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151章

作者:殆火

“纣王哪里失德?”

“纣王他……一时说不上,不过必然失德。”

这时,店主急忙跑来:“哎呀,各位客官,别说了,这等事,不是我们说的,今天这酒我请了,莫要再说了!”

西伯侯府。

夏天的丝丝细雨让空气显得有些闷。

今日太姒、太妊回到了西岐,本是喜事,姬发却悲从中来。

走过原本伯邑考所在的屋子,就想起幼时的回忆。

姬发还记得有次上供了水灵灵的桃子,父亲拿给他们吃,伯邑考总是挑最小的,将最大的留给自己。

满满缅怀,一件一件想去,不时垂泪。

“兄长,此难过去,就是我们的机会。”姬旦叹了口气,说着:“先按照大哥嘱咐,将立国称王的谣言散布到朝歌吧,现在该派人在民间吹捧纣王了。”

这就是伯邑考以姬考的身份,所留下的最后一策。

先散布姬发欲称王的消息,再卖力在民间吹捧纣王,以此来试探纣王到底想要干什么。

没办法,不冒点风险不行,虽然能确定羌人劫掠是纣王早就设下的计谋,但众人实在想不通纣王到底准备如何处理西伯侯一脉。

是置之不理,以柔和手段一点点取缔西伯侯,还是雷厉风行直接兵发西岐?

如果要兵发西岐,现在姬发、姬旦制造出的表现,就是最好机会。

姬昌被囚、伯邑考失踪,羌人南下劫掠,西岐百姓东逃,更有姬发称王的传言,讨伐西岐名正言顺。

表面上来看,商军西进众望所归,哪怕其他诸侯,也说不出话来。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姬旦与姬发已经布置好一切,只要纣王敢西进,抵挡三五年还是没问题的,拖住商军主力部队,中原腹地内迁的外族就真的诚心归附吗?

哪怕他们真的全都以商人自居,也起码需要三五年才能彻底归顺,这便是引诱他们暴乱的机会。

加上修路、修长城所带来的不满,以及平复瘟疫后南方百越的威慑,大商有可能内乱。

而朝歌以东更是最大的底牌。

纣王自乱阵脚,将晁雷的水师掉了回来,强大的东夷不再有腹背受敌的危险,早在姬昌还在西岐时,就曾与东海平灵王商议好。

姬发知道,东海平灵王早有反心,一旦找到机会,必然起事,如此一来,东夷、平灵王,再加上陈塘关在李靖的变法下,人心不稳,大事可期。

谁都知道纣王想处理掉诸侯,将诸侯领地变为大商郡县,难道诸侯就真的任由他宰割吗?

以前的西岐实力太强,反而不能代表这些弱势诸侯,如今生乱,说不准能鼓动起这些诸侯。

有了纣王斩杀土方首领的事迹在前,道义礼数什么的都可以放到一边,只要利益足够,诸侯不会善罢甘休。

反之,如果纣王识破了这一切,按兵不动,西岐就有了喘息之机,所付出的不过是本就因羌人南下而失去的民心。

甚至,还有伯邑考舍身入羌方,在纣王耳目所不及的外域,合纵连横。

……

三日一朝,子受已经不泼酒了,今天他要玩点新花样。

还没来得及开口,商容就出列道:“陛下,出大事了!”

子受心里猛的咯噔了一下,商容如此失态,必然是天大的事。

难不成西岐怨声道载,伯邑考称王,举兵伐商?

那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西岐带来的昏庸值更多了!

闻仲向来沉得住气,他面色凛然道:“陛下勿忧,无论出什么事,自有臣等为陛下分担。”

商容二话不说开始上奏。

羌人南下,劫掠西岐,伯邑考失踪,姬发欲立国称王!

朝中文武,具是脸色大变。

羌人一次劫掠,竟然让陛下得了西岐民心?

长城……修得好啊!

人心所向,姬昌又勾结过土方,更有姬发欲称王,如果兵发西岐,西岐可定!

翦除西伯侯,大商六百余年的诸侯积弊,不就开了一个好头吗!

费仲眼睛一转,立即道:“臣近日听闻有不少百姓仰慕陛下,自西岐而来,陛下圣明,民心所向啊!”

