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42章

作者:随轻风去

这意思就是,司礼监自己办事不行,不顾大局拖延了修建进度,反而恶人先告状。

嘉靖皇帝暗暗琢磨,说来说去,一切问题根源,还是你秦福与司礼监不和?

但嘉靖皇帝并不明确表态,只是问:“秦福你在御马监多少年了?”

秦太监如实答道:“自嘉靖九年三月做了御马监掌印,至今已经六七年了。”

嘉靖皇帝莫名其妙的继续问:“你在御马监这些年,御马监土地增加了多少?”

秦太监也摸不准皇帝是个什么意思,继续老老实实答道:“这六七年,大约增加了二十万亩。”

嘉靖皇帝就指示说:“既然弹劾你的这么多,那御马监就先清退出近年占有的这二十万亩,算是对舆情有个交待,暂时平息弹劾!”

秦太监趁机又请示说:“本该赐给郭勋的永定河边两万亩,也在这二十万亩里,应当如何处置?”

嘉靖皇帝不耐烦的说:“郭勋赐田减半,并换到别处去!另外传诏给他,多研磨圣人经义修身养性,别醉心于什么话本了!”

对这个结果,秦太监很满意,这样西南郊永定河边土地也在清退之列了。

具体怎么清退,慢慢想办法操作。

用完早膳,听完来自东厂的八卦消息,嘉靖皇帝御临文华殿。

今天是自从皇二子降生后,第一次开经筵,也可能是冬至之前的最后一次经筵了。

嘉靖皇帝不用想就知道,今天这帮翰林们肯定纷纷当面献上贺表。

在嘉靖皇帝升座之前,参加经筵的大臣已经列好班位了。

某秦姓状元也鱼目混珠般的混在了人群里,引来不少其他大臣频频注目。

有人问道:“秦板桥你的伤大好了?没听说你伤愈销假。”

秦德威答道:“尚未彻底痊愈,只是先前皇上曾经责问在下,为何经筵不至?

所以这次经筵,在下不得不带伤前来,不敢再劳皇上垂询。”

从五品侍讲学士蔡昂与正六品左赞善兼修撰秦德威只差一级,所以距离很近。

这让蔡学士看着秦德威就来气,他在翰林院已经二十年了,三年庶吉士,三年编修,三年修撰,六年侍讲,如今才是个侍讲学士。

扎扎实实辛辛苦苦走到今天,官阶居然只比秦德威领先一步!

听到秦德威答话,蔡学士就忍不住就讽刺说:“怕不是听说了皇子降生,舍不得这个讨喜机会,就宁可带伤前来,也要上表称贺吧?”

秦德威对蔡昂拱拱手,很礼貌的答道:“在下与蔡前辈不同,是一个喜欢做实事的人,从来不想着靠什么贺表投机取巧!”

这话有点阴阳,暗讽蔡学士只会写拍马颂圣的应制文章。

蔡学士便不忿道:“那你敢说,你今日不献贺表了?”

秦德威点点头:“敢!”

蔡学士:“……”

他没想到秦德威居然真敢说不上贺表,这是脑子有病吧?

今天人人都会献上贺表,你想来个特立独行?

张潮张老师连连咳嗽,想阻止秦德威口无遮拦,没想到还是没拦住。

这时候,嘉靖皇帝出来了,大臣们就停止了交(斗)流(嘴),一起觐见。

嘉靖皇帝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毕竟生不出儿子的压力实在太大了,现在终于略略解脱。

所以难得和颜悦色,与大臣们说了几句话,就开始走流程了。

一篇篇的贺表献上去,有的看几眼,有的读一遍。

蔡昂蔡学士的颂圣文章还是那么华丽,嘉靖皇帝当场赏赐了银两锦缎。

如果没有意外,今天就是蔡学士拔得头筹了。

翰林是个讲究辈分的地方,秦德威是去年才进来的“新人”,这种场合基本就是最后几个露脸的。

此时接近尾声,嘉靖皇帝也略有些倦怠了。

当秦德威出列时,众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了过来,因为刚才秦德威赌气的说,今天不随大流上贺表。

如果秦德威食言,不敢特立独行,老老实实也上贺表,那就算是一次被打脸了。

只见秦德威掏出一叠文稿,呈了上去,这又让包括嘉靖皇帝在内的众人很奇怪。

一般臣子给皇帝上的文书样式,俗称叫“折子”,顾名思义也能猜到模样,反正绝对不该是一叠文稿这种样式。

嘉靖皇帝颇为好奇,迅速抬眼看去,最先看到的是标题五个大字。

雾草!嘉靖皇帝忍不住站了起来,拿着文稿往下翻着看。

下面群臣莫名其妙,见皇帝居然都站立了,只能哗啦啦的跪倒一片。

但心里还是万分的疑惑不解,秦德威果然踏马的不老实,他到底献上了什么玩意?

