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57章

作者:随轻风去

经过一番激辩,秦德威明显占了上风。

前有太祖高皇帝的“圣意”,后有天数运转的“威慑”,谁能反驳的了?

但还是有些比较客观的人,对技术性问题尚有存疑:“折色法能使太仓年收数十万银两,如果改回开中法,今年种粮肯定来不及了。

所以见效至少需两年,先前盐引也都要处置,期间国库银两开支又不能停,如何是好?”

秦德威毫不客气的说:“杀张延龄!再抄张家!估计抄个几十万两不成问题,不就能弥补这一两年亏空了。”

众人:“……”

恍惚有种错觉,秦德威对抄张家比皇上还积极,一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就吵吵抄张家。

皇上怕被人说贪图张家财富,没抄过张家,只是一直关押着张延龄不放。

当然大家现在也都知道,皇上弄张家,主要目的确实也是政治方面的,为了挟制张太后。

至于京师首富张家的财富……

嘉靖皇帝也愕然望着秦德威,在所有大臣里,感觉这秦德威是对抄张家最积极的一个,难道是为了讨好自己?

秦德威很淡定,心底无私天地宽!

现在抄了张家,还能用点在国事上,要是再过几年,只怕就全踏马的拿去修仙了。

不过任何重大政策的转向或者调整,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决策也不可能是一拍脑袋就做的。

所以在文华殿激辩完,嘉靖皇帝也没有当场表态,临近午时就各自散了。

众人三三两两的往宫外走,张学士和秦学士还是一起走,边走边说。

张学士感到很欣慰,叹道:“真不容易,你终于知道做点正事了。”

花花轿子人人抬,秦德威也很给面子的回应说:“都是老师教导的好。”

张老师好歹已经挂上礼部右侍郎官衔了,不再是扑街翰林了,必须给予该有的尊重。

当然,老师对学生永远能挑出问题,张学士转而又批评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为何非要与蔡昂较劲?

你说的那个赌注,简直幼稚之极,毫无必要!朝堂上焉能如此儿戏?”

张老师说的事,就是秦德威刚才对皇帝说的,请查蔡昂是否有亲故、奴仆在两淮经营盐业。

如果有,就罚蔡昂,如果没有,就罚秦德威。

张学士倒不是担心蔡昂这个对家,而是担心秦德威玩火自焚:

“你就敢肯定,蔡昂一定与盐商有牵连?如果查不出什么来,陛下又较真起来,你岂不反而遭殃?”

秦德威笑道:“老师你先说,陛下会不会去暗查蔡昂?”

张学士毫不犹豫的说:“必定会!”

就凭嘉靖皇帝那个猜疑性格,秦德威抛出了这个故弄玄虚的话题,肯定会去查明白。

只是方式上可能不公开,暗中查访而已。

秦德威便不在意的说:“这就行了,只要陛下肯去查,结果如何其实不重要了。”

张学士又理解不能了。

秦学士就只好简单解释了几句:“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第一步往往都是最难迈出去的。

只要陛下有这个心思去查蔡昂到底有没有问题,就相当于不知不觉迈出了第一步!有了第一步就有了连锁反应!”

张学士冷笑说:“但是陛下也会查你!”

秦德威愣了愣,确实非常有这种可能。

随即拍着胸脯说:“学生我在南京时,拳打西商,脚踢徽商,所以在商界关系方面,确确实实问心无愧!”

于是张学士继续冷笑:“你自己又做官又开钱庄,还要什么商界关系?万一陛下觉得,你那钱庄不错……”

秦德威很有觉悟的答道:“那我就把钱庄上交给国家!”

张学士:“……”

秦德威看张学士还是不能理解,主动释疑:“其实我对钱没有兴趣,财富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张老师忽而目光如炬:“所以你想在扬州或者淮安开钱庄分号?只怕以后两淮与西北有大量银两往来了?”

秦德威风轻云淡的说:“哈哈哈哈,如果为了促进大明经济发展,这么干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啊。

不过难度非常大,还需要与开边市结合起来,以后再看看吧。”

开边市?与两百年世仇鞑虏互市?张老师惊愕无语,这个不肖弟子飘的总是让人无从琢磨。

嘉靖皇帝晚上回了乾清宫,御马监掌印兼提督东厂秦太监跑过来问安。

想起白日文华殿的事情,嘉靖皇帝就信口吩咐道:“去暗中查访,侍讲学士蔡昂亲故中,可有两淮盐商。”

这都是东厂应该干的事,秦太监很利索的应了下来,只是不明白查这个的背景是什么。

当然秦太监也不至于傻到直接问皇帝,退下后,找了些人打听打听,就知道了文华殿上的争辩。

随后秦太监又将锦衣卫指挥佥事陆炳召了过来,考问道:“若想查访京中官员与淮盐的关系,应当如何去做?”

