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44章

作者:随轻风去

徐妙璟很不明白,向来胆大包天的姐夫到底怕个什么。

“就算有人去告,那秦太监跑到皇上面前求个人情,不就没事了吗?”

秦德威忍不住就继续抬杠:“如果秦太监也不行了呢?”

徐妙璟质疑说:“姐夫你最近是不是操劳过度,脑子不灵光了,怎么总是拎不清?

如果秦太监不行了,那咱们就自认倒霉,把地吐给别人,不也很正常吗?

这一万五千亩,听说当年是正德八虎之一谷大用的土地。五六年前秦太监抄没谷大用家产,这块地才归置到了御马监。

现在这地又落到了咱们手里,这就叫风水轮流转!

京师和南方情况不同,土地归谁最终还不是看皇上心思!地契那玩意对我们来说,有啥大用啊?”

秦德威:“……”

不愧是皇权封建社会,这玩法比五百年后简单粗暴多了,根本不需要法制啊产权啊这些遮羞布。

秦德威管不了别人那么多,便道:“那一万五千亩随便你折腾吧,在河边给我留出几十亩地就行。

我向官府出钱把这几十亩地买下来,以后都算是我名下的土地,与你们无关了。”

“没那必要,你随便拿去用就行了。”徐小弟真觉得姐夫多此一举。

秦德威只说:“我不想与秦太监绑定起来,我用的土地就是我的!”

徐妙璟还是疑惑不解:“只几十亩地有什么大用?一年也收不了二三两租子。”

秦德威很有优越的说:“我又不是拿来种地!趁着这两年朝廷平稳,没有什么大事,我先腾出精力做点其他事情。”

徐妙璟不可思议的说:“你怎么就能预测,朝政没有大事?”

秦德威懒得解释,或者也没法解释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只能不耐烦的说:“我说没有大事,就是没有大事!”

徐妙璟恍然大悟:“哦哦,懂了!姐夫你说没有就没有吧,你不搞事就真没大事!”

秦德威想起什么,又问道:“对了,你来说说,怎么找些工匠来?我看军器局有些不错的人,怎么让他们来给我效力?”

“你只要养得起,想要工匠很好办啊!”徐小弟仍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难得能指点一次姐夫,他继续说:“比如军器局工匠里,你看中谁了,就私下里与他说好。然后让他们当逃户投奔你!”

秦德威假装很不可思议的反问:“这么简单?”

徐妙璟点点头:“就这么简单,只要姐夫你有实力罩得住,再出点银子,问题就不大。

京城这些匠户一年到头给官府服役,没多少时间弄自己营生,官府给的工银又少,日子极其苦哈哈,本来逃户就有很多了。

只要你肯收留庇护,肯定有不少匠户愿意当逃户去投靠你,怎么也比给官府服役过得好!”

大明户籍制度就是这这样,匠户也是代代世袭,给官府服役,所以才有逃户的说法。

秦德威便掏出一份名单,递给徐妙璟:“既然你这么明白,我这里有一份军器局工匠名单,你去具体操办吧。

可以用我名头,但发安家费,引导他们当逃户,但安置在你的农庄里,都拜托你了。

万一将来朝廷追查,你就扛下责任!只要我没事,就一定会保你的。”

徐妙璟:“……”

他有种预感,姐夫这又是拿他当“干脏活”的。

徐妙璟这次登门走亲戚,是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来的。

他与秦德威在这边说正事,徐陶氏就和徐妙璇在里屋一边逗弄幼儿,一边说着女人的体己话。

说完正事,两家人又一起吃过午饭。

告辞走人时,徐妙璇依依不舍的抱着小侄儿,一直送到了大门。

看着徐妙璇有点郁闷的模样,秦德威逗着她说:“怎么?看到小侄儿眼馋了?”

徐妙璇不想说话,成亲一年多了,怎么肚子还是没有动静?

别人有了,唯独自己没有,实在让人太抑郁了。

秦德威感觉火候差不多了,苦苦等了半年的策划,今天也该说说了。

他便开口道:“还是找个人给你我瞧瞧身子吧,或者开几副药。”

徐妙璇很理智的说:“这世间到处都是求子良方,还是骗子居多,哪有能让人相信的?”

秦德威很果断的说:“虽然不知道顶用不顶用,但这个人绝对靠谱,应该请她给你看看!”

徐妙璇很少听到夫君这样说其他人,就好奇的问:“你说的是谁?”

秦德威没点出人名,却先说:“皇上临御十几年,皇嗣始终十分艰难,但近期却连续生了三个皇子,你可知其中缘由?”

别说徐妙璇,是个人都会感到惊奇,嘉靖皇帝先前十几年都不生,近期却突然连续生了三个,对比实在鲜明。

“别卖关子了,到底是谁?”徐妙璇催着问,嘉靖皇帝这样的例子摆在眼前,容不得她不产生希望。

秦德威仿佛漫不经心的说:“陶道长那个孙女,叫什么我忘了,就是喜欢研究双修的那个,到底叫什么我想想……”

徐妙璇忍耐不住说:“陶修玄!”

