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200章

作者:殆火

这一次腊祭能安生?肯定不能!

哪怕文武顾及自己的面子不发作,来参与的贵族呢?

贵族本就因为炭价上涨不满,再让他们和泼皮闲汉同席而食?

子受可是见识过玄鸟卫的吃相!

抽奖赏赐的方式,子受也早已安排好。

公平?

当昏君管你公不公平,必须暗箱操作啊!

不然扔去休假的是无名氏怎么办?

他的目的是把朝中有分量的臣子放去休假!

吃食方面,子受也毫不手软。

腊祭本就有许多珍馐上供,加上酒池肉林直供,没别的,就是吃!

至于助兴节目嘛,还是让子衍来,唱戏。

就唱《智取花石纲》,刚编的!

只戏曲还不够,伯夷已经回了朝歌,收集的曲子也要唱起来,靡靡之音不能少。

子受也没忘记添加一些娱乐活动,毕竟自己的人设是个贪玩的昏君。

当然,主要还是休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呵呵,没可能,我大商文武要各个都成了诸葛丞相,当个锤子昏君!

……

腊祭。

文武百官从九间殿离开。

他们其实并不太喜欢宴饮,毕竟一天的政务已经很累了,宴请很复杂,不仅是吃喝,还得玩乐,这是礼仪,并不轻松。

伯夷还没来及上谏,刚到朝歌就被通知参加腊祭,而第二天,就是腊祭的时日。

短短的一天内,他只来得及探听些近来发生的事情。

但知道的越多,越是担忧。

奢靡之术治国是他提出来的,没错,可他也没有让陛下以远超出市价的价格购买货物啊!

急功近利,那居高不下的炭价,只怕会把一切推入坟墓!

伯夷跟着群臣走进酒池肉林,桌案以十人一桌,足有百桌。

戏台早已搭建好,戏曲自出现以后,已是富贵人家宴饮必备。

此举深得前来赴宴过贵族家主之心。

而且据说唱戏表演的是子衍,给足了所有人面子。

不仅有戏台,戏台下头还有各式各样的新奇物件。

有一个青铜壶,壶边置有箭矢。

听寺人介绍说,是纣王发明的游戏,投壶。

将箭矢投入壶中,按数量多少可以获得赏赐。

伯夷眼前一亮。

这时候,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

成年的贵族男子甚至以不会射箭为耻辱,而且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伯夷自己就因此练习过射箭,虽然算不得神射,但也能做到不失礼。

可今天不同,伯夷早已发现,来此的除了文武百官朝歌贵族,还有出身泼皮闲汉的玄鸟卫。

这些玄鸟卫会射箭吗?

肯定不会,连箭都买不起的人怎么可能会射箭,敲闷棍套麻袋什么的倒是特别熟练。

贵族显然不待见玄鸟卫,很可能以此发难,纣王定是为了缓解双方矛盾,才创造出了投壶。

用箭投青铜壶来代替射箭,射不出难道还投不出?

投的难度小得多,多投几次总能中,也算为以玄鸟卫为代表的大商新官员留了几分面子。

不过伯夷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纣王将一切安排的很好,可有些东西,早在年前就留下了漏洞。

比如他在诸侯朝贺时提出的奢靡治国。

乍一看没有问题,但随着时间推进,渐渐发现问题了。

现在纣王显然走到了一个误区之中,盲目抬高物价,这是大忌。

王公贵族奢靡之风兴起,消耗许多物资,可物资是不变的,总会有消耗完的时候。

而现在,纣王以百文一斤的价格收购木炭,更是扰乱了市场,直接让朝歌之中的木炭供不应求,甚至人人都去烧炭,其他物资大大减少。

伯夷虽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市场物价大乱,居高不下,一定不是什么好现象。

没有什么治国之策是完美的,他的奢靡之术还需要不断完善。

这次受命归朝,除了叙职外,也存着改进国策的意思。

朝中能人众多,只要提出问题,多加商议,一定能有解决办法,而且他这阵子在修路的时候,也总结了不少东西。

很快,桌案差不多都坐满。

子受三令五申,凡是能下床走路的,必须来参加腊祭,不能缺席。

生病了?腿断了也得坐轮椅过来!

腊祭就是给你们发假日的,病了就赏休假,休假养病,正好!

在大商,决不允许有任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大臣,多放假,少做事,耽误理政难道不好吗?

这时,尤浑找到了伯夷:“大人,陛下想听听你在民间搜集的乐曲,令大人奏乐助兴。”

……

第257章 鹿鸣

瞧瞧伯夷拿那些搜集到的诗歌干了什么?

硬生生整出了劳动号子。

子受承认这些诗歌在劳动方面有一定好处,但都是上不了宴席的东西。

你在一群王公贵族面前唱劳动号子?

一个违礼就安头上了。

什么叫靡靡之音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敲击之声响起,子受觉得有些不对劲。

贵族没什么特别反应,反倒是颇为好奇。

半晌过后,彭家家主对着伯夷一礼,问道:“敢问大人,这是何诗?”

伯夷道:“鹿鸣。”

随后继续演奏。

玄鸟卫的泼皮闲汉们并不在意,只觉得曲调好听,有意思。

有文化的贵族以及大臣们,却陷入沉思。

这诗不一般。

开头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当先便体现出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就如同现在君臣之间的宴饮。

这时候,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而宴饮与这一曲鹿鸣,却将这一等级观念不断淡化,使得有些拘谨和紧张的关系,宽松下来,沟通君王与臣子之间的感情。

而且君臣只是其一,更进一步缓和了贵族与泼皮闲汉的矛盾,正暗合陛下新设的投壶等宴中娱乐。

杨任忍不住赞道:“此宴饮之诗也,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于宴席之上,严敬,则于情不通,陛下聚群臣宴饮,奏新乐,以通上下之情,以鹿鸣起兴,礼意之厚,莫过如此!”

伯夷却很是专心,静静歌着: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鸣将近尾声,便是玄鸟卫们,也感觉到不一般了。

看似是宴饮所奏的诗乐,内在却表达着别样的东西,而这一切,在最后一句中有了最直观的表现。

“燕乐嘉宾之心”赤果果点出了这次腊祭宴会的不一般。

它不是一般的吃喝玩乐,满足口腹欲望的需要,而是为了“以燕乐嘉宾之心”。

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为国家服务。

子受彻底反应过来不对味儿了,伯夷这一手,似乎给宴会添加了一点政治意味。

鹿鸣到底啥意思,他是不懂,但曹操的短歌行是课文里头的必背古诗词,里头引用了鹿鸣的前四句,用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在唐宋时期,科举考试后举行的宴会上,也歌唱《鹿鸣》之章,称为“鹿鸣宴”。

再加上自己将贵族泼皮闲汉,无论阶级之分一口气全招来到宴会上,似乎还真有那么点求贤的意思。

可……

可这诗的确是在靡靡之音的范畴内,唱的是宴饮,上辈子也有“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的说法,将鹿鸣解读为讽刺诗。

子受也不知道该说啥,他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鹿鸣是诗经里的篇章,该不会……

“伯夷!”

“臣在。”

子受问道:“朕令你修路时沿途搜集民间诗乐歌谣,这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