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42章

作者:随轻风去

可秦中堂又是怎么知道王直的?秦中堂又怎么知道,自己只是王直的手下?

自己一直在自抬身价的吹逼,难道要全被戳破了?

徐头领越想越觉得后背冷汗直冒,衣服直接湿透了。

难怪秦中堂不愿意见自己,是不是只有团伙首领王直才有这个资格?

看着原地扭曲的对家,徐老三忽然感到莫名的爽快,果然如同秦兄弟说的,拿着纸条读一遍就能出气!

而且徐老三还发现,秦兄弟在纸条上列出的所谓问题,其实根本都不需要徐头领回答,更像是一种质问。

一边想着,一边继续质问:“徐头领自吹巨舰数十、人员过万,都是夸大了吧?

现在你们这团伙也就海船十来艘,总人数两千多而已!”

又是一个被戳破的气泡,但徐铨已经麻木了。

这秦中堂到底是何方神圣,既然连他们这帮势力的真实家底都知道!

自己也没有过分夸大,也就五倍而已,那位秦中堂都能精准的辨别出水分?

徐世安莫得感情的继续拿着纸条念道:“徐头领说与倭国诸侯分庭抗礼,更是胡扯吧?

你们头目王直也就是认识了两个倭国偏远边缘地方的大名,然后互惠互利的贸易,如何就成了与倭国诸侯分庭抗礼?

徐头领还说在倭国立下基业,不就是在乡下地方获得一块土地,盖了房子而已,说这是基业也太早了吧?”

徐铨感觉自己简直要疯了,简直就像是见了鬼!

倭国与大明隔着大海呢,消息根本不通,己方在那边置业建房的细节都能被知道?

今日与徐世安会晤之前,徐铨徐头领做梦也想不到,竟会遭遇这样的状况!

此时此刻,他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扒光了一样,完整的暴露在别人面前,这还怎么玩?

徐世安收起了纸条,只感觉神清气爽,这次的体验卡当真好用!

秦兄弟原来都是这样待人的?都是这样毫不讲理碾压的?

“秦中堂到底想做什么?还请划下道来,看我等接不接得住。”徐头领强行克制住内心惊惧,打起精神问道。

说到这个,徐世安只能茫然的摇了摇头,“不知道,我只是来读一下纸条,除此之外,秦兄弟没有任何安排。”

徐铨一口血查点吐出来,这都叫什么事情?

徐老三忍不住诚恳的建议说:“我看你也玩不过秦兄弟,还是早些回去,换你们那个叫王直的来吧。”

第八百六十六章 开海与禁海

徐铨,不,徐惟学恍恍惚惚的走了,回到了停靠在秘密港湾的船上。

留守在这里的手下们都看得出来,这位头领有点失魂落魄,不知道到底经历了什么。

只有站在甲板上的严世蕃丝毫不感到意外,还有闲心对徐夫人说:

“真不出我所料,徐头领去接触秦德威,肯定要先遭受一番侮辱啊!

只有我这样的意志强韧之人,面对那秦德威侮辱时,才能做秉持本我,不为所动。”

现在严世蕃已经知道了,这位徐夫人姓郑,似乎当初离开南京后游荡于江南各地,然后不知怎么跟了徐头领。

徐郑氏没心情和严世蕃这个人质说话,连忙下去迎接徐头领。

徐惟学看到心爱的女人,才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口骂道:“秦德威非人哉!”

徐郑氏非常认同的点了点头,一起骂道:“他本来就不是个人!”

后面跟着过来的严世蕃同样赞同,“我前夜就说过的,秦德威从来不做人!”

徐惟学敢违反禁令,冒险在大海上讨生活,并混成个船主级别的头领,直属手下三四百人,心性肯定也是很坚韧的。

说是隐秘也好,神秘也罢,都是他们这种人身上的一层保护壳。

但碰上了穿越者,直接被揭了老底,此时也有点迷茫了。

正如秦德威一阵见血所点破的,徐惟学所在的这个海上武装集团,真正的大头领是王直。

而王直手下有几大船主,徐惟学就是其中份量最重的一个,他是王直的同乡,也算是早期合伙人。

如果把这个集团比喻成帮派,王直就是帮主,徐惟学地位类似于副帮主兼堂主。

这次徐惟学登陆,其实就是奉了王直的命令,来探知朝廷风向,并且寻求与官方接触的。

本来知道了有机会通过中间人接触秦中堂,内心还挺兴奋的,没想到连面都没见到,就已经快溃不成军了。

通过徐三爷的传话,秦德威其实已经摆明了态度:不和你徐惟学接触,换大头领王直亲自过来,你徐惟学份量还不够。

这样的态度,还让徐惟学怎么往下进行?

严世蕃等了一会儿,看徐惟学情绪逐渐恢复稳定,就试探着问道:

“无论那秦德威什么态度,徐头领你不必往心里去。对了,他到底说了什么?”

徐惟学想起还有严世蕃这个人质在,忍不住就迁怒道:“都是信了你的话,才会白走这一遭!

你说秦德威肯定会重视我,结果他根本就没有出现!你说秦德威最后肯定要拉拢我,也是完全没有!”

严世蕃惊讶的说:“不可能!秦德威绝对不会没有兴趣!秦德威一定会明白你们的作用!”

徐惟学想了想,严世蕃这个人还是很精明的,如今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不如说当个军师咨询一下。

再说自己这边的信息已经被秦德威揭了底儿掉,还有什么可保密的?

