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50章

作者:随轻风去

严世蕃也露出了几分向往的神色:“久闻双屿岛大名,也真想去看看什么样。”

在严厉禁海的前提下,走私基地和贸易中心肯定不能设在陆地上,不然随时都有可能被官军围剿。

所以那些官府控制力薄弱的海岛,就成了走私贸易的天堂。宁波府外海岛屿茫茫多,其中的佼佼者双屿岛最后成为最大的走私贸易中心。

大批的货物从陆地上收购来后,都会汇聚在双屿岛交易或者储存。

比如徐惟学手下两艘往来倭国与大明的大海船,其实现在都停泊在双屿岛。

而徐惟学团伙收购来两万匹丝绸,此时也都囤积双屿岛,等待季风风向合适后,他们就开船载着丝绸返回倭国。

从严世蕃这里得到了“机密情报”,判断秦中堂肯定要开海后,徐惟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海商,立刻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丝绸作为走私贸易的大头,双屿岛上的丝绸价格必定要下跌了!

原理很简单,一旦开海,贸易合法公开,短期内运送过来的丝绸数量必定剧增,那么价格肯定下跌。

就算短期内供货没有明显增加,但海商对未来的心理预期变了,丝绸价格同样会下跌。

大明国内丝绸价格是每匹五钱左右,经过陆海几道环节走私,目前在双屿岛的交易价格大概是二两左右浮动。

徐惟学的算计结果是,如果开海,短时间内丝绸价格弄不好要跌到一两。

所以徐头领果断的决定,立刻将囤积的丝绸抛售了,换回三四万白银。

等丝绸价格下跌后,再重新收购丝绸贩运到倭国,这样操作一趟下来,获利至少增加二万两白银。

这也是徐头领对严世蕃态度这么好的原因之一,这些能触及高层的官宦人物随口说出的“内幕”,他们自己可能只是当个谈资。

但听在商人耳朵里,就意味着巨大的利润。

当晚在龙山所这处小港口上了岸,徐头领再次设宴招待严世蕃。

还安排了两个美人伺候这位严大爷,让已经月余不识肉味的严大爷很是解馋了一次。

在酒酣耳热之际,忽然有个读书人模样的匆匆走进了厅中。此人姓黄,还是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连秀才功名都有。

徐惟学就招呼了一声:“黄相公怎么来的如此晚?”严世蕃还挺好奇,怎么会有个读书人过来凑热闹。

他并不知道,黄秀才主要在宁波府府城及周边各卫所游荡,专门负责利用身份打听官面上的各种消息,提供给王直集团这伙人。

黄秀才坐下后,对徐头领说:“听到个重大消息,为了核实就多花了点时间。”

徐惟学听到“重大”二字,就放下酒杯,坐直了问道:“什么消息?莫非是秦中堂开海了?”

黄秀才答道:“那位秦中堂到了杭州后,立刻就宣布,要继续严厉禁海,绝不姑息走私!”

严世蕃:“……”

秦德威你这个畜生!从来不干人事!

徐头领听到这里,脑中仿佛“嗡”的一声,被狠狠锤了一下!眼前也是发黑,差点就当场昏倒!

自己先前信了严世蕃的判断,说秦中堂一定会开海。那么丝绸价格短期内肯定下跌,然后把囤积丝绸都卖了!

这下别说多赚二万两银子的利润,只怕反而要少一二万两了!

更别说因此而丢掉的脸面,可能要成为海商圈子的笑柄了!

徐头领满腔怒气,劈手揪住了严世蕃的衣领,咬牙切齿的喝道:“姓严的你胆敢坑害我!今日就是你的忌日!”

然后他将严世蕃从桌案边上推了出去,对手下们喝令道:“刀来!爷爷我亲自手刃此贼子!”

严世蕃没有半点反抗,只是静静的闭上了眼睛。

他发现自己出奇的冷静,一点都不慌。不就是濒临死亡吗,又不是没经历过。

秦德威想杀自己,徐世安想杀自己,徐惟学也想过杀自己,次数太多了。

一开始还有点紧张和刺激,但到现在,则只有麻木了。

累了,毁灭吧,但愿天庭或者地府没有秦德威。

“慢着!刀下留人!”忽然又有人站了出来,出声阻止徐惟学行凶。

敢在徐头领气头上出面阻拦的人,除了徐头领最心爱的夫人徐郑氏之外,还能是谁?

“夫人为何替他求情?”徐惟学很不理解的反问道。

如果严世蕃是个小白脸,那还能理解,评书里的寨主夫人之类的角色都是喜欢小白脸的。

徐郑氏对徐头领说:“严大爷的判断是没有错的,秦德威可能只是瞒天过海、故弄玄虚而已!

你休要忘了,你这次除了赚钱之外,还有更大的政治目的!如果你想平稳的上岸,杀了严大爷,就等于断了你的后路!”

从死亡边缘再次捡回性命的严世蕃有一瞬间觉得,这位夫人是全天下最美丽的人。

第八百七十三章 痛点

“上岸”两个词,让徐惟学有所触动,收起了大刀,站着沉默不语。

他上面的大头领王直想的是招安,他想的是“上岸”,能合法的公开的行商。

徐郑氏继续劝道:“那秦德威一直就是个心口不一的老阴比人物,他说的不一定就是他想做的,不要被他所迷惑。”

严世蕃从死亡边缘回来后,渐渐也恢复了理智,连忙补充说:“秦德威这个人如果大张旗鼓的说些什么,一般都不会是他的真实意图!

我料定,秦德威之所以公然声称继续禁海,那只是因为初来乍到立足未稳,故而萧规曹随,先按旧章程稳住局势。

一旦他在东南站住了脚,能控制住局面后,定会该旗易帜,力推开海!所以禁海真的只是他的幌子!”

