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42章

作者:随轻风去

盛巡抚还在继续为属员、书吏们打气,“不必焦虑!大多数事务开头都是如此繁杂,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渐渐的就会平稳了!”

等到第三日,又是五十多个状子投进了巡抚行辕。

盛巡抚终于感到不对劲了,就算是前段时间积压的,也不可能积压这么多。

他又想起曹千户所禀报的,成功投状便发一百文钱的小道消息。

堂堂巡抚大人感到不能理解,真有人肯为了这么点钱,就跑一百里来告状的?

到了第四天,又是五十多个状子来了,巡抚行辕属员和书吏都已经麻了。

状子已经累计到二百多件,关键这才只是短短四天,连之前第一天的案子都没审结呢,处理速度远远跟不上送来的速度。

而且这每天五十多件看来并不只是只有五十多件,而是江宁县安排的运力只是这个数目!

盛巡抚真的坐不住了,亲的到大门查看情况,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情况。

今天前来投状子的人,似乎大都与自己岁数差不多!或许有五十有六十,但都是岁数大的老人家!

盛巡抚沉着脸,拦住一位准备上马车走人的老头,喝问道:“看尔等年事已高,为何不在家颐养天年,还要出来奔波?”

京城人见多识广,未必多怕官,老头子随口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告状有马车接送,还有一百文的补助,不告白不告。”

上了马车后,老人家还嘟嘟囔囔的自言自语:“活了这许久,只见过告状往外送钱的,头次见还有钱拿的。”

盛巡抚只感觉太阳穴砰砰的跳,愤怒的对驾车的江宁差役说:“你们江宁县就是这样纵容诉讼么!”

那差役连忙跪下回话:“抚台大老爷休要错怪了!这都是县里善人所为,与县衙无干!”

盛巡抚质问道:“天下哪有善人会补贴别人打官司?”

江宁县差役又答道:“小的听说也是有缘故的,一来是善人看告状人辛苦,自掏腰包补贴,类似于修桥铺路施粥做善事。

二来是善人感念抚台大老爷敢于任事,不辞辛劳为民做主的大义,故而慷慨解囊,鼓励义举,也算是褒美扬善之举。”

雾草!盛巡抚不问还好,一问差点把自己的养生功夫都坏了。

四天补贴了二百多状子砸到自己手里,还是为了激励自己为民做主?这踏马的不但侮辱人格,还侮辱智商!

等盛巡抚回到行辕里,两个幕僚一起来叫苦:“请明公暂时叫停!我等真的绷不住了!”

不只是属员书吏绷不住了,跑腿办差的兵丁差役更绷不住了。

长驱百里去陌生地方查案,岂是那么轻松的?在外餐风露宿完全人生地不熟就不说了,而且案子还这么多,人均折腾好几个,几天下来全都想死。

盛巡抚也深深的蛋疼,主要是这状子数量完全超乎了预料。

而且现在来告状的都是老头子,敬老习俗下也是打不得骂不得,审理起来更麻烦!

那秦德威踏马的简直不是人,连老人家都要利用!

越想越气,盛巡抚发狠说:“本院就不信了,江宁县还真能天天都送五十多状子!十天五六百件,一个月一千几百件,有本事就送!”

两个幕僚面如土色,连忙阻止了盛巡抚这个可怕的想法:“明公切莫斗气了!不然闹得更大,为这种事惊动朝廷,明公也要挨处分!于今之计,还是先暂停了收状再说!”

听到惊动朝廷几个字,盛巡抚重新冷静了下来。

都知道秦德威在朝廷中一样有强力靠山,所以他们的计划就是在真正惊动朝廷之前,尽量在地方上集中优势先斩后奏。

可是知道秦德威会很难搞,但也没想到这么难搞啊!就不信了,还能一点办法都没有?

第三百九十六章 少说多做

其实不只是盛巡抚,就是秦德威也快绷不住了。补贴别人告状不是嘴上说说就行了,也是要真掏钱的啊!

而且承诺的一百文钱,如果是大明宝钞根本没人要,必须是真正的铜钱!

这几日秦德威站在县衙大门,眼睁睁看着一筐筐铜钱被发出去,心里也肉痛的很。

每人一百文钱看似不多,那也远远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日薪。不然很多人哪来的积极性,花一天时间去告状?

这年头铜价昂贵,拿银子去换铜钱并不那么划算。四天下来,秦德威连补贴带其他花销,三四十两银子就没了。

这个烧钱速度,让秦德威也心惊肉跳,眼看着兜里的银子要见底。

所幸背后还有资本力量撑腰,如果还要继续烧钱,就只能去拉投资了。

监督着别人给一堆老头发完了本日份铜钱,秦德威摸了摸已经休养数天的腰子,二话不说就去三山街顾宅了。

今夜的秦德威格外卖力气,最后顾娘子长长的吐了口气,非常满意。

趁着还有余韵,秦德威浓情蜜意的说:“最近手头紧了。”

顾娘子还在闭着眼睛,只是口中疑惑的问:“你不是还剩着几十两银子吗?”

她基本不过问秦德威在外面的事情,所以不清楚秦德威这几天干什么了。

秦德威诚实的答道:“快用完了。”

顾琼枝忍不住就睁开了眼睛,惊讶地说:“几天花了几十两?就是那王怜卿突然开始找你要包夜钱,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秦德威很不懂这个脑回路,怎么就能联想到王怜卿了?

