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60章

作者:随轻风去

比如原本历史时空,嘉靖皇帝安排翟銮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行边使。

这个差事就是让翟銮去巡视九边,用了一年时间,从辽东到甘肃完整走了一遍。

翟銮可能就是从这时候心态变得扭曲,开始腐化堕落贪污受贿,一口气从边镇收了几百大车的礼物回到京师,被后世评价为晚节不保。

嘉靖皇帝把翟銮安排完,目光落在翰林院、詹事府那两份奏疏上,刚才总觉得哪里不对,现在终于发现疑点了。

嘉靖皇帝指着奏疏,对张潮问道:“以秦德威之德行,竟能如此受词林拥戴,让翰苑、春坊一起上疏奏请秦德威复职?”

张潮身为实职礼部尚书,也算是高级词臣,翰林院和詹事府的事情咨询他也不算过。

但张尚书真不清楚具体情况,如实答道:“臣这两日专心在无逸殿值守供事,不曾关注外面词林之事。”

此时秦太监却奏道:“臣倒是有所耳闻,因为张尚书无暇分身,前两日便委托了翰林学士兼少詹事秦德威,从词林选使臣去朝鲜国。

秦德威去了次翰林院后,说完选拔使臣的事情后,词臣们就一起上疏奏请秦德威复职了,大概是被秦德威的德行感化了吧。”

张潮:“……”

当初他还以为秦德威好心帮忙,原来还有如此操作!

等回过神来,张尚书又连忙谢罪:“陛下,臣实不知情!秦德威此人向来胆大妄为!”

嘉靖皇帝对的现阶段秦德威的无法无天不太介意,提朱笔在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奏疏上批了一句“让他复直”,又对张潮说:“敕书你写与秦德威!”

然后嘉靖皇帝有点烦躁的把桌案上的奏疏一推,起身就去后面正殿道场了。

这半年多来,最亲爱的母亲、老国师邵元节、一起战斗过的初代宠臣接连去世,让嘉靖皇帝越发的感到人世虚幻无常,于是又召国师真人陶仲文入见。

等陶真人来了后,嘉靖皇帝便叹道:“朕深思后,只有斋醮祈祷,怕是难得玄功了,而潜心修道奉玄、追求万寿长生才是至理。”

嘉靖皇帝大概是“醒悟”到,只斋醮祈祷,只能算业余爱好,和民间信男信女没什么两样,和真正专业修炼是两回事。

用业余爱好水平,去挑战专业的事情,那肯定是不行的。

陶仲文还能说什么,只能奉承着说:“陛下有此明悟,臣等定当竭力辅赞!”

嘉靖皇帝问道:“西苑尚缺敬天礼神之所,朕欲新修殿宇,你说如何命名?”

陶仲文稍加思索后,奏答道:“大高玄殿。”

嘉靖皇帝对这个名字很满意,又道:“久闻长生道术有炼丹、房中等种种法门,昔年邵真人曰,红铅取童女初行月事,炼之如辰砂,若得其法可求长生。”

陶仲文:“……”

“尔以为如何?”嘉靖皇帝又问道。

陶仲文是靠邵元节推荐上位的,万万不能诋毁邵元节,何况他才刚当国师没多久,在皇帝心里的地位还不如刚去世的邵元节。

所以陶真人只能说:“邵师兄所言,应当有其灵处,臣亦有验方,但需回朝天宫敬告神明后,方能献上,或许可以合用。”

皇帝的突然情绪变化,让陶老道心里也没底,所以就施展了拖字诀。

嘉靖皇帝没有怀疑什么,点头道:“那你先去吧。”

