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199章

作者:殆火

做买卖本就是纣王给所有贵族的生存机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所以彭遵来到了北市,想调查一番。

北市人很多,收木炭的宫人依旧拉着车站在最瞩目的地方,木炭是这个时间段所有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炭价,在一日之间,暴涨了几十倍,供不应求之后,一直都在上涨。

每一个贵族家里派来的下人,都寻找木炭,试图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木炭过冬。

“有木炭吗?”

“莫得。”

“这木炭,只怕还要继续涨下去。”

“又涨了,涨了!一斤涨了三文钱。”

“快抛掉!”

“不行,只怕还得等到初春,或者宫里不收购木炭了,才会跌下来……”

“继续囤?”

……

市集上,木炭价格不断走高,宫里却没有停止收购,只是不断熔掉先王的青铜器铸钱,越来越多的钱在市面上流通着,以往市面上的铜钱是不够流通的,不少人挣了钱,都不太舍得花,现在却不同了。

也有人传,宫里不仅在收炭,偶尔还卖上一些,实际上收取的并没有那么多。

彭遵觉得极有可能,肯定是纣王又想着法儿从贵族手里头掏钱,宫里拥有大量木炭,卖给谁怎么卖卖多少钱,还不是纣王说了算?

许多想到这一层的贵族,眼睛都红了,不少人甚至起了投奔西岐的念头,在这种昏君治下,家底迟早被掏空。

市集上一些贵族家仆挂上了木牌。

“收蛇……”

“收油……”

“收木材……”

“收无心菜……”

“收山葡萄……”

当然,更多的木牌还是在收木炭。

这好像有些不对劲……

彭遵四下张望着,发现了不少趁着休息日来到市集的朋友。

此刻,大家都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价格高昂的木炭上。

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他们发现了更多东西。

除了炭价外,其他物资的价格也涨了起来。

卖无心菜的去烧炭了。

卖油的去烧炭了。

捕蛇捕鼠的去烧炭了。

都去烧炭了,物价不就涨了吗?

与其花心思收购木炭,倒不如……

去其他地方收购!

当然不是收购木炭,如果大量高价收入木炭,其他地方也会变成如朝歌一样的景象,彭遵决定,均衡收购。

反正无论收购什么,都能盈利。

盈利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占据市场。

行动必须要快!

据说南边有的是木头,东边有的是无心菜……

经商早就是朝歌贵族们定下的转型方式,商队都已经筹建完毕,只等路修好!

如今伯夷已经被陛下召回,这不就意味着,道路基本通常,可以开车?

殷郊、殷洪作为皇子,多半遗传了纣王的木工手艺。

一直和贵族子弟在上林苑做买卖的他们,根据七香车做出了稳定性、平稳性更强的四轮车,出行更加方便,一直在上林苑宫市内兜售!

虽然没有正版七香车传闻中自走的能力,但只要用马拉着,畅通无阻,载货更多!

动起来!

彭遵等人只有一天的休沐日,必须抓紧时间在这一天内安排好一切。

一辆辆拉货的马车,已经预备好了。

数不清的仆从已经准备完毕。

还有沿途所有的关节,也需派人立即前往打通。

这对贵族们而言很简单,他们奴隶仆人多,而且家事渊源,地方诸侯也要卖他们一个面子。

这一路,固然遥远。

贵族们从来都不是笨蛋,知道最适合的处世之道。

纣王不仅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明路,还帮他们抬高了物价,让一切有利可图,可以说,一步步推着他们走,他们还会停步吗?

不会!

而且朝歌如今并非什么东西价格都居高不下,在一切上涨的趋势中,粮价宛如淤泥中的莲花,一动不动。

早些时日为平定平灵所调用的粮草,实在太多了!

在朝歌谷粟满仓,粮价甚至有些低贱,但在其他地方,粮食就是硬通货!

想到这里,彭遵不得不佩服纣王的一步一算。

从一开始的宫市、修路,再到七香车、调粮、买炭提高物价,让一切都成为了可能。

宫市累计经商经验,修路确保道路畅通减少路程,七香车平稳速度快,载量大,物价高,有利可图。

甚至,还有彭遵差点忘掉的马场,也发挥了作用。

最热衷与赌马的,还不是他们这些贵族子弟?

赌着赌着,就有了经验,懂得识别马匹,知道什么样的马吃苦耐劳好养活,什么样的马是不可多得的畜力。

而且马场开办这么多年,还有不断涌入擅长养马的牧民,马匹早就到了一个规模,足够他们组建商队。

甚至,彭遵想到了一个更长远的地方,只是有些朦朦胧胧。

难怪……难怪纣王会如此支持贵族经商。

这样想下去,往来于天南地北,路途似乎是远了一些,可实际上,并非不可能。

彭遵立即回家,想将一切告知老爹,彭家家主没工夫顾上这些,正在准备参加腊祭宴饮。

往年腊祭并没有宴会之类,也没什么气氛,主要就是忙,忙着点算田赋,但今年破天荒宴请百官贵族,定有深意。

……

第256章 只要胆子大

六合宫,子受今天陪着邓婵玉夜谈,大长腿够劲。

第二天,子受就整理好了腊祭章程。

他打算将腊祭办成大商年会,既然是年会,抽奖肯定要有吧?

鞠躬尽瘁,赏陈塘关观潮。

忠心耿耿,赏灌江口日光浴。

呕心沥血,赏北海堆雪人。

废寝忘食、赤胆忠心……

子受几乎掏空了词库,赏赐没别的,就是休假。

大臣们兢兢业业积劳成疾,让你们多休息休息,不过分吧?

看看闻仲,闻大爷七老八十的人了,还努力上朝,干三天休十,争取当四朝老臣。

再看箕子、梅伯,都是老王叔了,走路还得拄拐,注意身体啊!

至于正值壮年的臣子……

杨任是吧?你看你都没个后代,肯定是政务太忙了,放你几天假全力造小人去吧,没有后代是不孝啊!

袁洪七兄弟?妖怪就不能找老婆?我老婆还是狐狸呢!趁着休假出去转转,万一有姑娘瞎了眼呢?

反正,尽力给朝臣放假就行了。

西汉五日一休,大唐十日一休,大宋一年能休一百多天。

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因为碗哥是个工作狂,官员一年就休十八天,碗哥挂了才变成五十天。

清朝假期最少,除夕封印,初六开印办公,总共假期只有五天。

至于大商呢,还没休沐这个概念,大臣们基本全年办公,只有子受三日一朝。

如此勤政,甚至因为没有休沐的概念而没有怨言,这怎么行?

只要胆子大,文武放产假!

休起来!

大商有资格上朝的文武,也就百来个,不过参与腊祭的臣子有近千人。

子受往里头塞了一大批玄鸟卫。

虽说玄鸟卫都是泼皮闲汉,但子受当然不会因为这一点而歧视他们,因为他们俸禄高啊!

玄鸟卫就是新官的代表,是小臣的代表,和老臣、贵族有着本质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