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37章

作者:随轻风去

所以最起码也得摆上几桌,请亲朋好友来坐坐,然后昭告一下,向社交圈表示这是自己的人了。

秦德威心里就合计着应该请谁了,叔父一家子肯定是要到场的,县学同窗好友也该请几个,县衙的老熟人也该请几个代表。

此外就是徐指挥那边了,至少奶兄弟徐老三肯定应该请。

至于酒菜,就让太白楼来操持,交给同学高长江去办就好了。

但,上面这些礼法场面都是以后的事情,关键是今天要不要先上车啊。

秦德威很不确定,如果不办礼就先上车,会不会让顾琼枝觉得,这是轻视和不尊重她?

关键是感觉气氛总是不到位,于是秦德威就故作羞涩的试探说:“好姐儿!今天其实来的仓促,又怎生是好?”

顾氏就更羞涩的以扇掩面说:“老爷随意安排就是。”

秦德威无语,说了也等于没说!还是不知道到底挑礼不挑礼!

他急中生智,便又长叹一声说:“虽然这一年不在你身边,但我写了很多思念你的词句,今天都献给你。”

这死直男终于知道给自己写情诗了!顾琼枝就很憧憬的说:

“那你念给我听啊,最好念得慢一点,快了怕听不明白。”

秦德威就用深情款款的腔调,念了几句:“奴似梅花郎似叶,去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不等顾琼枝产生感想,又紧接着轻声吟哦了几句:“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顾琼枝不知为何,很直观的感受到,自己心跳的厉害。

秦德威又轻轻抓住顾娘子的手,念出了几句:“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顾娘子忽然反手抓住了秦德威:“别念了,今天不要走了,陪我。”

这几句又不是晦涩难懂的词句,她立刻就听懂了。

秦德威暗暗想道,那几句感慨年龄差的词句,果然对年上姐姐有奇效啊,简直无往不利。

以后有机会时,再试试看效果。

可惜这种题材的好词句实在太少了,抄无可抄,只能拿来重复利用了。

想到这里,秦德威就抚摸着顾琼枝的手,解释说:“这些词句都是只写给你一个人的,所以你自己欣赏就好,我不想传出去后被别人拿来用。”

顾娘子的眼眸里春情泛滥,默默的凑过来抱住了小丈夫,咬着耳朵说:“早都是一家人了,但你还没去过后院内室吧?”

秦德威很识趣的回应:“现在左右也是无事,不如去参观参观?”

顾娘子就拉着秦德威说:“那我领着你去。”

经过实际测量,秦德威终于可以确认,顾娘子的腰围肯定比王怜卿细。

此后几天,秦德威就忙着拜访各路亲朋故旧。

一是回归南京之后的应尽礼节,谁让他年纪小辈分低,只能主动上门。

二是顺便通知摆酒的事情,广而告之自己为了延续叔父一枝香火不得已先纳妾了。

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去徐指挥家了,虽然现在没有直接关系了,但仍可以当一门亲戚看待。

老指挥本人和徐世安徐三爷一起出面,接见了秦德威。

徐指挥是家居便服,但徐老三却非常骚包的穿着正五品武官官袍。

而且不停的在秦德威面前晃来晃去,一只手总是有意无意的拂过胸前补子。

秦德威猛地看到时,尚还不适应,随即就立刻明白了,奶兄弟徐世安今年也十六岁了啊!

按照朝廷规定,武勋上到国公下到百户,年满十六才允许袭位。

原本徐老三身上有个恩荫千户,只是岁数不到就只能挂着看,现在终于可算落实了。

秦德威当然没什么好羡慕的,随意拱了拱手说:“恭喜恭喜,成为衣冠禽兽!”

国朝初年,百户千户这种武勋,既是品级象征也代表着管多少下属的差事。

但到了现在,随着卫所功能的退化,百户千户这样的武勋,尤其是在京师的,很大程度上已经只是品级象征了,相当于一种低级爵位。

但具体承应什么差事,还要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不想去做好差事?

还是那句话,锦衣卫北镇抚司掌刑千户和徐老三这种千户,能一样吗?

徐指挥和徐老三这对父子二人,跟秦德威很不见外,当即就在前厅里吵了起来。

老指挥的意思,是想将徐老三送到京卫武学深造,这样过上几年,徐老三可以获得更高的起点,说不决定还能成为武秀才、武举人。

而徐老三则表示,对读书上学已经厌烦透了,死活也不愿意再去上学。等过两年再大些,随便找个差事混日子就行。

徐老指挥被不求上进的徐老三气得吹胡子瞪眼,转头又对秦德威道:“你来评评理!”

秦德威无语,清官难断家务事!他能评什么理!

赶紧打岔说:“我这次前来,还有件事,过几天有喜事要摆酒,请三哥儿出席。”

果然引发了父子两人的好奇心,什么样的喜事能让秦德威摆酒?

秦德威又补充道:“没什么,娶了个小的,你们都认识,源丰号的顾氏。”

徐家父子两人暂时抛下了分歧,一起羡慕起秦德威来。

徐老指挥万分感慨的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你们都要成人了。

看来也要抓紧时间,帮老三说一门亲事了,秦德威你也多帮着留心。”

徐老三立刻尖叫道:“不要!”

