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0章

作者:随轻风去

冯县丞威严的说:“本官心中有数,不须你教我做事!”

秦德威连忙叫屈:“这次真没有想教二老爷做事的意思,就是在下身家性命系于此事,委实拖延不得!”

冯县丞冷哼一声:“你连求本官办事,都像是教人做事,真该跟堂下那些告状百姓学学,怎么求人!”

秦德威无语,正所谓先入为主,说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果然第一印象很重要……

“小的近日辛苦赚了八两银子,尽数赠与二老爷作为润笔之资……”秦德威小心翼翼的换了一种求人方式:“我听说很多人与官老爷打交道,都是这样求人的。”

冯县丞:“……”

正当冯县丞正考虑如何打人时,忽然有县丞厅的皂役来禀报,说是有个二老爷的同年前来求见拜访。

这事挺常见的,最多就是没有提前预约有点奇怪。

同时皂役并送了名帖过来,冯县丞拿在手里看了眼,惊讶的“咦”了一声,脸上呈现出疑惑神色。

听到是冯老爷的同年来拜访,这是官场加士林的交际,秦德威自思帮不上什么,贴着墙角就打算溜走。

再说了,这是冯老爷的私人交际场合,他在场肯定不合适,还没有亲信到完全不避讳的地步。所以还是情商高点,主动走人。

果不其然,冯县丞并没有留人,秦德威从后堂走出来,刚到前面院门,迎头就遇到了一个人。

虽然此人衣装简素,一袭文士青衫,但秦德威仍然认了出来,前不久才见过的。

正是徐家诸神之战的对面一方,西城御史刘大人!

秦德威惊愕万分,难道来找冯县丞的同年就是此人?

第六十六章 不该问的别问(下)

刘御史也看到了秦德威,但是并没有任何意外。

先前在徐家的时候,他就听到了,冯县丞借用这个小厮在身边办事,所以在这里碰见不奇怪。

目送刘御史进了县丞厅后堂,秦德威忽然有点尴尬。

当初在徐家大堂上,他代表冯县丞与徐指挥生搬硬套了半天近乎,硬是尬聊出一个神交已久。

当时刘御史这个正经同年却在旁边对此一言不发,真是心机深沉!

更让秦德威感到担忧的是,不知道刘御史今天来找冯县丞,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难不成此人折在自己手里后,又知道自己跟脚,就找冯县丞告刁状来了?

还是说,此人意图对自己打击报复,先找冯县丞提前通声气,毕竟自己身上还挂着半个幕席身份,算是冯县丞的人马。

秦德威越想越疑神疑鬼,简直如同百爪挠心,恨不能像只飞虫从窗户缝隙里钻进去,仔细听听刘御史到底与冯县丞说了些什么。

也不知等了多久,才看到刘御史又施施然的出来,冯县丞一直送到了院门口。

等刘御史不见了人影,秦德威又悄然跟随在冯县丞身边。但冯县丞什么也没说,一言不发的回到县丞厅,继续办理公事。

这叫秦德威莫名其妙,实在搞不懂冯县丞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无论那刘御史怎么诋毁自己,总要发个话出来啊。

此时秦德威心事重重,自然就没心情对着菜鸡指指点点了,县丞厅里安静了不少。

冯县丞办了会子公务,只觉得耳根清净,也没人对自己有所指正,十分不能适应。

他抬头就看到某小幕席正蹲在墙脚,心事重重的也不知在想什么。

忍不住喝道:“本官已然答应你速速写信给上元县,你还作什么怪?你且过来,看看这件案子该如何判!”

秦德威走了过来,借着机会搭话说:“不知方才那刘御史与二老爷你说了什么?”

冯县丞十分不悦,你秦小哥儿不但教我做事,还教我做官,看在确实有用就忍了,现在你又要教我做人?

和同年公事之余聊聊天,这是私人交际,你也要过问?能管这么多的,只有爹和娘!

“不该问的别问!本官与同年交往,与你有何关系?”冯县丞当即把秦德威的无理之问驳斥了回去。

听这口气,冯老爷要开始冷处理自己了,秦德威慌忙地叫道:“二老爷不要误会,无论那刘御史说了些什么,都要听小的解释一二!”

不由得他不慌,这是他目前唯一称得上大腿的人物了,对付董捕头要靠冯县丞。

最关键是,县试也要靠冯县丞啊。读书人第一关,有冯县丞居中帮忙串联,县试和府试问题应该都不大,能保自己拿到一个准秀才童生身份。

关键是冯县丞为人还不错,不贪财受贿,也没多大架子,还有大靠山,又是自己日常能接触到的人,这样的大腿去哪里找?

至少在嘉靖十一年的彗星之前,抱住没问题。

而冯县丞狐疑的看着秦德威,奇哉怪也,你慌个什么?

说实话,秦德威这个小少年虽然跳脱,但很少有慌乱的时候,很多麻烦事似乎都是轻描淡写的摆平了,今天莫名其妙的就慌了。

想到这里,冯县丞突然大喝道:“你这小儿,究竟做了什么,如实招来!”

不怕大腿骂,就怕大腿不理人,秦德威立刻回话说:“是这样的,小的见过刘御史一次,也算是认识。”

冯县丞哂笑几声,小儿辈人情世故终究还是有所欠缺,你以为见过一次就算是有关系和认识了?

刘御史是何等身份,你秦德威又是什么身份?打个比喻,他冯恩连天子都见过一面,但能算认识吗?

“小的还跟刘御史说过几句话。”秦德威继续说。

冯县丞继续哂笑几声,他冯恩还跟内阁大学士说过话,难道能算认识?

“然后小的将刘御史气跑了……”秦德威将徐家诸神之战简单说了,然后又迅速解释说说:“但小的也是情非得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还请二老爷见谅!”

