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47章

作者:随轻风去

众人听到这里,只感觉陆指挥的这些话,要说有道理吧,确实也有几分道理。

别的不说,秦德威的那些功劳,除了编纂《皇明宝训》,有几件是与本职工作相关的?

像什么夷务之类的,那都是先有了既成事实,然后才不得不补授的官职。

至于以翰林身份,蹲守军器局制造火炮这样的事情就更不用说了。

严格说起来,以宣大总督亲自上阵出兵,其实也是一种出格的行为。

就是编书功劳,据小道传闻,秦学士也是一推五二六,大都委托给翰林院的小弟们了。

但众人想过后又感觉,要说夸张,陆指挥的话确实也有点夸张。

形容一位权臣“不安分守己”,其中隐喻就很严重了,不是一般情况就能随便说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说法也能戳中皇帝,陆指挥作为皇帝的奶兄弟,也不是完全政治小白。

陆炳说完,然后众人等着看秦德威如何应对了。

但反驳陆炳和反驳严世蕃肯定又不一样,陆炳在嘉靖皇帝心目中,是类似于亲人的角色。如果对陆炳贬损过甚,只怕嘉靖皇帝也会不爽的。

只听秦德威叹口气道:“在大同的时候,我与陆大人共同铲除奸贼,合作十分愉快。却不想,陆大人对我成见居然如此之深。”

陆炳肯定不能认下“成见”的说法,连忙说:“不是成见,而是说几句公道话!”

秦德威再次叹口气,“看来是在大同共事时候,我做事手段有所欠缺,让陆大人心有不满了。”

陆炳无语,你秦德威庸俗不庸俗?你是不是想把政治庸俗化?只能继续否认说:“绝非如此,没有这回事!”

秦德威忽然转口又问道:“莫非我最近得罪过陆大人?乃至于陆大人对我心有怨恨?”

陆炳差点就想当殿动手了,你秦德威庸俗起来还有完没完!讨论的是政治公理,你秦德威总是往私人恩怨上扯又是什么意思!

难道你秦德威还想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妄图通过反复罗嗦一个观点强化给皇帝?

如此陆指挥便怒道:“秦德威你听明白了,你我没有私人恩怨,并不涉及公事!你也不要总往私人恩怨上说!”

秦德威很认真的答话说:“陆大人放心!我会认真反思最近的所作所为,如有不周到之处,一定会给陆大人一个交代!”

陆炳很醒目的说:“不需要给我交代!我方才所言皆出自公心!你最近做下的事情,哪一件不是不安分守己?

你一个馆阁春坊大臣,去工部作甚?为了研制巨炮?又去刑部作甚?为了审问俘囚?又去炸庄田作甚?为了试验火药配方?

就算你再有道理,这是你一个馆阁大臣所应该做的?本职差遣都不用心,偏生把精力放在其他衙门,难道这就是尽职尽责?”

秦德威突然对陆炳行了个礼,诚恳的说:“陆大人说的是,我知错了!”

众人:“……”

真是有一种活久见的感觉,秦德威居然直接认错了!而且是被人批评后的直接认错!

虽然早就预感到,秦德威可能会对陆炳客气点,正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大明最大的一尊“大佛”还在旁边坐着呢。

但无人能想到,秦德威居然客气到如此地步,连个负隅顽抗都没有,直接缴械投降。

陆炳先前也没料到秦德威会这样,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一时间被整的不会了。

只有严世蕃暗暗嫉妒起来,秦德威面对陆炳的态度,与面对自己的态度截然相反,你秦德威也实在太功利了!

难道阁老儿子比起皇帝奶兄弟,就差那么多?

看陆炳居然发愣,秦德威又主动问道:“陆大人还有什么要说的?”

陆炳想来想去,试探着挤兑道:“既然知错,就应当向陛下请罪!不然也只是嘴上知错而已。”

道理还是这个道理,如果只有嘴上认错而没有实际行动,那没有实际意义!

秦德威还是很诚恳的回应说:“陆大人说的对,我也正有此意!”

众人心里只能“呵呵呵”了,你秦德威又不是没向陛下请过罪,哪次你吃亏了?