陶真人得到皇帝准许,退下后就从西苑出了宫。

如今陶仲文受封真人,被视为国师,也极有排面的人物了,显灵宫这种地方显然容纳不下大国师了。

所以陶仲文居住在敕建的真人府(上一代国师邵元节留下来的),“办公”在朝天宫,总领天下道教事务。

回到真人府,陶道长谁也不见,静静的等待天黑人静。面对新形势,他需要找一位更神棍的人指点迷津。

在今天,没有复职的秦学士还是无所事事,无聊之下又去了翰林院和詹事府,里外转了一圈。

经过再三核查,确定他们真的上过疏后,秦学士才满意的回家。

才进了大门,就看到李小娘子坐在前厅,明显是在等着自己。

“你等在这里,是有事?”秦德威好奇的问道。

李小娘子说:“今天喜事不少,我大哥的任命下来了,升到了协同坐营官。大哥去买外面酒了,我就等你回来,请你一起喝酒啊!”

想起李泾的酒量,秦德威也有点头疼,摇摇手道:“一点小事,不足挂齿!就不喝酒了吧?”

李小娘子居然没有死缠烂打,又笑嘻嘻的说:“家里还有很多喜事,两位姐姐居然同时又有身孕了呢!”

秦德威不是第一次当父亲,冲击力已经没那么大了,但还是睁大了眼睛问道:“你,你说清楚,到底是哪两位?”

李小娘子意味深长的答道:“是王姐姐和顾姐姐啊。”

第六百八十二章 业余与专业(下)

又不是正房里的?秦德威愣了愣后,拉起李小娘子,“走,还是与你大哥喝酒去吧!”

这会儿如果回屋去,直面徐妙璇,只怕不会太好受!

不患寡而患不均,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别人又又有了,你还是没有。

醉到人事不知再回去,往床上一躺昏睡过去,就没有烦恼了!任凭风雨如晦,我自酣然入眠。

来到西府李家寄居的小院后,等李泾买了酒菜回来,整治了一桌酒席,秦德威上了桌就豪爽的吨吨吨三杯下去。

才到微醺半醉时,马二进来在旁边禀报道:“有个姓陶的老人家,走亲戚来了,从后门进宅的。”

别人听着可能糊涂,但秦德威立刻就明白了,这走亲戚的老人家,必定是陶老道乔装打扮趁夜悄然来访,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

于是秦德威就先与李家兄妹告辞,出来后,马二又具体禀报说:“陶真人说,能不能在陶仙姑院里会面?”

陶真人过来,一是为了让秦神仙指点迷津,二是找孙女陶修玄来的,毕竟对于长生之道和药物问题,孙女才是专家。

但陶修玄如今隐居在秦府里,陶真人这个外人不便擅入。所以只能请秦德威准许,两人去陶仙姑院里碰面,也是一举两得。

秦德威自然无不可,就直接到陶仙姑修行居所,又让人请陶老道过来。

两人会面后,一起进了陶修玄的院子,却见有数名婢女垂手立在廊下。

陶道长没话找话的寒暄说:“秦学士对我这孙女真是厚待,竟然安排了如此多婢女侍候,我就在此多谢了!”

秦德威脸色古怪,答话道:“其实,这些其实都是贱内的身边人。”

陶道长:“……”

此时堂屋门帘挑起,徐妙璇走了出来,看起来很平静的样子。

璇姐儿居然主动来找陶仙姑,这就叫事有反常!秦德威赶紧指着陶老道,解释说:“有老道长到此看望孙女,我陪着说说话!”

徐妙璇没有多说什么,对弟弟的岳父陶老道行了个礼,问候了几句,就带着婢女们离开了。

两人又进去,除了陶仙姑之外再没有旁人。

落了座后,陶老道就先将今天皇帝事情讲了讲,然后疑惑的说:“你怎么看?”

还有句话,陶老道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邵元节怎么如此不专业?这都什么破秘方,童女经血炼药,跟民间巫术似的!

秦德威叹口气,正所谓现实永远比小说更离奇,对陶老道答道:“邵国师也是投其所好罢了。”

陶老道便问道:“以我观来,皇上已不满足于斋醮祈祷,真要开始修炼道法,应当如何应对?”

