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20章

作者:随轻风去

嘉靖皇帝因为愤怒而冲动完后,也恢复了些许理智,对秦德威指示道:“亲军准许你量力而用,三品以下,许你先审后奏!”

秦德威这才敢领命,行礼告辞道:“陛下但内里……啊不,陛下但请安心静修,臣现在便开始布置,明天日落之前必定回奏陛下!”

今晚是睡不成觉了,秦德威抽调了锦衣卫指挥同知徐妙璟,并带着三百锦衣卫旗校,直接就去州衙了。

天下州县衙门格局不说一模一样也是大同小异,秦德威熟门熟路的很,直接占领了赵州州衙,将这里变成了临时大本营。

其后秦德威坐在了州衙正堂的公案后面,望着堂前戒石上著名十六字,也就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感觉完成了一个刚穿越那时候的小小梦想。

坐正堂,洒签子,打板子,堂上一呼,堂下百诺……

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多余工夫畅想了。秦德威立刻下了第一道命令,让左右军守住州城的城门,无论天亮不亮没有命令严禁出入。

第二道命令,立刻封锁州衙、县衙官舍巷道,然后挨家挨户的抓两个衙门的吏员。

抓到的直接送州衙大堂,先打二十大板再问话。

一个时辰后,州衙从大堂一直到大门,灯火通明之下却满地是人,都是被打得起不来的州县小吏。

然后才从大堂传话下来,所有州县小吏轮着上去接受问话。

那位年轻得过分的坐堂官员完全不听任何辩解,对所有小吏只有一个灵魂拷问:“你可知道谁家从官府收购的粮食比较多?”

回答不及时的,或者让年轻官员不满意的,直接拉下去就继续打。

就这么问了一圈,汇总了上百份答案后,再进行比对,秦德威差不多就心里有数了。

这时候,天也亮了。

大明兵制以五十人为一队,秦德威便以队为单位,直接放出去几十队人。

每队各带两个本地向导,目标都是晚上问出来的当地大户人家。

这些目标有在城里的,还有大部分在城外周边乡里,几十队撒出去,每队负责一个目标。

每到一处就直接冲进去抓捕家主,并现场检查粮仓。

封锁城里需要人手,把守城门需要人手,以及放出去抓人搜家更需要人手,一共动用了四千左右亲军。

这人数委实不算少了,若没有这样的人力资源支持,秦德威也不敢承诺一天内查清案件。

当然如果不是嘉靖皇帝动了真火,也不会给秦德威这样不惜代价使用人力的机会。

不过虽然用的人多,但一切安排的有条不紊。

感谢大一统帝国,各地风土人情虽然尽有不同,但官府衙署统治模式都差不多。

秦德威坐在赵州州衙正堂上,并需要太多适应时间,就能摸清脉络。

上午时候,秦德威只能坐在州衙,等待各队人马回报消息,便暂时清闲了下来。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秦德威一声令下,又把赵州知州范昕提了上来。

嘉靖皇帝特别诏许过的,“三品以下先审后奏”,所以秦德威就敢把这个知州当阶下囚审问。

范知州精神萎靡不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本来很简单的事情,皇帝也就在赵州住一晚上,糊弄走了就完事了,却偏生出了意外。

秦德威猛然一拍惊堂木,喝问道:“范昕!你在朝廷的黑后台究竟是谁!如实招来!”

垂头丧气的范知州听到这个问题,也是懵了。

就是踏马的几千两银子的事情,也值得去朝廷找黑后台?你秦学士是想找事呢,还是想找事呢?

别说没有所谓的“黑后台”,就算退一万步说,也不可能随便向上攀扯啊,这秦学士到底懂不懂规矩?

秦德威再次拍下惊堂木,“你,认识不认识严世蕃?就是严阁老的独子!”

范知州:“……”

他可以确定,这姓秦的就是闲着没事干,拿自己逗乐来的。

秦德威叹口气,这姓范的真不上道。他又对徐妙璟招了招手,吩咐道:“你继续审!我去补一下觉。”

徐妙璟吃了一惊,有点紧张的说:“让我来审?我能行吗?”

秦德威恨铁不成钢的说:“你好歹也是个锦衣卫官啊,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让你去诏狱当差,今天给你一次练手机会!”

临近午时,秦德威又醒了,来到州衙大堂,却见徐妙璟手捧一杯茶,正与阶下囚范知州谈话。

秦德威走上去,伸手就是一巴掌拍向徐妙璟,直打得徐妙璟呲牙咧嘴。

然后又对徐小弟呵斥道:“你就这么审案子的?你是在开茶话会吗?你的暴力拷打呢?你的酷刑又在哪里?”

徐妙璟很不服的反问道:“那你刚才怎么不动手?”

秦德威理直气壮的说:“我们文官不打文官,动手的都是你们厂卫!”

随即又对范知州问道:“你真没有黑后台?你不考虑指控下严世蕃?”

范知州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怒道:“我若在朝中有这样靠山,何至于只能当一个知州?”

秦德威不屑地说:“给你指条能活命的路子你不走,你这水平也只能当一个知州!”

