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17章

作者:随轻风去

瞧姐夫这人员配置模式,居然与自己一样!那岂不是说,自己的机智终于与姐夫平齐了一次?

李小娘子挨着坐在了徐妙璇另一边,秦德威坐在了徐妙璟这里,假装不明真相的问:“有什么事情啊?”

徐妙璇面色如常,微笑着说:“陶仙姑要来府里驻守修行,也是为长辈祈福,理当修个家庙供奉着,所以找夫君来商量,你看如何是好?”

秦德威大度的挥了挥手:“都是亲戚,不必小气了,该修就修!东边不是还有个院子么,可以先腾出来用。”

徐妙璇又问道:“那不是给南京顾姐姐预留的地方么?”

秦家主一锤定音:“先紧着眼前用吧!”

一团和气,其乐融融。

徐妙璟悄悄对妻子使了个眼色,带着儿子就告辞走人了。表面功夫都帮忙做完了,下面都看姐夫自己的内里功夫了!

等回了内院,又进了卧室,秦德威连忙对徐妙璇说:“贤妻大气!贤妻真敞亮!”

徐妙璇忍不住翻了翻白眼,就开始卸首饰,同时又冷哼一声道:“人都已经被你弄进来了,我还能怎样啊?

也值当你们兴师动众的一起来哄弄我,显得我多么小家子气似的。”

秦德威坐在炕头,忧心忡忡的说:“我也是没办法,你可知道,天色就要有所变化了!

皇上以后可能会深宫静修,包括我在内的外臣都难得一见了。只怕要宛如当年宪宗皇帝时,天高帘远,君门万里啊。

而陶道长这样的国师,却比我们更有面君的便利……”

明宪宗成化天子,大明第一个“宅男”皇帝,新模式开创者,很多官员在京师十几年都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看过《大明官》的都知道。

徐妙璇并非完全不闻外事的家庭妇女,听到这里大吃一惊,“竟会如此!”

秦德威这种对皇帝大逆不道的,传出去会被砍脑袋的判断,徐妙璇并没有质疑。

过去这些年,夫君这种骚话太多了,但最终却大都实现了。

她就是震惊皇帝以后要当“宅男”,一个“宅男”皇帝和一个正常皇帝,统治模式是绝对不一样的。

皇帝变成深宫“宅男”的话,首当其冲被削弱的就是翰林词臣。

因为词臣本来最大的优势是亲近皇帝,可以经常会面和探讨问题。但如果一年到头也见不到皇帝,词臣的权势和话语权又从何而来?

而夫君偏偏就是最顶尖的词臣,失去对皇帝的直接影响力,权势就要小很多。

秦德威便紧握双拳,很深沉的说:“所以啊,为夫也是有苦衷的!为了全家未来的安康,真不能放走陶仙姑,这都是政治啊!”

“不必再说了。”徐妙璇连忙阻止了秦德威继续说下去:“我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夫君大可以放心,我今后定会与那位仙姑相处好。”

秦德威赞道:“贤妻果然大气,贤妻果然敞亮!”

在今夜的京城,要善后的不仅仅是秦德威,还有另一个大学士严嵩。

看着躺在榻上哼哼的儿子,严嵩既有几分心疼,又有几分恼火,还有几分无奈。

“你怎么又去招惹秦德威?”严阁老皱着眉头问。

严世蕃忍住疼痛,不满的说:“并不是我招惹秦德威,而是我又遇到了他。

秦德威与我想到了一起去,所以总是会撞上。这反而能说明,我的思路并不算错,只是硬实力不够,所以争不过秦德威!”

严嵩想了想说:“你不要留在京师了,跟随我一起南下!”

官员可以带少量随从,严世蕃可以用随从身份跟着父亲走。

严世蕃闻言便惊道:“我跟着父亲你南下有何益处?我正欲在京城大展拳脚!”

严嵩忍无可忍的斥道:“你还想大展什么拳脚?你若不跟在我身边,我怕白发人送黑发人!”

