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00章

作者:随轻风去

东厂衙门就在东安门外,所以秦太监出现在这条道上并不会让外人感到奇怪,更不要说见怪不怪的秦中堂了。

秦德威很敏感的意识到什么,问道:“你这是派了人监视东华门?”

八成是秦太监知道了自己从东华门出来,然后就在这里等待了。

秦太监回应说:“刚才在仁寿宫时人太多,我也不好当众问你什么,故而只能在此偶遇了。”

秦德威不满的说:“你也不怕嫌疑!”

权臣和高级太监再在光天化日之下说话,被别人看到怎么办?

秦太监淡淡的说:“若皇上仍然清醒,我自然要避嫌。

但如今皇上已经是这个状况,群龙无首人心惶惶,臣子互相接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又何须故意避嫌?

就算别人看到你和我说话,也不会有任何稀奇,还有人看到过张佐和严嵩、翟銮说话呢,又能怎样?”

秦德威答道:“他们是他们,我是我。”

秦太监摆了摆手:“先不提这些没用的,我只想问你,你昨晚回家后,肯定去问过你母亲周氏了吧?”

秦德威也没否认,“当然会去问过。”

秦太监又很急切地问道:“周氏可曾给了你什么证据?”

秦德威便说:“母亲说,当初与我亲生父亲在屋里,有很独特的相互爱称。不知道母亲当初是怎么称呼我那亲生父亲的?”

秦太监:“……”

可以用来论证身份的证据千千万万,为什么一定要使用最难堪的一个!

哪个当父亲的,肯在多年不相认的儿子面前,自认闺中爱称是“狗蛋儿”?

秦德威却很认真的盘问道:“怎么?如此容易的问题,秦公你答不上来?”

秦太监有点恼羞成怒的说:“你今晚回去后,找你母亲换一个问题!”

秦德威便道:“秦公不愿意回答或者答不上来就算了,反正这么多年也习惯了、我也不祈求有人真答上来啊。”

秦太监冷笑着说:“你心里明白的很,但你瞧不上我是不是?你不想多一个爹是不是?但你想认也的认,不想认也得认!”

秦德威装傻说:“认什么?”

秦太监直接明了的说:“陛下遭难,宫里也一样不安宁,如果我因为缺乏外朝盟友,被张佐斗倒,张佐会同时掌控司礼监和东厂。

然后张佐与严嵩联手,也就是司礼监掌印和执政阁老联手,你抵挡得住?”

秦中堂立刻就说:“秦公想当我爹的心意,也不是不可以啊,大家都是自己人,认爹的事情可以慢慢商量,但有事共同面对就是!”

第八百二十七章 父与子(下)

秦德威是来自五百年后的穿越者,灵魂上就不是秦太监的亲儿子,要说对秦太监有什么天生的血脉亲情,就真是扯淡了。

再说过去与秦太监也没有太多密切接触,又哪来的感情基础?听到秦太监自爆身份,又哪来的触动?

秦中堂其实真没有什么再认一个爹的欲望,不然也不会在秦太监“说破真相”后,还表现的如此淡漠了。

如果产生了共同利益,一样可以亲密合作,在政治需求面前,是不是亲爹都无关紧要!从来不是决定性的条件!

但缺什么就渴求什么的秦太监,感觉这场面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且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感觉实在太令人不爽了!

故而有点不满的说:“看那些小说和戏文里,只要主角听到亲爹线索,就想尽办法去寻找证据并确认,然后纳头便拜和抱头痛哭,感人肺腑!”

秦德威答话说:“你也说了,这都是小说和戏文,何必当真。”

秦太监便又反问道:“小说戏文不都是你们读书人写的?表述的不是你们读书人的想法?”

秦德威答道:“小说戏文确实是读书人写的,但大都是落魄读书人写的!那些不得志落魄读书人的思路和行为,与我这样的状元辅臣有可比性吗?”

秦太监:“……”

这话貌似有点道理,但怎得如此气人?是不是故意这样说的?

要知道,在二十年前,他秦福也是个不得志的落魄读书人!

秦德威又开口道:“你不是普通人,我也不是普通人,行为模式显然与普通人不一样啊,希望你能理解。”

自觉功成名就、事业有成,开始重新幻想着“天伦之乐”的秦太监下意识问道:“怎么不一样?”

秦德威解释说:“第一,以我这样中堂辅臣的身份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勾连着很多因果。

所以随便认爹就是无事生非啊,蕴含着极大的不确定的风险。”

秦太监忍不住反驳道:“什么叫无事生非?难道我就是拖你后腿的累赘不成?”

“以你这样的身份地位,随便认儿子很正常,大太监谁不认一堆义子?但你可以乱认儿子,我却不能乱认爹啊!”

秦太监:“……”

秦德威又反问道:“你如果在我这个位置上,觉得有必要冒险再认个爹,尤其还是太监吗?”

虽然觉得有点道理,秦太监还是再次反驳说:“你也只看到了风险,没有看到其中好处!”

秦德威便答道:“这就是第二了,对于那些普通人或者中低级官员而言,东厂提督或许是极大的助力。

但到了我这个地位,东厂在政治上的帮助十分有限,反而会带来风险。”

“你怎么敢如此说?”秦太监忍不住质问,这是多瞧不起东厂?难道东厂在你秦德威眼里,就是没用的?

