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5章

作者:随轻风去

徐妙璇下意识点了点头,然后才醒悟过来,徐老三这句话等于什么也没说啊。其实就是“我也不知道秦兄弟下面怎么搞”的意思。

两人正说着话,秦德威过来说道:“今天就这样,你们且回去吧,明天有我独自面对就可以了。”

徐世安对徐妙璇解释说:“他的意思是,明天有他独自出风头就行了,不想带我们玩。”

今日家门被打砸,院门前庭中厅皆被毁损,所幸卧室完好,还能睡觉。就是睡着不很放心,总怕有人从外面闯进来,就让郝大年夫妻两人轮流守着院门。

次日是东园春季雅集的日子,秦德威拿上冯县丞那张请帖,施施然出了门,往东园而去。

说起东园这个位置,就在秦德威新宅的正南方,过了秦淮河就是,夹在了秦淮旧院和正城墙中间。距离很近,步行尚不到一刻钟!

再次站在东园大门出,秦德威不禁感慨万千,这里曾经是穿越后的文学之路起点。

上次来的时候,一开始只能站在乌衣巷口流口水看热闹,而现在则可以拿着请帖堂而皇之的进入。

这,就代表地位提升!甭管这请帖怎么来的,上面写的谁的名字,至少手里有了。

本次雅集立下万儿之后,再处理完杂事手尾,就该潜心读书学习,明年县试之前不再浪了。

将请帖给门口家丁,守门家丁疑惑的打量了一番秦德威,这小少年看起来不可能是上面写的县丞冯大人啊。

但有老成的管事挥了挥手,将秦德威放了进去。回头就教育家丁说:“你要记住,像这样的俊美少年,必定是主人家亲密人物,有些事不能问那么细!”

秦德威想起什么,又转回来门口问道:“王怜卿来了吗?”因为他看到,每张请帖在门口簿册上都有登记。

门口家丁翻了翻册子,回答说:“底册上没有名字,说明我家主人并没有邀请王怜卿来。”

秦德威大吃一惊,上次王怜卿都来了,这次居然没有得到邀请?

按道理不应该如此,王怜卿名气和业界地位比原来上涨了许多,而且又是在上次开园雅集里,得了彩的人物,这次怎么会没有邀请?真是奇哉怪也,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没了张屠户,这带毛猪也得吃啊,秦德威无可奈何,这次王怜卿不能来的话,真就怪不了他不带飞了。

至于合同,原来受制于人必须当回事,现在还是看菜下饭吧。这,也是地位的提升!

进了园子,便见杨花柳絮随风飞舞,没法子,已经是暮春时节了,难免如此。

在飘飘杨花柳絮中,客人要么三五成群高谈阔论,要么成双成对穿梭游览,当然也少不了很多行院美人红红绿绿的点缀其中。在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往往还是小群体核心人物。

秦德威稍微转转,扫了几眼场面就叹口气,来的早了,宴席还没摆上,没得吃啊。

这时又看到个小娘子刚进了园子,还没找到组织,正独自过桥,秦德威就随便在桥头拦住,行个礼问道:“这位姐姐请了,打听个事情,你可知道王怜卿今日为何不来么?”

都是行院圈里人物,应该知道些消息吧,秦德威如此想。

那小娘子答道:“小哥儿你没听到消息?此间主人这次使了大手笔,要邀请秦淮四美一起到场助兴。然后那四美就联名请求,不准再邀王怜卿来。”

秦德威无语凝噎,万万想不到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算是挑战者被守擂者联合封杀?

莫非王怜卿最近崛起速度太快,威胁到了四大美人的地位,所以才有此举?

比如接待慕名外地游客这种既轻松又高端的市场份额就这么大,多一个人挤进来就少一点收入,而且挤着挤着就指不定把谁挤下去了。

业界残酷如斯!

那小娘子说着说着,突然眼前一亮,口不择言的问道:“莫非小哥儿你就是小学生?奴家文德桥下向东第三家的韩二娘,洞玄三十六式都学会了,郎君尽可来玩啊,包君尽兴中意哩!”

