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60章

作者:随轻风去

其他人听到这里,大概唯一的感想就是“又来了又来了。”

这种接近于小儿吵架的逻辑互辩,也不知道要听到什么时候。

无非就是甲说乙“动机不纯”,乙说甲“才是真正的动机不纯”,然后大概就是甲说乙“如何证明动机不纯”。

果不其然,立刻就听到了严嵩的反驳说:“你秦德威休要血口喷人,你所能做的,也只是与我一同清早在仁寿宫外候见,又有什么脸面指责与我?”

严嵩最烦的语气就是,秦德威这种自我吹逼“做善事”,然后反过来指责他严嵩不做实事。

而严阁老之所以讨厌这种语气,就是因为很大程度上说的都是实话。

但这次不一样,东宫一群扑街人非要一起做死,纯意识形态的问题,还能做什么事?最大的实事,可能就是事后安插亲信。

秦德威呵斥道:“我与你当然不一样!听说的东宫的事情后,你严阁老满脑子想的都是什么?

你无非就是如何利用机会,如何够构陷我!要不然你刚才也不会一二三的罗列出如此多的罪状!

而我想的则是,这次东宫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源在哪里?到底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你严阁老的心里,可曾想到过这些问题?你敢说说吗?”

短时间内,严嵩想不好应该说什么?只能一边想,一边将就的答话说:“东宫问题的根源,在于历代詹事管理疏散,肆意放纵!

至于如何根断绝根源,也很简单,将詹事府官员换掉就行。”

其他人听到这里,也想不出更好的托词,如果自己站在严嵩的角度,一时之间还真找不到更合适的话术。

严嵩这个回答不敢说无懈可击,也算是最稳妥的答案了。

秦德威哈哈大笑了几声:“我还以为别人你为真首辅,会有什么高见,没想到却不过如此!

这次东宫问题的根源不在东宫,而是在东宫之外!”

别人听到这里,纷纷大惊失色。他们有一种很不祥的预感,秦德威所说的“东宫之外”,莫非指的是皇帝?

就连毫无精神的嘉靖皇帝,听到这里也跟打了鸡血似的,被刺激的满脸酡红。接下来秦德威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推出去打廷杖,甚至发配几千里!

秦德威丝毫没有在意别人的眼神,泰然自若的说:“有方士段朝用鼓动陛下深居闭关不出,而且消息传的满朝皆知。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引发一些人心里的荒谬念头!而储君作为东宫属官,最受不得这样刺激。即便是老实人,这时候也会不安分起来,多出不该有的想法!

所以段朝用才是造成动荡的根源!”

不知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默默的松了一口气,原来秦德威说的是段朝用,不是宝座上那谁啊。

但是秦德威说到段朝用也很刺激了,一个是天子宠臣,另一个则是准国师待遇,都是嘉靖皇帝所信任的人。

别人还在思考时,严嵩当即就抓住了最敏感的一点,他对秦德威质问道:“你若说段朝用是东宫问题的根源,那么你要如何是好?”

秦德威毫不犹豫的回答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当然是清除段朝用,如此才能杜绝问题根源!”

这时候陆炳突然站了出来,对秦德威指责说:“一派胡言!段朝用辅助玄修,多有勤绩,怎么就成了祸根?

莫非你秦德威为了掩盖座师的问题和过失,故意祸水东引?还是说你秦德威与陶真人沾亲带故,所以故意攀污段朝用?”

秦德威稍稍愣神,你陆炳这样说话,可就过分了,甚至可以说越线了。谁没个三亲六故?你陆炳就这样不管不顾的揭发?