不过该解释还是要解释解释的,总不能让家里人真以为自己在外面乱来了。

“那先给你五十两用着。”顾娘子很痛快的说,然后又问道:“你不是认识很多大人物吗,为何还要自己花钱费力?”

秦德威就细细的解释说:“这并不是浪费钱财,请大人物出面只怕成本更高。所以能自己花钱解决的事情,就不必动用大人物了。

再说京师的大人物太远了,作为威慑或者压箱底手段还好,却来不及解眼前燃眉之急,自己该努力时还是要努力的。”

顾娘子拍了拍秦德威,“别解释了,少说多做!”

次日清晨,秦德威还在睡梦中,有婢女进了内室,唤醒了他。

“老爷!徐三爷来找你了,说是有紧急情况!”婢女禀报说。

秦德威恍恍惚惚的坐了起来,徐三爷?徐老三?这大清早的,能有什么紧急情况扰人清梦?

跟徐世安也不用见外,秦德威随便套上褂子裤子,就走到前厅见人去了。

徐世安正跟顾宅一个婢女闲扯,逗得小婢女连连轻笑。

秦德威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暗暗感慨,徐老三再也不是那个见了王怜卿就走不动道的小少年了。

徐世安瞥见秦德威过来,挤眉弄眼的问道:“我本来还以为你在青溪宅,昨晚一夜几次啊?”

秦德威坐下来,打了个哈欠,问道:“你有什么紧急情况?”

徐世安掏出一叠纸,再展开后原来是一张“大字报”,在大明朝也叫揭帖。

然后说:“这是今早在三山门附近发现的,想必是昨晚有人趁夜张贴,家父让我尽快拿给你看。”

秦德威抬眼细看上面内容,原来是声讨自己官商勾结,利用源丰号串通官府,无本生利、大肆敛财、与民争利、鱼肉百姓云云。

连徐世安都看出点名堂:“你说你到底得罪了多少人,一开始只是骂你巧取豪夺,后来又骂你欺行霸市凌虐商家。

而现在又开始骂你勾结官府谋取横利了,这种揭帖肯定不只是三山门有,只怕全城很多地方都有了。”

看完揭帖之后,秦德威立刻就清醒了,拍案喝道:“果然是官商勾结,可恶之极!”

徐世安万分疑惑,“你为什么要骂自己?”

秦德威没好气的回应说:“我这是骂对方!”

原本秦德威一直拿捏不定,最近针对自己的这波风潮,到底是纯粹的政治斗争,还是掺和了经济利益?

现在终于可以判定,肯定是两者结合在一起了,这不是官商勾结又是什么?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是纯粹的政治斗争,一般没必要这么刻意的拿源丰号钱庄当批判武器。

就好像夏师傅与张首辅恶斗,会拿着对方名下的产业来当着眼之处和发力点吗?

必定是对钱庄或者钱庄所占据的利益有想法的人,才会刻意提到源丰号钱庄。

这样的人多半也是商人,一般的官员哪有这个商业技术和渠道来接收源丰号?

徐世安也叹道:“源丰号钱庄影响太大了,连我这不懂事的,看着都眼红啊。”

影响大不只是说赚多少钱,还是说对官府和本地经济的影响力。

“你眼红个屁!”秦德威直言不讳的说,“你家本来就有股份!你爹前年用三山街店合并进来时,换了十股!”

徐世安嘿嘿笑了几声,又问道:“你前几天还挺忧心忡忡的,怎么今天看到更严重的情况后,反而不甚在意了?”

秦德威答道:“前几天不明情况,而现在已经大概能看出对方套路了,自然就放心多了。”

徐老三只有一个要求:“你若有什么出风头的想法,记得捎带上我!”

此后怀揣五十两巨款的秦德威又来到县衙大门外时,内心还是有一丁点不安的。

万一那位应天巡抚还要死撑着,到了债多不痒的地步,五十两最多也就是烧七八天的事情。

然而他却看到有二三十个老头围聚,气愤的议论着什么。

一问才得知,原来这些都是今天打算去句容县找巡抚告状的人。

可是他们刚进了句容县界,就被告知大中丞暂停收状子,然后被强行劝返了。

不过那边还强调了,只是暂停,并不是彻底停止。

秦德威真想哈哈大笑,在这场比拼中,终究还是大中丞先绷不住了!

大步上前,对着老人家们行个礼道:“在下县学生员秦德威,愿意带你们去讨公道,可愿随我前去?”

老头们看了眼秦德威,一哄而散了。

从你这里赚一百文钱可以,但要跟着你这小年轻当炮灰就算了。

都这把岁数的人了,早就没有热血了。

秦德威无语,就知道一百文钱就能买过来的人靠不住!

第三百九十七章 谁怂谁是狗!

这就叫狭路相逢勇者胜,谁先怂了谁是狗!

通过这个暂停收状,秦德威便能看出,在高层养尊处优惯了盛巡抚没有韧劲和狠劲。

他等的就是这个,那么现在可以开始先发制人了!

虽然秦德威并不确定,与应天巡抚盛端明勾结的人到底是谁,在南京城里肯定有强力内应,但只要知道盛巡抚是唯一露头的人就足够了。

秦德威的思路很简单粗暴,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把盛巡抚打残废了,其他人自然就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