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79章

作者:随轻风去

秦德威笑道:“对对,就是微服私访!那些故事里,是不是经常有青天老爷微服私访,然后落难的段落?

你在看看,我如今这下场,被关在这里,是不是有点像?”

面对一位微服私访的巡按……的儿子,李小娘子忽然感觉自己责任很重大。

她一边想一边说:“其实那些闹乱的军兵,也是有怨气的人。

你也知道,我们辽东都是军户屯田体制。有的人不想从军,但却因为身在军户被迫抽取入营服役。

有的人因为家里田地没了,本来就度日艰难,却也被抽取入营服役,全家生计难以维持。

这样的人多了,又聚集在营里,难免会生出乱事,别人同情他们,自然也不会作对。”

秦德威闻言便长叹一声:“今日辽东军屯之法败坏,贫困军户不堪重负,生计日蹙,怎能不生变乱啊!”

其实秦德威很明白,当下大明正处于一个军制变革临界点,就是从军户抽丁转向募兵制,或者说半抽丁半募集。

现在普遍实行的还是军户抽丁,二三十年后戚继光义乌兵那种就是募兵。

为什么出现如此转变,简单概括说,一是军屯崩坏军户不堪重负,二是军户抽丁被迫服役作战意志低下。

秦德威在心里合计了下,要不要借着这回兵变,顺应历史潮流,踩着别人刷一波事功?

不光是募兵制,还有很多配套政策可以一起向嘉靖皇帝提议。

也算巩固下东北边防,同时为十几年后北虏大患提前预备点反击力量,辽东人毕竟以骁勇著称,利用好了战斗力很可观。

唯一可虑的就是,弄不好抢尽所有人风头……

李小娘子好奇的问:“公子你在想什么?”

秦德威一脸忧国忧民的神色,沉声答道:“我在想,面对这样的乱子,如何才能治标又治本。

现在心里已经有了三条计策,足以安定辽东五十年!”

“真的?”李小娘子崇拜的看着秦德威,这么大的麻烦也能搞定?

秦德威又是一声长叹:“只可惜我被你那侄子坑了,身陷囹圄,有志难伸,有力无处使!”

他偷偷瞥了眼李小娘子,再一次长叹道:“有时候真羡慕话本故事里那些落难的青天,危急时会有英雄侠客侠女来相救!”

又瞥了眼李小娘子,秦德威不知是第几次长叹了:“巾帼不让须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啊!”

第四百五十章 第三个正经文官

李小娘子咬了咬嘴唇,犹豫着说:“我若放了你出去,你不许再记恨奴家那侄子。”

秦德威连忙说:“那肯定!就算是两清了,我还记恨他干什么。”

不管怎样,先离开这鬼地方再说。

“你等着!”李小娘子说完就出去了。

在急切的等待中,又过了一会儿,李小娘子抱了一团粗布衣服进来。

并递给了秦德威说:“公子你身上衣服太醒目了,先换这件衣帽。”

秦德威三下五除二,扒下自己的朝服,又换上粗布长衣。梁冠早摘下来了,此时扣了顶布巾,前檐压得很低。

不多时,李小娘子又重新进来,对秦德威说:“走吧!”

秦德威跟着李小娘子走出了屋子,外面天已经黑了,可院中居然无人看守。

秦德威十分诧异,“为何没有人?”

李小娘子掩口笑道:“本来晚上有个人值守的,奴家给了他两钱银子,他这个时候就恰好上茅厕去了,又忘了锁屋门。”

秦德威:“……”

他以为的越狱,李小娘子暗中偷袭,打晕守卫,自己惊心动魄的逃亡。

现实里的越狱,两钱银子买通守卫假装不在,自己大模大样走出院落。

不愧是乱兵,有组织无纪律性!

李小娘子又说:“也多亏了于蛮子对你不重视,他们全都看吕巡抚去了,那你就可有可无了。”

秦德威对营区不熟,只能默默的跟着李小娘子后面。可以看出,李小娘子尽可能的贴着墙根,走人少的道路。

一会儿看到了营区门口,还有些个军兵把守。

李小娘子突然开口说:“公子你要记住奴家的名字。”

秦德威很想问一句“你叫啥”?但忍住了,他怕问出来后,自己走不出这座营区。

可在李小娘子心目中,秦德威对自己全家资料了如指掌,肯定也知道自己名字。

但她哪里明白,秦德威只是背诵上辈子的历史资料,而那些历史资料中,往往就不记载女性的名字。

临近门口时,李小娘子突然把秦德威拉到自己身边,两人紧紧贴着,同时若有若无的挡住了秦德威的脸。

又加上天黑看不清楚,那些军兵也没太在意,只当是李小娘子与情郎出去。

营区里很多家眷也住着,这种事很多,不值得大惊小怪。

而且门口这些军兵,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外面,生怕有人来突击营区,对内部没有防备。

就这样暧昧的紧紧挨着走出去,过了外面街道转角,李小娘子放开了秦德威,两人才齐齐松了口气。

秦德威便又想到一个新问题,自己出来后应该去哪里?