就在这时,放出去的几十队人马渐渐开始回来了,秦德威只能暂时放过范知州。

可惜了,这姓范的还是不上道,没有能趁机搞出点事情来。

随后秦德威忙得不可开交,将各队人马带回的消息进行了汇总整合,又随机抽查审了十几个本代大户。

日落的时候,秦德威匆匆忙忙来到行宫,将今天的清查结果奏报给嘉靖皇帝。

“根据初步清查,官府出粜粮食中,约有三分之二流入了本地及周边大户人家。

又根据今日审查,已经整理出了三十余家大户名单,合计已经从官府收了粜粮八千余石。

这就是赵州如今出现饥民的真正原因,与陛下南巡事务并无关系!”

在旁边一起听的文武大臣心知肚明,归根结底重点是最后一句话,皇帝要的就是这个“公证”。

但秦德威却还没完,又多说了一段:“幸亏陛下洞照烛鉴,察知有人作恶,果断命臣清查粜粮事务,阻断了赵州上下如此恶行。

不然再拖延到三四月,只怕春荒会更严重,甚至有可能到易子相食的地步!陛下真乃赵州百姓再生父母!”

众人:“……”

看看,看看,什么叫“嘉靖男儿”。

第六百三十五章 确实是外行

最后嘉靖皇帝下旨,赵州知州范昕斩首!州治所在平棘县知县充军戍边!勾结官府的囤积粜粮的本地大户全部抄家流放!

至于其他善后事宜,都交给了负责北直隶的顺天巡抚,皇帝明天还要继续赶路,没时间继续在赵州磨蹭。

其实贪图安逸的秦德威挺想留下善后的,不愿意这么辛苦的继续往南跑了。

奈何皇帝看秦学士这个浓眉大眼的忠良正顺眼,不愿意放他离开。

所以次日一大早,秦德威嘟嘟囔囔的继续坐车上了路。

车辚辚,马萧萧,一万五六千人的队伍沿着一望无垠的华北大平原一路南行,沿途各地又有动辄成千上万的劳力为南巡服务。

又数日后,南巡队伍进入了河南省界,住在了隶属于河南省的彰德府。

而从彰德府再继续往南,就是卫辉府了。熟悉嘉靖朝历史的,对这个地方懂得都懂,嘉靖皇帝差点被烧死的地方。

就是秦德威不大确定,蝴蝶效应干扰过的本时空,明晚半夜还会不会有卫辉府行宫大火。

今晚神霄保国宣教高士陶仲文陪同嘉靖皇帝谈论了半时辰道法,然后小心翼翼的退出了行宫。

老道士在行宫门口刚松了口气,就看见了女婿徐妙璟。

徐妙璟显然也是等了有一会儿了,边活动腿脚边对岳父说:“有人要见老泰山。”

虽然没有明说是谁,但陶仲文凭直觉就知道,要见自己的肯定是秦德威。除了秦德威,没人能这样指使徐妙璟来找自己。

其实陶老道目前身份有点敏感,毕竟他现在经常陪皇帝闲谈,还有点心理医生的作用。

南巡队伍人多眼杂的情况下,反而没人敢随便接触陶仙长了,以免有“窥伺”皇帝的嫌疑。

秦德威不敢公开招呼陶老道,也是有这个因素,也就是徐妙璟有女婿身份的便利,才能帮秦德威请人。

徐妙璟将老泰山引到自己的屋舍,里面没有点灯,只坐了个黑乎乎的身影,看着像是秦德威。

然后徐妙璟站在了屋门外面警戒,只留了老泰山与姐夫在屋里说话。

秦德威叹口气:“仲文真君啊,有些话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陶仲文似乎很无奈,“说了多少次了,别叫我仲文真君!”

在黑暗中看不清秦德威的表情,但可以听出他很犹豫,“今日车前旋风大作,让我心惊肉跳,心血来潮,心神不宁,心寒胆颤……”

陶老道无语,你这是犯心病了?

秦德威继续说:“在我看来,这预兆应在你身上。”

陶老道:“……”

他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家,眼看正要步入人生巅峰,可经不起惊吓啊!

“到底是何情况?”陶老道有点急迫的问。

如果别人说这些话,陶老道就当是信口胡诌了,但秦德威在他心目中不一样啊,是神棍里的神棍!

关键时刻,秦德威只言简意赅的说了两个字:“主火。”

陶老道不听还好,听了就更着急了。

这火的范畴可就大了,火灾是火,发炎上火是火,从心火肺火到恼火发火全都是火!

当然了,这样含混不清、可解释范围很广、后续能见机适配的说辞,陶老道并不陌生,都是神棍蒙外行的技巧!

可秦德威和他又不是外行,懂行人之间只管开诚布公就好,没必要这样云山雾罩的!

陶仲文忍不住又探寻道:“能否提前消除火灾?”

黑影中的秦德威摇了摇头,“火终不免,只能护住你了。”

陶老道再一次无语,甚至还有点不满了,因为秦德威这句又把他陶仲文当成了一个外行糊弄!

“火灾免除不了,只能保全你”这种意思,都是忽悠外行的屁话啊。

如果最后人“保全”了,那岂不就是你这预言之人的功劳了?

又如果到了最后,人没有被“保全”,你成了骗子呢?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