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98章

作者:随轻风去

在清贵的翰林院,有这种考察官员平乱工作的业务吗?至于其他衙门,谁又有资格考察翰苑词臣?

王廷相稍加思索后得出一个答案:“看来只有内阁了。”

这并不是因为内阁地位高,而是内阁与翰林院理论上是一个系统的,内阁源流就是从翰林院分支出来的,从制度上说不算外人。

所以秦德威这种文艺钦差,只能让内阁考察了。别处都不合适,太坏规矩。

想到这里,王廷相突然幸灾乐祸起来:“看来你要落到翟阁老手里了!”

现在内阁就两个人,首辅李时和大学士翟銮。就考察秦德威这点破事,总不能真吃饱撑着让首辅来出面,那就只能是翟銮了。

至于翟阁老与秦德威的恩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年前翟阁老拉拢嘉靖八才子扩张势力被秦德威搅黄了。

看王廷相这模样,秦德威不屑地说:“有什么可怕的?翟阁老在内阁时间有多久还不一定呢。”

王廷相忽然大惊失色:“你住口!”

秦德威很懂,点头道:“对,祸从口出,我不说了!”

王廷相感觉自己说的不对,又叫道:“不是住口,是住手!刚走了两个大学士,你别再折腾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秦德威刚回到京师,对京城的舆情不是很清楚,所以没听明白王廷相老大人的意思。

刚走了两个大学士,与他秦德威又有什么关系?

但他随即又听到王廷相说:“你一个刚入官场的小翰林,千里之外出手攻讦,导致首辅次辅齐齐致仕,也真是够了!”

于是秦德威终于全明白了,原来京师这边人都以为是自己干的!

但那明明是冯经历脑洞大开擅自操作,写了奏疏弹劾三奸,却不料自己竟然替冯经历背了黑锅!

秦德威感觉太冤枉了,又不知从哪里解释,只能恳求说:“请老前辈务必相信我,那并不是我指使的,我事先也不知情!”

王廷相叹口气道:“老夫可以勉为其难的假装相信你,但你去站在长安右门外,询问过往官员,看有几个相信你的?”

秦德威只想大骂老天,六月份这么应景的月份,也不下一场飞雪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无话可说,秦德威起身告辞。

按照大明制度,任何一个钦差回到京师后,都必须先交还印信,并完成叙职和考察,然后才能做其他工作。

秦德威也不能例外,所以也只能老老实实写了个叙职详文,然后去了翰林院。

如今掌管翰林院事务的人是吏部左侍郎兼掌院翰林学士董玘,也就是张老师提到过的,让秦德威学习的那位榜样人物。

秦德威将叙职详文递交上去时,董学士真有点懵。

他在翰林院干了三十年,从没见过这种考核审察平定乱兵差遣的业务。

或者说,从没哪个清贵之极的翰林官竟然撸起袖子,直接就悍勇无匹的单骑入营,趟平乱兵了。

这事真不归翰林院考察,但又不能把翰林词臣扔给都察院。

所以如同王廷相所预料的那样,董学士就上报给翰林院驻宫内分支机构内阁了。

然后大学士翟銮主动揽下了此事,首辅李时根本不会争这个。

说起这位首辅李时,在秦德威穿越来的第二年就是大学士了,但几乎完全没有存在感。

他在历史上做了七年大学士,其中还当了三年左右首辅,但在后世却默默无闻。

就连很多对明史感兴趣的人,都没听说过这个首辅。由此可见,此人低调老实到了什么地步。

又有几个人知道,严嵩能入阁,就是接替病逝的李时?

在嘉靖朝当首辅,能当到与世无争的地步,李时绝对是独一份了。

闲话不提,就说大学士翟銮拿到考察秦德威的权力后,便公开放话了。

说最近年轻人有点嚣张,他作为老前辈要小小的教训一下年轻人。所以秦德威别想在考察里轻易过关,谁来讲情也没用!

其实翟大学士很清楚,基本不可能真把秦德威怎么样,但就算能够刁难一下秦德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增加自己威信的手段。

现在首辅李时性格上比较低调软弱,而自己这个大学士如果强势一些,轻易就能实际操持内阁权柄!

而其他大臣们纷纷表示,翟阁老您请便,没人想妨碍你。

当然,如果您真取得了成功经验,大家还可以一起观摩学习。

随后秦德威作为备受关注的另一方,却突然沉寂了,让看客们有点迷惑,这完全不符合秦德威的人设。

难道秦德威对上翟銮,就这样示弱了。

本来翟銮大学士按照规矩,传唤秦德威当面接受考察,地点定在午门外东朝房。

但秦德威却以准备结婚为名义,请假在家。

前文介绍过,对新科进士而言,第一年可能是人生最逍遥自在的时光。

他们可以在六部观政几个月,也可以请假探亲或者回老家结婚。

反正年底之前,朝廷一般都很宽容,不强制上班。当然如果有做官积极性特别大的,中进士后第一时间选官也是可以的。

秦德威就充分利用了这种潜规则,随便你翟銮大学士怎么叫唤,反正躲在家里不出来了,问就是休假!

