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88章

作者:随轻风去

明明刚才已经被冯老爷救出来了,为什么还要犯傻重新跟着乱兵走啊啊啊啊!

无边无际的懊恼和悔恨之余,秦德威又感到了一丝诡异。

朝廷如果想给自己印信,那一开始就该给了,如果不想给自己印信,那就一直别给!

一开始不给,过了几天忽然又给,平乱大事简直如同儿戏,哪有这样出尔反尔的道理?

而且朝廷这样做,不就相当于自己打自己脸吗?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特殊大事,导致朝廷如此抽风,忽然就把辽东巡抚关防旗牌特许自己用了?

难道刘总兵发了疯,直接对朝廷说他要造反了?

秦德威仔细回忆了下掌握的历史资料,这段时间除了辽东兵变,嘉靖十四年上半年还能有什么大事件啊?

好像也就是首辅张孚敬和兵部尚书汪鋐致仕而已……一个时代结束了。

雾草!秦德威突然虎躯巨震,又惊又呆的望向还站在急递铺门口冯姓菜鸡!

第四百六十三章 放狠话

纵览历史,在嘉靖朝当过首辅的人很多,粗略数去有十几个人之多,当然也有些人是只当过两三个月的那种临时首辅。

但公认的,能称为嘉靖朝代表性的首辅只有三个,张孚敬(璁)、夏言、严嵩,徐阶只能算末期半个。

所以就算在本时空,张孚敬(璁)致仕对嘉靖朝政治来说也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

秦德威很怀疑,冯恩真有这么大魔力,随便胡来一次,就废了首辅?甚至是以首辅为代表的议礼派?

历史中确实有很多适逢其会的巧合,但冯恩怎么看也不像有这种气质的人!

所以秦德威实在忍不住,又转身走到冯经历面前,疑惑的问道:“你那个奏疏怎么写的?”

冯经历更疑惑,“你刚才还是完全不感兴趣,怎么忽然又来刨根问底了?”

秦德威故作不在意的说:“我怕你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莫名其妙的连累到我,所以还是听听。”

冯恩便道:“也没写什么,我就是向朝廷说,你秦德威因为没有印信,手无寸权,却又被强加钦差责任,为了平乱只能单骑入营。”

秦德威又问:“然后呢?”

冯恩接着说:“然后我便斥责首辅张孚敬、次辅方献夫、兵部汪鋐三奸误国!

必定是中枢内阁与负责平乱的兵部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对你秦德威打击报复,所以才不给印信!

由此说明这三奸既昏聩无能,又因私废公,为私人恩怨将国家大事视为儿戏,全部该罢免!”

秦德威大为意外,连他秦德威也没往这方面论证过,没想到冯恩居然也能编出一条完整的逻辑链。

从理论上说,这个逻辑链确实是有可能存在的,谁让所谓“三奸”恰好是首辅、次辅、兵部尚书?

所以,诛心的把柄这不又来了吗?你们三个能辩的明白吗?

又听冯恩继续说:“前面写完因果,最后我就对朝廷放狠话!”

秦德威越来越感到,冯老爷的奏疏真可能发挥了作用,便很好奇的问道:“那你又放了什么狠话?”

冯经历感觉这是自己的巅峰之作,声情并茂的回忆并复述奏疏说:

“从未听说过盛世状元有死于乱兵者,设若新科状元因为朝廷奸贼柄政,吝于授权,手无印信,导致遭遇不测,只怕所谓嘉靖男儿要成为天下笑柄,朝廷亦将蒙羞于万世!”

秦德威:“……”

冯经历反问道:“怎么样,这话狠不狠?”

秦德威无语,这是狠不狠的问题吗!

正常人放狠话,都是拿自己的命来说!你冯老爷这放狠话,竟然拿别人的命来说!

不过也许大概可能,真有点效果?如果朝中其他人看到了,只怕也忍不住跟着骂一通啊。

冯老爷瞥见秦德威手里的诏令,忽然福至心灵说:“你这个人,故意来问这么详细,肯定有原因!

是不是我帮到了你大忙?不要不好意思对我表示感谢,我也不是挟恩图报的人!

你说,如果真成了,那我冯恩是不是要名垂青史了?”

