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98章

作者:随轻风去

严阁老的反应真不算慢,想到就做,立刻也出列,对嘉靖皇帝奏道:

“今以体之正,情之安,莫若奉圣母梓宫南诣显陵,与先帝合葬于穴中。”

殿上众人心里也衡量了下,圣母南下这个方案,比起先帝北上方案,其实还是省点人力物力的。

但秦德威又不知从哪里闪了出来,连忙劝阻道:“严嵩此言,不妥不妥!”

不妥你麻痹!严嵩差点失态的当场就喷回去,害怕被问罪殿前失仪才强行忍住。

又听秦德威继续说:“人人皆知陛下天性至孝,若先帝圣母合葬于承天府显陵,远离陛下数千里之遥,陛下今后欲叩陵祭奠先帝圣母,又该如何?”

嘉靖皇帝眉头又轻轻皱起,还是秦德威思虑周到啊,这确实也是个问题。

严嵩严阁老怒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你秦德威倒是说出个可行的来!

忍不住就质问道:“不知秦德威你到底有何方案,以备圣询?”

秦德威便奏道:“将圣母梓宫安于昌平大峪山,再将先帝衣冠与圣母合葬,如此可与列祖列宗山陵同在,又可备陛下四时祭奠。”

严嵩质疑说:“你这也是大为不妥,难道让先帝独在显陵?”

秦德威没理严嵩,继续奏道:“与此同时,奉圣母衣冠南诣显陵,与先帝梓宫合葬,两处各有礼制,此乃周全之计也。”

殿上众人听完秦德威的方案,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最省心省事的办法了。

比起先帝北上和圣母南下,大臣们还是更喜欢秦德威这个两处衣冠合葬的方案,起码不怎么折腾。

严嵩对此也无话可说。

但嘉靖皇帝仍然觉得不完美,他要的又不是省心省事,他要的是称心如意。

可嘉靖皇帝自己还是拿不定主意,好像各种办法都有问题。

这让情绪不稳定的嘉靖皇帝非常心烦意乱,突然就开口说:“朕欲明年二月南巡谒显陵,实地勘察显陵状况,再决议是否将慈宫南袝显陵!”

群臣都惊呆了,陛下怎么想一出是一出?怎么又想到南巡了?

陛下你如果考虑,要不要将圣母梓宫运到承天府显陵,派一个官员去考察显陵状况也行,何必自己亲自去!

还没等别人想好怎么劝,却见秦德威又不知道从哪里闪了出来,对嘉靖皇帝奏道:“陛下不可!”

众人都有点意外,没想到秦德威敢第一次冲出去劝谏。

嘉靖皇帝怒道:“有何不可?”

秦德威没有退缩,苦苦劝道:“臣以为,陛下哀伤过度,圣体多有损耗,何况往年冬春经常小有不快!

若远涉长途,舟车劳顿,冲冒风尘,万一圣体违和,圣心不畅,谁其任之?”

性格执拗的嘉靖皇帝冷冷说了句:“朕岂惧辛苦哉,为吾母而已!”

秦德威又劝道:“距离明年二月时日太短,若仓促成行,沿途各地准备难以周到,只怕多有事故!

何况陛下若南下承天,北虏闻知虚实若趁机来犯,只怕形势危险!”

又有数名大臣出列,包括吏部许瓒、户部王以旂等人,跟随着秦德威,纷纷劝嘉靖皇帝不要南巡。

有个言辞激烈的都给事中直接说:“沿途近岁仓库空虚,圣驾所至,必会惊扰地方、劳民伤财!”

嘉靖皇帝充耳不闻,起身道:“朕意已决,再言不宥!”

说完就退朝了,只留下了一地无可奈何的大臣们。

群臣正要散去时,忽见秦德威挡在了严嵩前方,很严肃的盯着严嵩。

还有好戏看?众人便放慢了脚步,好奇的看着秦学士与严阁老。

只看秦学士瞪眼如铜铃,并指如戟,对着严阁老高声斥道:“尔实乃奸臣也!

若非你不顾显陵纯德山形制不佳,谏言圣母梓宫南移,又怎会勾起皇上南巡之念?

方才也不见你进言劝阻,若因此而生出的种种状况,也都是你的错,你要对此负责!”

在众人若有所思中,说完话的秦德威扭头就走,只给留给众人一个正气凛然的背影。

第六百零七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下)

秦德威从宫里出来,又去了翰林院转转,见没什么事情,就打算回家了。

这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份,本来就到了公务清闲并逐渐暂停的时候。

如果不是出了蒋太后驾崩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已经开始准备过年了。

当然,就算蒋太后驾崩了,那还是要准备过年的。

秦德威还没走出翰林院,就听到后面有人呼叫:“秦板桥留步!”

转头看去,原来是许谷和赵贞吉两个熟人,便问道:“有何贵干?想去喝酒?”

许谷嘿嘿笑了笑,满怀期待的说:“喝酒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听说你又得了编书的差事?圣母的《女训》?”

