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27章

作者:随轻风去

“廷议这盘棋,已经被秦德威走成死局了。”严世蕃皱着眉头说:“所以要另外寻找突破点,从其它地方打击秦德威。”

已经升为通政司右参议的赵文华很为难的说:“秦德威近期大部分时间都有意识的居家不出,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又能找到什么突破点?”

正所谓不做不错,不做事就不会有破绽。

严世蕃非常肯定的说:“当然可以找得到突破点,秦德威如果以为龟缩不出就没有错漏,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是以你们的目光,看不出来而已。”

赵文华不说话了,你严世蕃真要有那么厉害,也不至于只能躲在家里挥斥方遒了。

严世蕃自然不知道赵文华怎么想的,径自说:“可以想想,如果詹事府里出了纰漏,秦德威会不会被连带?”

欧阳必进回应说:“那秦德威向来撒手不管詹事府的事情,能被牵连?”

严世蕃答道:“秦德威再怎么样,本官还是詹事府少詹事兼左春坊大学士!

只要他挂着这个官职,在派有心人煽动,詹事府的事情怎能牵连不到他?”

只有严嵩能跟上儿子的思路,开口道:“皇上本就说过,有闭门静修一两年,让太子监国之圣意。到底如何,谁又能说得准?”

天意莫测,所有人都在揣摩嘉靖皇帝的想法,但又有谁敢说自己一定能猜准?

严世蕃还是那么有自信的判断说:“皇上畏惧寿年不永,意欲静修,有让太子监国之意,可以假定是真的。”

这句连严嵩都听不懂了:“什么叫假定是真的?”

严世蕃答道:“这意思就是,可以先认定是真的,就当皇上确有此意!

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个太子监国必须是由皇上自行决断,主动给东宫的!

假如东宫如果积极主动来争取,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皇上反而要生出猜忌之心!我说的突破点,就在这里!”

当初组建东宫班底时,因为秦德威非常不积极,所以大部分人选都是夏言和顾鼎臣、严嵩提名的。

所以在詹事府里,严嵩也有自己的耳目,对詹事府内部动向也略知一二,确实也有人蠢蠢欲动。

正在这时候,有仆役来送了张名帖,是原贵州按察使何鳌的。

严嵩考虑过后,便吩咐道:“请进来!”

严世蕃有点不满的说:“我等正在密商大事,见一个没用的外人作甚?”

严嵩只说了一句:“此人乃秦德威小座师也。”

严世蕃闻言也是吃了一惊,“这样的人,怎得与父亲亲近?”

当初何鳌与严嵩在南京交结的时候,严世蕃已经被赶回了京师,自然不太清楚一些内幕。

何鳌站在严府的前厅里,一边等待接见,一边感慨万千。

当年因为人情随手录取的一个除了长相、诗才之外普普通通的小秀才,居然只用了七八年时间,就成为朝廷巨头,影响力甚至比自己的靠山大腿严嵩更强。

两年前的时候,何鳌还不太后悔,毕竟严嵩已经是内阁大学士,而秦德威当时是只是五品词臣。

毕竟政治要讲究忠诚,何老师也不可能为了学生秦德威,就“背信弃义”叛离严嵩这个老靠山。

可谁又想到,如今秦德威权势完全不亚于严嵩,甚至隐隐过之。而他何鳌这个秦德威座师,却还在严党的船上。

这就叫造化弄人!

每每想到这些,何老师就感到心酸又心痛,早知道秦德威有今日如此之酷炫,当初又何必去抱严嵩的大腿?

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岔口抉择(上)

何鳌在严府前厅等待的这段时间,内心是纠结而无奈的。天理和人情,人伦和道德,让何老师陷入了没完没了的彷徨和摇摆。

别人去权臣家登门拜访时,都希望得到主人家的重视和热情款待,但何鳌此时心态却有点扭曲崩坏了。

如果这次遭到了严阁老的轻慢和排斥,他何鳌也许以后就不用这么难受了!

如果这次被严阁老直接羞辱,那他何鳌就可以彻底解脱了!出了严府大门,就可以直奔武功胡同秦府去!

没等多久,就有严府仆役领着何鳌往里面走。

又进了书房后,除了严嵩坐着没动,其余等人一起站起来表示迎接,毕竟官面上何鳌是正三品,比其他人都大。

何鳌迅速扫了一圈后,这心里就又沉重了几分……

可以认得出来,这书房里在座众人都是严阁老最心腹的人,聚集在这里肯定是密谈。

但严阁老却中断了会谈,并且毫不介意的让他何鳌这个外人进来,这亲近的态度真没得说,绝对不会有冷遇了!

就连那出了名桀骜的严家公子,一只眼也笑眯眯的,态度可亲的对自己点头示意。

等何鳌与严嵩见过礼后,严嵩缓缓开口道:“沅溪此次进京,为的就是起复么?”

上位者就算知道对方求着办事,一般也不会主动说起来,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若能像严嵩这次这样,主动开口问起来的,那就意味着摆明态度要热心帮忙。

这又让何鳌感激并纠结着,他真的很想说一句,严阁老不要对自己这么好了,他何鳌不配!

严嵩又继续说:“此时恰好有个很不错的位置,詹事陆深病重不起,难以履职,东宫属官群龙无首。

故而皇上有意,以三品大臣兼太子宾客,暂时总领东宫事务。我看此职务,非沅溪你莫属啊!”

何鳌大吃一惊,没想到严嵩居然给自己准备了这样的“惊喜”!