徐惟学想也不想的喷回一句:“料定你娘个头!你懂个屁!就算那秦德威要开海,假如拖到了明年,我就要一直等着不成?”

大明与倭国之间航行,主要是靠季风,故而是以年度来算的,一年只能根据季风风向往来一次。所以时间窗口是非常重要的,商业活动也要按照年度节奏来。

正常情况下,下半年徐惟学在收购货物结束后,就该顺着季风,扬帆启程去倭国了,然后用大明货物在倭国赚取巨额白银。

如果下半年走不了,或者没有足够货物,那这一年就白费了,再想去倭国就要等一年后了。

从商业角度来看,如果为了等开海等到明年,那就是血亏,至少等于白养好几百人一年。

更关键是,他徐惟学并不是最大的头目,他上面还有集团大头领王直。

如果完不成行商任务,上供不了足额的银子,那王直又该怎么看待他?

想到这里,徐惟学对夫人抱怨说:“不是我不大度,丝绸本就是海上最抢手的货物,那两万匹丝绸也是花了几个月才攒起来的。

如今一时糊涂,听信贼子之言导致利欲熏心,把二万匹丝绸都发卖掉了,一时半会怎么补上?

所以着急的已经不是秦德威如何如何,而是怎么尽快筹集到足够货物!”

徐郑氏或许很懂秦德威,但对商业就不太懂了,一时间也提供不了太好的思路。

想起可能要血亏,徐头领心情就极度烦躁,作为一个商人,最讨厌的就是亏钱或者少赚。

下意识的又重新对严世蕃举起了大刀,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掉制造问题的人!

虽然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但至少能让自己心情舒畅些!

恢复了求生欲的严世蕃,急智水平可能是天下第二,急忙闪开刀锋,叫道:“我可以帮头领你找到大批量丝绸!”

徐惟学没有收起大刀,仍然用刀尖指着严世蕃。

严世蕃此刻也不敢买关子,快速的说:“我在京师时,就听说了一件事!秦德威为了收买权阉,曾经承诺帮助苏杭织造局赚取利润!”

“那与我有什么关系?”徐惟学冷冷的说。

严世蕃也不敢顶嘴,继续说:“想想就知道,在秦德威职权之内,帮助织造局赚大钱的方式,也只有把丝绢走私给海商!

而且今年皇上昏迷,宫中对丝绢消耗减少,也没了皇上的约束,织造局的自由操作余地更大!

所以我断定,苏杭织造局必定会囤积大批丝绸,等着秦德威上任!徐头领若能吧这些丝绸接手过来,岂不就能弥补上损失了?”

“断定你奶奶的!”徐头领忍不住骂了一句,现在最讨厌听到什么“我断定”、“我料定”之类的屁话了。

但前来报信的黄秀才这时候却说了一句:“我听说,苏杭织造太监如今就在杭州城,前阵子杭州织造局向匠户加派了五千匹丝绢!”

这个消息单独看也没什么,但却佐证了严世蕃先前的推断,杭州织造局真的在大量备货!

“竟有此事?”听到有货源,徐头领立刻就心动了一下。

但他随即又意识到很不现实,斥道:“你姓严的还敢以花言巧语欺我,我跟织造太监又不熟,他凭什么要把丝绸卖给我!”

严世蕃可能等得就是这一句,立刻接上说:“这不是有我吗!”

徐头领追问道:“你难道与织造太监认识?”

严世蕃想说的很多,但又怕徐头领已经没了耐心,就急着说:“先听我解释!

对织造太监而言,只有丝绢卖到海上,就能发一笔财,至于卖给谁,那真是无所谓的。

而我则可以去游说织造太监,让织造局把丝绢售卖与徐头领你!毕竟我乃是执政阁老的儿子,我家的人情还是很值钱的!

只要织造太监不傻,就肯定能被我说服!反正钱也不少赚,又能收获我家人情,何乐而不为!”

说完这些话,严世蕃心里暗叹一声,混来混去又是要靠爹!又是要打出阁老儿子这张身份牌!

对于严世蕃的忽悠能力,徐头领倒是不怀疑,他相信严世蕃有本事去说服那什么织造太监。

只是徐惟学担心的问题在于其他人那里,犹豫着说:“秦德威不会拦着吧?”

严世蕃答道:“秦德威先前与太监达成了交易,他只要不想在政治上失信,根本没道理阻拦!

对于秦德威这样的人来说,政治信誉比区区银子值钱多了,犯不上为了一两万丝绢而毁掉政治信誉!”

“而且市舶司如今是秦德威的党羽冯恩在执掌,估计织造局这批丝绢肯定能通过市舶司,以贡使团采购物资的名义,合法的卖到海上!

这不就是徐头领你梦寐以求的合法商贸吗?不必因为交易而担惊受怕,不必担忧被官军拦截,安安稳稳的就把钱赚了!”

徐惟学终于放下了大刀,斟酌起可行性。

从刀锋下逃出来的严世蕃松了口气,又察言观色后,趁热打铁的说:“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极有好处的!

通过这次与市舶司打交道,可以熟悉市舶司的人情世故和办事流程,这些都是将来能用上的经验!

等到开海之后,市舶司的职责也会随之调整,必将成为最关键的环节!

到了那时,已经熟悉市舶司的徐头领,便能率先走在所有人的前面!”

可以说,严世蕃的很多话,几乎都说在了徐头领的“痛点”上,但徐头领却对秦中堂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

他再三反复问道:“秦德威那边真的没有问题?”

严世蕃虽然心里也对秦德威没谱,但还是硬着头皮打包票说:“徐头领放心好了!

无论织造太监还是秦德威,都不认识其他海商,对他们而言谁来收购丝绸无关紧要!所以这才是个机会,但需要徐头领你主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