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18章

作者:随轻风去

那么作为方皇后的亲信,而且还曾立下汗马功劳,证明过自己的太监,陈洪在宫里的地位当然也水涨船高。

而且不只现在是好的,前途大概率也是光明的。

假如皇帝驾崩了,方皇后就会变成方太后,名正言顺的摄政,地位只会更高,成为名分最尊贵的女人,没有之一。

就算皇帝醒了过来,那方皇后还是皇后,不会损失什么,更别说皇后还有救驾之功。

陈洪暗暗想道,想必也有很多人看清楚了这点,所以在当前选择了在方皇后这里押注。

比如曾经不可一世的东厂秦太监,今天不也来了万春宫,在方皇后面前服服帖帖的吗?

秦太监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才对陈洪说:“今日已经晚了,明日早晨你到东厂去,再共商大计!”

陈洪答道:“我经常要在万春宫侍奉,不便久离,秦爷不妨还是到万春宫来。如果有什么结果,也好向娘娘禀报。”

秦太监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这陈洪似乎有点飘,还是说有意为之?

但没有表示出什么,只不动声色的说:“娘娘旨意是让你协助我。”

陈洪这才答应下来:“那明日一早,我就去东厂拜见秦爷。”

秦太监又看了陈洪几眼,心里转了七八转,也不知道琢磨了些什么,但没再说其它的话,告辞走人了。

也不知道陈洪刚才说,让自己明日来万春宫找他,是故意试探还是无心之举。

但无论如何,都是不可接受的,秦太监的心眼从来都不大。

及到次日,陈洪清晨如约而至,来到东安门外的东厂衙署。报上身份和来意后,又被引进了一处偏堂。

一路走进来,陈洪打量着东厂衙署的森严格局,还有如狼似虎的值守番子,突然心中生羡,不禁产生了一点“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想。

东厂提督在名义上,就是太监系统里的二号人物,而且往往还是皇帝最信任那个太监,由此可见东厂的份量。

虽说这段时间皇权衰微,东厂地位急剧也下滑了,但皇权不可能永远衰微。

只要宫里皇权重新振起,东厂就依然是威慑朝臣的强大爪牙工具。

如果放在以前,陈洪想都不敢想东厂的位置,但现在他觉得,自己也有资格惦记一下了。

假如方皇后真的成了方太后,新皇帝又只是个幼童的话,那他这个方太后的亲信太监应该就是提督东厂的最佳人选。

又不知等了多久,陈洪并没等来秦太监单独接见和商谈,却听到了升堂的号令。

然后陈洪又被领到了大堂上,只见在象征忠义无双的关公像下,秦太监两手扶案,威风凛凛。

而下面则是一堆大小档头和佥书,还有锦衣卫官校,正在屏气敛息,垂手肃立。

然后又听到秦太监对着下属们喝道:“这几日,咱们厂卫似乎被人看低了不少,想必尔等都是多有感受的。

现在就要向世人重新证明,东厂还是东厂!”

秦太监的话让一干下属们感同身受,齐声道:“恭请厂公吩咐!”

秦太监便又高声道:“主掌宫务的方娘娘下旨,让咱们慈庆宫梃击案,尔等都听我号令!

听说当日一群人去慈庆宫闹事时,那几个动手打砸的人从宫里逃了出去。

这几个人就是最大的元凶,办案的首要事情,就是追查这些人的下落!”

有个锦衣卫官为难的说:“拖延至现在才让吾辈追查,行踪都过去好一阵子了,只怕很难侦缉。”

秦太监不为所动的说:“所以考验厂卫办事能力的时候到了,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厂卫在京城布局了这么多年,去年又增设了缇骑,马上全力发动起来,掘地三尺也要找到人!

如果京城里找不到,就向周边扩展,再不行就向临近省份放风!”

众档头和锦衣卫官面面相觑,只在京城找人就已经很困难了,还想往周边甚至临近省份扩展?

那和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做事情总要讲究个成功概率吧?

秦太监又说:“东厂悬赏一万两银子找人,把这个消息扩散大肆出去!相信重赏之下,就会有人心动!”

众人先是震惊了一下,就为找这几个人出一万两巨款值当吗?这相当于京师一个普通人几百年到一千年的收入!

随即众人又明白了,这样让人震惊的消息传开后,说不定就真有知情人心动,找到人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哪怕是逃到了外省,在一万两悬赏的消息传到后,说不定也会搞出点线索来。

要是这样的话,秦公想要大海捞针也不是完全失了智,就是代价有点大。

陈洪在一旁本来看得目眩神迷,再次产生了“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想法。

堂上一呼,堂下百诺,挥手之间,就能把京城掘地三尺,一万两悬赏说扔就扔。

这样的派头,这样的权势,怎能不让人心动。

但随即陈洪打了个激灵,从沉醉中清醒了过来,自己是带着任务来的,秦太监这样做不对!

情急之下,陈洪抬手叫道:“慢着!慢着!”

秦太监故作不解的望向陈洪,问道:“你有何话要说?”

陈洪连忙答道:“秦爷只是为了办案而已,何必如此大张旗鼓?

当日在慈庆宫老娘娘那里闹事的人,除了逃出宫的几个,剩下的仍然都在宫里。

如果只是为了办案,找那些还在宫里的人就足矣,何必在京城甚至周边折腾,让里里外外不得安生?”

