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02章

作者:随轻风去

再不解散,可能就中暑几个了!

焦点人物秦德威想尽早消失,这么多大臣都在盯着自己看,还对自己指指点点的,实在太不自在了。

只是刚走出午门,忽然就听到有人叫:“秦德威留步!”

不是一个人,而是四五个人,出了午门后不约而同的招呼秦德威。

秦德威猛然回头,看到了王廷相、顾鼎臣、张老师、费懋贤等人。

场面一度有点尴尬,最后秦德威综合考虑,与王廷相一起走了。

等晚上凉快了再去张老师家里,明天去翰林院再拜访房师费懋贤。

“今日应当是你首次入朝,感想如何?”王廷相边走边问。

作为老前辈,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指点秦德威,让秦德威能在朝堂活得更久一点。

毕竟,他作为复古派文学大佬的身后名,已经托付给秦德威了!

秦德威没有直接回答,反问说:“浚川公如何看的?在下哪里做的不对?”

王廷相就等着这个机会,“对不对的先不说,但你看着就有点出格,不够谨慎,或者说根本不像新人。

虽然霍韬先动手搞你,但你作为新人反击的也太嚣张了!其实你的手法应当温和一点才对。”

王廷相这意思就是,你一个新人刚入圈,太过于嚣张会引起老人们的集体不舒适。

秦德威哈哈笑道:“反击霍韬,当然也有其他特殊原因,浚川公最好不要继续打听了。”

王廷相很不信邪的问道:“你还能有什么特殊原因?敢让老夫不能听?”

秦德威含含糊糊的说:“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试探而已,同时验证一下。”

虽然秦德威语义不明,指向更不明,但王廷相在大夏天居然吓出一身冷汗。

你这是想试探谁?验证谁?宝座上的那个人?不会是为了故意堵上自己嘴巴,故意吓唬人?

但秦德威真不是吓唬人,他确实存了做实验的心思。

他掌握的后世资料有一个分析结果:嘉靖皇帝心里从来就不介意,甚至鼓励纵容低级官僚攻讦高官大臣。

但前提是,不要让嘉靖皇帝误会成指桑骂槐,或者把皇帝拖进舆论漩涡。

今天秦德威反击霍韬,其实也是一种对嘉靖皇帝的试探,以此来验证后世资料分析信息。

不过秦德威不会直白的说出这些,对王廷相也不可能说出来,最多暗示下自己动机。

尽管与秦德威认识了好几年了,王廷相还是被秦德威的暗示震懵了。

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神色复杂的说:“你这个新人,实在是比我预料的还嚣张。”

如果大明有朝堂新人王评选的话,原本王廷相会给杨慎投一票,但今天他决定把自己的票投给秦德威。

自己当初被秦德威诗才所打动,为了给复古派找后起之秀,才硬拉秦德威当了后辈,可到底找了个什么样的人啊?

本来王廷相还想着摆老前辈架子,罗嗦几句秦德威,但现在不敢再继续议论了。

然后王廷相放弃了指点,又说出了第二个目的:“你不要怨恨夏桂洲,这样的事是很正常的,他本意也不是为难你。”

秦德威貌似不以为意的说:“可以理解,谁都有迫不得已的时候,不过能承受得住后果就好。”

听起来秦德威说的“后果”指的是夏言这次入阁失败,但王廷相还是感到了话里有话。

如今朝廷上这些人里,他王廷相算是认识秦德威最久的,也是最了解的。

秦德威这个人怎么说呢,就算是在微末之时,也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主控权”意识。

这样的人,相处模式契合时,就是诸葛亮;但如果相处模式出问题,那就是活曹操。

不知怎得,王廷相想起了三国里,曹操少年时被人点评的那句话。

多少年来王廷相一直是不理解这个桥段,一个少年怎么会得到这种点评?

但认识了秦德威后,他渐渐就明白了,现实里真有这种人。

与王廷相分开后,秦德威就赶紧回了家,反正考察结束前他不用上班,所以不必去翰林院。

然后一直等到了天黑,秦德威才趁着夜间稍微凉快时出门,前往张老师家。

张老师想对秦德威说的话很简单,就是低调、低调、还是低调!

“老师但请放心!我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一直就尽力低调着呢。”秦德威拍着胸脯保证说。

张老师有点生气的斥道:“你低调个仙人板板!我大明科举一百几十年,有过三番两次操纵内阁大学士进退的新人吗?

在哪里都是讲资历的,你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就在朝堂上窜下跳,知不知道很容易招人厌烦?”

秦德威很不服气,犟嘴说:“都是别人找上我来的,我还能怎么办?或者老师你说,我该怎么低调?”

没想到张老师早有准备,直接就约法三章:“半年之内,你照我说的做。

第一,以后别人弹劾你或者对你不利,你不许反击,由我来代替你分辨!

第二,除了唱和之外,不要再发布诗词,不许用诗词公开招摇。

第三,你如果正式到翰林院履职,每天都找我报道一次,不许擅自做事!”