其实陆炳陆指挥这次发言很突然,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只能理解为陆炳故意与秦德威唱反调了,甚至还揭露了秦德威的一点小关系。

秦太监深深的看了眼陆炳,他总感觉陆炳在和严嵩打配合,严嵩负责正面,陆炳负责当奇兵,一起夹击秦德威。

不然陆炳一大早跑到仁寿宫来干什么?他又不需要过分的逢迎皇帝,以此来刷忠诚度。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陆炳居然能与严嵩这样的事实首辅有如此深入合作了,那就更要打压下去了。

至于陆炳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秦太监能猜出来,八成是为了郭勋,然后段朝用又是郭勋推荐给皇帝的。

第七百八十五章 乱带节奏

直到这时候,秦太监才完全领悟到,秦德威所说的“时机”究竟是一个什么时机了。

虽然已经领教过数次秦德威的精准“预判”了,但是秦太监仍然感到不可思议。

秦太监本人就是一个最顶级的预判高手,所以才知道想更进一步有多难。

秦太监感觉自己预判水平还处在人力可以触及的范畴内,可秦德威这样的已经隐隐然有了鬼神一样的意味了。

这个念头让秦太监恍惚之间,不太敢相信秦德威是自己的种。

不过秦太监很快就凭借强大的自制力,强行把不该有的杂念清理出去,现在不是研究秦德威血脉问题的时候,还有更紧迫的事情需要自己思考。

手里整人的黑材料,也就是关于段朝用的黑材料能派上用场了,确实是好事。但如何运用好黑材料,更是一门精细的学问。

如果节奏把握不好,很可能就是被视为居心叵测,然后两败俱伤了。

正在秦太监找到了目标,头脑高速运转的时候,秦德威已经开始为自己辩解了。

这里容不得故弄玄虚卖关子了,必须要在嘉靖皇帝失去耐心或者疑心更重之前,准确快速的把一切解释清楚。

秦德威没有对代天子问话的黄锦回答,而是直接对嘉靖皇帝奏道:

“对于臣与陶仲文之间的关系,陆炳乃是无端揣测和污蔑,其用心只是为了围魏救赵,掩护段朝用而已,在此臣有几句话要分辨明白!

其一,臣当初只是奉母命去显灵宫祈福,又想起陛下向道之意,所以也生了研究道法之心,然后才得以结识陶仲文!

在那时,陶仲文只是主持显灵宫事务的一个普通道长而已,与臣也只是谈玄论道的交情!

臣也万万想不到,陶仲文日后会蒙受天恩,受封为真人!”

秦德威说的这些,其他人还是相信的,因为几年前的陶仲文确实就是个普通的老道长,最多就是和当时国师邵元节关系还不错,谁能想到陶仲文成为第二个国师?

秦德威继续解释说:“近两年陶仲文受知于陛下,得以侍奉陛下左右玄修,臣为了避嫌,与陶仲文已经少有往来!

一方面,恐于被人视为别有用心,借陶仲文窥测陛下;另一方面,臣受陛下重托值守文渊阁,也不想让陶仲文有机会通过臣来干预军国大事!”

对于这几句,嘉靖皇帝倒是相信,因为陶仲文从来就不主动谈论政治,平时连只言片语都没有,可以说在政治上毫无野心,而且也从来没有提到过秦德威。

秦德威忽然又转向陆炳,“既然陆大人今天点破了,那就请把话说明白了,可曾抓到我与陶仲文之间合作的把柄?

甚至不用说把柄,哪怕是任何蛛丝马迹,或者是风言风语,陆大人都可以说出来!”

陆炳只能无言以对,他还真没有这方面的把柄,连风闻言事都做不到。

所以他所仅能拿出来说事的,也就是秦德威和陶仲文有着拐了好几层弯的亲戚关系。

正常人听到这里,都只能理解为,既然陆炳都这样刻意针对了,还拿不出实质性的把柄,那就说明真没事了。

这也秦德威的聪明之处,他只是将陶仲文视为一道保险,而不是惯用的工具人。

所以平常从来不利用陶仲文进行政治斗争,也从来不利用陶仲文直接牟利,更不会让陶仲文对嘉靖皇帝传什么话。

其实站在皇帝的立场上,到了秦德威这个地位,不可能因为与陶真人有一点关系,就废掉秦德威,正常君主的统治之术不是这么玩的。

就这样,秦德威面对陆炳突然指控,轻易的扭转了形势。对此没有人感到意外,如果秦德威连这点本事都没有,也就不配混到今日的地位了。

就是严阁老很失望,还以为陆炳能多吸引一会儿火力,结果没几下子就被秦德威掌控住了局面。

想到这里,严阁老恨不能冲上去替陆炳发言,好让陆炳能纠缠住秦德威,自己也能轻松点。

在严阁老左右为难,到底应该不应该出面时,忽然进来后一直很安静的秦太监很体贴的问道:“关于陆炳所言,严阁老你怎么看?”

