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01章

作者:随轻风去

夏言哑然失笑,虽然严世蕃的言论有点失之偏颇,但他还是想听听秦德威怎么应对。

然后就听到秦德威口吐芬芳:“你严世蕃专业个几把,施展个几把,格局个几把!”

夏言:“……”

严世蕃大怒,指着秦德威,对夏言说:“世伯你看他的无赖样子!”

夏言斥了一句:“秦生你好好说话!”

秦德威就开口继续说:“嘉靖八才子这些人,都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的主事或郎官,还有一个是御史!

你严世蕃就没有注意到,这八人全部都是上升空间极大的清流要职,一个闲官卑职都没有吗!

在六部之中,甚至连档次最低的刑部、工部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

严世蕃刚要张嘴说,又被秦德威粗暴的打断了:“以你严世蕃的格局,当然不懂!

这个情况说明,嘉靖八才子不仅仅是文学组合,而且是一个具备政治野心的组合!

他们只是以文学盟社为名,行结党之实!

而且他们的野心很大,大到根本不接受稍微低端点的人物入伙,只要最精英的人物!”

严世蕃又张嘴要说什么,秦德威粗暴的挥手打断了,然后反问:“这样的组合,也是你想拉拢的?你能施展个屁!”

严世蕃终于逮住机会了,进谗言说:“不是我要拉拢他们,是代替世伯拉拢他们!

难道以世伯的尊位,就没有一点让他们依附的机会吗?还是你觉得世伯的排面不够?”

秦德威对夏言拱拱手,顺手送上一句彩虹屁:“就是因为大宗伯太行了,所以才不可能拉拢他们!

嘉靖八才子作为一个整体,或许可以依附大学士翟銮,甚至大学士李时也有可能。

但他们不可能附从张首辅、大宗伯和霍韬!你严世蕃理解不到这点,还敢自诩专业,笑死人了。”

方献夫、李时、翟銮三大学士有什么特点?共同特征就是混子,啊不,那叫无为谦让。

首辅张孚敬、夏言、霍韬有什么特点?共同特点就是强势揽权,啊不,这叫敢于担责,勇于任事。

所以秦德威的意思是,嘉靖八才子自身野心大,不会投靠强势人物当毫无自主权的马仔。

你严世蕃居然说想替夏师傅拉拢嘉靖八才子,简直是最不专业的表现。

严世蕃开始刷刷的流汗,要冷静要冷静,现在应该说点什么?

秦德威又对夏言问道:“严世蕃说去今日聚会潜伏,还有拉拢嘉靖八才子,有没有提前告知过老大人?”

夏言摇了摇头,很无所谓的说:“这点小事,何用提前说。”

秦德威冷笑几声说:“晚生可并不这样想啊,这次聚会毕竟是刑科王希文发起并主持的,而王拾遗又是霍韬同乡和门生。

如果严世蕃提前告知过老大人,那姑且可以认为他去潜伏卧底了。

如果严世蕃没有提前告知,擅自去做了的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谁又能确定,严世蕃到底是去潜伏卧底了,还是想找机会叛变投靠别人?”

雾草!严世蕃有点慌了,但他并不是害怕夏言会相信秦德威的污蔑。

而是他发现,向大佬进献谗言居然也说不过秦德威!这年头当个小人也这样内卷吗?

夏言赶紧灭火:“秦生不要胡乱猜疑!严世蕃绝无此意!”

秦德威继续冷笑:“就算没有这个意思,但行为如此能让人猜疑,本身就是巨大内部隐患了!

现在正是关键时候,让这样一个不专业的人胡乱掺乎,只怕不好吧?”

夏言无奈的对严世蕃说:“今年朝堂水太深,不是一个监生所能把握的。

世侄还是不要想出监历事的事情了,先回国子监安心读书吧,没事别出来了,一切过了今年再说。”

严世蕃郁闷至极,他很想指着秦德威反问,难道一个十五岁小秀才就能把握了?不就是会吵架喷人吗?

第三百三十六章 谁不心烦?

严世蕃实在受不了这个憋屈,不愿意继续留下看秦德威脸色,于是就先告辞了。

秦德威没再进什么谗言,因为说了也没用,甚至过犹不及,反而败坏自己形象。

就算明白告诉夏言,你老乡严家父子将来不但要夺走你首辅位置,还要取你项上人头,那也只会被当疯子和神经病。

在嘉靖十八年之前,在夏师傅的心目中,严嵩始终都是亲密战友,岂是现在秦德威所能挑拨的?

等严世蕃离开后,夏言又说起另一个正题:“刑部已经准备好再次奏请冯恩免罪,然后就准备发起廷鞫了。”

说实话,夏言等这会儿也等得不耐烦了。天天看着霍韬蹦跶,自己却只能忍着,谁不心烦?

只要廷鞫发动起来,就可以坐着看霍韬笑话了。

“刑部这样做,只怕要触怒天子啊。”秦德威试探着问道。

如果上奏给冯老爷定一个“充军流放”之类的刑罚,对天子而言还算是个积极态度,表示冯恩确实有罪,就是没那么大。

直接再次上奏冯恩无罪,那就是不给天子面子啊,等着被天子削吧!

