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54章

作者:随轻风去

旁边徐老三听得频频点头,点评道:“说得都挺有道理,看来除了我之外,还有很多人都对秦兄弟非常了解。”

秦德威叱道:“你一个小小千户懂得什么!”

然后又顾左右而沾沾自喜道:“这分明就是言官有组织的围攻宰辅重臣的架势啊,不想我秦中堂今日也要承受这样的苦难啊。

看来我秦中堂在朝堂上,也是有一定明面地位的重臣名宿了。”

徐老三:“……”

虽说这个“沾沾自喜”看起来很诡异,但也不得不承认,秦中堂的歪理似乎也有点道理。

普通官员就算想被这样围攻,他也不配啊,一般是正二品以上实职才有的待遇。

在大明官场,言路畅通就是“政治正确”,太祖高皇帝祖训就是鼓励御史言官以小制大。

所以这种言官围攻大臣的现象屡见不鲜,就算是首辅也经常吃这种苦头。

反过来又导致宰辅大臣纷纷想办法控制言官,结果愈演愈烈,到了后期言官便成了党争的锐利工具。

刚晋升为重臣名宿的秦德威摩挲着刚长出的胡子茬,摆出容我三思的姿势。

众人便都安静了下来,不敢打扰秦中堂的思考。

不管谁遇到这种事情,也需要三思的。一思是谁在幕后策划指挥,二思对方的目的又是什么,三思己方如何化解。

又听秦德威边想边说:“按朝廷规矩,我这样朝廷名宿遭遇多人强力弹劾后,首先应该停止办公,回家待罪?

那样的话,本中堂今天就不用去文渊阁入直了!免得别人笑话我经验短缺,望之不似重臣啊。”

众人无语,秦老爷你三思就思了这些?

不过其后徐老三和李小娘子同时举手,异口同声的说:“那正好与我郊游去!”

也不是他们不懂事,主要是看秦德威气定神闲的,便觉得被弹劾也不算大事,这是多年积累下的对秦德威的信心。

再说就算秦德威丢了中堂,那还是秦学士,天也塌不下来。

秦德威左看右看,果断走到李小娘子身边,亲密的说:“走,上马!咱们去永定河庄子玩,我给你看个好东西!”

李小娘子笑嘻嘻的,十分得意。要是连徐老三这样男人都争不过,那她就要开始怀疑自己的女人魅力了。

通政司桑老爷的随从连忙叫道:“秦老爷慢着!按规矩,你还要写一封谢罪疏啊!”

大人物被弹劾后的两大规定步骤,一闭门谢客,二上疏谢罪,缺一不可。

秦德威扭过头去,对着穿堂边上的外书房吼道:“老归!帮我写个谢罪疏,然后让桑世叔的家人带走!”

自愿留在秦府当门客的南直隶嘉靖十六年乡试举人归有光,慢吞吞的从外书房里走出来。

然后对着秦中堂施礼,口中道:“承蒙老师谬爱,学生我铭感于心,近期逐渐承受不住师恩,又日渐思乡,今意欲辞行归去。”

秦德威忍不住大吃一惊:“什么?你真想走?”

归有光壮着胆子咬咬牙答道:“真有此意!”

秦德威有点急了,上前几步问道:“这又是为何?你哪里不开心了?”

你归有光要是走了,以后青词谁来代笔?

归有光扑通的跪倒在地,叩首道:“老师!我不想写青词!”

随即秦德威按住归有光的肩膀,殷勤的说:“走!今日为师我陪你去西院胡同散散心去,或者去东边教坊司本部胡同!

如果你嫌弃城中憋闷,可以叫几个美人一同陪你去海甸游玩!美酒美食,都给你送过去!”

然后秦德威又对徐世安使了个眼色,快帮忙动手啊!

徐老三与秦兄弟多少年的默契了,立刻上前用力攀住了归有光,强行拉起来,又往外拖拽,“走了走了,老徐我也陪你,不尽兴不回来!”

望着三人消失在门口的背影,被甩下的李小娘子目瞪口呆,她居然真的争不过一个男人!

桑老爷的家人也极其无语,江湖传言秦德威思路清奇,常人所不能及,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被言官围攻这么大的事情,都没有家里一个门客想走人重要?

第六百七十四章 伴君如伴虎(上)

把归有光塞进开往教坊司本部胡同的车,并锁死车门后,秦德威与奶兄弟徐世安一起翻身上马,押着车前进。

在路上,徐世安忍不住很关心的问道:“你为何丝毫不见慌忙?难道你早有预料不成?”

旁边马背上的秦德威叹道:“谁能预料得到这个?不过以二十一岁年纪半步入阁,肯定要招致非议,可谓是欲戴乌纱、必承其重,被人群体攻讦也在情理之中。”

徐世安又问:“你有没有猜出,究竟是谁在兴风作浪?”

秦德威摇头道:“真猜不出来。”

徐世安很诧异的说:“你竟然猜不出暗中黑手?这不是侮辱你的智商吗?连我都能猜出几分端倪!”

对此秦德威很是怀疑,反问道:“那你猜出什么了?”

徐世安自信的说:“推测黑手无非是两种方向,第一种就是你的仇人,比如我看左都御史霍韬嫌疑就很大!

他与你结仇很早也很深,而且他身为左都御史,自然有足够的能力组织一定数量言官围攻你。

还有,如果你在内阁站稳了跟脚,以你的岁数,他的门人党羽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就算霍韬本人没这个意思,他的门人党羽也会鼓动起来!”

议礼派硕果仅存大佬霍韬确实是老仇家了,从嘉靖十二年就结仇,但秦德威还是嗤之以鼻道:

“你这个推测一点参考价值都没有,我的仇家太多了!要说起近几年,只怕严阁老父子对我的仇恨更深!

