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36章

作者:随轻风去

主要是军机处的进度没有任何影响,秦德威自己的任命诏书很顺利的就下发了,所以秦德威毫不在意严阁老为什么拖延翟銮的任命。

秦德威官职中“不预机务”这四个像是搞笑的字去掉了,然后加了“兵部侍郎”和“领军机处”等字样,看起来正经多了。

除去勋位伯爵,目前秦中堂的主要职务就是詹事兼左春坊大学士,翰林学士兼兵部侍郎入直文渊阁、领军机处,协办夷务大臣。

还是没有“参预机务”,明面上依然是半步入阁。

但与先前略显浮夸的半步入阁相比,现在从制度上明确了权力,是真半步入阁,可称半步阁老了。

文渊阁东卷棚挂上了军机处的牌匾,然后秦德威又从中书舍人里挑选了五个人,派在军机处值班,以方佑为首。

从此军机处架构便正式搭了起来,内廷里除了内阁、六科等权势单位,又多了一个军机处。

中外关于边务、灾荒、民变的加急公文,也就是需要第一时间打扰皇帝的那种,都由军机处受理。

于是步入官场五年后,秦中堂终于真正开始“批阅”奏疏了。在此之前,他只能看着过干瘾,和后世的传达室大爷没有本质区别。

军机处开张的第一天,秦中堂新鲜感十足,工作热情高涨。一直到黄昏回家,还沉浸在兴奋的情绪中。

见夫君回到家里后,还是意气风发的模样,徐妙璇不禁暗喜。依照过往规律,每当这时候,秦中堂在床上的表现都极好。

用过晚膳后,夫妻二人齐齐回屋。

才刚开始热完身,忽然听到外屋的婢女叫道:“老爷!有事情了!出来吧!”

秦老爷还没说什么,徐贤妻却极为恼火的对着门帘外面叱道:“乱叫什么!”

那婢女又答话说:“来了个通政司的官爷,说是有六百里加急公文,黄河下游秋汛决口了!必须要负责军机处的老爷看本并处置!”

秦德威:“……”

这简直太可怕了,难不成以后半夜睡着了,也会被叫起来看奏疏?

徐妙璇怒道:“夫君梦寐以求得军机处,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在家里也不能安生?”

秦德威连忙安抚道:“制度草创,多有不完善之处,会好起来。再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夫君我不得不背负这一切啊!”

不过他确实也感到,这样下去真不行,必须要扩充军机处,除了自己这个领班,得多找几个轮流值班的大臣!

这日秦德威在文渊阁军机处视事完毕,又穿过东华门,去位于东安门外的夷务衙门。

在东华门和东安门之间,今天又是内市开张的日子,道路两旁涌进了大批商贩,太监宫女穿梭其中,购物的购物,销赃的销赃。

但这个热闹与秦中堂无关,又不归他负责,只是秦中堂走到外金水河皇恩桥下时,忽然有人轻声呼唤:“秦中堂!”

秦德威扭头看去,原来是曾经见过的一位女官,就是第一次出入东华门时遇到的,那位同乡方皇后身边的同乡女官。

那女官又恳求说:“听说秦中堂与陶仙长很熟悉?娘娘她近日受曹妃挤兑……”

后宫之事不是人臣可以听闻的,秦德威真不想理这女官,疾步走开了。

再说自己结交陶老道,是为了帮衬自己,又不是为了参与后宫斗争,怎么能浪费在后宫里?

根据历史经验,嘉靖朝就没什么后宫政治,也没有万历朝李太后那样的角色,完全不值得投入任何资源。

甩开烦人的同乡女官,秦德威又走出东安门,来到夷务衙门处理事务。

最近夷务衙门没别的大事,就是那些个胡人俘虏的问题,尤其是辛爱黄台吉这个俺答长子,必须有秦中堂亲自来处理。

在大同的时候,秦德威已经把辛爱黄台吉忽悠的差不多了,只差相关细节的约定。

大致上就是。第一步将辛爱黄台吉回去;第二步,父子猜疑后分家;第三步,辛爱黄台吉迁移到东部宣府北方,接受大明册封,并准许与大明互市;

