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49章

作者:随轻风去

比如南京兵部尚书刘龙出自山西,天然亲近西商。然后被罗衡拉拢利用,也会参与进来,只是还没到他出面的时候。

又比如霍韬路过南京时,罗衡结识了霍韬,那么本院也就被牵扯到,不得不参与了。”

听到霍韬这个名字,秦德威忍不住就吐槽说:“关霍韬什么事情,怎么就非要想着插一脚!而且这么多大人物,利益哪里还够分的?”

盛巡抚叹道:“霍兀崖本来就不求利啊,只求报仇雪恨而已。我原本很不理解他,但现在则非常理解了。”

秦德威无语,他很想敬告盛巡抚一句:霍韬作为一个政客,这种行为是不合格的!

至此秦德威总算大致弄清楚,对家到底是什么情况了,果然如同自己所猜测的组织结构差不多。

这次偷偷来句容,可以说圆满了!一个是见大宗师,一个是见大中丞,该达到的目的都达到了。

幸亏他早就判断出,对家是一个临时组成的松散联盟,而且盛巡抚性格并不强韧顽固,所以才有内部分化的机会。

却说在南京城里,部院大臣们开起了会。

官僚有个特点,就是遇到问题后,开会议事是必定少不了的。一是为了解决问题,二是为了解决责任。

因为昨日秦德威引发的南京小朝廷班子政治危机,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刘龙与秦德威联系未果后,今日就把部院大臣都请到了兵部议事。

南京六部加都察院里,其实只有首席文官刘龙、刑部、都察院最着急解决问题,因为这三家明显责任最大。

其他各部责任比较小,心态上就相对放松一点,天塌下来也是先砸那三家。

议论来议论去,大家一致认为,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只有一个,让秦德威撤回投给太监的检举书。

刘龙便坦诚道:“我昨日便打发了人去找秦德威,被秦德威拒见。今日再派了人去,但到目前为止,找不到秦德威。”

刑部尚书周伦质疑说:“秦德威也不是无名之辈,怎会找不到人?”

刘龙无可奈何的说:“派了数十军士分头去各处找,仍然没有下落。所以只有一个原因,这秦德威不肯见吾辈,故意躲了起来!”

大家议论纷纷,这说明秦德威实在年轻气盛。

议论也没个结果,刘龙就督促说:“事情总要解决,诸君各自想想办法,明日再会面!”

及到次日,南京部院大臣们再次碰面开会。

刑部尚书周伦先问道:“谁可曾找到了秦德威?”

刘龙答道:“从昨天找到现在,还是一无所获,可以肯定是故意躲避了,现在我们要先想别的办法了。”

便有南京户部尚书秦金问道:“大司马可曾有高见?”

刘龙顺势就说:“我想可以说动盛大人,将手里的秦德威案子转到南京刑部去。

他不能跑到南京城里来审秦德威,但南京刑部却可以。这就相当于捏住了秦德威的把柄,然后就可以谈谈撤回检举书的事情。”

秦金又问道:“那关键又在于盛大人肯否?”

刘龙答道:“所以请诸君联名向盛大人施压,不怕他不就范。”

众人合计起来,这确实也是一个办法,至于好坏则不知道。但在当前秦德威拒绝沟通的情况下,也没别的办法了。

当然不可能很直白的写个请求书,然后众人一起签字,那是落人口实!

所以众人又开始议论,是联手写个字帖,还是增一幅都有题名的画给盛巡抚?

就在这时,兵部大门的书吏来禀报,说应天巡抚盛大人派了人来求见大司马。

来者正是屡屡承受重任的中军官曹千户,他进来后微微愣了一下,主要是没想到屋里这么多高官。

然后就壮着胆子,对刘龙禀报道:“抚院遣我前来告知大司马,秦德威已经落网!”

落网?这个词登时让满屋大臣震得里焦外嫩。

刘龙连忙问道:“你这是何意?不可有谬传!”

曹千户细说:“那秦德威不知何故,跑到句容行辕,妄图要挟抚院。

然后抚院一怒之下,就将秦德威囚禁了起来,好像还要准备审判了!”

雾草!众人齐齐大惊失色,难怪在南京城找了两天,也不见秦德威本人,没想到居然在句容!

至于说要挟盛巡抚,众人都能猜得到,肯定是秦德威拿着检举书问题去找盛巡抚,妄图换点好处。

只是没想到盛巡抚如此刚烈,直接扣人了。

但更让众人心惊的是,现在根本不能动秦德威,但盛巡抚竟然还敢强行审秦德威,这是准备鱼死网破、同归于尽吗?

而且盛巡抚这样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和严重!

想象一下,一个士子检举巡抚,各部院无动于衷,然后这士子就被巡抚囚禁审判打击报复了,最后只有太监出面主持公道……

如果真的出现上面这种情况,那就是政治危机里的政治危机!

刑部尚书周伦忍不住就对曹千户质问说:“秦德威生员身份,盛大人如何敢囚禁审问!”

曹千户答道:“大宗师同驻在句容,抚院就向大宗师申明,取得了允许。”

一般衙门都不许对读书人加刑,只有提学官例外,可以对士子采取刑罚措施。

刘龙在心里大骂一句混蛋!这盛巡抚擅自行事,会让情况变得失控,忍不住就大喝道:“盛端明究竟意欲何为!”