“陛下圣明,民心所向!”

尤浑附和着,琢磨如果陛下兵发西岐,自己得跟着大将蹭点功劳,以他的身份肯定不用亲上战阵,蹲在大帐里等闻仲、鲁雄把西岐打没就行了。

群臣也多有附和,鲁雄更是跃跃欲试,请命带兵讨伐西岐。

子受都听懵了,西岐不是自己这波结算期最大昏庸值来源吗?

怎么一个个还仰慕起自己了?开玩笑吧?

因为羌人劫掠,所以念及朝歌的好?

这特么外族人也学会背刺了?

子受皱起眉头,昏庸值的事儿,太难过了,先不想。

现在才纣王九年,姜子牙还在朝歌算命,距离文王渭水聘子牙还有四年,距离封神正式开始,还有六年。

没有姜子牙,姬发拿什么跟闻仲之流打?

引不出神仙,难道拿姬昌一百个儿子上封神榜凑数?

这事儿,总觉得透着股诡异。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只是传言,姬发绝不可能在这时候有真正称王的意思。

如果姬发真的称王,无异于起兵造反,姬昌都还在羑里呢,西岐一反,铁定挨砍。

姬发这操作不就等于大商马超了?

西岐百姓感念姬昌的好,本就因为羌人劫掠有所怨言,姬发不可能自立把姬昌逼死,这只会起内乱。

别人不知道封神大劫,不知道姬发的能力,子受比谁都清楚,姬发绝不可能如此不智。

“太师你怎么看?”

子受决定先问问闻仲,让闻仲给分析分析局势,再看看有没有浑水摸鱼赚取昏庸值的机会。

……

第202章 苟他几年

闻仲,陷入沉思。

这实在太奇怪了。

姬昌未死,姬发凭什么称王?

西岐百姓也极为异常,姬氏早有反心,绝不可能放任西岐百姓称颂纣王。

百姓就西伯侯一脉的根基,全靠着善待百姓,姬昌才有仁义道德的美名,才有声望。

即使一切属实,西岐百姓就像传言一般,向往朝歌生活,歌颂着纣王,姬发也绝不可能放任自流,最起码也会捂住消息,并且进行紧急处理,安定民心。

但这都没有,甚至闻仲还感觉,姬发可能在其中推波助澜。

毫无疑问,这是阳谋。

这是在勾引朝歌出兵。

闻仲有自信倾巢而出一举剿灭西岐,但如果仙道修士按商灭周兴来助周,无论胜负,战争持续时间必然无限延长。

如此一来腹地恐怕有危险,毕竟东夷、百越都有叛乱前科。

闻仲有些担心,大劫的事朝中文武都不知情,只知道如今西岐暗弱,是个绝好的机会,可他偏偏又不能直说。

纣王与朝中文武,真能抵御这么大的诱惑,按兵不动吗?

这可是名正言顺攻打西岐,废黜西伯侯一脉的机会啊!

闻仲拱手,只好道:“陛下,此事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

子受:……

阴谋还要你说?

诶,还得自己思考。

不管怎么说,现在西岐百姓是欢迎自己的,希望商军为西岐提供保护。

如此一来,他怎么可能带兵打过去?

那不就迎合百姓的想法了吗?

这事儿不能干。

干了昏庸值又得跑,得让姬发好好经营西岐,把西岐民心刷回去,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共同对付自己。

更关键的是,战事一开,有可能成为封神大劫的开端,风险很大。

单纯凡人之间的征战,子受觉得商军能一路平推过去,可一旦道门弟子秉承商灭周兴,下山助周,那结果可想而知。

强势的商军极有可能打不过。

毕竟原著中,就真的没打过。

目前大商也没增加什么实质性的战斗力,凡人在神仙面前不够看啊!

西岐倒是削弱了一些,可问题在于削再多,也就多拖延几年,最后圣人入场,该没还是没。

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

想到这里,子受更加渴望昏庸值了,封神已有苗头,自己得更加努力才行。

干不过圣人、鸿钧,现在再多变数,结局多半还是一样。

神话世界,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啊!

子受斟酌良久,决定放任不管。

封神不应该现在开始,能拖多久是多久,拖得越久,刷昏庸值的机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