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78章

作者:随轻风去

他有预感,这是他最后一次能扼住秦德威命运喉咙的机会了。所以,怎能不加倍珍惜,多享受一会儿呢?

等阅完秦德威的考卷,冯县丞抬起头来,兴致勃勃的对秦德威指示说:“台下考生过来,作首诗词!”

秦德威:“……”

某考官这语气,让他想起了酒楼里的客人,对着唱曲的粉头说:“来,给大爷唱一个!”

冯知县见秦德威懵住了,又装模作样的问道:“听说你是金陵新出的小才子,去年以小学生名号一鸣惊人,然后就稍显沉寂,这是为何?”

不是你冯老爷让我低调的吗!秦德威也只能装模作样的回答道:“在下还要潜心读书,无心作狂蜂浪蝶之舞。”

冯知县击案赞道:“少年人竟然也知道远离纷华,忍住十丈红尘的诱惑,志向可嘉!”

转而又问:“可也有人说你是江郎才尽啊。”

秦德威终于有觉悟了,县尊心思就是一定要自己写诗,就是不明白县尊还有什么目的。

忍了忍了!卑微而有求于人的秦姓考生只能行个礼道:“请县尊出题!”

冯知县早有预谋的说:“听说你在大宗师面前做过杨花柳絮之词,其中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句,一时在士人中广为传唱。

如今又到了杨花柳絮飞舞时节,你可否再作一首,好让本官知道,到底有没有江郎才尽啊。”

行行行!今天你最大,说是啥就是啥!秦德威稍加思索,张口吟了一首《浣溪沙》道: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开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小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冯知县暗暗吃了一惊,秦德威能够当场搞出诗词来在意料之中,但他没料到,质量还能如此出色。就算是存货,那也是很了不起了。

“好词!好词!”冯知县有点浮夸的拍案叫好。

又高声叹道:“去年一首,今年一首,两首写杨花柳絮的都称得上精品之作!你让本官想起了古人雅号,堪为咏絮之才!”

秦德威皱眉陷入了沉思,咏絮之才是不是只能用来形容才女的?冯知县这是一定趁机故意玩梗戏弄自己吧!原来这就是冯县尊的目的!

“但是!”冯知县突然又转折了:“观尔诗词,可谓是精致多姿,但再看你这文章,只看出质朴老实,与诗词大为不同,这是为何?”

秦德威有点生气,冯老爷今天这是吃错药抽了风?自己的八股文平平无奇,文字平淡乏味又怎么了?

不就是找你走个后门省了八十两银子,至于当众嘲讽吗!

还要拿来跟诗词相比较,这怎么回答?难道如实相告说,诗词有金手指记忆可以抄,但没有给八股文金手指?

冯知县重重的敲了敲桌子,再次发出灵魂拷问:“这到底是为何?你能否给本官一个解释?”

秦德威与冯知县一起工作这么久了,默契还是有的,立刻觉察到冯知县可能是在刻意递话头。

在这种要命的关键时刻,冯老爷不至于坑自己吧?

想着想着,秦德威突然就福至心灵,上前答道:“好教县尊得知,在下心中以为,考试文章乃是代圣人立言,怎敢轻浮跳脱,以辞害意?故而务必力求简朴古拙,让圣人之意直接明白。”

冯知县不禁赞道:“有才之人,最难得是不失本心!有才之人懂得收敛才华,比平常人作文更难十倍!

再观你远离红尘纷扰潜心读书,可称得上言行如一。你这心意,大合圣人克己之道,足以说明你真正去领悟圣贤之意了!

本官为国取才,首重品性!至于文章,你年纪尚幼,还有的是时间磨练,不必苛求。这次就做主给你一个案首,你且放心回家,仔细准备府试去!”

我靠,文章写得平平无奇,还能这样解读?被当场点了案首的秦德威,除了谢恩还能怎么办?今天主考官最大,他说是啥就是啥。

这些门道套路,还是功名路上的老前辈懂得多,带着自己不知不觉就把流程走完了。

一个县案首还是很不错的,按照潜规则,县案首在府试也必须保过,不然就是打这个县的脸。

但潜规则也只是潜规则,不能太过于迷信潜规则,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秦德威就觉得,自己府试肯定不好过关,还得想点场外招数。

第一百三十二章 府试疑云

前文说到过,秦德威的青溪宅距离贡院很近,走几步,过了淮清桥,再走几步就是。所以从考场出来,秦德威溜达一会儿就回了家。

进了家门,却见女先生徐妙璇和婢女柳月都在等待。

“考的如何?”徐妙璇问道。

秦德威很淡定的说:“案首!”