严世蕃不服气的说:“父亲这是哪里话?南巡启程后,在京城里还有谁能动我?”

严嵩讥讽说:“秦德威临走前与你大闹一场后,岂会没有安排就放心离京?

我敢料定,秦德威必定已经针对你布网了,到了那时,你连求救都找不到人!”

严世蕃哼声道:“到那时秦德威人都不在京师,还能把我怎样?”

严嵩冷冷的说:“每年辽东都会派出五百精锐铁骑到京师轮班上值,这五百人都归一个叫李泾的所辖制。

这些边军向来悍勇,趁着京师空寂时,选出心腹人物劫杀了你再逃回辽东,简直易如反掌!”

严世蕃突然冷汗直冒,大怒道:“我不信秦德威真敢如此?”

严嵩叹道:“但我不敢赌他的不敢!另外南下还有个好处,祭祀完显陵后,陛下肯定会封赏群臣。

我想法子把你加进来,这就等于变相赦免你了,也省得秦德威拿官司纠缠你。”

严世蕃沉默了一会儿,起身对严嵩行了个礼:“幸亏有父亲庇护,这才能容得儿子我在外面任性。”

严嵩没再说什么,只感觉秦德威就像是一块巨石,横亘在他们父子面前不可动摇。

儿子做错了什么吗?但每一次都是因为遇到了秦德威,正确的行为就全变成了错误,简直就像是遇上了天敌一样。

冥冥之中,到底有没有鬼神啊?

第六百三十章 在路上

转眼间就到了二月十六,圣驾南巡启程的日子到了。留守大臣顾鼎臣率领数千京师官员,守候在宣武门外送驾。

嘉靖皇帝当场挥笔写下了一首长诗(宫廷桂冠诗人秦德威代制),赐给留守大臣,并上邸报晓谕天下。

其中有几句:“必欲亲审视,庶几万世昌。万世获昌利,是慰二亲方。乃严谕臣民,知我非漫行。奏告天舆祖,旁祈神祗匡。”

充分阐述了南巡的政治意义,强烈表达了南巡并不是皇帝心血来潮瞎溜达的思想。

此次南巡队伍规模庞大,动用包括锦衣卫在内的亲军一万五千人,马匹三千。以宣城伯卫錞佩都护将军印,成国公朱希忠为副手,主掌扈从。

另以咸宁候仇鸾、东宁伯焦栋为左右副将军,负责队伍两边警戒。

又因路途遥远,随驾大臣都配了车乘,不然很多五六十岁的老年大臣真受不了。

翰林院第三把手兼詹事府第三把手秦德威享受准侍郎政治待遇,单独有专车,还拨给两名军士听用。

其实秦德威作为一个有活力的年轻人,出入更喜欢骑马。

但这次路途遥远,全程骑马不但风吹日晒还会累死人,而且要服从统一安排,所以也就不搞特殊化了。

所幸只要皇帝出行,必有的一项工作就是“平整道路”,所以坐车也能接受。

果然如同秦德威事先所预料的,这次南巡太过仓促,沿途不是那么舒适,在吃和住两项上,基本就只能对付着了。

所谓皇帝行宫,基本都是用驿馆或者公馆临时改建,近侍大臣只能在旁边民舍凑合住宿,有时候还是临时搭建的屋舍。

嘉靖皇帝又是个急性子,每天急于赶路,没留出多余娱乐时间,大臣也就只能跟着奔波。

坐在车里,秦德威不禁想起了上辈子看过的电视剧里,无论哪个大清皇帝南巡也不是这样辛苦啊。

什么纪晓岚啊刘罗锅啊和珅啊,跟着皇帝出巡,不都是一路游山玩水偶尔再夹杂点英雄救美、反腐倡廉吗?

南巡的第五天,开始想念每每旅行时,无论上马开车,必陪伴左右李小娘子了。

只不过这次实在没法带上,唉,旅途少了许多乐趣。

忽然有人骑马靠近了车驾,秦德威抬起眼皮看去,原来是徐妙璟徐小弟。便随口问道:“没有轮到你当值?”