“啊这……我险些忘了还有这件事。”秦德威拍了拍额头。

许谷震惊了:“这事你都能忘?涉及到升官的大事,你都能忘?”

谁都知道,给皇帝编他妈的书,必然就是升官捷径啊!

对一位官员来说,忘记升官堪比商人忘记金钱,书生忘记文字!

秦德威叹口气说:“升官有什么用?我对升官不感兴趣!”

许谷对此不能理解,赵贞吉反而别有感慨的说:“升不升官,确实对秦板桥没有大用。”

不能不服,就秦德威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品级这种限制有多大意义?

秦德威被吹捧的高兴了,主动说:“行了,你们的心思我知道了!

还是老规矩,你们负责修订,然后我拿回家审阅并抄录定稿!”

那两人连忙答应下来,跟着秦德威就是进步快。

然后秦德威又吩咐说:“要抓紧时间,过年也不要休息,争取一个月后编完!”

许谷和赵贞吉吃了一惊:“要这么快?”

翰林院编书都是经年累月的,哪有一个月速成的。

秦德威强调说:“第一,机不可失,必须要快!趁着圣母丧事还没过去,陛下心里还在哀恸,将成书呈上去效果才好!

第二,圣母所著《女训》只有一卷,而《高皇后传》、《文皇后内训》都是现成的,也无需改动,直接拿来汇编在一起就可以了!

我看一个月时间足够了,一定要抓紧,不能延误了!”

交待完了后,秦德威就回了家,又去交待徐妙璇。

而另一边,大学士严嵩也回了家,或者说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的家。

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浑身上下无一处不难受。

严嵩本来是一个阴鸷隐忍的人,但是这次实在压不住火气了。

招来了儿子严世蕃,只提了一个问题:“如何报复秦德威?”

严世蕃也吃了一惊,真不知道父亲经历了什么,从来没看到父亲这样急切过。

原来的父亲都是劝自己多加隐忍,一切从长计议的。

严世蕃只要不是自己被欺负,就还是很清醒的:“在秦德威不犯错的前提下,若真正能报复到秦德威,首先需要自己有势力根基。

所以父亲大人借着年底公宴聚会多的机会,多多拉拢人脉,尤其是先前说过的霍韬和张瓒!

这两人是重中之重,只要与他们结成同盟,父亲才能算真正立稳了!”

严嵩有点失态的答复说:“我知道了!”

严世蕃继续说:“其次就是扩大人脉的范围,不要总盯着文官,也要多结交其他人物!

比如武勋里的咸宁侯仇鸾,他还是很有前途的。

毕竟矮子里拔将军,勋贵里没有别人了,三个国公也还都嫩得很。

仇鸾好歹真正历练过,当初又是支持过大礼议的。陛下如果需要用将,不用他又能用谁?”

严嵩点头,仇鸾也是被秦德威“欺负”过的,也需要文官里有人撑腰,这就是拉交情的基础。

严世蕃想到什么,心有余悸的说:“最后,要想办法结交厂卫人士!毕竟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爪牙。

我经过多方打听和筛选,找到了一个绝佳人选,那就是锦衣卫当指挥佥事的陆炳!

我相信,以父亲内阁大学士这块金字招牌,拉拢别人必定事半功倍,比从前要好很多。

只要父亲真正具备了一定势力,报复就不再需要寄希望于对方犯错,可以完全使用实力碾压!”

于是乎,在嘉靖十七年的年底,大多数人放松准备过年时,有些人依然在忙碌。

嘉靖皇帝不顾反对下诏,明年二月下旬天气转暖后启程南巡。

北直隶、河南、湖广沿途开始鸡飞狗跳,紧急准备迎驾。

要搭建行宫,要修路,要准备供应,时间非常紧张,沿途各县大概是别想过这个年了。

此后如同朝臣所预料的,正月初一的元旦大朝果然取消了。

每年正月十五日都有的,午门前的鳌山灯会也被取消了,嘉靖皇帝没有与民同乐的心情。

嘉靖皇帝又是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在大臣面前亮相。

大臣也不急,反正这一个多月也没什么政事,什么也耽误不了。

秦德威带着许谷、赵贞吉两人,经过紧急施工,一月下旬时,终于完成了《高皇后传》、《文皇后内训》、《献皇后女训》的汇编工作。

三本变成了一册,秦德威丝毫不敢耽搁,迅速将定稿送进了宫中。

嘉靖皇帝或许还处在心如死灰的状况,对任何事情都不上心,唯独父母的事情例外。

所以嘉靖皇帝也做出了反应,按惯例将奉命编书的人升一级。

许、赵两人直接加了詹事府左右中允,仍兼翰林院修撰,品级升到了正六品。

但对已经是正五品的秦德威就有点难办了,嘉靖皇帝没主意,也没有心思浪费。

所以干脆就下诏,让朝臣廷议秦德威的升迁问题。

而吏部尚书许瓒接到这个诏旨,一开始有点懵。

因为翰苑词臣升迁自成体系,向来是皇上自留地,根本不经外朝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