作为一个东厂总督,如何揣摩帝心是一门学问。

有的时候你做的多了,就是“擅作主张”;有的时候做的多了,就叫“想在领导前面”。

秦太监认为,皇上虽说只是吩咐“查访蔡昂”,但结合文华殿上的争辩后,可以做出一个判断,皇上真正感兴趣的是出身淮盐产地官员与淮盐的关系。

所以多查一些人,毫无问题,就是那么多官员应该怎么查。

陆炳也是机灵人物,当即就有了主意:“将京中江北二府官员列出名单,然后派人去各家窥探。

但凡是宅邸寒酸狭小的,必定是没钱的人家,暂时不用管了。

然后将宅邸中上的官员作为重点,按照奢华程度,进一步仔细查访。”

这办法不错,秦太监大悦,就让陆炳照办去。

此后陆炳亲自带人去了吏部,打出锦衣卫缉事名义,检阅籍册,抄了份名单,然后又将名单汇报给秦太监。

秦太监翻了翻名单,在第一页就看到一个人:扬州府江都县曾铣。

这可真踏马的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啊。

第五百五十四章 连锁反应(下)

淮盐产量占据天下半数,所以是盐业的绝对中心。

淮盐产地位于扬州、淮安这江北二府,所以陆炳带来的名单就是江北二府在京七品以上官员的名单。

江都县是扬州府的府城所在,也是盐运司驻地,盐业中心里的中心,所以籍贯江都的曾铣名字才会如此靠前。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名单,而不是经过初步筛查后的名单。

陆炳陆指挥主要是想看看,名单里有没有秦太监像重点关注的人,或者去掉的人。

这就是身为下属办事,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本来秦太监没有什么太多想法,一切照章办事就行,但是看到某个名字后,就沉吟良久了。

他早就想查这个人了,只是他也很清醒,没有合适理由的话不能过界。

东厂是皇帝的爪牙,东厂要查谁就代表着皇帝想查谁。

但是这个“代表”却也不是那么随便的,每个皇帝的个性都不一样。

遇上正德这种皇帝,或许可以擅自代表一下,正德皇帝也许不会太当回事。

但如果敢擅自代表嘉靖皇帝,下场肯定不会好。

所以,这次可能是一个“假公济私”的机会?

秦太监想了又想,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马勒戈壁,不查一查念头不通达。

抬头对陆炳道:“我先向天子奏请,然后就开始密查。”

这是要向天子申请授权,厂卫行事合法不合法,就看有没有天子授权。

秦太监又叮嘱说:“记住,目的并不是全部请查出来,只要有一批例子就可以了。”

随后秦太监招呼陆炳走近点,又伸手指了指“曾铣”这个名字一栏。

陆炳看清楚后,虽然领悟到了秦太监的意思,但还是懵逼。

只是为了名单全面,才把曾铣列了进去,怎么就被厂公盯上了?

以秦德威那个折腾能力和皇帝面前的曝光率,无冤无仇又没好处,何苦去招惹他父亲?

于是陆指挥连忙提醒了一下:“秦公!这曾铣乃是秦德威的父亲啊。”

“我知道。”秦太监淡淡的说。

也就看在你是天子奶兄弟的份上,容你放肆一回。

换成别人,直接领命就是了,哪来的那么多屁话?

陆炳也不傻,又试探着问:“如果秦德威父亲与盐业没什么关系,又该如何?”

从没感觉陆炳屁话像今天一样多,秦太监冷冷的反问:“还需要我手把手教你?”

“明白!”陆炳心领神会,就是全面查的意思了。

不过回去后,招呼少壮派小兄弟们做事时,要将曾大人单独罗列出来,自己专门负责,不能让徐妙璟知道。

秦太监便又进宫,向皇帝领了密旨。

然后陆炳拿着密旨去礼部,抄写了部分官员的家状档案,又去了户部,将去年认购盐引的名单抄了抄。

通过对各人宅邸的目测,再加上文字资料比对,先筛选重点嫌疑目标。

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在京城密查,另一路派了十几人去扬州府、淮安府暗访。

涉及到如此多方方面面,至少要持续个把月,才能查出点能满足皇帝“好奇心”的像样成果。

不过挑起“事端”的秦德威,在文华殿上畅所欲言后,就暂时不管后续的事情了,所能做的也就是等待皇帝最后的决策。

然后秦德威又进入了偷懒放羊的状态,除了还在等候补官的冯老爷有点烦之外,日子挺舒适的。

“我懂了!你许诺给我户部员外郎兼巡盐御史这么好的官职,原来也是有阴谋!”冯老爷喝多了叫道。

陪喝的秦德威拍案道:“如果让你去做美差都能算是阴谋,那也给我来上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