“不会的!你别胡思乱想了!”秦德威只能先否认说。

因为远隔千里,秦德威也只是猜测,不敢肯定答复什么。

但他确实也猜中了,张首辅已经进入了政治生命的倒计时。

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张首辅身体不好,二是心累了。

其实之前张首辅辞职过两三次,但每次都被嘉靖皇帝下诏挽留,然后很快又回来了。

这次被冯恩弹劾后,张孚敬按制度要走个形式上疏请辞,大明朝堂游戏规则就是这样的。

结果皇帝没有按套路下诏挽留,只是将张首辅请辞疏留中不发。

这个态度,立刻让朝野震动,大家纷纷猜测皇上的哑谜。

然后张首辅就真的心灰意懒,彻底不想干了,铁心要走人。

他从正德十六年开始,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一边被因为大礼议迎合皇帝,导致被天下读书人狂喷;

另一边还要时不时跟多疑猜忌的皇帝斗心眼,防着夏言这种后浪在背后偷袭,要多心累有多心累。

就这样,皇帝还总是怀疑他专横擅权!也该趁着还能全身而退时,彻底结束政治生涯了。

皇上你爱怎样怎样,我不伺候了——张首辅大概就是这种心态。

而且张孚敬看得也很明白,过气了还死赖着不肯走,只怕以后难有善终!

站在后世历史角度来看,这可比夏师傅明白多了。

原本历史上的夏师傅就是过气后还死赖着不走,走了也非要回来,最后结局就是掉脑袋。

看到张首辅的态度,然后嘉靖皇帝也生气了。

就是考验一下你张孚敬,结果你这是什么态度?爱干就干,不爱干就滚!

之后张首辅连班都不上了,只在家收拾行李等着回老家。

然后同为议礼派骨干的次辅方献夫也觉得朝堂没意思,何必留着给夏言当垫脚石,主动走人算了。

原本历史上方献夫在去年就该跑了,能拖到今年,已经是蝴蝶效应了。

至于三奸里最后一个,兵部尚书、总督京营的汪鋐则是七十多岁熬不住了,不想客死京师,只想死在徽州老家,也辞官而去。

这下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朝堂大洗牌的时候又到了。

如果说嘉靖十二年那次变动,只是三年一遇档次,那么这次变动档次至少十年一遇!

而且议礼派的首辅、次辅,最重要盟友都齐齐走人,可能象征着议礼派作为一股势力,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巧合的是,这次洗牌又是秦德威为导火索引发的。

没想到此子跑到一千多里外的辽东,还能影响到如此高层的局势。

什么?有人说这奏疏是冯恩上的,与秦德威有什么关系?

这一看就是外行人说的,内行人不会有这种疑问!

也不知道秦德威是不是气运傍身,幸运值满槽,千里之外的抽冷子一击,精准破防的宛如巧合似的。

甚至让人产生怀疑,张孚敬、方献夫、汪鋐这三奸简直就像是交代好后事,然后配合演戏。

说起来这帮议礼派当红十几年来,政坛上罕有敌手,先后赶走了杨廷和、费宏、杨一清三个首辅,压制夏言不能入阁。

却不料被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菜鸟秦德威怼了几次,议礼派就要风吹雨打去了。

无数人对此扼腕长叹,果然现实比书上还魔幻,大概只有真正的嘉靖男儿才能打败嘉靖红人吧。

第四百六十四章 本官可以相信你吗?

秦德威与冯恩说话时,随从们都在周边站着。

说完了后,秦德威就对众人问道:“巡抚关防旗牌谁拿着呢?”

马二站了出来,答道:“都在冯老爷家里面,如今哪里都不安稳,只能放那里了。”

秦德威又对马二问道:“你有没有胆量,明天将东西送到广宁备御营?”

马二答应下来:“当然敢!”

冯经历却站出来,气壮山河的说:“我去吧!让一个家奴送关防旗牌,像什么样子?难道衙门里无人了吗?”

秦德威点了点头:“也好,反正冯大人分量轻,乱兵对冯大人没多大兴趣,完全没道理扣住你!而且这样平乱之后,冯大人也有功劳!”

冯经历:“……”

秦德威又走回去,对于蛮子说:“你相信本官吗?”

于蛮子毫不犹豫的说:“当然信得过!”

秦德威又问:“那本官能相信你吗?”

于蛮子莫名其妙:“大人究竟是何意?”

秦德威叹口气,让多余人离远点,只留下了于蛮子最亲信的几个人。

然后将手里诏令展示给于蛮子:“你先看看这个。”

于蛮子略有尴尬:“小人不认得这许多字。”

秦德威又将那个手把手教过写奏疏的乱兵,叫黄三关的问道:“你能认全吗?将这两行轻声读给他听。”

秦德威指出的两行,就是关于他最新差遣的那两行。

黄三关上过几天学,很多字都认识,便磕磕巴巴的读了一遍。

虽然漏了几个字,但于蛮子听完,基本也能理解意思了。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朝廷让秦状元当巡抚!

但他还是不明白秦德威的意思,就询问道:“秦大人到底意欲何为,还请明白示下。”

秦德威就说:“这意思就是,本官现在可以做主了!

若能谈好招抚条件,在本官提议范围内的,可以直接代表朝廷答应了!”

于蛮子大喜,他们乱兵又不是造反,也不想一直拖延下去,终于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了。

在于蛮子心目中,如果有秦德威这样的青天好官来处置,对他们而言是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