先前秦中堂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怎么军机处上面,没心思管辛爱黄台吉的事情,直到今日终于能抽出时间来处理了。

坐在公堂上,秦德威正在与熟悉北虏事务的属下们商议时,忽然听到外面锣鼓喧天的声音,嫌吵闹的秦德威就让杂役出去看情况。

不多时,这杂役回来禀报说:“今天是顺天府乡试放榜的日子,乡试榜从贡院抬出来,正送往顺天府衙张挂,此时路过附近,因而吵闹。”

这倒是能让秦德威理解了,乡试放榜都是这样,把榜单放到彩亭中,然后一路吹吹打打的沿街游行,从贡院送到相关衙门张挂。

作为读书人一份子,秦德威被吵到了也不好说什么。

就是感慨了一下,这个八月是乡试时间,自己居然完全没关注。可能是自己现在关注的都是国家大事吧,乡试这种地方小考试忽略了。

从衙门出来的时候,秦德威信口对长随马二问道:“说到这个乡试,我总觉得我忽略了什么,你帮我回忆回忆?”

马二不用回忆,直接想到了就说:“南京那边,高大爷和焦姑爷今年大概都参加乡试,老爷忘了关注结果?”

秦德威很无所谓的说:“肯定不是这些!他们乡试中不中无关紧要了,多两个不多,少两个不少。我这里已经一大堆中了乡试却考不中进士的门生,能顶什么用?”

普通人如果有个举人老爷亲戚,那可是天大的助力和靠山;但对于秦中堂来说,举人亲朋真没卵用。

除此之外,马二就真想不起其它事情了,在他记忆里,乡试跟秦老爷的关联也就这点。

一直到次日时候,秦德威坐在文渊阁中堂理事的时候,方舍人进来禀报说:“严阁老那边终于审定翟首辅的任命诰书草稿了!”

秦德威对这件事已经没什么兴趣了,随口吩咐说:“那就制作诰书,然后我去翟府传旨。”

说完后,秦德威忽然脑子闪过一丝丝线索,难道严嵩拖着翟銮任职,与乡试有关?自己总觉得忽略了什么,难道就是在这里?

念及此处,秦德威迅速对方佑吩咐说:“派人去看顺天府乡试榜!有没有翟汝俭、翟汝孝这两个名字!”

过了半天,方佑禀报说:“有这两个名字。”

靠!秦德威锤了下桌案,原来如此!

最近大事小事太多,消耗精力严重,难怪总觉得在乡试上面忽略了什么。

翟汝俭、翟汝孝两人都是翟銮的儿子,在原本历史上,当了首辅的翟銮之所以倒台,就是因为两个蠢儿子连续中了乡试和会试,然后被次辅严嵩检举舞弊。

而且严嵩非常“凑巧”的有人证,借科举舞弊搞掉了翟銮,人生第一次当上了首辅。

本来秦德威没多想,只当是历史上的翟銮自己手脚不干净,被严嵩抓住了把柄,但现在看起来,事情未必那么简单。

秦德威很是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把自己放在严阁老的位置上,应该会怎么做?

当然是想办法“主动”又“好心”帮的翟銮两个儿子连中举人、进士了,就算翟銮不知情也无所谓。

然后再有选择的亮证据,威逼利诱弄出几个真实的人证。最后发动舆论,直接搞垮翟銮。

英雄所见略同,既然自己都能想到的套路,那么严家父子想必也能想到吧?

其实这就是严嵩和翟銮之间的事情,真与秦德威利益关系不大。就算翟銮被废了,也轮不到他秦德威来当首辅。

但是,既然让秦德威知道了,那就是现成的筹码,不用白不用。

想想在关键时候,对严嵩要挟一句“严阁老,你也不想对付翟銮的计划被别人知道吧”,还是挺带感的。

正在琢磨如何拿捏这条线索,方佑来禀报说,任命翟銮的诰书制作完毕了。

秦德威看了看天色,便说:“今日有些迟了,明天再传旨!”反正严嵩都拖了好几天了,也不差再多一天。

回到家里,只见大门又开始张灯结彩,秦德威皱了皱眉头,这也太浪贵钱财了。

门房张三见秦老爷面色不悦,连忙禀报说:“今日收到消息,焦姑爷中了!”

