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70章

作者:随轻风去

几乎就是眨眨眼的一瞬间,刚才还人头攒动的公馆大门外,哗啦啦的就跑空了,只剩下了前排几个人在风中凌乱。

他们不是不想跑,而是刚才已经被点过名了,跑了也没意义。

秦中堂摇了摇头,说了个“乌合之众”,转身回公馆内院去。

陈凤连忙跟上,很真心提的建议道:“虽然已经将士心强压下去,但本地情况如此沸沸扬扬,确实不是幕府移驻宁波的好时机。

所以我觉得,节奏应该缓一缓,不宜在宁波开府。否则的话,便如火上浇油,反而不美了。”

秦德威不满的说:“形势一片大好,怎么能缓?你应该继续准备,而且不能低调!

要大张旗鼓的办事,大张旗鼓的让宁波卫把衙署腾出来!让本地人都知道,本中堂马上要在宁波城开府的事情!

而且你要散布出去,本中堂开府后,首要之事就是整顿士风、裁汰不良!”

陈凤:“……”

朝廷命你秦中堂到东南是为了平定倭乱,但到目前为止,与倭寇相关的事情也没干几件啊。

难道真相是打着平倭的名义,然后专心搞人搞钱来的?

不过陈凤现在老实多了,不敢嘴上再吐槽,只是迟疑的说:“何必如此极端,又是要赶人又是要整顿,惹得本地人激烈反应?除了凭空给开府制造困难,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秦德威胸有格局的说:“制造点噱头,让本地人关注开府这件事,不是挺好的?

这样他们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其他事情了,便于本中堂其他布局,至少省了很多舆情麻烦!”

陈凤叹口气,原来自己的工作就是个吸引火力的炮灰,仿佛一盘大棋上的小棋子。

累了,认命了,市舶司那位冯老爷说的没错,工具不要有太多思想,不然都是自寻烦恼。

其实秦中堂今天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与陈凤谈话,也不处理本地这些乌合之众,而是接见刚从宁波卫镇抚司被捞出来的徐惟学。

让其他人退下,屋里只剩了秦中堂、徐惟学以及严世蕃三个人,这让严大爷不禁在心里冷哼一声。

秦德威这是有多看不起自己?不怕自己效仿专诸要离聂政豫让,拼着同归于尽搏命一击吗?

可惜,给自己的时间太短了,没有彻底把徐惟学拉拢过来,如果两人能齐心协力,说不定真能与秦德威有一搏之力!

而徐惟学则有点激动,他感觉自己终于得到秦中堂的认可了,先前冒险搞事没有白搞,大概从纯粹的消耗品炮灰变成了可以再利用的炮灰。

“你对自己的下一步,有什么想法?”秦中堂和蔼可亲的对徐惟学问道。

了解官场的都知道,一般大佬这样问你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有提携你的想法了。

“愿为秦中堂效力!”徐惟学很直白的说。

秦德威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又再次问道:“你有什么梦想?”

徐惟学实在搞不清楚,秦大佬为什么又重复问了一遍相似的问题,想了想后,便答道:

“方才闻说严大爷被委以重任,欲在通海事务上大展拳脚,小的愿意辅助严大爷!”

严世蕃满意的点了点头,自己亲自把徐惟学从宁波卫镇抚司里接了出来,没白费自己一番苦心。

秦德威让他负责走私业务,但他也不能只当个光杆负责人,一样需要得力助手或者手下,徐惟学就是目前他所能拉拢到的最合适的人选了。

秦中堂似乎对徐惟学的回答依然不满意,第三次问道:“所谓梦想,指的是白日梦那种,跟着姓严的打下手算什么白日梦?”

徐惟学又想了一会儿,咬咬牙,跺跺脚,下了狠心说:“那在下的梦想就是,能当上双屿岛的岛主!”

双屿岛,此时全东亚最大的海上贸易中心,也是最大的集散地!位置就在宁波府外海!