秦德威连忙否认:“在下并非小学生,乃是徐氏族学徐世安!我要是小学生,还用找你打听王怜卿的事情吗!”

那小娘子还想伸手去捉秦德威,吓得秦德威落荒而逃,专往人多的地方窜去。

连逃了过两片林子,直抵东园深处,秦德威才松了口气,并深刻认识到一个现实。

就算是同行业人物之间,差距甚至比不同行业之间还要大,跟王怜卿相处久了,就真受不了刚才那位韩二娘的粗俗直白风格了。

大戏还没开始,一个人好无聊,站在花丛边上的秦德威有点想念有趣的王怜卿了。

这王美人也真是的,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来告知自己?

不远处,南京文坛领袖、盟主、东桥先生顾璘高视阔步,雍容疏朗,几名优秀的年轻后辈在左右随从,出道秀始终不成功的王逢元就在其中。

“吉山啊,为何面有忧色?”东桥老先生很关怀的问道:“是不是又在想那小学生?”

王逢元点了点头承认了,那小学生就像是笼罩在头上的阴云,仿佛随时会劈出一道雷电砸自己头上。

顾老先生安抚弟子说:“你大可放心,他昨日遭受变故,这会只怕到处求救去了,必定没心情来这里出风头。”

王逢元一方面松了口气,另一方面有点不敢深入琢磨,老师为什么会知道得如此准确?

正想着心事时,王公子猛然就看到某个小学生正在花丛边上发呆,忍不住就失声叫道:“小学生?”

老师的话,也如此不靠谱了?

第一百零九章 小学生插队!

因为来的早了,正百无聊赖的秦德威忽然隐约听到有人喊“小学生”,抬头左顾右看,登时就发现了顾老先生一行人。

本地文坛盟主的气势,就是那么醒目。秦德威从花坛上蹦了下来,就直接迎上去了。

王逢元失声后,又看到秦德威笔直冲着自己走过来,顿时习惯性的浑身紧张,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怎么办怎么办?王逢元正手足无措时,正却见秦德威直接掠过了自己,对着老师顾璘招呼道:“见过东桥公!”

王逢元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感到有些不是滋味,这小学生现在都不招呼自己了吗?上来直接开始招呼顾老师了?

秦德威是真心欢迎大佬们到来的,这些核心圈的人物不到场,雅集就不能算正式开始。不能正式开始,他就只能继续无聊。

好歹也是前天刚见过面的,顾老先生就风度翩翩的对小学生点了点头,就继续向前走,一个多余的字也没说。

秦德威就直接被晾在了路边,皱着眉头想什么。

周围传来轻轻的哄笑,大佬行道,谁不想攀交,冒冒失失的冲上去打招呼,最为下乘。

凡夫俗子的嘲笑声,秦德威没有在意,他这是一个试探。试探的结果是,顾老先生似乎有点心虚。

摆架子不理人看似很正常,在别人眼里这是大佬的正常表现,但秦德威觉得其实不正常。

或者说,更像是刻意表现正常,这种玄妙感觉只有秦德威这个当事人能感受到。

前几天还一言不合解腰带,今天就如此正常对待了?这正常吗?

“这个小厮也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如此缺乏教养。”突然有人议论道。

秦德威抬了抬眼皮,这说话的人居然是府尹二公子江存义江二爷,周边也围着几个文士。难怪他昨天说今天有事,没想到也是来东园雅集混。

便讥讽道:“昨日阁下行凶未逞,要不要改成今日,在这里给你签个卖房文书啊。”

江二爷这个跟着父亲从外地来的人,想混南京文化圈,还是知道轻重分量的,很高姿态的说:“今天是徐锦衣的雅集,先不与你计较!”

