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109章

作者:殆火

子受:“……”

合着我说什么都是对的啊?

杨任接着补充道:“若是土方首领没有反意,则万事大吉,我等便可继续计划,除了为其封爵外,还可将土方族人迁入内地,可以发放一些荒地让土方族人耕种,土方族人习惯了安定的农耕生活,必然不想再去草原受寒挨饿,便会感激陛下恩德,一点点分化其首领与族人,直至土方完全融入我大商之中,到时候,那土方首领再有能耐,难道还能煽动已经感恩戴德的族人,让他们抗拒能长出粮食的土地吗?”

“陛下之计,实乃长治久安之道!”

子受背过身去,沉吟不语,这特么好像干什么都不对劲啊!

姬昌看到群臣激动之色,不由得倒退几步,这一切,一定是纣王做给自己看的。

退着退着,不小心碰倒了青铜犁。

听到声音,子受如梦初醒,这里还有个大奸贼呢!

“西伯侯素有贤名,以为如何?”

姬昌飞速思考着,这必是纣王在试探自己,谨慎道:“臣以为,杨大夫所言虽有可取之处,可荒地也是大商所有之物,冒然予了土方人,只恐生乱,而且土方人不善农耕,即使有了地,没有专人指导,也不容易种出粮食,臣听闻陛下正谋筹修路人手……”

“没错,修路的奴隶不够,朕也只得强行征调百姓充作民夫了。”

听到这句话,姬昌心里有底了,纣王能想出将蛮夷分而治之这等高明计策,怎么会做出强征民夫这等失民心为人唾骂的昏招呢?

必定是在试探自己。

姬昌将头垂的更低,小心翼翼道:“依臣之间,陛下可让土方族人修路,这样既能分化土方首领与其族人,又能获得足够人手来修路。”

闻仲脸色阴沉下来。

鲁雄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姬昌。

杨任直接破口大骂。

即便是一言不发明哲保身的商容,也是脸色骤变。

你姬昌,真有反心啊?!

这不摆明把陛下往火堆上推吗?!

百姓不愿意被征为民夫,除了不想放弃逐渐优渥的生活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不愿与奴隶为伍。

即使陛下封奴隶石不凡为将军,也不代表奴隶的地位上升了,国人从来都看不起奴隶。

土方归降,不就应该以杨任的计策,给他们厚待,从而收他们的心吗!

刚才太鸾也说过,于越首领得了好处,可于越族人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才不会感激大商,有此叛乱。

现在你姬昌却献策,不仅不优待土方族人,反而让他们与奴隶一同修路?

这不是将他们当做奴隶看待吗?

即使土方首领在朝歌,他们想暴乱也没人领头,可终究会感到不满,从而影响到纣王威名!

而且有此开头,往后还会有外族归降吗?

等到于越叛乱平定,那些于越人,会心甘情愿臣服吗?

这是潜在危机啊!

子受看到群臣们的反应,立即做了决定。

果然还是敌人靠得住啊!

“可,西伯侯不亏为国之柱梁,虽身陷羑里,却不忘为朕分忧,朕便采取西伯侯之策,招土方首领入朝歌,令其族人协助修路!”

群臣一再劝谏,多方面解释着姬昌之策的缺陷,杨任直言姬昌有反心,应当斩首于街市。

子受却不听劝,乾纲独断。

于越叛乱也并非坏事,至少自己的命令更有分量了,即使大臣们觉得不对劲,只要不太过分,也可能通过。

文武具是瞪着姬昌,姬昌却如同木人一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果然都是纣王的试探,久居朝歌的文武百官,又怎么知道蛮夷的心思?

蛮夷比大商百姓更卑微,谁能令他们吃饱喝足,让他们能够繁衍生息,便是莫大恩德,表面上,修路看似地位低贱如奴隶,实际上则不然,蛮夷根本不在乎,吃口热乎的,能吃饱就行了。

只有在边地,才知道蛮夷困苦到了何等的地步,西戎各部族中,谁拳头大,谁就有理,普通族人的地位实际上与大商的奴隶差不了多少!

纣王虽然也没去过边地,但这份洞察力,让人拜服。

姬昌仍是讷讷站着,心中却不断翻腾,如此一来,应该暂且瞒过纣王了吧?

自己诚心献计,都是为了大商着想。

只有让纣王放松警惕,放自己回归西岐,才能再行翦商之策。

……

第148章 做个梦也不安生

喘息声渐渐平复,有了姬昌妙计,子受难得睡了个好觉。

昏庸值一多,什么都能做。

他甚至还安逸的做起了梦,梦里隐隐看见了三个人,画面极为模糊。

依稀能听到什么始皇乃圣德圣王,四海皆服,万民称颂,功德无量,人族有帝如此,甚感欣慰……

子受怕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好不容易得姬昌妙计,梦里又不安生。

再往下听去,声音也变得模糊起来,就好像两千度近视加重度耳聋一样。

伏羲身衍八卦,一阵光华。

轩辕问道:“皇兄可是算出了什么?”