往年徐惟学搞倭国路线贸易,一般都是从双屿岛批发货物,然后运往倭国,亲眼看着繁荣的双屿岛,徐惟学没少意淫过。

秦中堂仰头大笑,“比起刚才那两个,成为双屿岛岛主确实也更像是个梦想了。”

徐惟学一个中年老男人有点脸红,竟然被秦中堂问出了压在最心底的白日梦,就仿佛自己对女神的幻想被别人知道了,实在太羞耻了。

忽然秦中堂又说:“不过你这个梦想若想实现,实在太容易了!大概也就是小事一桩而已。”

徐惟学:“……”

什么意思?自己感到遥不可及的梦想,就是秦中堂嘴里的小事?就好像自己心心念念的女神,其实都是秦中堂玩剩不要的?

只有严世蕃心里“咯噔”的一下,要坏菜了!

此后秦中堂豪情万丈的对徐惟学说:“如果想实现梦想,首先要有志气!别总跟着严世蕃打杂了!”

徐惟学顺着秦中堂的话,往下问了句:“那要做什么?”

“去双屿岛吧!”秦中堂指点出了前进道路,“我本来没有合适人选,所以一开始想着让严世蕃或者徐世安两人去双屿岛,但如今发现你更为合适。

毕竟你也是多年老海商了,与岛上势力更为熟悉,也更容易取得信任,比他们两个新人便利多了。”

徐惟学是这样理解的:“秦中堂这是命令在下,去双屿岛打探消息情报?”

秦德威便又补充了一句:“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你懂我的意思吗?”

徐惟学又不傻,顿时陷入了深思。

秦德威也不着急催着徐惟学,只自顾自的继续说:“听说那双屿岛港湾夹在两个岛屿中间,进出航道十分狭窄,再加岛上地势较高,所以十分易守难攻啊。”

徐惟学又不是傻子,立刻就听出话外音了。秦中堂为什么要关心双屿岛是不是易守难攻,那肯定是有了攻打的心思了!

最后秦德威说:“我也不会给你具体目标,也没法告诉你具体怎么做,能到哪一步全看你自己发挥了。我只问你,想不想去双屿岛?”

徐惟学再次咬咬牙,跺跺脚,下了狠心说:“我去!”

秦中堂这意思,不就是让自己想办法在双屿岛当个卧底内应,然后在官军攻打时里应外合吗!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他徐惟学有下海讨生活的胆量,还能没有上双屿岛当内应的勇气?

然后徐惟学又补充说:“所记挂者唯有贱内和继承香火的侄儿,万一在下有了什么不测……”

秦中堂大度的说:“汝妻子我养之,汝勿虑也!”

严世蕃痛苦的捂住了脸,自己好不容易说服的助手,又被秦德威撬走了!

可恨自己真心实意的承诺,还没有虚无缥缈的忽悠管用!

他有理由怀疑,这是秦德威故意打击自己势力!

秦德威看了眼严世蕃,又对徐惟学说:“其实你不该有什么不测,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然后就是严世蕃知道。

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那肯定就是从严世蕃这里泄密了!”

严世蕃:“……”

他严世蕃又没想留在这里听“机密”,还不是你秦德威留人的!

你秦德威就是故意挖坑陷害人,万一徐惟学无论什么原因出了事,都可以推到他严世蕃头上!

你秦德威就是为了合法合情合理的夺走自己小命,无所不用其极!

徐惟学你清醒点,秦中堂都这样明目张胆的利用你了,你还敢一头扎进去!

带着一肚子怨气,严世蕃尽可能的挽回局面:“我这里也需要得力助手!没有人才辅助,单枪匹马如何去做事!”

秦德威恍然大悟:“你不必忧虑!我已经安排好人手了,让徐世安辅佐你!”

