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25章

作者:随轻风去

于是众人的眼睛都雪亮了,情况正在起着变化!

霍韬的眼睛像是要喷火,狠狠盯着桑御史,呵斥道:“毋乃太过分!”

桑御史微微低头,避开了霍总宪视线,“有人说过两次,但你只做到了一次,所以还不够。”

霍韬听明白了,某人传话说过两次“得加钱”。而他不反对王以旂进位侍郎,只能算加了一次钱。

桑御史又大声问道:“大中丞、大司马!这份弹劾勋戚不法的奏章,事实俱在,也在你们的该管范围!在下邀请你们联名,你们签还是不签?”

兵部尚书张瓒不说话,只看霍韬。

但霍韬却极其暴怒,对着桑御史将奏章丢了回去,厉声叱道:“你滚开!”

然后又见霍韬对众人拱了拱手,负气说:“本官才浅德薄,不足以托付冢宰重任!请诸君勿要再推举本官!”

东朝房瞬间炸锅了!

另一个吏部天官的候选人许尚书有点懵,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他已经做好了持久撕逼的准备,却不料转眼之间,霍韬说退就退了!

而且这感觉就像是天上掉馅饼,自己也没付出什么代价,忽然就天降猛男帮助自己,很不真实。

纵然经历了四十年官场,也很少见到这样变幻莫测的情况。

所有人都切身感受到了,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主导今天廷推!

所有人都想知道,秦家班三号拿出的那封奏章里到底写的什么!

竟能如此轻易就逼退了气焰嚣张、性情暴躁的霍韬!

只有秦家班一号还算冷静,他看着三号,心里不免五味杂陈。

他已经做出了一个基本分析,这份奏章里内容,必定能狙击霍韬。

只要奏章公示出来,霍韬今天必输无疑!所以霍韬还不如很光棍的主动退出,能稍微存点体面。

但就这点事,他这个一号一样可以代理,为什么要让三号大出风头?

难道自己最近和夏言走得太近,还帮夏言推举严嵩,让秦德威感到自己不可靠了?

而三号此时既享受着万众瞩目的荣光,又承受着来自霍韬的巨大威胁,可谓痛着并快乐着。

身为御史,竟然勒逼都察院老大左都御史,虽然以下克上真爽,但也是豁出去玩命,以后弄不好就回家养老了。

听说源丰号在南京挺火的,回扬州老家后要不要弄个分号?

先不想那么多了,今日任务还没完呢。

桑御史又对廷推主持人周侍郎说:“若是如此,推举许大人进位吏部尚书,但户部尚书也该一并拟定候补了。”

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也在周侍郎的预料之中。

无论霍韬和许赞谁被推举为天官,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位置,仍然需要廷推候补。

如果许赞去当吏部尚书,那户部尚书又让谁来候补?

周侍郎苦笑几声,“正该如此!我看够资格候补大司徒的,大都已经在这东朝房里了,索性今日一起推举了。”

又听桑御史说:“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田土、户籍、仓库、度支,非比寻常衙门,绝对不可用实务经验短少之人!”

这话确实没错,周侍郎便点头道:“此言在理!”

众人也说不出反对意见,让一个对实务不熟的人去当户部尚书,那真的可能是灾难。

桑御史又道:“我以为,原河漕总督王以旂为官二十五年,从州县到朝廷历练甚多,各方事务经验丰富!

又刚任了三年河漕总督,修河督粮,对钱粮事务极为精熟,乃是最适合担任大司徒的人选!

况且王以旂劳苦功高,从嘉靖八年就是三品,已经做满了两任,为酬功升为二品也不为过!”

众人:“……”

又有内味了,什么叫这山望着那山高?什么叫得陇望蜀?什么叫吃着碗里的惦记锅里的?什么叫人心不足蛇吞象?

今天全踏马的见识到了!开眼了!

原来开场的吏部左侍郎只是一个开胃菜,只是一个保底!

老规矩,大佬们先表态。

王·一号·廷相率先开口道:“我以为,若要选户部尚书,非王以旂莫属!”

然而三号没有看一号,只对着也许是未来吏部尚书的许赞,拿着那份奏章比划,似乎要撕掉。

许赞迅速脑补了一番,如果这位三号撕掉了奏疏,象征着什么?

也许表示,这份能狙击霍韬的奏疏不会再拿出来了?

那么此刻如果有一伙人高呼“霍大人你不能走”,霍韬会不会顺水推舟,又回来继续抢吏部尚书?

已经无限接近于吏部天官、已经将吏部天官视为囊中之物的许赞心脏抖了下,这个险不能冒!

所以许赞立刻跟在王廷相后面说:“本官思来想去,也觉得确实非王以旂莫属!”

其余的大佬,都察院霍总宪,兵部张尚书,工部林尚书,全都不说话。

这三位没赞同,也不反对,就是弃权了。

但也够用了!王廷相不但是秦家班一号,背后还是夏大学士,而许赞极有可能是未来的吏部尚书。

有这样两个人说出“非王以旂莫属”这种口气,一般人就不敢出面争锋了,除非你有首辅级别人物的死命撑腰。

这个结果落定后,大多数官场中人感觉只有震撼!

