御史本来是在休沐,但休沐又没事干,便被辛甲派来传信。

“这位御史好生年轻。”黄明回礼,虽然御史只是御史台里的普通官吏,但风闻奏事的权力挺厉害,来自己这里,多半也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奏的。

“黄大人说笑了。”御史道:“这次随我来的商队,都是求购石涅和铜矿的。”

黄明迟疑道:“石涅倒是没问题,漫山遍野全都是,铜矿……”

“我这片矿区的铜矿并不多。”

如果有铜矿,黄明早就带着人开挖了,再不给宫里送些铜,让纣王继续熔下去,先王的青铜器就一个不剩啦!

年轻御史道:“那也没事,反正我也就是帮他们顺嘴一提,黄大人,这里是辛中丞给你的书信。”

御史取出书信,黄明接过,有些惊喜。

朝歌里的纸他见过,可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给他送书信。

黄明打开书信,端详片刻。

妈呀,看不懂,以前竹简上的字都长得差不多,多少能认个模样,纸一出,每个人写的字风格都不一样,奔放了许多,是真的看不明白。

黄明将书信抵还给御史,老实道:“看不懂。”

御史投以一个大家都一样的眼神,他也看不太明白,文武百官之中,就属辛甲的字最难认。

“内容大体上,就是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则下有铁。”

好在连蒙带猜,能读懂意思。

“铜?金?铁?”

黄明喃喃道,怎么辛甲也要这些东西?

铜好说,打造兵刃和青铜礼器的必需品,可铁……

铁矿铸造的兵刃极为锋利,可问题是,火候难以掌控,很难熔铸。

现在虽然有一些铁器,但都是机缘巧合之下炼出来的,并不多。

没有成体系的铸造工艺,即使采出了大量铁矿,也没意义。

不过既然辛甲想要,那就想办法给他弄点去。

黄明与于是道别,准备寻找铜矿铁矿,顺手还抬升了些石涅的价格。

即便如此,不远千里来此的商队管事,或是看见巨大利益亲自前来的贵族家主们,也懒得讨价还价。

因为这里的石涅价格,实是太低廉了,这东西若是运到了朝歌,至少价格可以翻几倍。

即使过了冬天,或是宫里不再收购木炭,石涅也有暴利可图。

耽误一天,就少赚一天。

越来越多的商队来到涅山矿区,甚至直接原地搭建了加工作坊进行粗加工,如此一来,为了招募更多的人,工钱也上涨了不少。

络绎不绝的车马,带来了矿区最需要的粮食,还有各种生活用具。

如此一来,这里的北方牧民们,个个沸腾起来了。

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啊!

没有人不想过安稳日子,从前想过好日子,就得抢掠,而现在,挖矿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