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72章

作者:随轻风去

就是策彦周良不敢确定,这到底是意外惊喜,还是一个陷阱?

秦德威又写:“大内氏也可以接受我皇明册封,从此也是大明属臣,受特别优待也是理所当然。”

策彦周良无语,这个提议,他是万万不敢回答的,根本不能由他回答。

秦德威继续写道:“尔回国后,好生与大内氏分说,若能事成,我大明也不会亏待你。

朝鲜国有人言,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共勉!”

周良和尚沉思良久,写字回应说:“大明藩属不知有多少,还缺一个大内氏不成?若另有其它条件,请一并提出。”

秦德威就洋洋洒洒的罗列了一些:“以后允许大明在大内氏领地设置使馆,并派兵驻守。

大明子民可以行船贩运货物往大内氏,不得加以阻拦,亦不得加征。”

策彦周良立刻挥笔写道:“大明不许吾国之民随意上岸经商,又为何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国家等级不同,有资格谈对等吗?秦德威不屑于解释,继续写自己的条件:“若大明子民在大内氏领地犯事,由使馆处置。”

秦中堂写了很多条件,但最关键的大概就以上几条了,其实就是以利诱惑之。

反正也不费什么事,不试白不试,这时代的人也没什么现代主权意识。

与之相反,若能打开与大明常态化通商的渠道,对所有日本国人而言都是超级巨大的诱惑,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样。

策彦周良却莫名其妙的问了另一个问题:“上邦朝中,如大人这般的几多?”

秦德威露出一个标准笑脸,提笔答道:“本官论才学中人之姿而已,只因为长相出众、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所以被打发来接待夷人。”

策彦周良:“……”

这次贡使真的难做了,小国若想在大国身上占便宜,所能利用的就是信息差而已。

大明这种以天朝上邦自居的国家,对小国国情都是懒得去了解的,所以小国经常可以玩点花样,多捞点好处。

但日本国这点仅有的优势,也被秦大人抹的一干二净,甚至信息差双方还反了过来。

初次洽谈结束,秦德威步出会同馆时,对孔目凌晨吩咐道:“若安排使节团觐见皇上时,只允许正副二使去,其余一概不许。”

然后秦德威又再次吩咐说:“日本国此时已经四分五裂,使团这次来了三百多人,其中必定夹杂许多其它各家人物,与大内氏未必齐心。

你多在会同馆里停留,必定有其他人想要接触你,且都先记下来,尤其注意有没有日本国王派来的暗线。

等他们正副二使去觐见皇上时,我再来接见一下别人,好处能给大内氏,自然也能给别人!

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总会有人愿意来做的!”

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通夷务就少说话

与日本国使节会谈完毕,接下来秦中堂该做的,就是如何说服嘉靖皇帝了。只有嘉靖皇帝点头了,所有举措才可施行。

秦德威回到文渊阁后,立即就给嘉靖皇帝写章疏奏报,也没写多少细节,主要是写道:

“经臣探查得知,日本国已经有人渐生不恭之心,以神国自居,欲与大明东西抗礼也。”

虚荣的大明嘉靖皇帝看这句,立刻就怒了。

如果日本之夷都能与大明平起平坐,那他这个天朝皇帝的脸面往哪里放?

嘉靖皇帝带着强烈的情绪继续往下看,但下面就没了……

于是嘉靖皇帝立刻就产生了把秦德威推出午门,打上几十廷杖的冲动。

又有奏疏上不能写的东西?

关于日本国使团的奏疏,本来看完就完了,这样的小事不值得皇帝太过于上心,但秦德威成功把嘉靖皇帝的情绪挑起来了。

“将秦德威召过来!”嘉靖皇帝对旁边侍候的黄锦喝道。

黄锦迟疑了下,又问道:“是否要召诸位先生?”

这里所说的“先生”就是内廷对阁老的敬称,皇帝也经常对阁老尊称先生,但嘉靖皇帝从来没有。

嘉靖皇帝差点忘了,便又吩咐道:“一并召来!”

这是预机务的和不预机务的大学士,第二次集体在仁寿宫门外候见了。

黄锦想起上次有一个不妥当之处,就是地位最低的秦德威比三位阁老来的都晚,十分不合朝廷礼节的情况。

于是黄锦这次就好心调整了下次序,先让小太监去较远的文渊阁召秦德威。

等秦德威抵达仁寿宫门,先行等待后,黄锦才去旁边无逸殿直庐召请阁老。

此时年纪最大的顾鼎臣因病回家休假去了,只有夏言、严嵩接到旨意,便迅速出了无逸殿,来到仁寿宫外。

秦德威站在宫门处,瞧见黄锦领着两位阁老过来,便行了个后辈礼。

等黄锦进宫复旨后,秦德威便正色对两位阁老劝道:“前辈们直庐距离仁寿宫门仅有咫尺之遥,却来得比值守文渊阁的在下还迟!

落入旁人眼中,未免有怠慢之意。听在下一句忠言逆耳,前辈们侍奉圣君之左右,时时刻刻不能松懈啊!”

夏首辅:“……”

严阁老:“……”

瞬间剑拔弩张,气氛又无限趋近于武斗!

此时亏得黄锦及时从宫门里跑了出来:“先生们住手!觐见!立即觐见!”

三人被引入前殿,对皇帝行礼参拜过后,嘉靖皇帝对秦德威喝道:“你与日本国使团到底说了些什么!”

秦德威这时候不敢再自作孽,老老实实的将见面会谈内容简要说了一遍。

嘉靖皇帝皱眉问道:“你以为日本夷人所言如何?”

秦德威毫不犹豫的答道:“彼辈所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信!”

