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73章

作者:随轻风去

先是封了伯爵,又赐了东阁大学士,还按着他心思设立了军机处,今年殿试读卷也让他去了。

所以猛然遇到段朝用这种事情,秦德威有没有可能会心态失衡,也许这就是他的个人际遇转折点?”

严世蕃边想边说:“秦德威这个人一直就飘,不存在比以前更飘的情况啊。

与秦德威打了这么多次交道,仔细回想,每当他做出出人意料事情的时候,吃过亏吗?

故而我以为,这封奏疏可能就是一个诱饵,等着别人咬钩!秦德威惯会如此做事的,这次也不例外!

所以绝对不能顺水推舟,落井下石!”

陆炳忍不住叹道:“我感觉,你仿佛对秦德威异常有信心?”

严世蕃:“……”

这话怎么听起来如此扎心?

陆炳看严世蕃脸色不很好,连忙又说:“那什么时候才是顺水推舟,落井下石的时机?”

严世蕃答道:“那要看在什么时候,秦德威真正受到了惩戒,而不是那种不痛不痒的罚酒三杯!

在此之前,我们都要对他恭敬点!”

及到次日,嘉靖皇帝的御批发出来了,对秦中堂的奏疏批的是“胡言乱语,勿复多言!”

别人看了后,感觉嘉靖皇帝对嘉靖男儿还是挺有耐心的,如果换成别人,估计直接挨廷杖了。

御批发到文渊阁,秦德威长叹一声,然后再次提起笔来,又写了一封《再论远斥妖道奸邪疏》。

然后将中书舍人方佑召过来,吩咐道:“立即将这封奏疏送过去吧!”

方佑接过来后,只看了眼标题,就感到肝儿颤,连忙劝道:“中堂要爱惜有用之身!”

秦中堂你也不是走诤谏路线的人,千万不要头铁啊!就算在段朝用问题上丢些面子,但来日方长,又何必计较于一时!

秦德威正气凛然的说:“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你去送奏疏就送了,不必废话!”

方佑劝不过,只能依照吩咐,将奏疏送到了西苑迎和门。然后奏疏又经过文书房太监,送到了内阁。

这封《再论远斥妖道奸邪疏》在严阁老手上,被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但还是吃不准。

这份秦德威的第二封奏疏完全没有收敛,风格于昨天的如出一辙,还是骑脸硬劝,皇帝听得进去才怪。

如果说昨天秦德威的第一封奏疏是为了抛出诱饵,那今天还这么干就是玩火。严阁老不会认为秦德威是蠢货,但他就是琢磨不透秦德威的想法。

思来想去,严阁老决定亲自将奏疏呈送御览,他想亲眼看看皇帝的反应,然后再具体分析情况。

当严阁老拿着奏疏,来到仁寿宫们外时,发现候见的不只一个。秦太监、陆炳都在,甚至近期的焦点人物段朝用也在。

本来严阁老与司礼监掌印张佐的关系更近一些,但与秦太监也能算点头之交,表面和气。

可是去年那次御前议事时,严阁老与秦太监撕破了脸后,关系就急转直下了。

所以严阁老与秦太监就没有什么可寒暄的,见了面也当没看见。

至于陆炳,自从辛辛苦苦组建的缇骑被秦太监收走后,再不复去年的嚣张。他在秦太监面前,就是两个字,装死。

所以陆炳虽然很想与严阁老、段朝用聊几句,但最终什么也没说,毕竟秦太监还在这里。

还是段朝用打破了沉默气氛,对严阁老打了个招呼。

严阁老没那么多忌讳,又有心探究段朝用,便问道:“听闻段道长自请祈雨,有几分把握应验?”

段朝用答道:“该应验时,自会应验。”

不管灵不灵,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了!不然的话随时有可能会被拉到西市斩首,还不如再赌一把!

二十来年前,第一代国师邵元节,就是以祈雨灵验开始得宠的,他段朝用为什么不能效仿?

当然段朝用也不是完全盲目豪赌,根据经验,大部分时候久旱之后都会有下雨。

只要能耗到那个时候,假托祈雨灵验,就算成功了!成功概率还是很大的。

但这些心思不可能与别人说,故而段朝用只能岔开话题,他看着严阁老手里的本子,随口问道:“此乃什么奏疏?”

严阁老没有答话,你段朝用一个道士,也敢随意询问中枢机务?做人还是要有点数,也难怪秦德威会把你往死里整!

当然,你段朝用如果真有本事反杀秦德威,也不介意为你喝彩!

正当众人各怀鬼胎的时候,从仁寿宫里有太监出来,将几人引到了仁寿宫正殿。

对这几人的来意,嘉靖皇帝基本都是心里有数,就是不清楚严嵩拿的什么奏疏。

但他却先对段朝用问道:“朝天宫大醮可曾准备好了?”

面临大旱,祈雨不仅仅是祈雨,嘉靖皇帝还想通过祈雨来向臣民证明,修道不是不务正业。

再说段朝用要是有本事灵验了,岂不说明他真有道行?长生之术岂不又有指望了?

段朝用连忙奏道:“如今朝天宫已准备齐当,只能陛下下旨!另还有两件事情奏闻!”