对于焦妹夫中举秦德威无感,历史上焦妹夫没什么成就,全靠儿子是明代南京唯一的文状元而闻名。

他只是对这个消息传递速度比较惊奇。乡试这才结束几天,怎么就能把南京的消息传到京师?

张三提醒说:“老爷你忘了?源丰号钱庄赞助了两京之间的急递铺,可以使用这条线路。”

秦德威恍然大悟,又问道:“高长江中了没?”

张三答道:“没中,高大爷又又又落举了!”

秦德威不禁为高长江默哀,正要进家门的时候,忽然有马蹄声传了过来,居然有人在武功胡同纵马,这个连秦德威都没做到过!

不多时,那人来到秦府们前,翻身下马后,自我介绍说:“在下翟汝俭!首辅翟阁老之子也!”

然后他又对秦德威督促道:“听说诰书已经下来了,为何不见秦学士登门传旨?”

秦德威极其无语,翟銮一直不讨皇帝喜欢,也是有原因的。从儿子身上就能看到父亲的影子,这翟銮完全没有气度啊。

而嘉靖皇帝又是有点文艺气息的人,当然看不上这种人。

第七百六十章 就不能像个正常人吗!

气度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的确很能影响观感。

秦中堂心知肚明,翟汝俭肯定不是自己想跑过来的,八成是奉了父亲翟銮的命令。

所以说翟首辅就是猥琐在这里了,首先是他之前装死不敢催促,因为诰书没有制作好,还存在有变动风险。

而今天诰书已经制作完毕,翟銮当首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就敢来催促了。

其次,翟銮自己心怀畏惧不敢来,却又指使儿子过来探风向,而他则躲在儿子后面,这就还是猥琐。

无论是夏言严嵩,还是秦德威,不管他们肚子里如何暗搓搓的男默女泪,但在猥琐上都是有底线的,肯定干不出这种躲在儿子后面的事情啊。

比如秦德威,大概就是大摇大摆的找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亲自登门挤兑人。

另外,就是翟銮这儿子,看起来也不大聪明的样子。他知不知道,秦中堂如果在家门口把他打一顿的话,包括亲爹翟銮在内没人会为他出头?

算了算了,不跟傻子一般计较了,秦德威想道,自己都是半步阁老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跟一个小小二代计较什么。

而且从政治上来说,有翟銮这样一个面对自己极其理亏、畏惧到躲着自己走的首辅,也挺好的。

于是秦德威就大人大量的对翟汝俭说:“让令尊明日在家候着,本中堂自会登门传旨!”

听到这句话,翟汝俭忽然像是换了个人似的,恭恭敬敬的对秦德威行了个礼,“有劳中堂大人了,明日我父子便在家等候中堂奉玉旨纶音驾到。”

然后他继续毕恭毕敬的躬身倒退几步,这才转身牵着马,步行走出了武功胡同,礼数上无可挑剔。

这种谦虚的做派,与先前纵马狂奔而来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雾草!秦德威愕然望着翟汝俭的背影,此人又看来并不是傻子?先前样子,可能只是测试自己目前对翟銮态度的?

秦府门房大爷张三站在旁边,见状说了一句:“老爷你似乎被试探了啊。”

秦德威想了想,感觉这是翟汝俭自发的行为,翟銮应该没有这种心眼。

于是秦中堂别有感叹道:“越是身居高位时,越是不能轻视任何一个小人物啊。”

当一个人站在高处时,就是所有人的目标,会被所有人都用心针对并设计套路。如果还习惯性的轻视小人物并不加提防,就很容易被算计。

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在小人物身上阴沟里翻船,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秦德威如果面对严嵩,肯定会加倍警惕,仔细琢磨严嵩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而刚才秦德威面对翟汝俭时,就起了轻视之心没什么提防。

自从军机处设立后,秦德威就恢复了正常上班的状态,每天都会去文渊阁点卯。

次日秦中堂从文渊阁下直回来,骑着马走到武功胡同口时,却被自家仆役拦住了。

“老爷!今天有几位詹事府的官爷登门造访,都在外书房里候着!”那仆役禀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