嘉靖皇帝:“……”

既然一个字都不能信,那你秦德威又为什么与日本使节互相忽悠半天?你秦德威工作如此不饱和的?

秦德威解释道:“圣人云,吾于人也,听其言观其行。所以对于日本夷人可以听其言,并不代表着信其言!不只是对日本夷人,对所有蛮夷皆要如此!”

严嵩严阁老插嘴说:“那日本国的大内氏也好,别的什么藩镇诸侯也好,已经是日本国王的封臣,又怎能接受大明册封?实在于礼制不合。”

针对的就是秦德威为了诱惑大内氏所说的,让大内氏接受大明册封,成为大明属臣这种法子。

秦德威毫不在意的答道:“礼法问题不需担心,如果日本国诸侯有意接受大明册封,他们自己就能想法子解决,不用我们去操心。”

殿中君臣都难以理解秦德威这句话的含义,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民族性问题。

天朝上国的君臣心态,是不大能想象得到小国的“生存智慧”。

所以秦德威不得不详细解释说:“日本国大内氏这样的藩镇,如果不贪便罢,就当没有这事;但若他们贪图与大明朝贡通商之巨利,那就不一样了!

为了利益,他们肯定会想一切办法来糊弄国内,做足表面礼法功夫接受大明册封,这就是倭人的本性!”

嘉靖皇帝忍不住说了句:“这听起来,就是掩耳盗铃?真能如此行事?”

秦德威举了个例子说:“倭人习性如此,比如大明册封源氏足利为日本国王,倭人内心不想居于大明之下做藩臣,接收国王这个封号,但又舍不得通贡利润。

所以倭人在国内,就引用春秋范例,将源氏足利这个日本国王解释为尊王攘夷的霸王,然后倭国其他人也就假装信以为真了。

但面对我大明时,倭人首领依旧以日本国王自居,表面礼法也不差,糊弄住我大明也够了。”

听完这个例子,君臣才能比较深刻的理解,倭人到底是个什么习性了。

然后嘉靖皇帝立刻想到了秦德威奏疏上那句话,拍案道:“倭人酋首竟敢如此居心不良!该当继续绝贡!”

严嵩也落井下石的指责道:“你秦德威力主与日本国通贡,有何用哉,莫非就是纵容夷人不恭?伤我大明体面?”

秦德威没搭理严嵩这个捣乱的,只对嘉靖皇帝连忙道:“陛下!不至于!不至于!”

然后又奏道:“日本国现在已经陷入内乱数十年,日本国王威信尽失,政令不行,权势皆落于诸侯藩镇之手!此情此势,便如春秋混战,又似五代十国!

近十数年,海上倭寇骤然增多,也与此有关系。战乱纷起,便不停有流浪夷人泛海为寇,我大明防御再周密也无法根治!

故而我大明以绝贡惩罚整个日本国,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当下连完整的日本国都没有,惩罚日本国王无异于重拳挥空。”

嘉靖皇帝不耐烦的喝道:“你到底想说些什么,莫非要朕坐视不理?”

秦德威加快了些节奏说:“非也!臣提起通贡的本意,并不是针对日本国,而是日本国那些诸侯藩镇!

我大明安居上国,可以通商之利诱之,以册封之名导之,居中挑动日本国内,诛灭轻慢大明之狂贼,也可以视为天罚!”

嘉靖皇帝此时在对外关系上还是很传统,最关心的还是烦人的倭寇,又问道:“日本国内乱还须多少年?”

秦德威奏对道:“据臣所知,日本国内零零碎碎的一百来个诸侯,一个诸侯不过一县之地。

如今连个有霸主之姿的人物都没出现,故而内乱最起码还得持续几十年,足够我大明慢慢拾掇了。”

严嵩却对嘉靖皇帝奏道:“秦德威所言,说服力似嫌不足。至于说借内乱挑动各方,控制日本国局势,更为牵强,不可知也。

故而臣以为,秦德威建言之策略,宛如大将为军功而刻意擅开边衅!

秦德威本身为协理夷务大臣,不在夷务上弄出动静就不足以彰显功劳,所以才会有如此积极插手日本国内的主意!”

严阁老对秦德威的指责很诛心,但也不是没有歪理。

对于时人而言,如果不开上帝视角,目前确实是看不见摸不着好处。

尽管秦德威一再说过日本产银多,但君臣还是没认识到多至什么地步,而且大明财政观念还是偏重实物而轻银钱。

此时的君臣也更不可能料到,小小的倭国日后也能对中华形成多大的威胁。

在大明君臣眼里,日本国可能也就是大号的琉球,犯不上多花心思去“遏制”。

于是秦德威直接回应说:“严阁老所言不错,我就是贪图事功,蓄意插手日本国内乱!”

严嵩顿时噎住,他没想到秦德威如此干脆的认账了,一时间竟然没想好怎么继续说下去。

却又听到秦德威振振有词的说:“这叫在其位而谋其事,尽职尽责还有错了不成?身为夷务大臣,不去谋划外国的事情又能干什么?”

严嵩又奏道:“昔年太祖列十五不征之国,日本就是其一,唯恐无事生非,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而已。”

秦德威叹口气,“严阁老若不通夷务,就少说几句吧!”

转而又对嘉靖皇帝说:“陛下!依我之方略,大明也不必付出多少,也没用大军远征!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我也只有伐谋和伐交,完全符合兵法的。

既然代价不高,完全不存在严阁老所说之劳民伤财,那又为何不能试试看?”

首辅夏言感觉秦德威今天表现太过了,又快抛开内阁独走了!

忍不住就质疑道:“日本国除了倭寇这种疥癣之患,值得如此大费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