秦德威无可奈何,只能先答应下来。没别的,张老师身份对自己太高了。

不但是双重座师,连徐妙璇都要拜他为义父,他要强行吩咐下来,没有自己拒绝的余地。

从张老师家里出来,在炎热的夜风里,秦德威擦了擦汗,就去了隔壁徐家。

刚进院子,就看到徐妙璟打着赤膊,正在水井边,用井水冲凉。

秦德威叹口气,颇为遗憾的说:“你姐姐不冲凉吗?”

徐妙璟扭过头去,不想搭理秦德威,进了自己屋里。

秦德威对着徐妙璇屋里喊了一声:“小弟怎么又犯病了!”

从屋里面传来了徐妙璇的声音:“他正恼你呢。”

秦德威又说:“屋里太热了,出来说话。”

然后就看到徐妙璇很不见外的穿着无袖小褂走出来,捏着一柄团扇挡在了身前,但又遮掩不全,还是晃得秦德威眼晕。

徐妙璇故意无视了秦德威的眼神,只开口道:“你是不是又答应过,再送小弟一个婢女?”

秦德威恍然大悟,难怪徐小弟又闹脾气了。便试探着对徐妙璇问道:“不行就给他送一个吧,你也别拦着。”

徐妙璇坐在院中石凳上,叹口气说:“婢女应该送一个,但如今当务之急是说一门亲事,下半年先让小弟成亲。”

秦德威稍加思索,就明白了徐妙璇的意思。

如果徐妙璇嫁到自己这边来,徐家里就剩徐妙璟这样一个十六岁少年独住,徐妙璇作为长姐不放心。

既然婚事推到了年底,那徐妙璇就想着在年底之前,先给徐小弟找一门亲事并且办了。

这样的话,徐小弟有了人照应,徐妙璇就可以放心嫁到秦家去了。

秦德威在京城认识人也不算太多,只能先上心慢慢寻访合适的。

但就徐妙璟这条件,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让秦德威也犯愁。

第四百八十二章 状元有毒

要说帮徐小弟寻一门亲事,徐妙璇也不是不能托别人,但现在未婚夫排面这么大,能接触到的人家肯定更好。

状元的小舅子,大概是徐妙璟现在最大的筹码了。

毕竟状元只要不作死、不早死,纯熬资历最差也能混到尚书。

秦德威回答说:“若放在从前,随便选一家就行了,但今天我多有感慨,所以要认真找找。”

徐妙璇一边帮着秦德威扇风,一边疑惑的问道:“今天又怎么了?”

也就能跟徐妙璇说说心里话了,秦德威叹道:“今天发生了点事情,让我颇有感悟。

从现在起,我也该有意识的培植自己势力了。总想着抱大腿,并不是长久之计啊。”

徐妙璇不知该怎么评价未婚夫,才刚进官场的菜鸟,就开始琢磨这些了?

她想了想就答话说:“其实你也不用太着急,夫君你真正发力的机会还没有出现。

等天子再生下皇子,几年以后立东宫然后召集东宫属官,以夫君的功名和年纪,进东宫并不难。

到那时,东宫属官自然就成一派势力,这比自己费力去扶植轻松多了。”

秦德威暗暗感慨,徐妙璇这个见识很出色,按照封建王朝正常规律确实如此。

可这时候谁又能猜到,嘉靖朝它偏偏就不正常啊。

三年后嘉靖皇帝确实立了个太子,但又过十来年就挂了,然后就是著名的“二龙不相见”了。

偏偏嘉靖皇帝在位时间又长,秦德威如果想走潜邸从龙路线,从现在开始要坐三十年冷板凳,这谁踏马受得了?

这些都没法对别人解释,秦德威只能摆摆手:“先不说那些了。

我的意思是,现在要我帮小弟找妻室,我就要着重考虑一下利益相关问题了。

比如说,首先要看看对方的潜力,或者对我的助力,你介意这样吗?”

徐妙璇握住了秦德威的手说:“这都是应该的,若联姻对夫君有利,自然不是坏事,本来你我就是一体。”

徐妙璟突然从窗户伸出脑袋:“若长得丑,我也不要!”

秦德威回头就呵斥道:“你要像我一样娶妻娶贤,品德为先!岂能如此肤浅的以貌取人?”

徐小弟迷茫了,这朝廷选拔状元,到底是看什么?

秦德威说完话就回了家。

到了次日起床后,他懒洋洋的躺在树荫里的竹椅上,啃着从水井里捞上来的西瓜。

理直气壮不用上班的日子,就这么朴实无华。

忽然有个翰林院书办跑到家里来传话,说钦差考察结果出来了,已经从内阁发到翰林院。

秦德威拿着瓜愣了下,这么快考察完了?自己正要低调,逍遥日子还没过够呢!

想了想突然就明白了,现如今内阁只有李时一个人,而李时又是个没有权力欲的人。

现在都说是秦德威举荐了费宏回内阁,肯定还要重新担任首辅。

那么李时如果在考察问题上拖延或者为难秦德威,岂不是平白落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