这大晚上的,独自在闹了“乱兵”的城里行动,会不会有危险。

正当这时,忽的冒出一群人影,齐刷刷的围住了秦德威。

惊弓之鸟秦德威吓了一大跳,幸亏抬眼借着月色看清了,原来是自己的随从们。

马二欣喜说:“我们几个没别的办法,想着在这里寻找机会,没想到老爷居然逃出来了!”

站在随从中间,秦德威又获得安全感了。

他犹豫了一下,对李小娘子说:“要不,你先跟我走?你放了我出去,回去只怕讨不了好。”

李小娘子摆摆手说:“没关系的,奴家就对他们说,奴家看上了你,所以放你走了。

他们除了笑话,不会真把奴家怎么样的,公子但请放心。反正他们已经扣住了巡抚,不一定还想要留住公子。”

等李小娘子往回走了几步,突然又回头说:“奴家看你骑术不熟练,等事情平息后,有时间来找奴家学骑马啊!”

秦德威忽然有点内疚,觉得自己可能有点渣。

在一群人暧昧的目光中,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李小娘子回到了营区里。

只有赵四诧异的问道:“这波乱兵如此松垮么?竟然让老爷轻易逃脱出来。”

秦德威叹道:“如此松垮就很能说明这些乱兵的心态,要么有恃无恐要么连兵变都不当回事,所以才是顽疾,难以根治啊。

当然也有吕巡抚的功劳,竟然两次陷入乱兵之手,简直蠢比到了极点。”

随从们重新找回了秦德威,心情就轻松多了,一起嘲笑道:

“这巡抚在短短数日内,连续两次被乱兵捉住,简直闻所未闻,真乃朝廷命官之耻。就算朝廷不撤职,也没脸在官场了。”

马二又问道:“我等已经在广宁驿安顿好了,回去休息?”

秦德威摇头道:“还有时间,不着急休息,先去找冯大人!”

马二有点于心不忍的说:“老爷你就饶过冯大人吧,他都这么惨了,您还总想抓着他显摆。万一惹恼了他动起手来,如何是好?”

秦德威“啪”的拍了马二一巴掌,喝道:“在你心目里,老爷我就是这样虚荣的人?

冯大人是经历司经历,掌握文牍以及公文传递,我有事要借他一用!”

一行人便提着灯笼,往广宁卫衙署而去。

秦德威在路上又合计了一遍,原本他对这次兵变是无所谓爱谁谁的态度,但现在有了变化。

或许真有机会向朝廷展示下自己的施政理念和宰相之才,以此作为进入官场后的第一次发声,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经国济世的才干!

作为一个状元,一个翰林,一个储相,就该有这种觉悟!

此时广宁卫衙署灯火通明,还有重兵把守。

在议事大堂里,辽东镇守太监王纯、辽东镇守总兵官刘淮、广宁卫指挥使袁璘、广宁卫经历司经历冯恩都坐在这里。

其实说起来,冯经历的地位很不匹配。

广宁卫有指挥使,下面有指挥同知,再下面有指挥佥事,然后才是内设的镇抚司、经历司以及各千户所。

一个武职衙门里的从七品经历,品流又属于杂官,都不被看成正经文官,正常情况下哪有资格与大佬们坐在一起?

但冯恩终究是个进士精英,更别说都知道他是夏天官的人,再贬也不能当普通杂官来对待。

所以他更多是以文人或者半个文官代表身份,坐在这里与大佬们谈笑风生,不然广宁城里也没有称得上文官的人了。

另外说起文官,自从辽东巡抚演变成行政区长官,借名的山东布政分司在辽阳撤销后,全辽东正经文官可能只有两个。

一个是巡抚,另一个是巡按御史,这就是巡按御史在辽东的地位体现。

更别说在大明体制下,巡按御史本身监察权极大,其实是以钦差身份巡视地方,不能只当普通七品看待,可以比拟为后世的朝廷巡视组。

连只听故事的李小娘子都知道,钦差八府巡按先斩后奏……

其他经历啊知事啊这类文职官员,只能叫杂官,称不上是正经文官。

当然在此时此刻,辽东地界上还有第三个路过的正经文官,某从六品翰林院修撰。

议事大堂中,王太监欣赏着墙上的挂画,刘总兵官观察着杯里的茶叶,地位低的袁指挥却在滔滔不绝。

冯经历坐在最下首,内心忧心忡忡。

他不敢泄露秦德威的“高贵”身份,生怕被乱兵知道了后多生事端。

所以只能私下里通过儒学生员关系,托人去打听并照应,但目前还没有回应。

不知道秦德威在乱兵手里,还装不装逼,吃的苦头多不多,有没有被打十几顿。

正想着时,冷不丁听到小吏禀报说:“白天找冯大人的那位少年,又出现在大门外,还要见你。”

什么?冯经历大吃一惊,这人怎么也不等别人营救,自己就跑出来了?

他忍不住又看了眼胸有成竹、指画方策的袁指挥,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你可拉倒吧,秦德威都逃出来了,还能有你表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