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3章

作者:随轻风去

如果秦公子无事,我家小姐备下了丰盛宴席,请秦公子去饱餐。”

卧槽!卧槽!徐三爷眼珠子瞪得睚眦欲裂,劈手抓住秦德威衣领,一边剧烈摇晃一边大声叫道:

“你秦德威嘴里到底有没有实话?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他娘的一直在糊弄我!”

秦德威脸色更苦了:“我从来说的都是实话,你又不信!我说过见识过啊,我也没说不能带你见识啊。”

“你这叫实话?你这还说三年之约?”徐世安指着轿子质问:“呸!明明今晚就可以见识!”

第三十九章 南市楼街

“答应她!答应她!”徐世安死死按住秦德威,疯狂的叫。名花榜上美人主动邀请,怎么能拒绝。

可以在全族同年龄段的人面前,足足装逼一年的机会就在眼前!

秦德威被吵得头疼,将徐世安推开。“怎么答应?这根本不现实!你晚上不回家去了?我晚上能不回去?”

两个妈都在家等着,两个十二岁少年敢不回去然后去喝花酒?这是自寻死路!

徐世安随意的甩锅:“你这么聪明,想个办法就行了。”

“这个真没有!”秦德威干脆利落的回答。

“这个可以有!”徐世安咬牙道:“既然你不肯想,那我来出主意!家父在三山门那边当值,按制度是五日一换班。

今天家父本来该回家,但他说还要再顶替别人上值两天,所以今天不回家了。

而我可以请人传话回家,说我想念父亲,去三山门找父亲了!有你作伴,家里应该可以放心。”

秦德威无语,这徐老三别的不行,想这种主意倒是挺快,而且行动力更快。

只见徐世安跑到族学大门,对着里面喊了几句。然后又再回来对秦德威说:“都安排好了,让这个老头帮着给家里传话。

你不许再说一个不字,我提醒你,你还正有求于我!”

秦德威叹口气,去便去吧,那小姑娘也说了,有大餐等待。算起来又是好几天没有吃饱饭了,今晚去混一顿席面也不错。

至于什么美人不美人的,两个小少年去了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于是一行人便朝着南市楼街而去,一边走着,秦德威一边隔着轿帘,和里面的王美人说着话。

“你怎么找过来了?”这是必定要问的。

原来上次东园雅集结束后,那些大人物们只当是游戏一场,哪还能再去费心思找个小小的游戏人物?

至于老名士们,都是从年轻时装逼装到老的,心里十分门清。知道“小学生”这样的装逼之人,必定还会主动再出现的,那就等着好了,又何必自降身份去找。

所以真正想找出“小学生”的人确实不多,秦淮四美冯双双是一个,怎奈毫无线索,金陵百万人口从何找起?

而当晚大出风头,艳压了冯双双的王怜卿则是另一个。她知道秦德威的姓名,又知道秦德威有个在江宁县衙当差的叔父,那线索可就太明确了。

秦德威还是有疑问:“可你怎么又找到这里来的?关于我的去向,我叔父不可能随便告诉别人。”

“我花了一两银子,你婶娘蒋氏就全说了,哈哈。”轿子里王美人笑得很开心。

这婶娘也真是……秦德威无话可说。

美人笑声如银铃荡漾,搞得徐姓小少年心头痒痒,便强行参与话题,故作成熟的摇摇头说:“你这婶娘,不行,太贪财。”

王美人又继续说:“然后我今天专程找到徐家,又花了一两银子,从徐家外出买菜家丁那里知道,你们今天都在族学。”

秦德威也摇摇头:“你们徐家的家丁,也不行。”

南市楼街,嗯,也是南京城赫赫有名的地方,现如今与秦淮河南岸旧院并列为两大娱乐圣地。

而且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朔到大明开国时期。

当年太祖皇帝建国定都金陵后,修建了包括南市楼在内的官营十六楼,作为声色场所。反正是鼓励消费,促进经济繁荣了。

如此多年过去,其它十五楼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如今只有南市楼还有痕迹,而且还扩大为南市楼街……