于是徐惟学就将今日遭遇,大致说了一遍,严世蕃听了只感到愕然。

什么?你姓徐的吹了半天水,原来才是个小头目,你上面还有大头领?

他严世蕃在眼前这位徐头领身上费了这么大心思,甚至不惜冒险留下当人质,并出谋划策,为的什么?

不就以为徐惟学是个海上势力的首脑人物,有招纳为己用的心思吗?

如果徐头领是别人的附属,那拉拢他还有什么意义?就算费尽心思,最后他还不是听王直的?

所以严世蕃可以确定,就算要花费心血,也应该花在那位大头领王直身上!

徐惟学说完了后,就问道:“秦德威应该对我们这伙海商有兴趣,不然也不会如此详尽了解。

但他对我没兴趣,连见也不想见,接下来我应该如何是好?”

严世蕃也很想说,其实咱跟秦德威是一个段位的人,咱对你也没兴趣啊!

但严大爷还没有忘记“人质”的地位,就随口答道:“既然秦德威要见王头领,那就请王头领过来好了。”

徐惟学无奈的说:“王兄如今人在倭国,眼下根本过不来,怎么也要等到明年开春以后了。”

倭国与大明之间的航海交通,主要还是靠风力,根据季风风向,顺风而来,逆风而去,真不是随时想来就能来的。

严世蕃顿时感到索然无味,见不到王直这个真正的首脑人物,跟徐惟学在这哔哔又有什么意义?

不过严世蕃还是有一点想不明白,秦德威你为什么这么屌?

就算你看不上徐惟学,也该稍微流露出点拉拢意思,毕竟只能通过徐惟学向王直传话。

但从今天情况来看,秦德威完全没有表达出任何怀柔手段,完全是一种“爱来不来”的态度,这又是为什么?

对严世蕃的这个疑问,徐惟学隐隐然能猜到点原因。

想起也很无语,他们的大头领王直真有点像水浒故事里的宋江,总是琢磨怎么受朝廷招安。

徐惟学很怀疑,秦德威对他们这伙势力如此了解,是不是也知道了王直“求招安”的心思,所以有恃无恐?

当然徐惟学也不傻,不会把这个对严世蕃说,只能让严世蕃自己疑惑了。

然后徐惟学再次询问道:“状况就是这个状况,接下来我到底该做什么?还望严大爷不吝赐教,不然只能将严大爷礼送走人了!”

礼送走人究竟是怎么个礼送,又是怎么个走人,含义很丰富。

严世蕃叹口气,内心居然波澜不惊,一点都不害怕。大概是最近小命被威胁的太多了,也就习惯了。

虽然很失望,但这人质还是只能继续当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含着泪也要走下去。

稍加思索后,严世蕃便又道:“其实你这次登陆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一半!你不是要探听朝廷风向吗?

我现在可以明确的把心底话告诉你,我敢说,未来的风向肯定要开海了!”

徐惟学惊得坐直了,反问道:“此话当真?严大爷又是如何得知的?”

严世蕃非常有把握的说:“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秦德威想开海!虽然秦德威不做人,但我相信秦德威的做事魄力!”

徐惟学连忙又问道:“秦德威想做就能做成?”

严世蕃自信的说:“朝廷里没有人比我更懂秦德威,他能不能做成不知道,但他肯定敢做!

从过往经验来看,从边镇兵役制一直到开中法,还有该死的军机处,秦德威一直喜欢更易制度!

秦德威对海上事务关注力度一直很大,如今皇上昏迷不醒,谁还能拦得住秦德威改制的心思?至于成败利钝,那是另一回事!”

听到这里,徐惟学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难道自己赶上了一个大时代?

等徐惟学消化了这个判断,严世蕃又继续说:“而且秦德威做事还有一个习惯,无论推行什么,喜欢先选一个地方小范围实验,称之为试点。

比如辽东镇就是他最看重的一个试点,无论募兵制,还是恢复开中法,亦或新式火器演练装备,都喜欢先在辽东试验!

现在既然想开海,那么秦德威肯定也在选择试点,只要提前找准了试点在哪里,就能事半功倍!”

徐惟学听到入神,急忙问道:“这个试点究竟在哪里?”

严世蕃也没卖关子,答话说:“如果不在徐头领这里做客,我和那位徐三爷就前往宁波府双屿岛去了。

徐三爷与秦德威是什么关系?秦德威又为什么派徐三爷去双屿岛?这难道还不说明问题?

我百分之百肯定,在秦德威心目中,开海的第一个试点就是双屿岛!”

徐惟学听到这个答案,猛然拍了拍桌案,也不知是想表达什么心情。

严世蕃又问道:“宁波海外双屿岛上的势力,和徐头领你有没有关系?”

徐惟学答道:“双屿岛上三方鼎立,大明一方的当家人是许氏兄弟和李光头,与我们并不是一路。

他们是双屿岛坐地虎,主要营生是从闽浙贩运货物下海,以及与佛郎机人交易,与巡海官军战斗极多。

而我们这伙人,主要是在大明和倭国之间往来,与官军接触较少,官军也不会追着来倭国围剿我等。”

对这些海上势力的详情,严世蕃真不是清楚,很直白的追问道:“你们和双屿岛上的许氏兄弟、李光头,谁更厉害。”

徐惟学犹豫了一下说:“许氏兄弟以许栋为主,当年我们王头领曾依附于许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