太子宾客乃正三品官职,顾名思义就是掌管东宫事务的,但并不常见也很少设。

一般情况下,同为正三品的詹事府詹事就足够用了,不需要太子宾客这个虚职。

这次是遇到了詹事不能理事的特殊情况,所以朝廷才会想着另设立一个太子宾客。

而且还有另一层考虑,如果詹事陆深以后真的人没了,太子宾客就可以无缝衔接的补上詹事位置。

明白官场规则的都知道,东宫属官乃是官场中最顶级的清流,能够与翰林院并列的。

何鳌起复求官,原本最好期待就是换一个大省的按察使,运气爆表了或许还能混一个布政使或者巡抚。

但没想到严阁老一开口就是总管东宫事务的太子宾客,而且太子宾客性质只是兼差,本官肯定要安排一个侍郎!

对于一个原贵州按察使来说,这就不是运气爆表了,称得上运气逆天也不为过。

此时心灵遭受巨大冲击的何鳌,也顾不上在秦党与严党之间的纠结和蛋疼了,下意识就说了句:“在下何德何能当得起如此辅导重任?”

严嵩笑道:“沅溪过谦了!太子宾客掌规谏之责,沅溪当年以正直声闻天下,如何不能为太子宾客?”

何鳌继续谦虚说:“朝中贤良何其多也,在下一介庸才,又算得了什么。”

严嵩叹道:“贤才虽多,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时运,而你何沅溪就是一个有时运的人啊!若为荐举你为太子宾客,必定众望所归,无人可与你争。”

作为近年一直在外省为官、年纪才四十多岁的人,何鳌从来没想到过,众望所归这个词居然能用在自己身上。

一般情况下,众望所归这个词都是形容朝廷大佬,或者特别资深名宿的。

旁边的严世蕃插嘴补充了一句说:“谁让秦德威是你何大人的学生?只要秦德威不能不支持你,那么谁还能反对?”

何鳌暗叹口气,原来严阁老所说的众望所归是这个意思。

归根结底,众望所归这个词还是属于朝廷大佬的,普通官员身上哪能有什么众望所归?

严嵩最后又对何鳌推心置腹的说:“你我也算是相交多年,以后同在朝中为官,我辅佐皇上,你辅导东宫,各有其责,理当互相扶持才是!”

何鳌能感受到,这是严阁老有意对自己施恩,可在官场生态中,这就是大恩大德。

不然天下官员千千万万,阁老凭什么一定要对你施恩?阁老的恩典从来都是稀缺资源。

但越是这样,何鳌越是感受到沉甸甸的道德压力,不是个人道德,而是政治道德。

夜已经深了,欧阳必进和赵文华起身,向严嵩告辞。何鳌作为外客,也很知趣的一起告辞。

严世蕃代替父亲送客,一直将人送出了仪门,然后又折返回书房。

严嵩略感疲惫的揉了揉额头,同时对严世蕃问道:“你看何沅溪此人如何?”

严世蕃只言简意赅的答了两个字:“可用。”

至于这个“用”字的意思到底是使用还是利用,以父子两人的默契,就不用细说了。

刚才关于东宫和詹事府话题尚未说完,于是严世蕃就继续说:“詹事府罗洪先前日来见我,企图寻求父亲的支持。”

严嵩当然知道,詹事府那帮“少壮派”精英寻求的是什么支持。

当今有一种舆论思潮,还是皇帝本人放风放出来的,就是主张太子监国,让陛下专心修仙去。

詹事府诸人作为东宫属官,肯定是支持这种思潮,甚至还已经有所行动。

如今詹事府里,除了不能理事的陆詹事和不愿理事的秦少詹事,名望最大的四个骨干就是徐阶、唐顺之、赵时春、罗洪先,不是状元、探花就是会元。

但仅凭詹事府有点势单力孤,所以也需要寻求重臣的支持。

其中罗洪先罗状元是江西人,与严家能说的上话,所以找上严世蕃也是情理之中。

不深入了解的人,只会觉得詹事府少壮派都是没智商的蠢货。但严嵩知道,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只是有些忧国忧民的人感觉这两年皇帝开始摆烂了,国家走向衰败,然后就想着换一条路子试试看。

可以说他们傻或者幼稚,但不能说他们蠢。

沉思的严阁老紧锁双眉,只觉得当前的形势真是复杂而混沌。

最根本原因就是,宫里最大的那个有了摆烂的心思,但又游移不定。然后里里外外的各路牛鬼蛇神,都开始上蹿下跳了。

比如想另起炉灶搞军机处的秦某人,想拥戴太子监国的一帮人,还有个也意图进一步攫取权势的姓陆的。

就连在宫里面也不例外,听说司礼监内部,张掌印和秦厂公也在撕逼;而道士圈里,真人陶仲文和高士段朝用也在明争暗斗!

踏马的就不能安安分分、老老实实的以内阁为核心,各守本分,各安其位吗!

严阁老的长考有点久,严世蕃等得不耐烦,就主动问道:“詹事府罗洪先所请托,父亲以为如何?”

在儿子面前,严嵩就没必要遮掩什么,答道:“以如今之圣意,若加以合理引导,其实不是没有可能。”

根据家族近亲的平均寿命,自觉可能临近寿限的皇帝怕死是真的。

皇帝想隔绝外界闭关修炼的心思也是真有的,只是没有最后下定决心。

严嵩可以判断,只要有合理的劝诱引导,让恐惧死亡的皇帝去闭关,然后太子监国,并非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严世蕃急忙说:“就算有这个可能,父亲也无此必要支持!”

严阁老是嘉靖皇帝的严阁老,是纯粹因为嘉靖皇帝宠信才能执政的严阁老,是权力直接来源于嘉靖皇帝的严阁老!

只有嘉靖皇帝威加四海君临天下,才有严阁老的权臣地位!所以对严阁老而言,太子监国又能有什么意义?

纯从个人利益角度,严阁老现在吃饱了撑着,才会去支持太子监国。哪怕皇帝再烂,又不影响严阁老的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