秦德威又叹了一口气,“我等为人臣者,又拦不住皇上修炼,还能怎么办?皇上要搞专业的,那就陪着他专业,先顺着吧。”

连秦德威都说要顺着,陶老道才稍稍安心。伴君如伴虎,容不得半点疏忽,多听听秦神仙的没坏处。

既然决定要帮助皇上修炼了,陶老道就看了看孙女,又对秦德威说:“关于长生之道,修玄那里有许多典籍,甚至还有些外界已经失传的。

秦学士不妨安排可靠人手,在家里将这些典籍都誊抄一份,然后我拿去献给皇上,必定能让皇上大悦。”

说着说着,陶老道就发现,秦德威看自己的眼神就不对了。可他仔细想了想,自己说的话没毛病啊。

“你有没有搞错?”秦德威忍无可忍的说:“皇上对你们道家这些经典教义,从来就不感兴趣,皇上所感兴趣的只是道法方术而已!”

陶老道有点不服的反问道:“何以见得?”

秦德威答道:“皇上若对道家经义有兴趣,早就穷搜典籍,让我们翰林词臣编纂汇总了!

可是到如今为止,皇上好祥瑞,好灵药,但你可曾听过皇上求经典?”

陶老道无言以对,活了六十多了,人生真是处处有学问,连这里面都有玄机。

坐在旁边,一直冷淡沉默的陶修玄忽然开了口,对秦德威幽幽的说:“那皇上岂不就跟秦学士你一样?嘴上喊道法双修喊得响亮,但每每让你看经书就跑了。”

秦德威:“……”

陶老道对孙女打岔十分不满,强行把话题转回正事上:“皇上今日既然对我提起此事,我必定要表现一下,不然会被皇上认为是轻慢。”

秦德威毫不为难的说:“想表现很容易,献点什么就是了。”

陶老道认真的说:“要表现其实不容易,如果没有验效,不知皇上会如何想。”

秦德威指点说:“很简单,给皇上献点药,与其它常见丹药混合后,能发阳助兴的那种。然后你就说这是饵剂,专为引发阳气,以求长生之道。

以后长生不长生的不知道,但每个男人肯定不会不满意的。而且药方要换着来,定期补一补,这叫阴阳回旋。”

陶老道又看向孙女,催促道:“这几日你且准备着。”

自家孙女从小研究药理,尤其是跟双修长生有关的,真弄出了不少号称古方的。

然后秦德威继续说:“在以后,你就慢慢传授陛下一些房中术,甭管能不能长生,陛下也是男人,总不会责怪你。”

房中与炼丹等等一样,都是道家很正统的修炼法门,教导皇上房中术总比胡乱炼丹好。

陶老道对房中术略有所知,但真不擅长,他的专业是符篆雷法,房中术双修不是主业。

而在场人里,虽然有人理论研究很深,陶修玄陶仙姑绝对专业,可陶老道又难以启齿。

他是当爷爷的,又不是禽兽,还要脸呢,怎么可能与亲孙女讨论房中术和双修大法?

所以陶道长想来想去后,便很为难的对秦德威说:“那么以后就拜托秦学士了!”

今后日子里,你秦德威先从陶修玄这里学一下房中术,再转述给他陶仲文,然后他陶仲文再拿去糊弄皇上。

关系到共同的政治前途,秦德威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答应道:“一切包在我身上!”

陶老道掩面而走,可也只有这种办法了,而且也只有秦德威适合做中间人!

秦德威叹口气,又看向陶仙姑,目光渐渐坚定,透露出求学若渴的心情。

为了你祖父的恩宠,为了你们陶家的荣辱,他秦德威可以为此献身的!

陶修玄只感觉道心摇摇欲坠,如此纯粹的长生大道,怎么就能与肮脏的政治牵扯上?

第六百八十三章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想了又想,陶修玄开口道:“你且回去,这些日子我要先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