此次随行的一百二十名锦衣卫官,除去现场提调旗校的,分班轮流在嘉靖皇帝左右随侍,充当皇帝近身最后一层人肉屏障。

非要比喻,可以想象成肥皂古装剧里的御前侍卫,但实际上战斗力可能打不过厨子(大清嘉庆皇帝亲眼目睹的)。

徐小弟这会儿有空跑过来,那肯定是没有上值。他满脸兴奋的说:“姐夫!有人托我传个话,想要与你亲近亲近!”

秦德威靠在车窗上,无动于衷的回应说:“从东海之滨到西漠黄沙,从塞上边关到岭南百越,天下想与我亲近的人多了!”

听着狂傲,但也算是实话。

不过秦德威心里还是有点好奇,谁能让徐小弟兴奋成这样?

按道理说,徐小弟这些年也是见过世面了,堂堂的东厂提督狗腿子,史上最年轻状元的小舅子,不应该为了谁而激动了。

只听到徐妙璟答道:“是国公啊!国公!”

于是秦德威打了个哈欠,在车里直接翻了个身,找个舒服姿势,准备春困了。

对于志在权臣的人来说,大明的国公就是朝廷吉祥物,有什么实用?徐小弟还是欠历练,这也值当兴奋?

就说南京那个什么魏国公徐鹏举,去年还是靠他秦德威帮忙游说,才重新当上了南京守备大臣。

徐妙璟苦着脸,凑着车窗求情道:“姐夫,是定国公,我们徐氏的定国公啊!你就给我个面子!”

秦德威这才明白,徐小弟的兴奋点在哪里了。

号称大明第一异姓的徐家分了两支国公,南京魏国公,京师定国公。

而徐妙璇、徐妙璟姐弟两人,其实都是定国公徐家这边的族亲,当然是血缘关系非常远的那种了,平常都断了走动的。

但再怎么说,徐妙璟也是姓徐的,终归是徐氏大家族的边缘人物。

猛然被家族的名义族长来主动套近乎讨好,有点屌丝逆袭般的兴奋感觉,也是人之常情。

秦德威又重新坐起来,漫不经心的说:“行吧,今晚到营地后,一起坐坐。”

在京师时结识走动或许有不少繁文缛节,或许还要考虑政治影响什么的,但一起在外面出巡时,交往就随意轻便了许多。

这时候又有人纵马到附近,提鞭指着徐妙璟喝道:“徐妙璟!谁许你擅离队伍,任意窜行?速速归队,不然军法从事!”

秦德威顺着声音望去,看服色是个中年高阶武官。忍不住就对徐妙璟问道:“这谁啊?”

徐妙璟苦笑着答道:“都督佥事陈寅,掌行在锦衣卫事。”又补充了一句:“亦是兴邸旧人。”

秦德威撇撇嘴,很直率的评论道:“你们厂卫里真几把事多。”

东厂提督秦太监忙于抄家搞银子,建昌侯张家产业又太大太多,所以暂时分不开身。

这可是至少几十万的大生意!最后秦太监求得皇帝批准,没有跟随南巡。

然后这个陈寅就负责掌管行在锦衣卫事,在掌卫大佬王佐年老的情况下,以后锦衣卫也许就是陈寅接班了。

一个准备接管锦衣卫的高阶武官,竟敢对东厂太监的直属狗腿子使脸色,真是很微妙啊。

秦德威迅速切换到了吃瓜模式,厂卫里面有好戏看了。

再说那位秦公公不肯随驾南下,又安排了这么个有敌意的人掌管行在锦衣卫事,真的挺有趣的。

就是徐妙璟有点小不爽,直接控诉说:“他这样对我无礼呵斥,姐夫你居然完全没有同仇敌忾之心!

好歹帮我骂回去啊!我不好回嘴,而你完全可以的!你随便骂回去,他也不敢怎样你!”

正因为旅途无聊的秦德威没心没肺的笑道:“那是你们厂卫内部的事情,我们文官当然就是看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