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76章

作者:随轻风去

秦德威更蛋疼的是,辽东今年要闹兵变啊,有曾后爹刷功绩就行了,自己去凑什么热闹?

虽然根据历史资料,这波兵变很理智,没有占据城池杀害官员行为,人身危险性不大,但就怕蝴蝶效应。

“不去辽东行不行?”秦德威为难的说。

张学士很奇怪的说:“京师到辽东都是人员往来很多的大路,又不是高山峻岭偏僻小路,沿途驿站完备,马车大约十天就能到辽阳城。

而且辽东近些年还算安宁,虏患很少,又是春暖花开时节,所以你去辽东并不算艰辛,有什么为难的?

再说你许久不见父亲,此番中了状元又要娶亲,也该去省亲报喜,为人子者总要有孝行吧?”

秦德威挠挠头,张学士这个想法,确实就是当前的主流想法。

这么多因素叠加下来,辽东那个地方又不是特别远,路也不难走,又暂时没有边患,有什么理由不去?

如果不探望父亲,看起来似乎确实有点太冷漠,不够孝,不符合当前主流价值观。

蛋疼翻倍,真是一语成谶!

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海之间的见闻

被老师劝了一番,不拘礼法的秦德威纵然私心里觉得没必要,但也只能请假筹备探亲了。

舆论就是这样的,后爹也是爹,你又中状元又要成亲,不去找爹汇报一下不像话!

就是徐妙璇舍不得,也劝秦德威去探望父亲通报婚事,要的就是礼法上的“明媒正娶”四个字。

刑部尚书王廷相诧异的看着前来求助的秦德威:“你就是去趟辽东,带那么多人作甚?”

不是王廷相不在乎秦德威安全,主要是辽东虽然号称边镇,但近些年确实是安定之地,有点安居乐业的承平样子。

只是边境偶有小股虏患骚扰,可你秦德威又不是沿着边境线走。

秦德威回答说:“行走在外,安全第一!烦请老大人借给差役四人,要健壮悍勇的,会骑马去过辽东最佳!”

刑部这地方差役多,而且肯定有差役押解过人犯去辽东戍边,秦德威打得就是这个主意。

王廷相无语,没见过这么小心惜命的人。

他又想了想,秦德威好歹是新科状元,若有个闪失,朝廷脸面也不好看,就帮了这个忙,精选了四名差役借给秦德威。

又把王马张赵四大仆役都带上,加起来就有八个健壮随从了,秦德威这才稍微觉得有点安全感了。

又筹备了三匹用来骑行的马,外加两辆马车,组成了一支九人小队伍,趁着还是春暖花开就出发了。

秦德威时而上马练习骑术,时而上车打盹,四五天时间出了山海关,正式进入辽东地界。

辽东这地方与其余各省不同,没有通常的府州县,行政上只有一个辽东都司,下设二十五卫,以及自在、安乐二州。

所有人口户籍,无论是种地的还是从军的,都编入二十五卫进行管理,地面上所有的行政事务都是由卫所来办理的。

也就是说,那些本该属于府衙县衙的地方事务,在辽东都是由卫所来承担的,这就叫实土卫所,军政一体化的机构。

秦德威一路走马观花,只见山海之间虽然地广人稀,但入目也是一片沃野,水草丰茂。

军民以一座座城堡为核心,都围聚在城堡周围居住,形成独特的边镇风貌。

望着耕田的百姓,秦德威不由得轻轻叹口气。

谁能想到,如今在嘉靖初年最安宁的边镇,百年后却成为血与火的修罗场,全大明最惨烈的前线。

秦德威也不犯傻,就老老实实沿着官道、驿站前行。

出山海关又走了一天半,过了三个驿站后,又看见后世非常著名的宁远城。

当然在嘉靖十四年时,这里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宁远卫卫城,路过的行人不会多看他一眼,继续沿着官道前行。

大明辽东地区有两个核心,西边是广宁城,东边是自在州,也就是俗称的辽阳城。

现在辽东都司衙署、辽东巡抚、辽东镇副总兵在辽阳城,辽东镇总兵、辽东镇守太监在广宁城。

秦德威不确定身为辽东巡按的曾后爹在什么位置,巡按是没有固定驻地的,所以就先就近去广宁城。

反正也不怎么绕路,再说广宁城里面,还有个冯经历需要看望。

又走了两天多,天黑时抵达了医无闾山下的闾阳驿,这里距离广宁城只有五十里了。

秦德威便决定今晚在这里休息,明早再出发去广宁城。

其实这个驿站有点像是营堡,毕竟地理位置很特殊,周围数十里都没多少人烟,驿站就起到一个据点作用。

今天没有官方人物入住,秦德威花了点钱,就顺利在驿站安顿下了。

辽东这地方很多制度都与内地不同,比如内地驿站都是由驿丞来管理,而辽东的驿站都是由一名百户来带管。

秦德威吃过晚饭,就去拜访闾阳驿百户,送点小礼物就闲聊起来。

他旁敲侧击的问道:“近来辽东可有大事发生?”

那百户就答道:“这边没有什么,但听说东边辽阳出事了。前阵子吕巡抚削减了军士帮贴,又督促军士扩修辽阳城墙,激起了哗变。

连吕巡抚都被抓起囚禁了,不过又听说巡按曾御史出面劝谕,事情已经平息了。”

平息了就好,自家老爹有功更好,秦德威问完消息后,就回去休息了。

次日清晨,秦德威起来后,换上了独属于自己的状元朝服,梁冠罗袍,雍容华贵!

