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37章

作者:随轻风去

外地军匠到了京师,成为郭勋部属,私藏一些火炮也就顺理成章了。

郊祀天地的时候,藏在城外郭勋庄园的死士私兵倾巢而动,事先架起火炮对准。

等陛下和百官出了城,进入火炮射击范围就开始轰击。

然后郭勋可以利用私役军士强行关闭城门,阻断城里城外。

再之后,郭勋可以从家里拉出火炮,对宫门轰击,打破后便可纵兵入宫。

只要允许抢掠,必定有大量附贼之众!占据宫中,另立新君,未尝不可。

而且那时候,与京师最近的北直隶、山东、河南各地必定谣言四起。

私盐贩子都是凶悍恶徒,此时若截断驿传,叫京师与外省消息不通。

然后再四处流窜杀人放火,周边各省不得安宁,就顾不上京师了!”

众人:“……”

刚才本以为已经体验到“莫须有”的精髓了,没想到更精华的还在后面。

郭勋那些事,包括被皇帝信任成为京营总兵官,抢督造火器的差事,奏讨土地搞庄园,为了赚钱接手张家私盐生意。

一件件分开看真的也没什么,大都是勋贵身上常见的事情。

却没想到被秦德威总和起来,再用造反逻辑串联起来后,竟然恐怖如斯!

众人下意识的细想了一下,秦德威所说的造反策略,对郭勋而言确实也都是非常具备可行性的。

也难怪刚才早朝前,秦德威站在长安右门堵郭勋,故意刺激郭勋。

就是为了引导郭勋为了面子,在朝会上说火器制造的事情,这样秦德威借题发挥起来更顺利。

最后,秦德威掷地有声的说了一句总结:“所以,臣所忧虑的事情,郭勋绝对有能力做到!”

虚假的莫须有:凭空捏造诬陷栽赃,指控别人造反。

真正的莫须有:虽然你没造反,我也不是污蔑你造反,但你确实有能力造反!

这跟皇帝宠信不宠信你没关系,是另一个维度的事情了。

这么多年众人也都摸透了,嘉靖皇帝不是宠溺安禄山的唐明皇,本身就是个多疑猜忌没安全感的性格。

满殿鸦雀无声,连小声的议论都没有了,这事儿大家都不敢轻易说话。

雾草!郭勋终于开始慌了,连他自己也开始不由自主地琢磨开,他是不是真有造反的实力?

不能想这个!不能让皇上产生任何忧虑!

郭勋也顾不上秦德威了,伏地连连叩首,额头砸着地面金砖,砰砰作响。

拼尽全身力气,只说了九个字:“臣赤胆忠心,神人可鉴!”

旁边秦德威幽幽的说:“看史书,那赵匡胤也说自己是个忠臣啊。”

郭勋没心思与秦德威斗嘴,又对嘉靖皇帝叩首道:“实乃莫须有!”

郭勋在武官里算是有文化的,不然怎么编《大明英烈传》?

他当然知道“莫须有”这个典故,所以就拿出来用上了,意在表明自己的无辜。

也许是博学多才的郭侯爷想借着莫须有,来内涵秦德威的姓,而且也是个江宁籍的秦姓。

旁边的秦德威又幽幽的说:“郭勋好大的胆子,竟敢自比岳武穆?”

众人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秦德威这句话有什么内涵,细品过后,就差点绷不住了。

如果郭勋用岳飞自比,那么祖传姓秦的是谁不用说,可郭勋的宋高宗又是谁?

想跟秦德威斗嘴,郭侯爷也未够班啊。

“秦德威闭嘴!退下!”宝座上的嘉靖皇帝暴怒道,不过众人都听出了几分焦虑的意思。

秦德威刚退回班位,立足未稳,就听到宝座上皇帝又喝道:“秦德威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搅乱朝仪!叉出去廷杖二十!”

惊……吓,来得如此突然!

秦德威还没来得及谢恩,就被如狼似虎的值殿锦衣卫官按住了,拖着就往外走。

嗯?嘉靖皇帝疑惑的扫了一圈大臣,很不对劲,怎么没有站出来求情的?

往常无论是打谁廷杖,总有其他大臣出面阻拦求情,谁还没几个亲友?

为何这次文魁状元、著名诗人、科举门面、翰苑清华秦德威要挨打了,一个帮秦德威求情的都没有?

嘉靖皇帝的多疑性格实在忍不住这种魔幻反常,对距离最近的首辅李时说:

“秦德威虽口不择言,但向来是少年赤子之心,朕或许过于苛责了,李先生以为如何?”

李首辅奏对道:“陛下有心琢玉,臣等乐见其成。”

嘉靖皇帝:“……”

李时李首辅,乃是著名的老好人,与世无争,大隐于朝,连这样一个老好人都不帮秦德威求情?