柳月突然说:“小老爷你拿个案首并不稀奇,但璇大姐问的肯定是她弟弟啊。”

秦德威顿时微微蹙眉对徐妙璇道:“你到底问的谁?”

“当然是秦兄弟你了!”相处了这么久,徐妙璇大致也摸清楚秦德威的路数了,毫不犹豫的回答。

秦德威满意的点了点头,答道:“徐妙璟写的慢,还在誊抄文章,我已经让县尊不要催他了!”

徐妙璇也回应说:“恭喜秦兄弟!得了案首,只待月底再过府试,至少也是个青衿童生了!”

柳月撇了撇嘴,真是狗男女,这对话驴唇不对马嘴,下句不连上句的,偏生还说的这么热乎。

按着一般情况,二月县试,四月府试。但今年江宁和上元两个京县一起抽了风,县试都定在了四月初一,然后应天府府试只得跟着往后挪动了,但又不能太晚,最后定在了月底。

也幸好江宁县、上元县、应天府三个衙门同在南京城,报名和考试都不用赶路,时间间隔短点也能接受。而其他县还是二月考试,考完了再奔赴南京城参加府试。

但听到徐妙璇提前恭喜说月底府试也能过,秦德威摇了摇头:“府试于我而言,是个难关。如果不提前做点准备,十有八九是过不了的。”

婢女柳月诧异的说:“这是为何?听别人说,县案首到了府试里,必定是会中的。怎么在小老爷这里,就不灵光了?”

秦德威仰天长叹:“谁让我如此特殊!”

徐妙璇想到了什么:“莫非与去年门庭被毁之事有关?”

秦德威重重的点了点头,“不错!就是去年府尹二公子,那个叫江什么的?这事还没完呢!”

徐妙璇疑惑的说:“这件事看起来已经平息了,近一年也是风平浪静的,秦兄弟还要与他们过不去?”

柳月不同意徐妙璇的话,反驳说:“璇大姐你怎能向着外人呢?什么叫小老爷要与他们过不去?分明是他们还在与小老爷过不去!”

秦德威大赞,不能不承认,有时候确实还是绿茶说话好听。

徐妙璇也不气恼,对柳月笑骂道:“你这小婢敢不敢讲明白,明明看起来已经风平浪静,但为何说他们还在与秦兄弟过不去?”

绿茶哪有大智慧能想明白这里面道理,只会无辜的看着小老爷。

徐妙璇也觉察到,秦德威说的是“这事还没完”。到底是秦兄弟还没完,还是江二那边还没完?

“你们还是不了解这些人的心态。”拿了案首的秦德威心情正好,也不知是卖弄还是想点拨:“去年那姓江的为什么敢如此肆无忌惮?一来是自恃府衙,有上下级压制,当然不怕县衙的人;

二来他老子应天府尹必定是府试主考官,我这种要走功名之路的,府试又必定要去考的,所以他以为能捏住我的前程,自然就对我毫无顾忌了。”

后来虽然经我用计,那江二名声大坏成了笑柄,顾老盟主也赔上了园子给我。但并没有触及他父亲权力的根本,一样可以在府试中把我刷下去。”

柳月有点怀疑的说:“奴家也想起来了,那江二根本没有找小老爷道过歉!但府衙老爷会跟着胡闹?”

秦德威很有把握地说:“正因为儿子出了那么大一个丑,结果府尹什么都没做,人人都知道江二爷干了件坏事,府尹却什么表示都没有,所以才不合常理。

再想想去年两个县争着修缮这处忠烈故居的时候,以及修建褒忠词时,府衙为何按兵不动?按道理说,都在应天府地盘上,两县相争时,上司府衙最适合出面。”

柳月还在懵懂不明时,徐妙璇却恍然大悟,已经跟上了秦德威的思路:“没错,由府衙出面修缮,对江二而言还有两个好处。

一是能帮着府尹公子江二挽回口碑,让世人看到江二知错就改,不失为好汉。

二是能表达出和解善意,与秦兄弟互相给个台阶下,毕竟他们有错在先。而秦兄弟也是要脸面的人,又不可能委曲求全的主动找他们和解。”

秦德威点头道:“是啊,如此好一个机会,府衙却不闻不问,这又说明了什么?江二是个莽撞无能的纨绔,但他爹府尹肯定是个多年老官僚啊。

所以只能说明,江二那边没有以和为贵的心思,必定还在记恨着,连门面功夫都不屑于做,京兆尹老爷肯定是纵容自家儿子啊。

你们说,这事是不是还没完?他们怎么可能不在府试中做手脚?