夏言解释说:“刑部尚书王时中年事已高,早有致仕之心了。这次上奏完,算是留一个清白,然后就顺势走人了。”

秦德威顿时就明白了,刑部尚书都撂挑子不干了,然后不就是发起廷鞫的机会了吗?

这中间操作也都是有技巧的,熟门熟路的夏师傅自然会安排好程序,不用秦德威再多说什么。

估计王时中选在这个节点致仕,与夏师傅也是做过利益交换的,不用问就能猜到。也不知夏师傅费了多大劲,才搞定这一切。

回到家后,想起踏青时遇到徐妙璟,秦德威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

如果没有徐妙璟出现,他说不定已经去了任姑娘家里,躺着谈谈人生、听听故事,度过一个美好夜晚。

成年人都懂,一个两月不知肉味的风流才子和一个京城名媛相约踏青,难道真是为了白天的春游吗……

但这种美好的预期,因为徐妙璟的出现就不踏实了,不知道徐妙璟回去后怎么对他姐姐说。

次日,秦德威去了黄华坊徐家,想找徐妙璇探探口风,顺便继续主动出击,把锅扣在徐妙璟头上。

然后进去就看见,堂屋正中摆着父母牌位,而徐妙璟垂头丧气的跪在牌位下面。

秦德威很奇怪对徐妙璇问道:“这是怎么了?”

徐妙璇恨恨的说:“他自己交代了,竟然去过教坊司胡同里喝花酒!”

雾草!这么实诚?秦德威很有点不可思议,这种事怎么还主动招了?

徐妙璟趁机稍稍活动了下膝盖,没好气的抬头说:“都被你看见了,能不主动招吗?

与其等着在姐姐面前,被你添油加醋的瞎编,还不如主动招了,反正我肯定说不过你!”

秦德威无语,徐小弟你这觉悟很高啊,居然不惜自爆也要预防谗言。

又下意识的问道:“你还真认识任小意?”

昨天秦德威只是看到徐妙璟站在任小意身旁,并不清楚具体情况,也不知道徐妙璟和任小意关系。

但为了自保就先下手为强,扣了徐妙璟一锅。可从徐妙璟的交代看,他和任小意还真的认识?

徐妙璇疑惑的对秦德威说:“你怎么知道那姑娘叫任小意?”

秦德威打个哈哈,“既然看到了,我当然会去打听!”

然后又对徐妙璟问道:“你怎么与任小意结识的?可详细说来,我看是不是有人想害你。”

原来是京卫武学中有个叫司昇的同学,家世虽然只是锦衣卫指挥佥事,但却是个实权掌事的,而且出手阔绰。

前阵子司昇组织了一次聚会,请了几位同学去喝花酒,徐妙璟没经受住诱惑也去了,然后就和任小意认识了。

秦德威听完就说:“离他远一点!”

徐妙璟很不服气的说:“都是挂在锦衣卫的,将来说不定是同僚,亲近亲近有何不可?”

秦德威训斥道:“你知道个啥,他们司家是张家的爪牙!你不想招灾惹祸就安分点。”

听到张家两个字,徐妙璟也老实了。

徐妙璇便给弟弟上课:“就是这样,许多人接近你都是别有用心,防人之心短短不可无!”

秦德威暗暗想道,这司昇和他爹岂止是张家爪牙?

司家与历史上的张延龄案牵涉非常深,甚至是重要线索人物,谁沾谁倒霉,二十年前手上沾了血的。

就是秦德威不好判断,司昇结交徐妙璟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

霍韬霍侍郎回到京城后,三板斧还是很利索的,三下五除二的就把外朝最要害吏部掌控住了。

吏部尚书汪鋐加了右都御史后,就很配合地专注于总督京营事务,对吏部事务放手了。

大家都猜测,弄不好过几天,汪鋐就要从吏部尚书改兵部尚书了。

但吏部改兵部在官场又算降了,所以汪鋐大概还会被加太子少保之类的宫保衔,以示升级和恩荣。

不过让别人惊诧的是,霍韬最大的仇敌夏言还是没有任何表示,仿佛就静静的看着霍韬上蹿下跳。

说真的,那个南京来的义士秦德威,最近都比夏言曝光率高。

然后又有坊间传言,八才子因为“人言可畏”,不肯投靠霍韬。

懂行的都知道,这里的“人言”指的就是秦德威。

“所以因为秦德威搅乱,这场同年聚会无果而终,看样子没什么希望了。“刑科给事中王希文莫得感情的对霍韬禀报道。

霍韬怒而拍案道:“此子甚是可恶!有无法子将此人赶出京城?

这样外地游民,久留京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只会惹是生非!”

手下们答道:“秦德威是生员,拿着文凭和游学路引,而且又是扶助冯家人来的,有义士的美称,所以官面上没理由驱逐。”

霍侍郎当然知道自己当前重点应该在那里,秦德威只是个小人物,不能因小失大。

但这秦德威怎么就跟一只苍蝇似的,在眼前晃个没完?

遇到这样的人,谁不心烦?不动手去拍苍蝇,这念头就无法通达啊。

第三百三十七章 早有预谋

徐妙璇教训了一通弟弟,天色就临近中午了,然后她就赶紧去做饭。

继续留着徐妙璟在父母牌位下面跪着,以及在旁边名为监督实为看热闹的秦德威。