你所谓的请罪,不过是以退为进、避实就虚、虚晃一枪的把戏罢了!

在众目睽睽之下,秦德威朝向嘉靖皇帝,奏言:“陆炳方才所言多有切实之处,臣自思行为多有不慎,致使朝堂上下惊疑,都是臣的罪过。”

对这种“请罪”的陈腔滥调,嘉靖皇帝已经不耐烦了,随意的挥了挥袖子,正要“罚俸一年”时,结果又听到秦德威说:“臣请辞詹事府詹事!”

嘉靖皇帝:“……”

他已经记不清,秦德威这是第几次请辞詹事府官职了?这秦德威怎么如此不待见詹事府官职?

“你秦德威请罪和辞去詹事有何关系?”忽然有人插嘴问了一句。

众人看去,失态问出这话的人居然是严世蕃。

虽然感到奇怪,但鉴于这话也是从皇帝到其他人都想问的,所以也就没人怪罪严世蕃。

秦德威对嘉靖皇帝解释说:“陆大人刚才弹劾臣疏于馆阁本职,不务正业,不安分守己。

臣想这谢罪之道,就只有辞掉詹事,而且臣连翰林院官职一并辞去,不再兼馆职!”

众人吃了一惊,你秦德威是说真的?君前无戏言!

秦德威当然很理智,当年挂着詹事府官职,是为了升级,毕竟词林官里面,只有少詹事是四品,想从词林直升四品就只有少詹事了。

如今连三品门槛都越过了,还留着詹事府官职有什么用?不要说詹事府清贵,在嘉靖朝詹事府从来就没有发展空间!

翰林院官职的道理也相似,自从嘉靖皇帝躲在西苑修仙后,翰林官就不再是能多多接触皇帝的官职,才正五品的翰林官身份已经没什么用了,正经的内阁大学士一般也不会兼着翰林官啊。

既然陆炳找茬,那就顺便一起辞了吧。

嘉靖皇帝疑惑不解,口中叱道:“无有大罪,朕岂能随意剥夺大臣官职!”

秦德威奏对道:“既然有人指摘臣不务正业,那不妨换一个官职,让臣去提督军器局!”

詹事去搞火器,那是不安分,但提督军器局去搞火器,就是名正言顺了!

嘉靖皇帝无语,詹事是正三品清贵,军器局是九品衙门,你秦德威这个换法完全不科学!

秦德威掷地有声的说:“臣有志于此,请改詹事为工部左侍郎提督军器局!一来以示无争权之心,二来可解朝廷上下最近对臣之疑虑!”

詹事府詹事和侍郎算是勉强对等了,就是逼格差的有点多,詹事是顶流清贵,工部是六部末尾,工部尚书入阁都没戏。

但秦德威刷的成就太多,已经超然到不在乎这所谓的逼格了。

不过在大多数人眼里,如果真这样换了,算是对秦德威一个敲打,也算是朝廷对秦德威近期所作所为的回应。

毕竟秦德威公然横行霸道的,朝廷如果完全不闻不问,连个表面文章都不做,公信又何在?

雾草!只有严世蕃大惊失色,如果秦德威兼了工部左侍郎,岂不就成了自己上司?这是人干事?

而且严世蕃清楚,别看军器局在政治权力格局中基本就是零存在感,纯粹一个工匠衙门,但还是不能让秦德威提督军器局。

因为这是秦德威蚕食权力惯用招数!先落子在一个完全不起眼的小地方,然后逐渐扩张出一支势力!

当年秦德威就是先提督了连品级都没有的边缘衙门四夷馆,然后就渐渐把四夷馆改组成了夷务衙门!

他严世蕃作为曾被派遣八千里的当事人,对此最明白不过!如果让秦德威提督军器局,鬼知道又会怎么演化!

想到这里,严世蕃恨恨的盯了眼陆炳,真是猪队友!

本来事情都要散场了,你陆炳跳出来作甚!结果给了秦德威这个借口!

