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75章

作者:随轻风去

归有光无语凝噎,欲说还休。写了三百篇精品青词的生活,不想再去回忆。

吴承恩又诚心问道:“在老师左右,感觉如何?可有什么要注意之处?”

如果他也被老师收留了,提前讨教点经验总不会错。

归有光长叹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听弟一句劝,别留在秦府。”

吴承恩:“???”

这时候门子来禀报说,有会同馆大使来拜门求见秦老爷。

归有光想起秦老师吩咐过,外交无小事,最近但凡有涉外事务,都要重视起来。

于是他对门子吩咐道:“先请到这里来。”

没多久,有个正九品官员被领进了外书房,归有光上上下下的多打量了几眼。

那会同馆大使莫名其妙的,就问了句:“在下有什么不妥?”

归有光老老实实的答道:“登秦府大门来访的官员里,你是品级最小的一个,或曰就没有你这样小的,故而好奇多看了几眼。”

于是旁边的吴承恩震惊了,这就是秦老师的权势吗!

然后他又感到了满满的幸福,对门生而言,老师越有权势越好!

会同馆大使闻弦歌而知雅意,也不想着一定要见到秦中堂了,他不配。

又对归有光说:“在下只是来禀报事情的,烦先生与秦中堂转达。

倭人使节叫策彦周良的,回了会同馆后,对中堂大人作为有些不满,要见中堂抗议。”

听起来,就是和尚使节听说了秦德威抄后路挖墙脚的举动,生气了。

会同馆大使说完就告辞走人,归有光将此人送到了书房外面。

他又回来对吴承恩道:“你看,这里可不得清闲,更何况还要被老师强迫写……”

此刻突然有内院来的婢女站在门外道:“老爷知道吴先生来了,马上就到!”

去说今日秦中堂回了家后,在徐贤妻陪同下,啊不,陪同徐贤妻看望了为大明人口增长做出贡献的英雄母亲们。

吴承恩进府的时候,秦德威和徐妙璇正坐在王怜卿屋里,与王美人说着话。

大腹便便的王美人手里,赫然正是一本《秦学士廿岁集》,这里面都是满满的回忆。

毕竟秦学士十七岁中状元以前的少年时代,在南京城养(装)望(逼)的时候,大半诗词都是写给她王怜卿的。

徐贤妻不禁有点牙酸,开口道:“在夫君这样大才的眼里,诗词就像是填字游戏而已。其实有些真正用心之作,并不为人知,更不在这诗集里。”

在新婚之夜,送给她的那首只属于她自己的、只归她独自欣赏的《虞美人》词,那才叫用心!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王怜卿非常赞同的点了点头,捂着心口幸福的说:“你说得可对了!夫君最用心的诗词,确实并不在这诗集里。

比如说,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气氛突然安静,徐妙璇的眼珠子当即就瞪得溜圆,指着秦德威张了张口。

秦德威迅速冲上去,一个深情的热吻,堵住了璇姐儿要说的话。

不明真相的王怜卿掩口而笑,“这就动情了?你们到外面去,不要让我眼热。”

秦德威顺势拖着徐妙璇,一直出了王怜卿所居住的院落。

“身为正房大妇,要顾全大局!别影响孕妇的心情!”秦德威诚恳的劝道。

徐妙璇使劲的顺了顺气,咬牙道:“回屋!一起把药喝了!”

恰与此时,从外院来禀报说,门生吴承恩来投奔了。于是秦老师就赶紧借机脱身,直奔外书房而去。

见到吴承恩,秦老师就作欣喜状,一万分的热忱的招呼道:“射阳!可算是盼到你来了!对了,你这什么破名号,回头改一个!”

吴承恩,号射阳居士,而当今习俗又是以号称人。

此刻的射阳居士又是疑惑,又是受宠若惊,从未见过如此热情之老师!

然后又听到秦老师主动说:“既然来了,就安心留在府里,一切自有老师我照应!”

这正中吴承恩下怀,连忙答谢:“就是太麻烦老师了!”

秦老师一手按住归有光,一手按住吴承恩,慈祥的笑道:“以后你们就是我秦某人的卧龙凤雏,不,是左膀右臂了!”

归有光迷惑不已,难道他一个人写青词产量还不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人手?

说起来,这位吴射阳兄对佛道之类学说还是颇有心得,说不定写青词也是好手?

而吴承恩感激涕零,老师对自己实在太好了,竟然不亚于归有光!

可笑自己刚才隐隐还有些嫉妒归有光,确实是自己太不懂事了!

秦老师对吴承恩继续嘱咐说:“你先安顿下来,然后我会给你大纲,你先研究研究。”

吴承恩更激动了,老师所说的,必定是翰苑讲义的大纲!

没想到不需要自己开口,老师居然主动给自己提供翰林院内部复习资料!

两年不见,老师变得成熟了很多!终于像个长辈人物了!

这回轮到归有光嫉妒吴承恩了,自己在秦府住了这么久,老师都没说过给自己大纲!