除了霍韬、严嵩这样的高官,就是很多中层只要串联得力,一样可以组织起言官围攻。”

徐世安很不服气,又继续说:“哪还有第二种推测方向,除了仇家之外,可能为此受益的人也有黑手嫌疑!

文渊阁不可能没人值守,如果你被罢掉文渊阁,总要有个人来接替,那么谁最有可能接替你入阁?

我想来想去,感觉你老师张大宗伯就很有嫌疑!他这礼部尚书替代你入阁顺理成章!”

说到这里,徐老三又长叹一声,悲天悯人的说:“为了区区权位,竟然可能发这样师生互戕之事,真是道德沦丧、人伦惨剧啊!”

秦德威:“……”

他差点一鞭子抽在奶兄弟身上,再听徐老三胡咧咧分析,他就是猪!

最终还是忍不住驳斥了几句:“可能入阁的人多了,吏部许天官,赋闲的大学士翟銮,哪个可能性比我老师小?此外还有张璧、温仁和、孙承恩等学士,都可以取代我!”

徐世安问道:“那你到底打算怎么做?”

秦德威回答说:“不着急,让箭矢再飞一会儿,观望一下形势。”

“就这?”徐老三觉得这种坐以待毙方法,并不是秦德威的风格。

秦德威很自信的说:“我入直文渊阁乃是陛下钦点,这些人攻讦我,就是反对陛下!

只要陛下还肯维护,我暂时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当然就有余地再观望一下。”

以嘉靖皇帝的偏执性子,有的时候,别人越反对,皇帝就越执拗坚持。

徐世安嘀咕说:“那你不就成奸臣模样了吗?”

秦德威沉默了片刻,叹道:“你今天说了半天废话,就这句似乎有点道理。”

类似的例子有两个首辅,张孚敬和严嵩。

这两人都是一直被舆论攻击,但大部分时间被嘉靖皇帝庇护的人,最后在舆论里和史书上的口碑都不好。

夏言就是相反例子,夏言为什么斗不过严嵩,很大原因就是夏言还在意形象。

当上首辅的夏言经常有意表现刚直,结果惹烦了嘉靖皇帝,但最后夏言在史书上评价反而最高。

所以秦德威忽然想到,这次还有另一种可能,会不会有人故意组织言官围攻自己,为的就是挑起嘉靖皇帝怒火?

然后嘉靖皇帝如果用力庇护自己的话,那幕后黑手转而就可以操作舆论,把自己打成逢迎媚上的“奸臣”。

徐老三此刻居然生出了几分感触,“来京师真是长见识了,这便是伴君如伴虎啊。”

说话间,地方到了。随便找了家门脸豪华的院落,秦德威和徐世安夹着归有光进去。

老鸨子小跑着过来迎接,热情招呼:“秦学士稀客!上次还是……”

秦德威阻止了老鸨子进一步靠近自己,“别扯交情,那没用!我老师如今乃是礼部尚书,正管着教坊司,你看着安排!”

然后又指着归有光说:“他要在你们这里住几天,你要保证让他流连忘返,不想离开京城!”

老鸨子连口答应,就安排着一行人先进去。倾尽所有,把本院最出色的几个美人全都喊了出来,还去其它人家里借了几个。

秦德威又派人请了些好友过来,就趁这个机会,在此地一聚。

今天任凭外面如何风云激荡,秦德威真就喝了一天花酒,直到深夜才离去回家。

徐老三号称要陪着归有光,流连忘返的不肯离去,也就留下了。

次日,秦德威正坐在书房,琢磨谢罪疏怎么写的时候,忽然有个叫陈春的同年进士急匆匆的来拜访。

“皇上有朱批发到都察院,我抄了一份与你送来!”陈春眼下正在都察院当御史,借着便利通风报信来了。

朱批就是皇上对奏疏的批字,因为字迹是朱红色的,所以才叫这个名字。

秦德威闻言连忙展开看去,只见上面写道:“若论资历,秦德威以状元任修撰,后历任右赞善、侍读学士、左庶子、左春坊大学士、翰林学士、少詹事。

以此积累而入直文渊阁,有何不可?倘若秦德威不可,词臣升迁次序有何用哉?

若论功业,秦德威尚有辽东平乱及改制、新式火器制造、盐法改制,修《皇明宝训》、议征安南、行宫救驾等功绩。

即便为酬功,以词林功臣入直文渊阁又有何不可?

偏有无尺寸功劳之辈,专好妒贤嫉能,故作狂悖大言,希图卖直沽名,再有犯者严惩不贷!”

陈春表示非常羡慕:“这都是原样抄来的御批文字,由此可见皇上对你的袒护之意。

你历任的官职,你做过的事业,皇上居然都能记清并一一罗列。如此知遇,亘古难有!”

然而秦德威却捂住了脸,他不想让自己的痛苦表情被别人注意到。这是好事吗?从某些意义来说并不是!

秦德威不是很理解,陛下你较这个劲干什么?措辞这么严厉干什么?而且大范围地图炮攻击图什么?

这必定会激起那些言官的逆反心理啊,到了那时,他秦德威夹在中间怎么办?

按照大明官场的习俗以及言路畅通的政治正确,权臣被言官弹劾了后,是不能直接禁止言官弹劾,或者指责言官弹劾本身不对。

如果权臣想收拾言官,只能在私下里进行报复,或者另外再找机会报复。

另外权臣被言官,尤其是一群言官集体喷了后,切忌与言官直接对线,因为很难占到理。

而且从现实来说,短时间内一口气搞定几个十几个言官,效率很低,代价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