冯县丞久久无语,御史言官除了干好被派遣差事之外,堪称是职业喷子,不然能叫言官吗?

可以说大明朝战斗力最强的喷子,大半都在御史里面,不会喷的还当不了御史。

你一个十二岁小少年业余选手,将一名职业喷子喷得掩面而走,也真是一朵奇葩啊。

不禁又开始浮想联翩,如果自己职业生涯真的如愿行取为御史,秦德威似乎同样有可用之处。

人才难得,不但能教做事,还能帮喷人,值得长期投资。

也难怪德威一看到刘御史,就如此慌张,敢情是害怕秋后算账来了。

想的有点多,冯县丞一直保持沉吟不语姿势,这就让秦德威忐忑不安。

他很清楚,自己这点份量完全不够和同年御史比的,是个人就能看出孰轻孰重啊!

于是秦德威决定冒一个巨大风险,展示一下自己的独特价值:“近日见过县学士子,听闻了只言片语,又看过抄报若干,对朝中态势略有心得。

小的发现,朝中有一人,眼下品级虽然不高,但极其清要权重,而且已经简在帝心,入阁只在这一二年间,未来有首辅之相。”

冯县丞先是吃了一惊,秦德威居然还有如此能力?然后饶有兴趣的问:“你说的是谁?”

秦德威斩钉截铁的说:“乃是吏科都给事中夏言!在下敢于断定夏言必定入阁,不信二老爷再看两年!如若不成,在下也无颜留在二老爷身边了。”

不错,秦德威想展示的就是大预言术!指点冯县丞或者冯县丞那位靠山应该去结交谁!这种本事应该也够份量了。

冯县丞突然神色极其古怪:“你一直想问的本官靠山,其实就是夏拾遗……”

噗!秦德威默默吐血三升,被震得倒退三步。别人家穿越者指点江山,预言未来的时候,从不这样啊?

而且他难以理解,冯恩和夏言是完全不搭调的两种人啊,怎么夏言就成了冯恩的靠山?

那夏言说白了也是个阴柔派的,而冯恩明显是刚猛路子,怎么就混到一起了?

大预言术都失效了,自己现在还能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秦德威垂头丧气,神容凄惨的拱了拱手:“小的无话可说,请二老爷发落吧。”

冯县丞又微微一笑:“其实刘兄此次前来,没有半点说到你。”

我靠!秦德威愕然,自己疑神疑鬼了这半天,都是自己吓自己?那刘御史根本就没提到过自己?

那他到底是来作甚!秦德威忍不住又问:“那刘御史找二老爷,究竟说了些什么?”

冯县丞依旧不答:“本官已经说过,不该问的别问!”

秦德威发现自己心里更痒痒了,这刘御史故意不提自己,一定会有原因!

第六十七章 物质文明的时代

无论如何,秦德威仍然不放心,毕竟那刘御史可是个仇家,猛然又现身了,必须多加小心。

他决定给刘御史上点眼药,先在冯县丞心里埋颗钉子。

“先前在徐家时,刘御史明知小的是二老爷你的人马,却仍然没有对小的说明,他与二老爷你有同年关系!

小的揣摩刘御史所想,是唯恐牵扯出人情关系,不利于他对徐指挥极限施压,为此宁可隐瞒与二老爷的关系。

不然小的也不至于冲撞了刘御史,但这也能说明,刘御史此人心思阴诡,并不是光明磊落的性子。”

冯县丞呵斥道:“那刘兄乃是本官同年,你休得妄议他人!”

秦德威做出非常关心样子:“小的这颗忠义之心实在按捺不住,都是为了二老爷而忧虑啊!

今日刘御史前来拜访,行踪既突兀又诡秘,总让小的不是很放心。而且刘御史故意不提小的得罪之事,说明他必有图谋,又不欲节外生枝!

唯恐二老爷想有哪里不周到,被刘御史利用了,或者是被刘御史坑了啊!”

冯县丞被逗得哈哈大笑:“你这人小小年纪,就如此多思多虑,也不知累不累!今日只是同年多日不见,互相走动闲聊而已,哪有你想象的那些机关算计!”

秦德威讪讪的说:“小的既然忝为幕席,那当然遇事要多想几分,宁可多想也不能少想。”

为了证明秦幕僚就是错了,冯县丞最终还是吐露实情:“确实只是闲聊,谈了谈最近各自状况,又一同感慨在南都居官不易,薪资微薄却应酬开销又极大。

还感慨了下时下官场风气。比如数十年前,外方官员进京时,若要拜访有力人物,所携不过一点土产而已。

而近些年来,皆是用银子敲门,尤其拜访宰辅、部院大臣,非重金不可,不然不会被重视。

最后刘兄与我又约了个时间,过得几日一起喝酒。只有这些友人之间闲聊而已,你非要扯什么别有用心,简直穷极无聊!”

秦德威神色诡异:“所以……二老爷你就什么也没有听出来?”

冯县丞诧异地问:“听出来什么?”

秦德威用最直白的话解释说:“那刘御史想和你一起发财!”

“你这又是什么话?”冯县丞惊到了。

秦德威便分析说:“首先,那刘御史出身寒微,做官也就几年工夫,如今身处金陵这种繁华之地,眼下手头必定拮据。

而且二老爷你也说了,以时下风气,重礼成风,想出人头地也不能没有银子。在京城不馈送有力人士,他怎么会帮你说话?

其次,刘御史西城察院御史,巡察的是何等地方?从西边外城的江东门到里城三山门,都是他巡视之地。

而且江东门到三山门之间这条通路,乃是南京城最重要的商路!半数货物都是从这条商路进出。

第三,二老爷你所在江宁县,又远比北边上元县富庶,南京城有名财货之处,我看三分之二在江宁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