陈洪的意思就是,你秦太监办案,只是为了显示在宫里的存在感,重新树立威望。

方皇后办案则是想把这件事“盖棺论定”,顺便打击一下张佐。

所以都不是为了寻求什么“真相”,只是为了办案而办案,你秦太监又何必那么认真!

自家事自家知,当时手持棍棒打砸的那些人都是陈洪安排的,为的就是打掉张太后的脸面。

然后就让这些人按照预先计划,逃出宫去隐藏在民间了。

如果全力追查这些人,万一真查到了什么线索,并牵连到自己,那不是自作自受吗?

而且还有,当时参加了闹事后来还留在宫里的那些人,才有可能从其中找到指向司礼监掌印张佐的线索。

所以在宫里追查才是正确的侦缉方向,在宫外大张旗鼓的追查,就算查到了也是“自己人”,对张佐能有什么影响?

秦太监听到陈洪的话,回应说:“当时闹事的人有一群,但那几个动手打砸的人才是重犯,不追查也说不过去。”

陈洪也不知道到秦太监是真傻还是假傻,传言中这位秦太监十分精明强干,但今日看来怎么感觉名不副实?

这样的人都能坐稳东厂提督,那他陈洪也行,而且还能做的更好!

陈洪一边腹诽着,一边对秦太监劝道:“在宫里追查,才能事半功倍,在宫外兴师动众,只能是劳民伤财啊,完全无此必要。”

秦太监不悦的说:“娘娘只是让你来协助我办案的,何谓协助?你可以提出建议,但不是指挥,这里是东厂!”

被秦太监顶了一句,陈洪也有点生气,“我并不是想要指挥秦爷,只是提出正确的做法,请秦爷你听一听。”

秦太监反问道:“你说的就是正确的?”

“肯定是正确的!”陈洪非常肯定的答道,“只有按我的办,才能让娘娘满意!”

秦太监冷冷的说:“你这是在教我做事?”

陈洪顿时就被噎住了,这秦太监到底有没有谱儿?他有没有搞清楚现在的情况?

现在他陈洪才是方皇后身边的亲信太监,是代表方皇后的人!

而你秦太监虽然是地位很高的东厂提督,但在方皇后这里,你是投靠过来的新人!

一个立足不稳的新人,就是这样对老人说话的?你还想不想取得方皇后的信任了?

想到方皇后,陈洪也就不在东厂与秦太监浪费口水了,告辞说:“我会将今日情况,如实奏报给娘娘。”

秦太监挥了挥袖子,“走好,不送了!”

这态度又把陈洪气得牙痒痒,你秦太监还以为是东厂权势最盛的时候呢?

皇帝昏迷不醒,你就等于失势了知不道不知道?

而且现在大家理论上都是为方皇后效力,勉强算是自己人!

你秦太监是不是有病,不敢去跟外人呲牙,却只知道拿自己人摆架子!

随即陈洪就离开东厂,回到西苑仁寿宫里万春宫,将东厂见闻都奏报给了方皇后。

方皇后也是迷惑不解,关于秦太监的传言有很多,但从来没有一个是说他蠢的,他到底想干什么?

第八百四十五章 宫斗不寒碜

宫里的事情经常都是这样扑朔迷离的,方皇后并没有表现的太过于震惊,但仍然陷入了沉思。

在宫里面,相信一个人是很难的;如果相信错了人,那代价也往往会是非常惨重的。

眼看着方皇后半天没说话,陈洪却有点着急了,又愤愤的开口道:

“我看那秦太监的作为,像是一个卧底!先前的卑躬屈膝,可能只为了骗取娘娘的信用!现在把授权拿到手,本面目就暴露了出来!”

方皇后回过神来,反问道:“那你认为,又有谁能指使秦太监当卧底?”

陈洪也是因为被秦太监轻蔑对待,所以在气愤之下的随口而言。

他只是想说明秦太监办这件案不靠谱不可信,但面对方皇后的反问也答不上来。

如果说一个人是卧底,那这个人总要有个另外真正效忠的对象,但目前宫里谁又能值得秦太监效忠?

皇帝还昏迷着,张太后自己都没多大权柄,司礼监掌印张佐又是秦太监的多年对头。

虽说秦太监的行为看起来像是个卧底,但逻辑上说不通。

不过陈洪的话还是给了方皇后一个思考方向,要说受指使,秦太监还真是受了一个人的指使来的,那就是外臣秦德威秦中堂。

不管是花钱还是别的什么利益交换,反正是秦德威指使秦太监想法子办梃击案的。

所以能够推断出,秦德威肯定认为秦太监办这件事靠谱。

那么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要不要相信秦德威,或者说要不要相信秦德威的判断。

想到这里,方皇后顿时思路豁然开朗。

从主观上来说,秦德威或许总是避嫌,或许总是故意躲着自己,但绝对没有理由坑害自己这个潜在的同乡助力以及……昔日暗恋对象。

从客观上来说,根据秦德威混迹政坛多年的战绩来分析,犯蠢的概率很低,胜率完全值得相信一次。

想明白了这两点后,方皇后就对陈洪吩咐说:“你继续协助秦太监,先不要阻碍他办事!”

陈洪十分意外,没想到告状的结果竟然是这样的,方皇后竟然选择了继续相信秦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