秦德威又暂时离开两人,去了内院书房,没过多久,就拿着几张文稿回来了。

然后递给吴承恩说:“这是大纲,你先收着。”

吴承恩迫不及待的低头看去,只见文稿上先是几句浅白的诗偈:

“先有鸿钧后有天,巫妖更在仙佛前。盘古挥斧开天地,鸿蒙初分日月间。东皇太一御万妖,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争位丧性命,女娲炼石补穹天……”

吴承恩迷茫的抬起头来,这是什么大纲?翰林院最近开始研究神话了?

秦老师对吴承恩谆谆教导说:“这是一部全新的小说,小说的名字唤作《洪荒记》。

我来提供大纲,你负责填稿,切记一定要按照大纲来写!至于具体写法,我也会指点你的,比如如何制造爽感和期待感。

初步计划写一千章,每章两千字,你先争取两三天写一章。”

经秦老师深思熟虑,能鼓捣出《西游记》的人,改行写大明版的洪荒网文,底蕴应该也不会差吧?

一千章怕不是要写十年?吴承恩顿时两眼发黑,恨不能当场晕过去。

想到自己的科举大业,吴承恩挣扎着说:“写这部小说,究竟有何意义?”

秦老师意味深长的说:“进呈御览,用以警示陛下,警惕西方教啊。

阐教如我大明正统,截教如四周蛮夷,但阐教真正气运大敌乃是远道而来、以抢掠夺宝为德行的西方教!”

师命不可违,尤其是权势熏天的老师……

被委以重任的吴承恩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又为自己刚才的浅薄无知而后悔了,老师太有权势的话一点都不好!

他绝望的看向归有光,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刚才归老弟总是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了。

归有光则陷入了沉思,青词媚上和小说媚上,哪个更为高(羞)级(耻)?

你秦老师给皇帝连载小说,不怕被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吗!

第六百九十八章 政治大年

古人云,文以载道,哪怕是通俗小说也隐藏着意识形态在里面。秦德威所要利用的就是这点,用洪荒文惯例大反派西方教隐喻西洋人就不说了。

只是具体修改起来还要略花心思,无非就是从前一波佛国未遂,如今又要来一波更西边的。

其他还有不少私货可以塞,又比如借阐教、截教、西方教关系,让人更能理解传统华、夷和新来西洋人的关系。

又比如对大道的哲学和物理学的阐释,将法宝与技术原理挂钩等等,所图无非就是尽可能影响读者。

不过秦德威对吴承恩布置完任务,察言观色发现这门生完全没有积极性,忍不住就训斥道:

“我给了你举人功名,不说是师恩如海也是恩重如山了,不然你年近四旬啥也不是,将来就跟以前的文衡山一样两手空空!

让你写本小说,都要推脱不愿!如果不想认我这个老师就明说,我也不强迫你!”

你一个《西游记》的原著,中了举人后居然不想写小说,没门!

在原本历史时空里,吴承恩嘉靖十年、十三年、十六年、十九年连续乡试落榜,然后大受打击,才开始编《西游记》。之后一辈子也没中举,和文征明一样。

而在本时空,吴承恩嘉靖十六年被主考官秦德威取中为举人,目前满心功名仕进的想法,心态当然与另一个时空不同。

乡试鬼门关都过来了,如果再中了进士就是正经出身官僚,将来指不定出将入相,谁还想写小说啊!

被秦老师劈头盖脸训斥了一顿,吴承恩连句嘴都不敢还,只能接下了任务。

没法子,在读书人的伦理里,乡试会试座师和门生的关系,也就比君臣、父子差一个档次了。

秦德威的锐利视线又扫向归有光,冷不丁的问道:“你心里有没有产生被杀鸡骇猴、敲山震虎、指桑骂槐的感受?”

本来心有戚戚然的归有光猛的打了个哆嗦,滴水不漏的答道:“老师教训吴兄也是应该,我有幸一起聆听,大有所得!”

秦德威叹道:“我也是为了你们好!你们能在我这里写作,都是修来的福报啊,你们去想想写了很多诗文却没有用的人,与他们相比,你们已经很幸运了!

将来如果入仕,就凭你们这个经历,皇上就能记住你们!所以等于给了你们一条终南捷径,这都是为师我的苦心!”

训诫完两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不肖弟子,秦德威喝了几口茶润润嗓子,又对归有光问道:“今日可有访客?”

归有光赶紧答道:“刚才有个会同馆大使来传话,尚未来得及向老师禀报。”

秦德威听完了后,不耐烦又霸气的说:“不用理这个策彦周良,再敢啰嗦,我就让他永远闭嘴!”

归有光有意岔开话题问道:“老师为何对倭国如此上心?”

秦德威随口指点了几句:“一是倭国人口多,估计有千万之多,已经超过我大明十分之一!

如果不是在大明旁边,这已经算是一方大国了,焉能小看?

二是倭国产银数量极多,其它物产却又贫乏,能从这里赚到大钱。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师生正说着话时,奶兄弟徐世安也进了外书房,满身酒气的也不知是从哪里鬼混回来的。

“我在你这里住了一年,该见识的也都见识过了,打算回南京去也!”徐世安对秦德威说。

秦德威毫不犹豫的回应说:“那你就赶紧走吧!”

徐世安仰天长叹一声,唏嘘道:“我是万万没想到,兄弟亲情竟然如此容易就淡薄了下来。

面对我的辞别之意,你居然丝毫不加挽留,驱逐我如混吃混喝的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