曹千户连连苦笑,回答说:“以在下看来,抚院大概已经豁出去了,拼着官爵不要了,也要整治秦德威。”

刘龙无话可说,他看出来了,这盛端明大概是被秦德威气疯了,以至于丧失了理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泄了愤再说。

但他泄愤的后果,却会让整个南京官场一起承担!

想到这里,刘龙环顾众人,开口道:“必须阻止盛大人!但一般人物分量不足,只怕拦不住人,所以只能我们几个去辛苦了。”

这意思就是说,应该派个部院大臣亲自去句容,拦下盛巡抚的不理智行为。

众人面面相觑后,一起开口道:“非大司马莫属!”

这并不是说众人偷懒或者谦逊,主要还是职责不同的缘故。

虽然他们贵为部院堂官,也是不得擅自离京的,就好比知县不得擅自离开县境。

去郊区踏青出游无所谓,只要不出京县县界就算是没有出京,但跑到百里外的另一个县城,那就绝对违规了。

而唯一例外的就是刘龙刘大司马,只有他可以随意出去。

因为南京守备工作不只是南京城,还包括周边地区,以及长江上下游一直到出海口。

所以南京兵部尚书可以出去巡视各个防区,不受禁止离京条款的约束。

事不宜迟,不能真让盛巡抚把秦德威审判了,刘龙也就当仁不让站了起来,对众人拱拱手道:“我这就出发了!”

兵部车驾都是现成的,刘大司马上了车就走。还有前导骑士开路,可以一路疾驰,比普通人马车行进速度快得多。

一个多时辰后,黄昏时候赶在关闭城门之前进了句容。

刘大司马也不顾天色了,继续直奔行辕而去,但却吃了个闭门羹。

晚上寻了公馆住下,第二天刘龙继续来找盛巡抚。

虽然见到了人,但是好说歹说,盛巡抚就是不肯放秦德威,并坚持要准备审判。

这把刘龙气得想打人,这盛巡抚是不是失心疯了?

他很怀疑,这姓盛的莫非被打击得不想干了,所以趁着还有权时爽完拉倒?

刘大司马干脆就坐在巡抚公堂不走了,看你盛巡抚今天拿什么审案子!

盛巡抚怜悯的看了眼刘龙,这真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啊”。

有个不能说的小秘密,其实那秦德威已经回南京去了……

盛巡抚又想到,前一阵子,别人看自己的眼神是不是也这样怜悯?

第四百零六章 狗急跳墙

南京山陕会馆总管、西商头领罗衡今天有点心累,但让他心累的不是对家,而是项目合伙人汪正则。

事已至此,这姓汪的竟然害怕了,有打退堂鼓的想法!

本来罗头领今天是打算拜访和拉拢一些本地名流,为秦德威与源丰号的棺材板敲上最后几颗钉子。

但现在他不得不拿出宝贵的时间,安抚南京徽商头领汪正则。

柳叶街,无名园。

罗衡将汪正则请到湖边凉亭,苦口婆心的说:

“我仔细研究过秦德威的过往经历,那秦德威最强的地方并不是他机智,而是借势使力的能力。

在县里他借那位冯大人的事,在南京他借了王廷相的势,在京师又多借了夏言的势。

只要遏制住这点,就遏制住了秦德威的命脉!而现在我们组织起来的势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秦德威!

在金陵这里,首席文臣南京兵部刘尚书我们西商自己人,握有实权应天巡抚也下场助拳。

远在京师高层,又有你们徽州汪大司马的全力支持,还有议礼派霍、方等人的暗中相助。

那秦德威在南京有什么?也就县衙那点底层东西了,他们夏党在南京的代表人物严嵩严侍郎,却又不待见秦德威。

有句话说得好,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技巧最终都是没有用的!秦德威也不外乎如此!”

罗头领说的口干舌燥,端起茶杯豪爽的灌了几大口。

说真的,要不是看徽商领袖汪正则是汪鋐的一个白手套,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还有利益可交换,罗头领都不想带汪正则玩,更别说还要费劲解释这么一大通了。

不过罗头领内心还是很自豪的,这就是他精心组织、多方协调、三方合力的包围网!

古之苏秦张仪,所谓合纵连横,什么纵横捭阖,也不过如此了!

最后罗头领安抚说:“此时就是最好的时机了,天时地利人和皆在,也是秦德威最虚弱的时候!

现在不动手,难道要等到秦德威乡试中了举人,或者南京城来了更厉害的大人物?”

汪正则看了看周边环境,万分感慨的说:“三年前,我们徽人前辈程太公就是在这里说,一切尽在掌握……”

这都什么不吉利的话!罗衡不满的反驳道:“那你更应该放心,只要刘大司马在南京,秦德威就注定翻不了天!”

正在这时,有个山陕会馆的伙计慌里慌张的跑到园中湖边,对罗衡叫道:“老总管!会馆出事了!”

罗衡很不悦的喝道:“慌什么慌!先说清楚!”

那伙计就禀报说:“刚才有两个管事在会馆门外,忽然遭到凶徒袭击,被殴打重伤了!”

罗衡连忙问道:“可知是谁干的?”

那伙计又答话说:“凶徒打完就跑了,临走前放了话说,让我们西商把招子放亮些,不要得罪不该得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