徐指挥大怒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想怎样?”

就在这时,有仆役过来传话说:“秦先生!县衙那边派人来找你,看样子情况十分紧急!”

秦德威还在徐家这里没说完话呢,便吩咐下去,问问是什么紧急情况。

不多时,那仆役又回来了,禀报说:“那县衙差役说,有人去巡抚行辕把秦先生告了,巡抚行辕行文到县衙,索要相关卷宗!”

第三百八十九章 讲王法

本来秦德威还想在徐家多坐一会儿,毕竟与徐世安许久没见,还有不少话要说。

但听到说有人告自己的状,秦德威就纳闷了,在这朗朗乾坤之下,谁这么无聊或者说勇气可嘉?

是自己的名声不够响亮了,还是叔父势力镇不住街面了?

再说自己品行端正、做人清白,有什么可告的?

秦德威实在太好奇了,于是在徐家坐不住,起身就向徐指挥告辞。

徐指挥见真出了事情,也就没有留人。

而徐世安则一直将秦德威送到了大门外,秦德威问道:“你又有什么求到我的?”

徐世安惊讶的说:“你怎么知道我有求于你?”

秦德威笑道:“你我都这么熟了,我来你家时,你总是嚷嚷熟不拘礼,什么时候一直送我到大门外?

今天居然反了常,正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啊。”

徐老三扭捏的说:“你能不能在县里帮我找一处宅子?”

秦德威着急走,也没多问原因,只说:“这事简单,等我消息,不过我先回县衙看看情况。”

然后秦德威离开城北徐家,急急忙忙的回到江宁县县衙。在县衙门口问了问,知道叔父在外面班房,便又去找叔父。

见了面后,秦捕头便说起情况:“今日刑房那边的先生说,有人跑到巡抚行辕,状告你勾结妇女,强夺别家产业。”

啥玩意?自己还有这么劲爆的事迹?秦德威立刻又问:“找大中丞告状的人是谁?具体又是什么事由?”

大中丞就是巡抚的雅称,这么称呼亦是官场黑话。

秦捕头答道:“是谁告状尚不清楚,毕竟巡抚行辕在句容,并不在南京城,但我已经派了人去句容打听了。

但大中丞那边行文到县衙,索取的却是嘉靖九年顾氏与杨家打官司的卷宗。所以告的事由九成是这件。”

靠!秦德威也很意外,怎么是这破事?不就是刚穿越过来时,顾琼枝与前夫宗族争家产的那件事情吗?

难怪叔父这么紧急的喊自己回来,如果涉及到顾娘子,这不是妨碍秦家二房香火传承大业吗!

回想起来,这件案子已经是很久远的记忆了,而且已经是定案了,怎么还有人想翻出来?

而且踏马的还想翻案,简直就是侮辱大家智商啊,会有人这么弱智的吗?

如果都这么干事,随便一个定案都想翻过来折腾,那大明就永无宁日了。

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巡抚行辕来查卷宗不是假的,遇上了事情就只能面对了。

秦德威稍加思索,就判断说:“只有事主才可以告状,旁人是没资格乱讼的。所以我断定,在大中丞那里上告的必定还是那杨家人!”

秦捕头闻言便大怒道:“这家人真乃混账东西,简直狗胆包天!”

骂完后,又走到外面,安排手下差役去找杨家调查了。

具体情况还要等反馈,秦德威也没着急走,就坐在叔父班房里细想了一会儿,只觉此事似乎处处都透露着诡异。

就说这应天巡抚,只是个简称,全称一般是巡抚应天十府兼督理粮储之类的,也就是俗称的江南巡抚,辖区为南直隶长江以南的各府。

在这个辖区内,别的地方还好,唯有南京城作为都城情况最复杂,城里已经有级别更高的六部和都察院了。

按照传统不成文的政治惯例,南京城虽然名义上在应天巡抚辖区内,但应天巡抚基本不管南京城里的事情。

所以这个巡抚虽然挂名应天,实际工作重点却一直都是其他各府,尤其苏松最重。

连行巡抚辕驻地都不在南直隶首府南京城,和大宗师一样在句容县。从这个角度来说,句容县算是南直隶的半个首府。

故而在南京城里,应天巡抚向来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包括案件之类的,都是地方与南京刑部直接对接,与应天巡抚并不产生业务关系。

事情就诡异在这里了,一个南京人居然跑到应天巡抚那里告状,怎么看怎么不正常。

秦德威只能说,事有反常必为妖!

而且自己才刚回南京,就有人想给自己下绊子,不会这么巧合,必定也是早有蓄谋!

见秦捕头安排完人手又进屋,秦德威再次问道:“叔父可知现在应天巡抚是谁?”

这个秦捕头早打听过了,答道:“乃是原南京礼部侍郎盛端明。

去年府尹严大人调任南京礼部为侍郎,然后这位盛侍郎便改任右副都御史、应天巡抚。”

秦德威只是模模糊糊知道这个名字,但这个人真算不上什么历史名人,也没有太大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