第七百七十三章 半步颠峰

严世蕃从来不惮以最大恶意揣测秦某人,往深里想,秦德威是不是为了甩掉已经没有实际价值的翰林、詹事官职,近几日才故意惹是生非,一边由于找处分的?

一般人哪有这种想象力,能想象出有人居然会想甩掉翰林、詹事这种顶级清流官职?正常人思维都只会以为,秦德威最近是志得意满的飘了,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一时间,严世蕃感到天地之间唯有自己清醒了,真是众人皆醉他独醒,只有他才能看穿秦德威,但却根本叫不醒别人。

陆炳被严世蕃的不善眼神盯得莫名其妙,又下意识去看向秦德威,恰好也对视了一眼。

但秦德威的看向陆指挥眼神却完全相反,充满了友爱和善意,仿佛还在说“谢谢啊”。

能被“对手”这样释放善意信号,陆指挥终于觉得哪里不对了。比起激烈交锋然后败北更可悲的是,对手那种完全不在意的友善。

嘉靖皇帝略加思忖后,便下旨道:“秦德威轻浮无礼,不足为东宫表率,免去翰林学士、詹事、左春坊大学士,改工部左侍郎兼提督军器局!”

辅导东宫工作十分重要,秦德威一直占着茅坑不办事也不是办法,隔三岔五的总是请辞詹事官职也太烦人了。

故而嘉靖皇帝这次就发个了狠,他想看看秦德威辞掉詹事后,詹事府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能让秦德威如此避之不及!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在别人眼里这算是惩罚,相当于贬了,但秦德威反而大喜,连忙上前谢恩。

这波可算甩掉了包袱!在嘉靖朝中后期,政治气候与明代其他时候有点小区别,比起失去效用的清流职务,实权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翰林院,在其他时候翰林院内部有自成体系的规矩。翰林只要熬资历就可以熬成内阁大学士候选人,就算不入阁平时与皇帝直接打交道机会也很多。

但在嘉靖朝中后期,嘉靖一般不见人了,而翰林能否升迁全看写青词,原本的翰林规矩几乎都作废。

所以留着翰林官熬资历还有什么用?再说秦德威都半步入阁了,也不需要翰林官为跳板了。

詹事府更不用说了,等这波东宫集体作死扑街后,就是“二龙不相见”,连太子都没有,詹事府就是纯摆设,又哪来的权势?

秦德威谢恩完毕后,又奏道:“三品左侍郎与军器局相差太远,提督看似不伦不类,请将军器局改为军器监。”

大明朝廷衙门名称里,常见的词组就是部、院、寺、监,算是叫得上号的衙门。

而局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很不入流的称呼,和仓、库、厂(除了东厂)差不了多少,所以秦德威才奏请将军器局提升为军器监,这大概意思就是将“兵工厂”升格为“装备衙门”。

果然来了!秦德威果然要扩张势力!严世蕃心里暗叫一声,然后竭尽最后的余力,苦苦进谏说:

“陛下!工部事务也颇为繁杂,而秦德威身上差遣已经太多了,只怕难以兼顾工部左侍郎提督军器局!”

秦德威也顺势奏道:“严世蕃言之有理,可让严世蕃加赞理军器局,以便于协助臣。”

严世蕃:“……”

他敢拿自己性命打赌,他如果真去当助手,不出一年就会因公牺牲!军器局里有的是能误杀自己的东西!

嘉靖皇帝不耐烦的说:“此事已决,不必再谏了!”然后又对秦德威说:“军器监之说以后再议!”

如果现在就给了,以后拿什么酬功?

黄锦黄太监在旁边记录嘉靖皇帝的口头旨意,回头还要交办给内阁制作正式的圣旨。

听到这里时,黄太监就问了句:“秦德威其余勋位官职差遣如何?”

刚才皇帝只说了秦德威的翰林学士、詹事改工部左侍郎提督军器局,没有提及其他的职务。

嘉靖皇帝不假思索的说:“其余不变!”

黄锦记下后,又尽职尽责的问了个很专业的问题:“若秦德威仍保留入直文渊阁,以何官位入直?”

嘉靖皇帝愣了愣,刚才好像是把这个问题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