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78章

作者:随轻风去

秦德威便对后生晚辈谆谆教导说:“王小友你记住,诗词只是小道,皆浮名而已,万万不可过度沉迷,因小失大啊。”

此时有个太监黄锦来到翰林院,倒也在众人预料之中。

这是老传统了,也是翰林院的特权,在翰林年终公宴时,天子经常与翰林院互动一下,以示翰林亲贵。

只有王世贞不明所以,他正想问秦德威,这是什么情况时,却见秦德威甩下自己,嗖的窜了出去。

黄锦对众词臣宣布了今年的互动内容:“圣母所居慈宁宫落成,诏尔等进诗为贺!”

众人一边看着秦德威,一边紧急的思考起来。

只过了一小会儿,果然听到秦德威说:“笔墨来!”

王世贞作为小书童,挤到书案边上,帮着秦德威研墨。

秦德威提笔就写:“懿德超前古,纯禧裕后昆。圣皇天下养,尧母域中尊。

雍肃千秋范,涵濡两代恩。春来翔凤阙,瑞绕濯龙门……”

王世贞看着看着,三观就渐渐碎了。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怎得就是这个样子?写的都是什么玩意?

偶像塌房了……

秦学士完整全诗足足写了一大篇,十分量大管饱。

黄太监收了诗,见别人还在构思,便让一个小太监先拿了秦德威的诗词送到宫里去。

反正篇幅大,能让陛下欣赏一会儿了。

众人暗叹口气,又是秦德威先拔了头筹。虽然不知质量如何,但就这又快又多的样子,别人终究比不过啊。

王世贞忍不住问道:“秦学士你不是说诗词小道,不可过度沉迷吗?”

秦德威淡淡的答道:“我并没有过度沉迷诗词啊,都是随手为之,跟你们这些写诗还要苦思推敲的人不一样。”

王世贞诚恳的说:“难怪我爹教导我,若想长命百岁,千万不要学秦学士说话。”

秦德威摸了摸王小朋友的头,慈祥的说:“你最好还是学一点,免得吵不过别人,毕竟以后风气越来越浮躁。”

第五百八十一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嘉靖十七年正月,嘉靖皇帝又又又习惯性的病了。

秦德威老了一岁,如今已经是二十岁高龄,又有了三个娃,岁月逐渐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沧桑。

二十岁就是礼仪里的加冠之年,这是个很有象征意义的分水岭年纪,以后秦德威与少年两字无缘了,世间再无小学生!

等正月过完,到了二月早春时候,戊戌科会试举行。

秦学士很低调,没有再掺乎这届科举的事情。而且《皇明宝训》重修工作到了收尾阶段,秦学士精力都放在督工上了。

在会试第三场结束的时候,秦德威将新版《皇明宝训》的最终完成稿呈进宫中。

这次修订工作总共历时将近两年,因为秦学士督导有力,比规定期限提前完成。

新版《皇明宝训》全篇共计五十余万字,最大变动就是新增了一卷《献皇帝宝训》。

这项工作耗费了秦学士大量心血和很多精力,为此他曾经作诗一首纪念:

“水晶帘卷雪漫漫,坐拥图书向晚看。新露研红还校阅,亲拈玉管不知寒。”

这首展示翰苑风流和自豪的绝句,在翰林院内部小范围引发了一些共鸣。

只有许谷、赵贞吉两个底层苦力敢怒不敢言,但为了个人前途,也只能忍气吞声。

又到二月底,嘉靖皇帝下旨,秦德威因修《皇明宝训》有功,加正五品右庶子。

这让大臣们不得不感慨,秦德威真踏马的不愧是“嘉靖男儿”。

按道理说,翰苑词臣修一次书只能升一次官。

而在前年的年底时,秦德威单独献上《献皇帝宝训》,使得嘉靖皇帝龙颜大悦,提前把秦德威升过了。

现在修完后,提前预支过升官待遇的秦德威可以不用再升,但皇帝又让他升了一次。

等于是修一次书升了两次官,二十岁的正五品词臣,这待遇也是没谁了。

堪比秦德威待遇的,只有入仕六七年就入阁的前首辅张孚敬(璁),以及一年半升到礼部尚书的夏言。

另外许谷和赵贞吉两人鸡犬升天,跟着秦德威一起多蹭了次升迁,双双再次升为从六品修撰。

加了右庶子后,秦德威的官衔全称字数越变越多,绝对称得上长大有力。

若是写奏疏的话,他就该自称“奉议大夫、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读学士、鸿胪寺少卿兼提督四夷馆、臣秦德威”。

官衔字数确实很多,写起来很累,但是按照奏疏格式要求,官衔真不能省。

不然就是不敬,挑理的嘉靖皇帝会生气。有倒霉蛋就因为偷懒没写官衔被严厉苛刻的嘉靖皇帝罢官,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在秦德威升官时,会试榜也出来了。秦德威看了看榜单,会试第一名是个名人,来自浙江的袁炜。

原本历史时空里,此人乃是嘉靖朝四大中生代“青词宰相”之一。

再往下看,秦德威很失望,自己那帮子亲近的门生里,居然只有邢一凤被录取了。

跟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共同进步呢?