在我看来,他们一年多来无所作为,很有可能就是为了让我失去戒心,然后在府试这样关键时刻一击致命。

比如说,在府试中给我安上一个舞弊的罪名,那就直接毁了我的功名进取之路了,这比什么报复都强烈。”

秦德威如此多疑不是没有根据的,想想莫名其妙被舞弊的唐伯虎……

虽然府试舞弊性质没那么严重,但被罚个十年八年不许入场,那也是损失惨重,关键是名声坏了,一辈子上限就封死了。

反正秦德威的心态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柳月轻叫了一声:“那可如何是好?”

“也没什么,江二他爹又不可能当一辈子府尹,大不了今年府试不去考了,我这岁数等得起!”秦德威不以为意的说,“但能争取时,总要争取一下的。”

柳月不知想起了什么,十分气恼:“明明是那江二犯错在先,只是幸赖小老爷机智,没有让他得逞而已,还有脸来继续报复!还讲不讲理了,凭的什么!”

秦德威叹道:“就凭他父亲是正三品京兆尹啊,大概觉得区区一个草民,最多是稍微有点名气的草民,不与他们配讲理吧。

他可以犯错,但咱也得顺着,咱要跟他讲理,他反而觉得是受到了侮辱。这样人的心态,不外乎如此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明好弟子(上)

大明嘉靖十年,四月的南京城陡然热闹喧嚣起来。前文提到过,今年是南京城的科举大年,八月就有天下瞩目的南直隶乡试。

毫不夸张的说,南直隶乡试就是全大明读书人内卷最惨烈的考试,没有之一,连京城的会试都没南直隶乡试惨烈。

想想九次不中的某待诏,说实话,如果不是没有门路,秦德威都想移民到别的省份去。

距离乡试还有四个月,又是最好的春季,有点钱的考生已经纷纷提前来到南京城备考,为的是提早熟悉行情,打听内幕。

同时也是为了交朋友,反正大概率是考不中,能多认识几个人,拓展一下自己人脉也是不错的。毕竟有财力提前几个月到南京的,无不是各处名门大族,都是很有价值的交际对象。

而且四月底还有应天府府试,其他六个县的应试童子也都要来府城,这一波又是数千人。

于是南城贡院附近、南城内秦淮河沿岸的房租价格进入了快速上涨模式,越临近考试,涨得越快。甚至有价无市,拿着钱也租不到。

贡院河对面,内秦淮河南岸那边,行院人家也进入了生意火爆的超级旺季,每三年都有这么一波大行情。

连江宁县冯知县都以准备县试和县试阅卷为由,躲着不见人了。

不用问,最近都是各路神仙亲友故旧来拜访的,毕竟他老家松江府也是科举盛地,仅次于苏州的天下第二富裕地方。

如今这些来自老家举子来到江宁县的地盘上考试,那还不得叨扰一下已经发达的知县老乡亲?没准就能分一套官房住,说出去也有排面!

来自扬州府的举子曾铣,带着个二十岁的年轻小同乡,过淮清桥,行走在青溪边上。

一边走着,一边指点着说:“子实你看,这里就是古时的九曲青溪,你再向西南看,青溪秦淮交汇之处,就是六朝时王羲之桃叶渡所在。”

小同乡好奇的东张西望,并频频点头。曾铣又指着前方:“看,这就是新建的褒忠词,供奉着前朝二忠烈。”

看到褒忠祠,就说明目的地快到了。小同乡又有点犹豫了,对曾铣说:“子重兄!听别人说,那小学生恃才傲物,又是县衙红人,很不好相处,别人背地里都称他为小霸王。”

曾铣摆了摆手说:“那都是众口铄金,以讹传讹而已!我这个晚辈,行事确实也奇特,众口相传难免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