而且南市楼街位于南京城中心地带,又紧邻着三山大街商业区,论起地理位置,可能比偏于东南的秦淮旧院更优越。

就是秦淮南岸用的旧院这个名字,也可能是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旧十六楼里引申来的……

真要比较起来,大概就是南市楼街商业气息更浓一些,而秦淮旧院更文化一点。

当然两边都是一个行业,又都在南京城里,而且都是向南京礼部交保护费的,互通有无也是经常有的事,所以王怜卿轻易的就能在南市楼街借到地方用。

秦德威表示,他今晚到这里,一方面是为了补充营养,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实地考古来的。

整整一条街道都是楼房,灯光如昼高悬头上,万紫千红争艳斗彩。王美人不知何时下了轿子,与秦德威并排缓缓而行。

一路走来,管弦丝竹不绝于耳,拂面而来的晚风都是香薰过的。又时不时有轻纱女子斜倚雕栏,轻摇罗扇,低头笑看行人,顾盼之间,唇如烈火眼如钩。

徐姓小少年目眩神迷,如坠云雾中,不辨东南西北,只知道飘飘忽忽跟着前面两人走。

“这里跟你们旧院那边不一样啊。”秦德威点评说:“上次路过秦淮南岸旧院人家,所见都是庭院深深,幽谧雅静,与这边气氛大不相同。”

王美人答道:“因为主要客人也不一样,秦淮旧院那边都是衣冠人物,南市楼这边都是商贾财主。”

秦德威点点头:“舆情公论都把持在读书人手里,所以你们名气更大啊,占尽了便宜。越是标榜卖艺不卖身的,越是被读书人追捧。

人人都知道秦淮四美,却没听说有什么南楼四美。至于名花榜上,听说一大半也都是你们旧院那边的。”

王怜卿低头浅笑,又问道:“那小哥哥你是怎么看的?”

啥时候称呼又改成小哥哥了?秦德威漫不经心的说:“要问我怎么看?什么卖艺卖身,吹了灯都一样吧。”

“奴家算是看出来了,小哥哥好像最讨厌别人在你面前装模作样呢。”王美人说着说着,突然拿话挑了小少年一下:“其实不吹灯也可以的。更妙。”

“说话注意些!后面还有小朋友。”秦德威不满的刹车。

徐三爷嚷嚷:“别当我什么都不懂,我和族中兄弟们,什么话都敢说出来玩的!”

一行人正走着,前面几人的议论声音突然传了过来——

“你听到过没有?名花榜上有个叫王怜卿的,最近在东园大出风头,然后突然又宣布,今后只陪客不留宿了。”

“确有此事,我也有所耳闻。有行院人家说,那王美人只在等一个人,只有此人可作入幕之宾。”

“也不知那人究竟是何方神圣,据说是东园雅集当日,助她压倒冯双双之人!”

秦德威愣了片刻,直接问当事人:“这说的真是你?”

王美人淡定的回复说:“有什么稀奇的,奴家本来就可以卖艺不卖身啊,反正吹了灯都一样。”

秦德威咬着牙问:“谁这么有福气啊?”

王美人眨了眨眼:“你猜猜?”

只有徐三爷糊里糊涂,这两人都说的什么?怎么一个字都听不懂?

秦德威一身正气的斥道:“我看这是故作姿态,以求邀名!是无聊炒作!”

王美人不以为然的说:“切,随便你怎么说。我看啊,某些人现在没本事不中用还无能狂怒。”

秦德威大怒,什么叫没本事不中用?知道什么叫爱惜身体吗?知道什么叫健康学问吗?