这绝对不是为了显摆,既然要正式拜访别人,当然要庄重一些!

驿站百户正在堡门巡视,看到上车出发的秦德威,愕然道:“秦公子为何穿上了戏服?”

秦德威无语,不会说话就别说话,难怪这么大岁数了只是个百户,还被派来管驿站!

从闾阳驿出发,沿着大路走,估计差不多一个多时辰后,就赶到广宁城。

秦德威穿着状元袍服,就无法骑马了,只能稳坐车中。

才走了半个时辰,秦德威忽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有五六个骑士从另一边道路过来,然后超越了自家队伍。

本来这没什么稀奇的,但这几个骑士在前面忽然又兜了个圈子,绕着回来了。

秦德威一行人立刻提高了警惕,离的近了,却见骑士当中闪出个修长美貌的小娘子。

小娘子催动马匹在秦德威座车旁边来回奔驰,甩了两下响鞭,脆生生的问道:“小郎君生的好俊哟!是哪里人啊!”

秦德威感觉自己被调戏了,边镇的姑娘这么开放的吗?

他正正经经的答道:“在下自京师来,前往广宁卫探望友人!”

小娘子马术极好,又绕着秦德威转了一圈说:“娶妻了吗?”

雾草,这么直白的吗!秦德威又赶紧说:“有未婚妻了!”

小娘子这才回头看了秦德威几眼,依依不舍地离去。

赶车的马二啧啧称奇,“听说北地尚有胡风,男女混处不避嫌,看来果然如此!”

秦德威摇摇头,这倒是有点五百年后的感觉了。

又走了半个多小时,便望见了广宁城,其实全称应该是广宁卫城,可能是整个辽东最大的城了。

全城周长十几里,设有五座城门,辽东镇总兵府、镇守太监府、广宁卫都设在城里。

前两个跟秦德威暂时没有关系,他从迎恩门入城后,就直奔广宁卫而去。

第四百四十六章 穿朝服的大人物

广宁卫经历司的冯经历此时正在与顶头上司,也就是广宁卫指挥使袁璘争辩。

“大人何故克扣军士草价钱?”冯经历质问道。

袁指挥也是深深的蛋疼,这冯恩哪里像是被贬来戍边的?这踏马的简直是给自己派了个大爷来!

他不知道已经被贬成杂官了吗?还摆什么老爷架子,多管什么闲事!

不过袁指挥也没太好的办法,一来是冯恩有大背景,实在惹不起。二来冯恩声望高,卫所里读书的都崇拜他,没事还去儒学上个课。

袁指挥就只能解释说:“抚台吕中丞到广宁了,他的官袍仪仗都在辽阳被毁,总要再置办一遍行装。卫里又没有多的银钱,只能另行设法应急了。”

什么置办行装,大概还是借机贪污罢了。冯恩冷笑几声:“亏得大人你能想到军士草价钱!这克扣下来,不知有几分落到大人你腰包里?”

袁指挥心里暗骂,这姓冯的怎么如此生愣,难怪惹恼了皇上被发配边镇!

不知自己到了几辈子霉,让这姓冯的居然发配到自己这里了!

想着想着,他就拿出了正三品指挥使的气场,喝道:“冯恩!你胆敢不顾上下尊卑,信口开河么!你若有不满,请对抚台说去!”

冯恩还想说什么,有个积年老吏进来打圆场说:“冯大人!方才在大门外看到个人,投了拜帖说是找你的!我就顺便帮你拿过来了!

拜帖?冯恩实在想不出,谁还能跑到辽东这边地来找自己。

他打开帖子看了眼落款,顿时久久无语。不就是考了个状元吗,至于千里迢迢的跑过来显摆吗?

看到冯经历一声不吭的往外走,老吏跟随着出来了,好奇的问道:“大人因何而发愁?”

冯经历无奈道:“有个本来不如你的朋友,最近撞了大运,过的比你好了。

可他不但要写帖子给你,而且还要亲自不远千里跑过来见你,你说本官是什么心情?”

老吏拍马说:“如此恶客,那就不见罢了!冯大人也是从天上贬下来的,自有身份体面。”

冯经历愤愤的说:“可他爹是辽东巡按御史!”

巡按御史,代天巡狩,辖区内可以监察所有人,与巡抚分庭抗礼!

小吏立刻闭嘴,真惹不起,原来真正在显摆的是冯经历,连巡按的儿子都要不远千里来拜访!

走到大门,远远的不用仔细辨认,冯经历就能看到一团风骚的红色。

“冯兄!”秦德威挥舞着大袖叫道,等冯恩走得近些,又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我的消息,你知道了吗?我这里有第一手的细节,待我详细与你说来。”

冯恩忍不住吐槽说:“你就不问问我过的好不好?”

秦德威摆摆手说:“不用问就知道,肯定经常顶撞上司和同僚,然后与卫所格格不入,又有什么必要多此一问?还是听我与你细细道来吧!”

冯恩真不想听秦德威的“细细道来”,打断了说:“正好有件为难事情,你帮我出出主意。”

随后冯恩就将指挥袁璘打算克扣军士草价钱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秦德威。

最后问道:“我当如何是好?他让我出各种安抚人心的布告文书,怕不是最后要被连累。”

秦德威摇摇头,然后才说:“你什么也不用管,他肯定要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