从正三品总督河漕,直接被推举为正二品户部尚书,步入朝廷核心,堪称是蛇吞象!

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竟然真的做成了!

那只看不见的手,又创造了奇迹!

第五百一十三章 奏章里的玄机

迎着众人震撼的目光,桑御史感到,现在就是自己人生的最高光时刻。

从头到尾操纵廷推,几句话就决定了尚书人选!

他甚至产生了自己犹如宰相般的幻觉,可惜理智告诉他,自己只是一个代理人而已。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躲避霍韬的政治追杀了。

梦醒时分,如此令人惆怅啊。

本次廷推渐渐进入尾声,至于又剩下的吏部左侍郎,推举出了一个叫黄宗明的,议礼派里最低调的一个。

当年的站队皇帝的大礼议文官功臣有:张璁、桂萼、方献夫、席书、霍韬、黄宗明等。

如今张璁、方献夫隐退,桂萼、席书逝世,朝廷里只剩了霍韬、黄宗明。

当然,嘉靖皇帝现在权威已经树立,也不需要议礼派帮自己吵架了。

议礼派这个名词将会渐渐从政坛消失,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廷推到此全部结束,结果如下:

推举户部尚书许赞为吏部尚书,推举原河漕总督王以旂为户部尚书,推举原南京礼部尚书严嵩为礼部尚书,推举吏部左侍郎周用为南京礼部尚书,推举礼部右侍郎黄宗明为吏部左侍郎。

下一阶段就是将廷推结果上奏给嘉靖皇帝,那就不是普通大臣所能影响的了。

还是那句话,只要不是特别让皇帝碍眼厌烦的人,一般都没事,反正在皇帝眼里都是工具。

现在所有人更好奇的是,桑御史拿出的那封奏疏,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霍韬和张瓒两个大佬看完后,就果断一起退让了?

可惜桑御史讳莫如深,什么也不肯说,众人纵然心痒也无奈,总不能逼着桑御史破坏政治道德。

当然也有像王廷相这样,根本不屑于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找桑御史,直接找背后主谋秦德威不是更明白吗?

在今日,午后徐妙璇去看弟弟和弟媳了,秦德威也赶紧出门。

他计划下午去显灵宫偏院,找陶仙姑学习一下宗教文化知识,以备将来与皇帝对答时使用,然后晚上去王师叔家里蹭个饭。

孰料刚走出大门,就被王廷相堵住了。

堂堂一个尚书居然亲自跑过来?秦德威诧异的问:“老前辈也想与我顺路走一走?”

王廷相叹道:“老夫觉得,你我可能产生了一些隔阂,需要进行一次深入坦诚的交流。”

秦德威无语,王廷相是挺稳重的一个人,怎么也开始抽风?

两人来到穿堂客厅,秦德威指挥仆役上茶,然后又问道:“老前辈有什么想不开的?说出来让晚辈我开……开解一二。”

王廷相就回答说:“今日上午这场廷推,你本可以拜托老夫多说几句话,不比那桑御史更有力?

还有那什么奏疏,老夫也是可以代劳的,又何必麻烦别人?还是你开始与老夫见外了?”

虽然不是很懂王老前辈此时的心理状态,秦德威还是解释说:“那奏疏,真不适合由老前辈出面拿出来。要是你出了面,那就是大事了!”

“那里面到底写了什么?”王廷相立刻就问。

秦德威顾左右而言他的笑道:“也没什么,甚至可能就是过了今天就没用的东西,老前辈管它作甚!不妨再与我说说这个廷推的事情!”

王廷相很唏嘘的说:“果然是见外了,生分了,居然都不与老夫共享机密了。

想嘉靖十二年时,你初到京师,举目无靠啊!无事不让老夫预知,无计不与老夫密商。

现如今,你这翅膀硬了,名标词林,位列华选,已经不需老夫扶持了……”

秦德威:“……”

为何这语气和格式有点耳熟?跟谁学的?

最终秦德威忍无可忍,只好揭开了谜底:“那奏疏里真没有什么,就是弹劾武定侯郭勋!”

嗯?这个答案让王廷相完全没有想到,一个弹劾武定侯郭勋的奏章,为何能吓退霍韬?

秦德威提醒说:“不是弹劾奏章本身吓退了霍韬,而是拉着霍韬和张瓒一起签字这个行为,吓退了他们!”

换成普通人,听到这里也未必能理解,但王廷相心细,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他们两个都不敢在奏疏上联名?”王廷相皱眉想了想,就发现了关键:“他们两个都不愿意弹劾郭勋?那么郭勋与他们两个……那问题可真就大了!”

说起武定侯郭勋,当初也是靠大礼议起家,因为坚决支持皇帝而极度受宠,嘉靖朝前二十年的第一武臣。

如今也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实权未必比部院大臣小,堪称近几十年来最有权势的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