第五百三十三章 文武双全大翰林

嘉靖皇帝连连翻动了几页文稿,才想起来这不是仔细阅览的场合,皇帝站着看文稿有点失态。

于是他又重新坐回了宝座,将书稿放下,让大臣们平身。

秦德威趁机汇报工作:“四月臣承蒙陛下倚重,受命修订宝训,至九月时已经先行修完《太祖高皇帝宝训》十五卷。

近日臣与同年赵贞吉、许谷日夜勤理芸编,终于在年底前又修完《献皇帝宝训》,恰逢今日经筵,斗胆进呈御览!”

听到秦德威说修完《献皇帝宝训》,大臣们心里咯噔一下,“献皇帝”这三个字实在太缱绻了,是嘉靖皇帝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难怪皇帝看到文稿就失态了,这简直就是一枪戳在了皇帝的痛点上!

“献皇帝”应该指的就是嘉靖皇帝的亲爹,当年为了能认这个亲爹,并拒绝认孝宗皇帝当爹,嘉靖皇帝不惜朝堂动荡也要发动大礼议!

此时嘉靖皇帝他亲爹的正式谥号是“兴献帝”,而秦德威这次却称为“献皇帝”。

这样的称呼并不正式,但也不算完全错,有点属于打擦边球的性质。

省略了“兴”字,严格较真起来是违背礼法的失误,可绝对搔在了嘉靖皇帝的痒处!

“献皇帝”听起来高大上多了,是能与高皇帝、文皇帝、昭皇帝等等列祖列宗并称的称呼。

所以只这三个字,就能让嘉靖皇帝嗨起来。

另外还有一点,当今大明被承认的列祖列宗,从太祖到武宗一共是八个,不包括建文帝和景泰帝。

所以正常的《皇明宝训》,就应该是这八个皇帝的宝训。

而嘉靖皇帝他亲爹只是追封的,在世时就没当过真皇帝,不该与那八个真正皇帝一样待遇。

而秦德威却别出心裁,把嘉靖皇帝亲爹塞进《皇明宝训》,弄了个《献皇帝宝训》,这效果相当之炸裂。

大臣都很明白,对于一切尊崇亲爹的行为,嘉靖皇帝都是可以无条件接受的。

人在做天在看,秦德威果然不老实啊,不搞事不舒服。

但要喷秦德威违反礼制,也有点够不上。

因为《皇明宝训》这东西并不是国家大典,也不是正式史书《实录》。

它说白了就是套语录而已,不然哪能交给秦德威这样一个菜鸟翰林来编?

秦德威这个分寸拿捏,属于踩了线但没越线,仿佛在悬崖边疯狂挑逗一般,让很多大臣感到气得牙痒痒。

已经荣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的张老师站在翰林最前列,愕然望着秦德威,他忽然想起了这个不肖弟子说过的一句话。

当初秦德威刚接下修订《皇明宝训》这个差事时,张老师担心秦德威年轻没经验,搞砸这项差事。

但秦德威却大大咧咧的说,就算他不懂编书,但他懂皇上,绝对让皇上满意!

当时张老师还以为这是不肖弟子习惯性的信口开河,但没想到全都是真话!

只要有《献皇帝宝训》五个字,就算全书编得再垃圾,嘉靖皇帝大概也不会怪罪。

大臣们都在沉默,一时没人说话,秦德威便可以继续奏道:

“臣为使《献皇帝宝训》稿得以今日御览,贺皇子降生表章尚未动笔,恳请陛下宽限两日。”

我秦德威说到做到!说今天不上贺表,真就不上贺表!

众人被秦德威秀的头皮发麻,有你这《献皇帝宝训》,今天的贺表全都是废纸了!

还有,颂圣文学大手蔡学士真可怜。

好不容易有皇子降生这样的大喜,正是露脸的机遇,又被秦德威歪门邪道的抢了风头。

这秦德威也没正经参加过几次经筵,回回都能搞出点事!

别人辛辛苦苦站班讲课,你秦德威在外面造火炮;

别人献祥瑞赋,你秦德威献醮联;

别人上贺表,你秦德威上宝训……

你秦德威能不能正正经经的,尊重一下你的同僚?

其实今天经筵,大概是今年最后一次经筵了,一般在酷寒酷暑的时候,经筵都会暂停两三个月。

没想到,最终还是成了秦德威的秀场。文华殿里众人已经意兴阑珊,了无生趣。

嘉靖皇帝又犹豫、纠结、迟疑、权衡、思量了片刻,便当场下诏:

因修《献皇帝宝训》有功,升左赞善兼修撰秦德威为侍读学士;庶吉士许谷、赵贞吉留馆,任编修。

这个任命在大家的预料之中,无话可说。《献皇帝宝训》这么秀的东西,皇帝必须要安排一下啊。

而且这还可以看成是,把研发新式火炮的功劳补上了,别人还能说什么?

翰林有大小之分,侍读学士从五品,已经算是大翰林了,毕竟翰林学士才是正五品。

过了年才十九岁的文武双全大翰林,真踏马的离谱!

充任两直隶乡试主考官,或者会试考官的资格都有了……

这两年当过南直隶乡试和会试主考官的张潮,当时也就是同级别的侍讲学士而已。

想到这个可能性,想到靠自己拼命搜卷才名登两榜的秦德威,张老师突然打了个寒颤。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他张潮录取秦德威,可能是对未来大明莘莘学子们的犯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