秦德威补充说:“事实很明显,即便没有找到亲生父亲,我也是东阁大学士了。”

秦太监:“……”

秦德威反问道:“你如果在我这个位置上,出于利益考量,有迫切的认爹需求吗?”

虽然觉得有点道理,秦太监还是怒道:“难道在你眼中只有利益,一点亲情都没有?”

秦德威无语,你一个入宫的公公还谈什么亲情?

想了想答话说:“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地位越高,对人际关系越谨慎,情谊问题也就越复杂。

反而寒微之时结识的那些人,在情谊上能够更真挚和纯粹。

比如我最好的那些朋友,大都是从十年前或者六年前开始认识的,这几年反而没有新朋友了。

亲情也一样,一个人飞黄腾达之后来认亲的亲戚,能与微末之时互相扶持的故旧相比吗?”

秦太监叹口气,虽然有点心酸,但他也能理解,秦德威的态度并不能算错,都是人之常情。

或者说谁都没有错,错就错在如今的秦德威是个身份地位不亚于自己的人,所以才会让看似简单的认亲问题复杂化。

如果秦德威还是平民百姓,可以通过操作直接收为“义子”,一点风险都没有。

又假如在八年前或者六年前,秦德威还没有发迹的时候,自己主动提出认亲的话,效果与现在肯定也不一样。

但那时的自己还想着稳一稳,再观望一下时机,可谁又能预料到,秦德威会在短短数年内飞快蹿升,到了今天这个高度?

秦德威继续说:“总而言之吗,如果你在我这个位置上,遇到一个是突然蹦出来说我是你爹的陌生人;而你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从少年时就熟识的,陪伴和庇护过自己的后爹,你会觉得哪个更亲近?”

秦太监对此无言以对,一切都是造化弄人!让自己这个亲爹还不如后爹!

最后秦德威语重心长的说:“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处出来的,一切还是要顺其自然,是不是?”

秦太监顿时感觉自己对儿子亏欠良多,不能只空口白牙,以后只有加倍弥补,才能找回亲情了。

秦中堂雍容大度的挥了挥手,“你能明白我说的这些道理就好,去吧去吧,以后就看你表现了。”

秦太监点点头,表示已经收到,下意识地转身就要走。

忽然他又站住了,感到情况十分不对,自己这是被什么鬼迷了心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一步一步的被秦德威拿捏了!

期间秦德威一直在贬低自己的实力,贬低自己的态度,贬低东厂的用处,可自己居然没生气,还认真的听着,仿佛被操纵了一样!

“混账东西!”秦太监勃然大怒,“竟敢用这些套路对我!”

如果不是自己认子心切疏于防范,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入彀!

秦德威打个哈哈:“冷静冷静!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又都是身居高层的人物,不要热血上头!”

秦太监摆脱了秦德威的魔法,又恢复了理智,语气严厉的说:“看来你还不明白你所面临的处境!

如果皇上健在,你们这些文臣只用侍奉皇上就行,不结交我们太监也无所谓,因为宫中所有权力都在皇上手中!

但如果皇上暂时无法稳定秉权,宫中权力分散,局势变化莫测,你们外面文臣如果不能及时把握,注定要被淘汰!

你们文臣如果还敢忽视我们太监,在宫里没有可靠内应,没有帮你说话的人,迟早要吃大亏!

当年过高莫过于于谦,宫廷巨变之后又如何?你难道不引以为戒?

如今那严嵩都知道积极联络司礼监掌印张佐,而你秦德威却依然高冷,对此无动于衷?”

秦太监说的这些,并不是没有道理。

宫里失去了稳定核心,变得非常不稳定时,身处宫外的文臣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宫里动态,或者在宫里有代理人,就会很被动。

拿现在情况来举例,如果嘉靖皇帝醒了或者驾崩了,又如果张太后被气死了,又如果皇太子有什么问题,而宫外的某位大臣一无所知,那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秦太监这也算是为自己正名,警告秦德威不要以为皇帝不起,就自以为天下无敌不需要盟友了!你秦德威一样需要太监!

就是秦德威仿佛有点诧异,开口问了句:“秦公你是不是说反了?”

秦太监一时没明白:“什么说反了?”

“秦公你也要想想你的处境啊,如果皇上还健在,你们大珰也只需要讨好皇上就行,因为你们权力只来自于皇上,皇上会赋予你们一切权力!

在制度上,你们太监本身并没有权力,只能依赖于皇帝。如果皇上无法稳定秉权,你们的权力就宛如无源之水,迟早枯竭!

在这种时候,当务之急难道不是寻找新的权力来源?如今宫里的老太后也好、六岁太子也好,能给你们提供什么?

所以当宫内皇权衰微时,你们大珰如果还想维持住权位,就应该去结交文臣,借用文臣的力量!

否则你们被文臣声讨,也会陷入空前的不稳定,但却又没有皇上庇护你们了!

纵观史书,失去了皇上的太监宦官,又有几个好下场的?秦公难道不引以为戒?”

同样的逻辑,秦中堂现场演绎了一遍,证明在当前状况下,太监没了外面实力派的支持,一样也不行!

秦太监:“……”

踏马的想从姓秦的身上占点便宜就这么难?

秦德威总结说:“暂时还是简单纯粹一点吧,就先别硬尬认亲的问题了。而且要有事就论事,该合作就谈合作,只要有共同需求都好说!这就叫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秦太监很郁闷,如果认了亲,自己就是父位,对面那个姓秦的就是儿子辈。以后肯定就是自己在上,对面在下,自己为主,对面为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