严世蕃像是被泼了一头冷水,“能不要这个人吗?我忽然觉得一个人也可以挑起重担。”

“不能。”秦中堂不容置疑的说。

敲打完地方势力,部署完各项事务,安排好手下们工作,这次巡视宁波府的任务基本完成了。

作为一个身居高位者,秦中堂其实很难有亲历亲为的机会了,他的意志只能通过一个个“中间人”去贯彻落实。

如何掌控好这些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中间人”,才是高层大佬最大的课题。

第八百九十二章 可以动手了!

秦中堂从宁波城离开的时候,没有举行送行仪式,只有仍然留在宁波的幕府代表陈凤、冯老爷、胡御史等几个亲近人将秦中堂送上了座船。

临别时,巡海御史胡宗宪问道:“秦板桥你对地方势豪是不是太过了?半点怀柔和合作也没有,完全不给彼辈一些分润,不是有些苛刻了?”

秦德威立即反问道:“他们找过你了?给你送银子了?”

胡宗宪坦坦荡荡的点头道:“确实如此。”

秦德威冷笑几声,“双屿岛就在宁波外海,究竟是怎么发展壮大的?这么明显的目标,官军又为什么不能剿灭?

你觉得,这些原因在哪里?与本地豪族能脱得了干系?既然本中堂准备攻打双屿岛,那对他们怎么可能还有怀柔?

本中堂想尽办法,暂时把他们尽可能的排斥在新体系之外,也是为了减少干扰,甚至防范他们在内部作乱!”

胡宗宪本意也不是为了帮本地人说话,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他只是想摸清秦中堂的思路,既然已经明白了秦中堂的决心和意志,也就不再说什么。

而后陈凤也对秦德威问道:“你打算具体什么时候正式移驻宁波?也好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秦德威答道:“再等半年,大概是过完年后,幕府就移驻到宁波府。

此时正处于在春夏信风改向,明年倭寇到来之前,可以先抓紧时机攻打双屿岛。

不然可用之战兵有限,等倭寇到了,肯定分不出兵力去打双屿岛了。”

再然后冯老爷也有疑问:“那三海卫指挥使当真可信?他们真能全心全意帮你做事?

你又不可能永远在浙江,而那些豪族却是世代居住在本地的,三海卫同样也是世代袭替的。

从人之常情出发,三海卫指挥使总要顾虑到你秦中堂走人后的情况吧?”

秦德威胸有成竹的说:“不妨,我已经额外答应他们,我走时会将他们调往南京,并推荐他们一子入南京国子监读书。”

如此冯老爷也没有疑虑了,秦德威开出的这些额外条件确实很有诱惑力。

毕竟在世人观念里,南京城这样金粉繁华的大都市,比苦哈哈的、日常只能住水寨的海岸卫所舒适多了。

其实从抵达浙江后,秦中堂做了很多部署,但为了保密,每一样部署只让特定人知道,没有人知道秦中堂的全部部署。

比如眼前这三人知道了攻打双屿岛的意图,但不知道派遣了内应的事情,也不知道会动用哪些将领和兵力去打。

在最重要的军事部署中,对去广东的俞大猷和福建的卢镗这两路,秦中堂还是比较放心的,毕竟这两人都已经是成熟壮年,相对稳定靠谱了。

只有对戚继光还是放不下心来,就算他是最有名的历史人物,现在才十六岁,很让秦中堂担心会拔苗助长。

哪怕戚继光再年长十岁,都不会让秦中堂这么不放心。

但义乌兵还是招募的,戚家和义乌的关系还是要用起来的,也只能想想别的办法了。

回到杭州幕府,秦中堂坐席未暖,就看到少年版的戚继光急急忙忙的找上门来了。

自从戚继光跟着幕府大部队到了浙江,看到人人都有事干,很多人都很忙,唯独他自己一直闲着,就有点坐不住了。

尤其是三个十六岁少年里,王世贞跟着幕僚去学习写文书了,李成梁在秦中堂身边充当半个保镖打手,只有他戚继光无所事事,仿佛被遗忘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