秦德威哈哈一笑说:“本来没想着今日遇到阁下,不成想阁下竟然出现了,真是喜从天降。”

说罢就不再理睬江二爷,反正在东园里他也不敢直接动手。

又目送顾老先生带着几个后辈登上了湖边水榭,而水榭外围另有人把守,闲杂人不能轻易上去,大佬们必定都会在水榭里。

毕竟这是一个大规模雅集,不是那种最多一二十人的小雅集,可以不分尊卑混坐一堂,上品和杂流还是要分开的。

这处水榭极其通透。四面廊柱,没有围墙,站在远处也能隐约看到里面人物,约莫已经坐定了十几个人,还有若干空位置。

忽然不知为什么,仿佛得到了一个暗示,人群都朝着水榭方向涌去,带着秦德威不自由主的一起往那边疾步走去。

秦德威莫名其妙,想抓个人来问问情况,可是这会似乎所有人都脚步匆匆,没人想理他。

与别人相比,十二岁小少年的身体实在没什么优势,直接落到了最后面。

等秦德威也赶到了水榭外面时,只见从入口处已经开始排着队伍了。秦德威终于能抓到一个同样排在最后面的倒霉蛋问道:“这是什么情况?”

那书生诧异的看了眼秦德威:“你是新来的吧?怎会连这都不懂?主人家和老先生们已经坐定,但还有些位置虚席以待俊秀贤才。

我等轮流投贴拜见,若能入得法眼,就能一起坐在里面了!”

秦德威这才注意到,别人手里都准备了名帖拜帖,只有自己两手空空……

那书生又继续补充道:“听说能水榭入座的人,天黑后就可以上徐锦衣的楼船,夜游秦淮!”

秦德威无语,感到豪奢之气扑面而来,别人家是画舫轻舟,东园公子是楼船……他很怀疑,就秦淮河这点水量和宽度,撑得起楼船吗?

不由得感慨一番,参加这次雅集的人,绝大多数都只能对水榭里的位置望而兴叹。能坐进里面的人,无论岁数大小,不是自己厉害,就是父亲或者老师厉害。

感慨完毕后,秦德威对着那书生拱了拱手:“告辞!”

那书生好心劝道:“虽然我们落在了最后,但不是没有机会,不可轻易放弃啊。”

秦德威指着队伍最前方说:“谁说我要走?我去最前面插个队,阁下要不要一起?”

那书生犹豫了下说:“众怒难犯,在下就不去了。”

秦德威摇摇头,人生就是这样,遇到机会错过就是错过了。他给了这书生一个被带飞的机会,然而这书生却不敢跟上,还没有王怜卿一个女人家有胆气呢。

真是奇怪,怎么又想起王怜卿了?

甩下杂念,秦德威健步如飞,沿着边缘,从队伍最尾端一直走到了最前方。

别人还以为他是谁家小厮,一开始并没有在意。没想到这小少年居然直接强力插入,站在了队首。

这下后面排队的如何能善罢甘休,纷纷叫骂斥责起来。

不要以为都是读书人就不敢骂人了,排队被插队,一样有火气!特别插队之人是个看起来很好欺负的小少年,不是八九尺雄壮大汉,那正义感就更猛烈!

秦德威回头看了看,直接开群嘲说:“尔等到此,可谓是摇尾乞怜,左右也不过是求人恩赏罢了,所以才要卑躬屈膝,排队进见!”

有人想到什么,惊讶出声:“观君样貌气度,莫非是芳树小学生?”

当即还有人斥道:“装什么假清高,你小学生不也是如此?还是说你是替别人来排队的?”

又有人质问道:“就算是小学生,就能插队么?”

秦德威摆出名士范儿,傲然道:“在下当然跟你们不一样。”

随即他清了清嗓门,朗声对水榭外管事之人说:“烦请通告,在下青溪小学生!特来此地讨债!”

那管事和身后排队的人顿时产生了短暂的懵逼状态,跑到这里喊讨债,嫌命太长?

还有,这人承认了,居然真的是传说中的神龙见头不见尾、屡屡装完逼就跑的小学生!

别人或许还有不知道小学生是谁的,但在东园管事的人肯定知道啊,主堂前大石头上刻着的镇园诗,落款还写着小学生呢。

“你是说讨债?”管事又问了一遍。

秦德威指了指水榭,从容的说:“这里面许多人都欠我的债,正好今天齐聚一堂,我便来一次结清。”

能在此管事,那也是读过书的人,想了想就道:“那先替你如此通报!”

所谓雅集,还怕有奇人异事?相反还得多多益善,不然哪来的传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