秦德威正要习惯性的长篇大论对陆炳穷追猛打,就这样猛然被秦太监打断了。

他有点不满的对秦太监看了眼,你老老实实躺好了当个工具人就行了,轮到你时出示一下证据就完事了,乱插什么话?

不过被问话的严嵩不想在皇帝面前,表现得太过于支持陆炳这个人。

他斟酌着说:“陆炳的怀疑,情有可原。毕竟也是有一些事实基础,让人产生疑虑并不为过。”

这意思就是,秦德威和陶仲文之间瓜田李下的,就算没有勾连,还能连怀疑也不允许别人怀疑了?做人不能如此霸道。

秦太监再次对严嵩问道:“那么关于秦德威所言,也就是段朝用之事,严阁老你又怎么看?”

严嵩无语,你秦太监问陆炳还算情有可原,毕竟都知道陆炳要跟你抢饭吃,可段朝用管你鸟事!

你一个东厂太监,还能管皇上怎么修仙吗!

一直代天子问话的黄锦,顿时也头大如斗,在宫门外的就开打的混战又延续了。

他一时间分不清秦太监插这句嘴,到底是想针对严嵩,还是想针对陆炳。

听这几个人互相攻防,实在太心累了。

严嵩哪肯直接评论段朝用,无论褒贬都不合适,便推托道:“对于秦德威为何指控段朝用,我委实不明真相!”

秦太监忽然咄咄逼人的说:“怎么?对陆炳所言,严阁老就敢议论几句,对秦德威所言,严阁老却不敢议论了?

你究竟是怕了秦德威,还是怕了被秦德威指控的段朝用?”

严嵩:“……”

秦太监突然展示出来的攻击性,让严嵩猝不及防,因为实在毫无预兆。

严嵩也搞不清楚,明明自己和秦德威才是对家吧,秦太监怎么就跳出来针对自己了?秦太监的对家不应该是陆炳吗?

秦德威感觉自己风头被抢了,这死太监也太能抢戏了,实在忍无可忍,为了抢回主动权开口道:“关于段朝用之事,应该问的是陆大人!”

秦太监皱了皱眉头,你秦德威就不能老实一下?你追着陆炳咬又有什么用?在目前的朝堂政治游戏中,陆炳还没什么份量。

又听到秦德威对陆炳质问道:“你与段朝用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刚刚弹劾了段朝用,你陆大人就突然站出来,帮助段朝用说话?”

陆炳迟疑了片刻,在眼前的语境下,这个问题没有回避余地,拒不回答就会被别人猜疑了。

别人只会质问,凭什么秦德威就敢如实回答,而你陆炳就要遮遮掩掩?

但要陆大人如实回答,却又不可能。

他帮段朝用说话,就是因为郭勋说过,段朝用如果地位巩固后,就大有用处,比如向皇帝进某人的谗言。

琢磨了半天,他才答道:“只是素来仰慕段高士玄功,不忍见段高士被人所构陷。”

此时此刻,陷入进退两难的陆指挥又感觉到,自己似乎又说错了话,或者找错了时机?

说话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似乎人人都会说话,再简单不过了。但想要在朝堂政治游戏中说一句正确的话,怎么就这么难?

冷眼旁观的秦太监疑惑不已,自己刚才判断陆炳和严嵩打配合,难道是以己度人,高估了陆炳?

如果是定力不够的人,这时候看到目标落了下风,肯定就顺势下场踩人了,但秦太监还是隐忍住了。

秦德威可以诘问或者指责陆炳,因为是陆炳先惹了秦德威,秦德威自然有反击的资格,但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可以去踩陆炳。

想到这里,秦太监忽然有点羡慕陆炳了。

一般人在嘉靖皇帝这里,可能只有一条命,搞砸就彻底完蛋了。而秦德威、严嵩这样的宠臣就有两三条命,比一般人多一两次机会。

但陆炳就是至少有三五条命的开挂玩家,多搞砸几次都没关系,也不是谁想踩就能直接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