嘉靖皇帝突然感觉,有点琢磨不透这帮子大臣的心态了。

第五百二十八章 命运悲剧

御马监太监兼东厂总督秦福站在午门外,享受着秋日阳光。

今天天气确实不错,令人舒适,秋天不愧是京城最好的季节。

每当有朝会时,秦太监都会站在这里值守。

此时正在文华殿进行的小朝会,有轮班的司礼监太监列席旁听。秦太监作为厂臣虽然有权势,但并不上殿。

当然秦太监站在午门外,也不是闲的没事遛弯散步,同样是职责所在。

一是在君臣聚集朝会时,东厂总督坐镇午门,方便监视内外关防,以策万全;

二是便于随时接收上谕,毕竟在朝会上皇帝会经常发出诏旨,很多都需要东厂办理。比如出去抓人、问话、监刑之类的。

而且皇帝有时候也会传召东厂太监,咨询一些情报信息,或者与大臣奏报互相佐证。

以上几条,就是秦太监虽不上朝,但要守在午门外的意义。

当然秦太监不可能是一个光杆首领,还会有一些锦衣卫官在场,随时等候皇帝的诏令和秦太监的指派。

对锦衣卫官而言,这也是历练和积攒功绩的机会,万一哪件事办得让皇帝高兴了,那不就发达了吗?

据说出身于潜邸的锦衣卫指挥佥事陆炳,今天就在午门外值班。

老锦衣卫们看不上四年前才入行、升官还贼快的陆炳,那陆炳也懒得逢迎讨好老人了。

那么大家就别硬凑到一起了,各玩各的吧。

所以与陆炳一起来午门外值班的锦衣卫官,清一色的都是少壮派年轻人,比如另一个指挥佥事的徐妙璟。

不知为啥,徐小弟总觉得自己这个指挥佥事没有同样官职的陆炳硬气。

而且徐小弟有个直觉,陆炳和自家姐夫两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之处,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如果徐小弟转世到五百年后,又熟知游戏和网文的话,就知道这个词叫做“金手指”。

秦太监感觉朝会时间也差不多了,今日看来太平无事,正要与两个年轻人谈谈心。

忽然有人从午门左掖门的门洞里疾步走出来,对秦太监禀报道:“上谕!打左赞善兼修撰秦德威二十廷杖!”

秦太监:“……”

这什么情况,小兔崽子不是挺机灵的吗,怎么就逆了龙鳞呢?

那人又催促道:“罪臣就在后面,立刻准备行刑!”

秦太监回过神来便问道:“只打廷杖,不用向罪臣问话?”

那人又答道:“圣上没下旨问话!”

于是秦太监稍稍放心了,只打廷杖,不用审问,说明事情并不严重。

而且只有二十下,真不算多。皇上大概就是一时想不开气不过,打完就完了,没什么后患。

如果非要揪着审问什么,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不多时,秦太监果然看到几个值殿官军,并押着去年的状元公从门洞里出来。

也不用多交代什么,一切都有公事公办的流程。

秦德威迅速扫了几眼午门外值班的人员。哟呵,熟人真不少!

徐小弟就不说了,站在当中的这位公公,不就是最近屡屡向自己释放善意的秦太监吗?

而且徐小弟身边的那人,不就是天下第一奶兄陆炳吗?

虽然三年前闹出过小误会,但自己替陆炳解了围,算是有一丁点香火情,犯不上把自己往死里打吧?

至少没有仇家,秦德威彻底松了口气,估计自己应该能轻松过关了。

他很知道,锦衣卫打廷杖是一门专业技术,让你生就生,让你死就死。

有时看着重,其实轻;有时看着重,那就是真的重。

当然无论如何,表面看着必须重,否则无法向皇帝交待,所以一定要打出动静来。

如果打人看起来轻飘飘的,那么倒霉的就是行刑之人了。

秦德威还在想着廷杖小知识时,就被直接按倒在午门外偏东的青石板上。

大明打廷杖的场面一般是太监监刑,锦衣卫官动手。

秦德威这样的体面人,纵然是挨廷杖,那也不是一般小校有资格打的,须得由锦衣卫官来行刑。

秦太监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心内五味杂陈。

也幸亏是自己监刑,不然换成个心有歹意的,情况就真不好说了。

锦衣卫指挥佥事陆炳拎着刑杖,站在秦太监面前请示。

秦太监扬了扬下巴,很娴熟的下达指令道:“着实打。”

着实打,悠着点;用心打,往死里打。这些暗示,锦衣卫官和穿越者都知道。

陆炳眉头紧皱,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还是提着刑杖走到了秦德威身边。

“着实打”三个字,让秦德威彻底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