嘉靖皇帝淡淡的回应说:“继续说来。”

段朝用奏答说:“祈雨大醮要有阴阳之意,故而要征用京中女冠,乞请陛下准许。”

嘉靖皇帝点头道:“可。”

旁边的秦太监暗暗皱了皱眉头,这皇帝吃药吃多后真有点“昏”了,上了头后就什么都敢乱答应?

然后段朝用继续说:“从去岁到今春,大旱连续数月,此乃上天示警也!

天象显示,有中枢辅臣自恃功高,不修德行,故而引发上天警报!”

皇权朝廷确实有“天人感应”的讲究,所以段朝用的话也是有“道理”的。

嘉靖皇帝对这种事最敏感了,立刻喝问道:“是谁?”

这时候,严嵩忽然出列,恰到好处的呈上秦德威的奏疏。

嘉靖皇帝接过来随便看了几眼,很暴躁的怒道:“秦德威眼中还有朕么!”

被骗过的人最烦别人絮叨他被骗!最烦别人爹味一样的教导!

一堆危言耸听、十分不中听的话,昨天说了一遍,今天又来说一遍,烦不烦?

昨天给脸了没有发作,今天就蹬鼻子上脸了?

一肚子邪火的嘉靖皇帝又将奏疏丢回严嵩手里,然后对秦太监喝道:“将秦德威杖责四十!”

秦太监多嘴问了句:“以何缘由?”

嘉靖皇帝随口道:“目无君父,不修德行,致使上天警示!打完后,免去职差,勒令闭门思过!”

秦太监:“……”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天象警示后,不能只有皇帝罪己,大臣也要一起扛罪,这还是秦德威在嘉靖十二年时“发明”的理论,嘉靖皇帝当时特别喜欢这个理论。

万万没想到,八年后这个理论应验在秦德威自己身上了。

只怕那时候的秦德威也想不到,八年后他会成为有资格扛起天象示警责任的人物了。

就是秦德威到底有多大的脸啊,能以一己之身扛起大旱灾的罪责?

嘉靖皇帝忽然又指着陆炳:“你去执刑!秦福监刑!”

众人听到这里,便明白皇帝动了真火了,不然不会刻意再下旨让陆炳去动手!

秦太监和陆炳奉旨出去,前往文渊阁去拉秦德威。

此刻陆炳的心里是非常纠结的,作为要打秦德威廷杖的执刑官,到底是轻拿轻放,还是往死里打?

严世蕃说过,秦德威真正受到皇帝惩戒的时候,就是顺水推舟落井下石的机会,那这次算不算?

廷杖四十加免去职务,这个惩罚已经很严厉了。

秦太监瞥了眼陆炳,忽然开口道:“怎么?拿不定主意?”

陆炳装作没听见,最近彻底落了下风、失去了缇骑势力的他不想跟秦太监说话。

秦太监却在旁边自顾自的说:“我知道,你陆炳心底对秦德威有些恨意,但那秦德威仇家太多了,也不差你一个。

当秦德威落难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会落井下石,你陆炳看着就行了,又何必着急下场当出头鸟?

所以你陆炳如果拿不定主意,那么最稳妥的选择,就是坐看风云,判断形势,而不是冒险当出头鸟。”

陆炳:“……”

可恶,秦太监的话好有道理,让人忍不住就想听从!

第七百九十八章 身份标签

走了一路想了一路,走到左顺门的时候,陆炳陆指挥终于拿定了主意。

秦太监的话确实有道理,不能把秦德威往死里打,这样做蕴含的政治风险太大。

但是,好不容易秦德威能落到自己手里,轻拿轻放却又非常不甘心。

所以在四十廷杖当中,即便大部分不能认真,但怎么也得夹杂几下狠的,如此才能出口气。

如果一点真正的皮肉之苦都没有,那还能叫廷杖吗?

想到这里时,陆指挥顿时感到自己终于变得成熟了,有那么一点老谋深算的风范了,像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了。

这份自我进步的感受,比起单纯的打打杀杀念头通达,还要让陆指挥心情喜悦。

以至于走进文渊阁的时候,陆指挥对秦德威打招呼的时候,还笑容可掬的。

秦德威没把陆炳太当回事,陆炳上次跪过后,见到他都是笑脸。

所以就不以为意的问道:“陆大人来我这里,有何贵干?莫不是皇上有召?”

陆指挥答道:“奉皇上旨意,劳烦秦中堂去午门,领受廷杖四十。”

雾草!秦中堂十分诧异,没想到自己这次会被打廷杖,他的初衷里并没有受皮肉之苦的意思啊!

主要是廷杖这个成就早就达成了,真不想再挨打了,他秦德威又不是喜欢被打的受虐狂,所以挨廷杖并不在这次计划内!

反正秦中堂总算切身感受到了,难怪史书上都说嘉靖皇帝这个人喜怒难测,刻薄寡情!

“秦中堂请吧!圣意不可违!”陆指挥催促道。

就是陆指挥的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不变,这让秦德威总觉得陆指挥今天像个变态。

在所有中书舍人的注视下,秦中堂被陆炳带走了,有大胆的人远远跟在后面,想看个究竟。

走到左顺门时,秦太监正站在这里等,又对秦德威宣旨道:“廷杖四十,免去职差,闭门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