虽然说会试录取率差不多只有十分之一,但扑街这么多还是让秦老师有点不爽。

这也说明,只有邢一凤手底下文章有真功夫。

其他那些人,除了归有光,包括吴承恩在内原本历史上连举人都考不中!

另外秦德威还在榜单上看到了夏大学士女婿吴舂的大名,对此只能“啧啧”了。

熟人门生里面,无论中式的还是落第的,不约而同的聚集到秦府拜见。

毕竟秦老师有高升之喜,作为门生故旧祝贺一下也是应该。

秦德威懒得搭理别人,只好言好语的安抚归有光,并很关心的问道:“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归有光老老实实的答道:“有负老师期望,无颜再留京师,准备返乡了。”

秦老师立刻挽留道:“别急着走,多留一两个月,我要指导一下你的文章。”

一股柠檬酸的味道在吴承恩、王逢元、何良俊等人之间弥漫,他们并不稀罕秦老师的指导,但他们在意秦老师的态度啊!

归有光一脸懵逼,现在都考完并落榜了,还指导文章有何意义?

若说下次考试,那都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指导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秦老师挥挥手,让其他扑街仔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并给了他们西院胡同相熟老鸨的地址。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自行去疗伤吧!

报秦德威名字,打八折;报冯恩名字,打七折;报徐妙璟名字,打骨折。

早春还有点峭寒,秦德威啪得关上了书房的门,转过身来,对着归有光邪魅一笑。

归有光有点畏惧的后退了几步,总感觉像是被猎人盯上了。

秦德威十分和蔼的问道:“震川啊,你听说过青词吗?”

归有光:“……”

秦德威又轻声试探着问:“你想不想写青词?”

归有光下意识的答道:“我不想!”

青词那都是什么玩意,三教九流才去写的,他一个文学家写青词不是自降逼格吗?

秦德威不容反对的说:“不,你想!”

归有光竭力维持一位文学家最后的尊严:“老师,我……”

秦德威咄咄逼人的反问道:“你以后还想叫我老师吗?”

“老师,我写不好!”归有光挣扎着说。

秦老师充耳不闻,自顾自的安排说:“这段时间,你就住在我家里吧,写够令我满意的一百篇青词才能走。

各种题材都要写一些,祷雨的,祷雪的,祷晴的,祈福的,求子的,禳灾的,求丰收的等等类别。”

归有光又苦苦哀求道:“老师!我没写过青词,我真不会写!”

秦德威胸有成竹的说:“没关系,你先练笔写着。等我得了空,请显灵宫的陶道长指导你,那可是皇上钦封的高士。

你要相信自己的潜力,以及老师我的看人眼光。努力!我看好你!”

归有光三十岁的大男人,差点就哭出来。

当初秦老师暗示,会把自己写的东西给皇上看,可恨自己无知无畏,没有参透其中黑暗的内幕。

目送被仆役扶着离去的归有光,秦德威心里美滋滋,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也是有好处的啊。

有势力的座师发了话,一般情况下,门生不敢不从。

会试完了,马上就是决定最终名次的殿试。

以秦德威的资历,也没法去混个读卷官,只是在金殿传胪大典上充当一个莫得感情的背景板。

站在奉天殿里,秦德威别有一番唏嘘感慨。三年前,自己是绝对的主角,而今天主角就换成别人了。

之前三年,大家说起状元和文魁,一般都默认是他秦德威。

而今天则会有新人出现,成为默认的状元和文魁了,正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

以后的翰林院状元厅,再也不是他秦德威所独占了!

在秦德威的胡思乱想中,唱名仪式就开始了。

第一名状元,茅瓒!

这也是个文学家,秦德威不得不承认,虽然嘉靖皇帝有很多毛病,但文学审美能力真不错,选拔的人文学功底都很强。

至于原本历史上归有光的遭遇,那真不怪嘉靖皇帝,归有光总是考不中,文章根本送不到皇帝面前啊!

第二名榜眼,邢一凤!

听到这个,秦德威很欣慰,不禁露出了慈祥的微笑,这足以证明自己慧眼识珠!

就是邢同学简直与“二”字结缘了,在县学月考万年老二,乡试是第二,进士还是第二!

第三名探花,袁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