伏羲肃穆道:“始皇平四夷,人族气运再涨,我借着气运演算,确实算到了些东西。”

神农道:“莫非是……”

伏羲道:“天地大劫,在所难免。”

轩辕长叹一声:“纵使当今始皇将天下治理得再安稳,万民也难免涂炭,杀劫亦不可免,人族因战祸颠沛流离身死殉难,成为仙人应劫之物,此事我等早已知晓,可惜,却是无能为力。”

伏羲看向轩辕黄帝,良久,开口道:“你我便不属于人族么?”

“这又是何话语?”黄帝一惊,随即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方才卦衍,借人族气运大涨之机,卜出许多未知之事,天机混乱之前,若一切定数不变,轩辕坟遭焚,轩辕庙被毁。”

轩辕黄帝在三皇中排最末,但却是香火最旺盛的一个。

因为他是人族的人文初祖。

此前鬼方首领、于越首领所称祖上是金天氏、有熊氏之后,这金天氏、有熊氏,其实都是黄帝的亲族。

之后虎侯所称的葴氏,也是如此。

因为轩辕黄帝是被所有人认可的人族共主。

无论怎么祭拜,香火都有他一份。

烧轩辕坟,毁轩辕庙,就是在破坏他的香火啊!

“皇弟可还记得你遗落凡间用以镇压气运之物?轩辕箭已没。”

黄帝被人族认可,他也做了许多有益人族的事情。

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这些穿戴之物,都是他发明的。

碗、碟、釜、甑、盘、盂、灶,这些也是他发明的。

炼铜、造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这些还是他发明的。

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建筑是他开创的。

刀、矛、弓矢、弩、旗帜、号角、鼙、兵符、云梯、楼橹、剑、射御,兵戈是他铸造的。

而这些东西,都如同陈塘关的轩辕箭一样,镇压着人族气运。

若轩辕箭不失,陈塘关未必会有水淹之祸。

神农忧心忡忡道:“皇弟失了香火,丢了气运,那受益之人……”

伏羲一手指天:“天帝令仙首十二称臣,入凡俗走一遭,方有封神,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于人间展露法力,而我人族先祖却坐于火云宫中,百姓会为谁建庙?”

轩辕黄帝怒道:“天帝欲图谋我人族香火气运?”

神农长叹一声:“人道昌,人族气运,百载香火,又有谁不羡慕?”

伏羲道:“我在推演大劫之事时,窥得突破之法。”

轩辕黄帝急道:“皇兄快快道来,若能突破,也不需困坐于此!”

伏羲缓缓道:“我等心有执念,牵挂太多,与天道不合,故此不得寸进。”

轩辕黄帝忽然笑了:“执念?若要弃此执念方能证道,那便放弃证道就是。”

神农面露和蔼之色:“三皇气运功德皆赖人族,若为证道弃人族而不顾,我等又为何物?非人哉?!”

伏羲出声问道:“悟不得大道,二位皇弟可会后悔?”

神农大笑:“无悔而不悟!”

轩辕黄帝忽然又问道:“皇兄可算得崆峒印归属?”

听到此问,伏羲算了算,道:“印已入朝歌。”

轩辕黄帝疑惑:“为何我无有所感?”

伏羲哑然失笑,道:“法宝蒙尘,至今未能出世,那始皇言以人力治理国家,无需依靠宝物,乃致我人族至宝沦落为砸核桃之物。”

神农扶须长笑:“此乃人族之福,似始皇一般人物,便是拿着河畔青石,亦能治世,始皇实乃为封神变数。”

轩辕黄帝却是掏出一方小鼎,道:“既然烧我陵寝,毁我庙宇,取我香火,截我气运,我又心存执念,此物合该出世!”

此鼎正是轩辕黄帝飞升之物,当此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便飞下来一条金龙,载其入火云宫,留下了龙去鼎湖一说,有了此鼎,才有了鼎分九州。

轩辕黄帝将鼎往外宫外一扔,也不知飞往何处。

子受看得懵逼,就看见梦里三个小人议论了半天,时而动怒时而发笑,偏偏听不清,看不明,不知为何,心里痒痒。

更过分的是,其中一人还随手拿了个东西,往屋外一扔,高空抛物,很没有素质。

“幸好醒了,不然继续梦下去,说不定会看到哪个人被砸中,太没有公德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