王怜卿突然亲亲热热的将手搭在秦德威肩膀上,又指着前面一栋楼说:“到了,进去吧。”

第四十章 大人的世界(上)

第一次来喝花酒的徐世安手持清茗,端坐雅席,温润如玉,搜肠刮肚与王美人搭着话儿。

秦德威抓着大猪蹄子,低头狂吃猛啃,说来补充营养,就是补充营养。

徐世安很嫌弃的看了眼秦伴读,这人难道真就是为了饱餐一顿?俗人!

秦伴读很诧异的回看了一眼,你徐老三不知道叫个姐儿来陪你吗?喝花酒哪有独自捧茶傻坐着的?菜鸟!

而王怜卿一边欣赏着秦德威大吃大喝,一边随口应付着徐世安。

对她这样的人来说,分心哄着徐世安这种小屁孩说话,简直就是轻车熟路,而且还不会让徐世安感到半点冷遇。

反正这位安三爷现在最感兴趣的,无非就是各种风月八卦,想多听一点回去卖弄,实在太好应付了。

感到已经有了八分饱,秦德威就暂停下来,清清嗓子问道:“王家姐姐来见我,究竟有何事?”

王美人答道:“感谢小哥哥上次在东园相助。”

看在今晚这顿豪华席面的份上,秦德威很大气的说:“都已过去了,再说只是顺便举手之劳,不必谢我!”

“可是奴家还想有所报答呢。”王美人不依不饶地说。

秦德威指着宴席道:“有此一顿足矣!”

王美人拿腔捏调的叫道:“这怎么可以?难道小哥哥只值一顿饭吗?”

听着两人这番对答,徐世安不屑的撇了撇嘴。自家这伴读当真是低情商,面对着美人示好,说得简直都是见外话,透着个疏远撇清的劲儿。

哪像自己,与位列名花榜的王姐姐越聊越亲近,越聊越投机。

想到这里,安三爷决定讲一回义气,帮一下秦伴读。他开口道:“秦兄弟,你怎能这样说话,这不显得王姐姐是知恩不报的人吗?”

秦德威无语,你徐老三知道什么叫无事不登三宝殿吗?看到交际花对你笑几下,你就以为自己的春天来了?

“其实我今日找你来,确实有一件正事。”王怜卿收起了职业性笑脸,正色说,“听说你在县衙恶了董捕头,所以才逃到徐家。”

本来她还挺享受与秦小哥你来我往,太极式扯皮加调情的感觉,可惜都被这个姓徐的大油灯搞坏了。

秦德威立刻也认真起来,他想了半天,怎么也没想到,王美人今天来找他,居然是说这件事。

而这件事确实是他的心病,主要是想不到解决办法。至今叔父也没有传好消息回来,看来叔父那边也难有作为。

只听王怜卿继续说:“我家妈妈与南兵马司的何巡捕曾经是相好的,而何巡捕又与你们县衙的董捕头是结拜兄弟。

我知道你的事情后,托了何巡捕去找董捕头探话,也是想着帮你说说情,董捕头就提了条件出来,要你三日之内答复。”

“什么条件?只怕很不好办吧?”秦德威并没有高兴,反而更担忧起来。

“他说,要么你赔上四百两银子,此事便算作罢;要么你将张、何两位捕快再弄回县衙当差,然后再赔上一百两银子谢罪,此事也能了结。

另外,还有第三种路子。你若能劝一个什么小寡妇给董捕头作小的,不但不要赔偿,反送你一百两为谢礼。”

秦德威闻言大怒,拍案道:“简直欺人太甚!”这三个条件,每条对他而言,几乎都不可能。

第一个,四百两相当于二十多个普通人一年的薪资,秦德威根本不可能拿得出来。

第二个,把两个捕快再弄回县衙当差,他秦德威要是有这个本事,一开始还用琢磨当状师吗?那战神县丞的脸不要了吗?

第三个,虽然说打完官司后,除了还拖欠着的状师费外,他秦德威与顾娘子就没什么关系了,但稍微还有点良心的人,也不可能那样办事。

更关键的是,凭什么?他们秦家叔侄并没有做错事情,凭什么要付出代价给董捕头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