秦德威拍了拍额头说:“对对!就是陶修玄陶仙姑!她懂医术,对男女之事研究尤为精深!

陶道长去年向皇帝献药,就是这个仙姑研制出来的,效果你也看到了。

要不要请她给你我看看,帮你我想想法子?

也不知道你我之间阴阳调和出了什么问题,这必须要请教专业人士啊。”

徐妙璇:“……”

秦德威又赶紧补充道:“当然了,这件事全在你,如果不想去找她,也随你。”

“去!”徐妙璇纠结了半晌,最后咬牙说。

第五百三十六章 除了大学士就是我

秦德威初步说服了徐妙璇,正打算趁热打铁时,同年编修许谷却跑了过来,并通知说,后天皇帝开经筵。

这种通知一般都是下发到翰林院,在翰林院正常上班的人自然都知道。

只有秦德威这样旷工的人,才需要有好心人单独跑过来通知。

经筵按惯例在寒冬和酷暑暂停,如今进入初春,经筵就又开始了。

如今秦德威已经升为侍读学士这样大翰林,在业界有了一定地位,班位也很靠前,不再是原来那般小透明了。

所以很遗憾,他无法随便缺席经筵了,只能暂时放弃趁热打铁,先去工作岗位上打酱油。

及到次日,秦德威去了翰林院。

无论经筵上会给皇帝讲什么,所有翰林们都会提前温习相关内容,免得皇帝突然问起,让大家措手不及。

按道理说,秦德威到了侍读学士这样的等级,也有机会轮到他给皇帝讲课。

但秦德威实在太年轻了,排讲官的班时,就把秦德威排除在外了,这是张潮张学士的提议。

在翰林院,秦学士先去了状元厅,督促许谷和赵贞吉两个打工仔继续抓紧时间修订《皇明宝训》。

有那么一瞬间,秦学士微微感到良心不安,觉得自己像个剥削廉价劳动力的硕博导师。

只能说,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往往就是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然后秦德威正要去找明天经筵的讲义时,掌院温学士要召见他。

秦德威还以为是销假的问题,施施然来到正堂。

温学士拿着个折子,对秦德威晃了晃说:“有人弹劾你!”

秦德威毫无心理准备,对此大吃一惊,下意识的反问:“竟有此事?”

温学士点了点头:“刚下发到翰林院,让你……”

秦德威兴奋的搓了搓手,“哎呀呀,没想到居然有人弹劾我,以前真没有过这种体验。

怎样才能装成经常被弹劾的样子?是不是应该赶紧上疏自辩,然后回家闭门谢客待罪?”

温学士无语,你秦德威有没有搞错?你这是被弹劾了,兴致勃勃的样子又是什么鬼?

“快让我看看,到底都弹劾了什么。”秦德威接过折子,迫不及待的打开。

在大明,不被弹劾的大臣,还能叫大臣吗?

秦德威仔细看去,弹劾自己的罪状主要是三条:“第一,尸位素餐,嬉游度日,遇事推诿,不至衙门的日期三分有二!

第二,庸碌无为,身为经筵侍官,一言不发,无所进益!

第三,无德无行,怀阴私之心,行诡诈之事,实乃奸臣之相!”

温学士紧紧盯着秦德威,他其实很好奇,像秦德威这样的人,看到被弹劾的罪状后,会是什么表现。

秦德威看完后,点点头道:“这里面大部分内容,其实说得都挺对的。”

温学士:“……”

他发现,他不知道怎么接话,是赞同秦德威的话呢,还是不赞同呢?

秦德威又问道:“怎么上面没有署名,到底是谁弹劾的?”

对大部分弹劾奏疏来说,弹劾什么可能不重要,谁发起弹劾才是最关键的元素。

温学士便答道:“这只是从宫里抄出来的节略,并非原本。”

秦德威想要告辞离去,打探消息去。

温学士连忙叫住了秦德威,又道:“你知不知道,近年来,你是第一个被弹劾的翰林官?”

翰林官地位相对超然,距离皇帝关系又近,参与实务也不多,与其他朝臣很少直接冲突,是“养望”官员。

所以翰林官少有被弹劾的,秦德威这次算是很罕见的。

其实温学士很想说的是,你秦德威当翰林都能当到被弹劾,不觉得丢人吗!

但秦德威却长叹道:“侍从词林官被弹劾的,看来除了内阁大学士就是我了,不禁与有荣焉啊。”

大学士非翰林出身不可,内阁源头也出自翰林院,都是侍从词林官没毛病!

这踏马的什么脑回路?温学士只觉得头疼,挥了挥手说:“明天经筵,你当廷自辩吧!”

你对皇帝爱咋说咋说,是生是死随你,翰林院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