别人不知道的是,秦德威已经偷偷派了仆役轮班在翟銮府第外面,密切进行监控。

翟銮虽然不是高光时刻很多的历史人物,但在秦德威记忆里,还是有几件印象挺深刻的事情。

有一件是,嘉靖十八年皇帝南巡,然后需要派一员足够分量的重臣巡视九边。

当时朝廷就推荐了在家赋闲一年多的翟銮,任命翟銮为兵部尚书巡视九边,最后满载几十大车而归。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当时翟銮在既没有过错也没受到处分的情况下,还会在家赋闲?

一连过了几天,轮班的马二就看到有个太医匆匆忙忙进了翟府,然后没过多久,翟府就乱成了一锅粥。

秦德威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往皇城冲。

到了长安右门登记时,他还遇到了翟家仆役,在对值守官军解释着什么。

但宫禁内外一般不许乱传消息,翟家仆役想向在内阁上班的翟大学士传句话十分费劲。

秦德威便主动对翟家仆役说:“我替你带话!”

然后秦德威凭借翰林身份,畅通无阻的一直来到午门外后,又请值守午门的官军传话。

此后就在东朝房等待,这时东朝房还有其他一些出入内廷的办事官员。

众人看到秦德威后,便很感兴趣的聊了起来,有人问道:“秦大人今日至此,莫非是接受考察来的?秦大人打算如何过关?”

秦德威淡定的回应说:“只望翟阁老高抬贵手而已。”

不多时,就看到翟大学士在几个中书舍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翟銮看到秦德威,感觉自己的经验包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正要说什么时,秦德威突然抢先开口道:“翟阁老,你妈死了!”

翟銮闻言狂怒,简直岂有此理!

朝房里其他众人纷纷出言指责秦德威,没见过如此恶毒骂街的大臣,特别还是一位翰苑词臣!

胆敢诅咒别人父母,当场被打死或许都可以免罪!

秦德威却又连忙对翟銮解释:“路过贵府,却见有白事了,贵府仆役托我给阁老带话报讯!”

众人:“……”

所以刚才的“你妈死了”不是诅咒骂街,就单纯是字面上的意思?

这秦德威身上是不是有魔力?对家谁沾惹谁倒霉?

官场上无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立刻就要辞官丁忧,回家守制三年!

内阁现在就两个大学士,眨眼间又少了一个!

为了替补入阁,肯定又要引起朝堂动荡啊!

第四百七十八章 身不由己

左顺门内,文渊阁里,嘉靖朝最低调淡泊的首辅李时正坐在中堂,信手翻看奏本。

忽然有个中书舍人匆匆走进文渊阁,惊慌的对李首辅叫道:“阁老!又出大事了!”

李首辅抬眼看去,认出是刚才跟随翟銮出去办事的人。

他又记起来,翟銮说过,要去午门外考察秦德威,但为何只回来了一个中书舍人?

想到这里,李首辅突然有十分不好的预感。

果然又听到那中书舍人继续禀报:“方才翟阁老当众昏迷,已经被送回家去!”

纵然是与人为善、以“不争”为处世之道的老好人李时,此时也忍不住被激怒了。

你秦德威是想公然骑在内阁头上吗?就算你是嘉靖男儿,猖狂也要有个限度!

李首辅放下奏疏,起身就喝道:“好个无法无天的小儿!我去面圣,驱逐此人!”

那中书舍人连忙拦住李首辅:“是翟家老封君没了,故而翟阁老惊闻噩耗,承受不住昏了过去!”

李时:“……”

子曰三思而后行,不可以貌取人,善哉善哉。

尴尬不尴尬的先不说,如果翟銮丁忧而去,那朝堂必定又要多事了。

想到这里,内阁仅存的独苗大学士李首辅头更疼了。

那中书舍人又禀报说:“那秦德威仍在午门外东朝房等着,还考察不考察了?”

“命他回家等着去!”李首辅毫不犹豫的说。人不能不信邪,他害怕把自己也整没了。

而且根据大明官场规矩,钦差叙职考察没有结束时,就不能恢复正常工作。

在非常时期,李首辅就不想让秦德威恢复工作,老实在家别捣乱了!

所以秦德威今天就白跑了,仍然没有得到考察结果。

没就没吧,就当继续回家休假。反正翰林院那种文字工作,恢复不恢复的无所谓。

但秦德威刚从东朝房出去,正打算出宫回家去,就望见了霍韬从午门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